那場大病好了之後,孫靜姝再也沒有鬧著要出去過,從前總是笑容滿麵,活潑開朗的小姑娘,變得愈發沉靜穩重起來。
府外的人事物似乎突然就對她失去了吸引力,比起去外麵做客,她更樂意呆在房間裏麵看一本書,寫兩筆字,就是做從前總是不耐煩的針線活,似乎也比出去玩更有吸引力。
這樣的變化,當然逃不過老太太和趙氏的眼睛,麵對孫女和女兒這個樣子,兩個人都是痛心,又無奈,到了現在,她們已經說不清楚,當時不讓女兒纏足,到底是為了什麽?
一部分,固然是因為憐惜女兒和孫女,卻也有自私自利的把當年的遺憾強加在年幼的女兒/孫女身上,可是如今這樣遮遮掩掩的,連出門見客都不能,又比纏足好上多少?
可是如果這件事情真的傳了出去,不僅孫家會被質疑教養,作為當事人,孫靜姝卻真的一點退路也沒有了,時下有幾個人能接受,有一雙天足的兒媳婦?
當時做下的那個決定,如今竟然落得個進退兩難的境地。
如果重來一次,她們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嗎?
隻是,沒有如果。
事已至此,也隻能盡力補救。
婆媳兩個長談一場,然後由趙氏找了女兒談心,把前因後果盡數說出。
趙氏看著短短數日就成熟了很多的女兒,壓下心裏的那些苦意:“……姝姝,是娘對不起你。”
聽著母親的話,孫靜姝搖了搖頭:“母親,這是我想要的。”母親和祖母所愧疚的,她能猜到一二,可是,在姨母家的花園裏,看到瑩瑩那雙血肉模糊的腳的時候,她就已經下定決心了。
她很慶幸,至少,她有選擇的機會。
而且,她也確實不那麽想出去了,每次看到那些太太小姐的時候,她就會想起那雙腳,想到表姐的話……
所以,這樣就很好。
後來,孫靜姝到了議親的年歲。
這個時候,對女子的要求還是貞靜為主,外界對孫家這位不喜歡出門見人的小姐,都有不錯的評價,再加上孫家的門第,前來給孫靜姝提親的人家絡繹不絕。
隻是,知道女兒真實情況的趙氏卻無法開懷。
老太太卻已經看開了:“船到橋頭自然直,姝丫頭是個有福氣的。這衝著咱們家的聲勢來的人家不必考慮,要緊的是男方品性,現如今,那洋人的思想備受追捧,有些人的看法也跟著變。倒可以從出去留學的那些人裏找,不必太過著急,挑那品行好,自身有主見的。”
人老成精。
婆母說的話,趙氏自然聽進去了,便順著這個方向尋摸,當然也沒忘記問問女兒的心意,最後看中了吳家。
於孫靜姝來說,從八歲的事情之後,她就對很多事情都看淡了,但終究是未來的夫婿,她雖然沒有一般小姑娘應有的羞怯期待,從小到大看到的東西告訴她,沒有幾個人會不在乎她的天足,卻還是想和那個人相敬如賓的。
至於吳家,孫靜姝初時其實並沒有產生什麽特殊的感覺,同意這門婚事,更像是應付式的完成一件任務,這些年以來,母親和祖母的心事她都知道,雖然已經說過很多次她不在意的話,兩個長輩卻始終都沒有釋懷。
成親嫁人是逃不開的,沒有期待,那麽是誰都可以。
趙氏似乎看出了女兒的心思,這些年來,女兒深居簡出,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愣是活得如一灘死水,沒有半分這個年紀應該有的鮮活氣。
如果說初時還是心痛自責的話,隱約明白了女兒的心思之後,趙氏早就從那種狀態當中走了出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態度,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至少,她可以看的出來,女兒是真的覺得不出門像現在這樣,安安靜靜的過平靜的日子,也沒有什麽不好的。
女兒要求的本來也不多。
可越是這樣,趙氏就越希望女兒得到幸福,大概是出於一個做母親的心,當初做下那個選擇,如今也不知道到底是對是錯。
可是,趙氏總是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有更多的選擇的權利。如果女兒想要平靜,相敬如賓的生活,那麽選擇女婿就應該是有責任心,尊重妻子的人,可是除此之外,她還是希望女兒能夠得到一個真心相伴的良人。
選擇吳君瑞,也是經過了一番考量的。
吳太太是個好相處的性格,在外麵的風評一向不錯,吳家的門第雖說算不得低,比起蒸蒸日上的孫家來說,還是差了一籌,再加上吳家公子這個人,聽說是從國外留洋迴來,不僅潔身自好,對待女子也頗為尊重。
如此,不管是從利益上還是情理上,吳家都會是不錯的親家,即使日後事發,也是進可攻退可守——以自家女兒的人才品貌,女兒要是樂意,自然可以和吳家的公子有一個良好的關係,隻要吳家公子點了頭,他自身又是一個有決斷的,便能夠護住女兒;退一萬步說,便是女兒嫁過去之後真的不樂意,或者吳家人真的接受不了的話,這個吳家公子的人品放在那裏,大不了就讓女兒迴家,他們家難道還養不起一個姑奶奶?
其實,趙氏也知道,像女兒現在的這種情況,最好還是不要急著嫁人,世人多庸碌,時下的世情如此,吳家未必是最合適的選擇。
隻是,看著女兒越長大,性子卻越發的淡漠,趙氏不是不擔心的。
太過無波無瀾,就像一潭枯水。
對於一個年華正好的女孩子來說,絕對不是什麽好事。
想到近些年來,女兒房間裏的那些佛經,越來越出塵的氣質,越來越淡漠的心性……
趙氏隻怕,再這樣耽擱下去,隻怕女兒這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若是天性如此,那她這個做母親的,也無須擔心,可是趙氏永遠不會忘記在八歲之前,她的姝姝,曾經是一個多麽天真活潑的孩子。
到了這一步,趙氏已經不知道什麽對女人來說才是真正好的,哪怕是有一絲希望,趙氏都要推著女兒去試一試。
於是,趙氏極力撮合女兒和吳家公子的親事。
起初是讓人三不五時的在女兒麵前提一提吳家公子的事跡,沒有別的想法,隻是希望在女兒的心上留個痕跡,不至於日後真的相敬如冰。
可是,讓趙氏恐慌的事情發生了。
府外的人事物似乎突然就對她失去了吸引力,比起去外麵做客,她更樂意呆在房間裏麵看一本書,寫兩筆字,就是做從前總是不耐煩的針線活,似乎也比出去玩更有吸引力。
這樣的變化,當然逃不過老太太和趙氏的眼睛,麵對孫女和女兒這個樣子,兩個人都是痛心,又無奈,到了現在,她們已經說不清楚,當時不讓女兒纏足,到底是為了什麽?
一部分,固然是因為憐惜女兒和孫女,卻也有自私自利的把當年的遺憾強加在年幼的女兒/孫女身上,可是如今這樣遮遮掩掩的,連出門見客都不能,又比纏足好上多少?
可是如果這件事情真的傳了出去,不僅孫家會被質疑教養,作為當事人,孫靜姝卻真的一點退路也沒有了,時下有幾個人能接受,有一雙天足的兒媳婦?
當時做下的那個決定,如今竟然落得個進退兩難的境地。
如果重來一次,她們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嗎?
隻是,沒有如果。
事已至此,也隻能盡力補救。
婆媳兩個長談一場,然後由趙氏找了女兒談心,把前因後果盡數說出。
趙氏看著短短數日就成熟了很多的女兒,壓下心裏的那些苦意:“……姝姝,是娘對不起你。”
聽著母親的話,孫靜姝搖了搖頭:“母親,這是我想要的。”母親和祖母所愧疚的,她能猜到一二,可是,在姨母家的花園裏,看到瑩瑩那雙血肉模糊的腳的時候,她就已經下定決心了。
她很慶幸,至少,她有選擇的機會。
而且,她也確實不那麽想出去了,每次看到那些太太小姐的時候,她就會想起那雙腳,想到表姐的話……
所以,這樣就很好。
後來,孫靜姝到了議親的年歲。
這個時候,對女子的要求還是貞靜為主,外界對孫家這位不喜歡出門見人的小姐,都有不錯的評價,再加上孫家的門第,前來給孫靜姝提親的人家絡繹不絕。
隻是,知道女兒真實情況的趙氏卻無法開懷。
老太太卻已經看開了:“船到橋頭自然直,姝丫頭是個有福氣的。這衝著咱們家的聲勢來的人家不必考慮,要緊的是男方品性,現如今,那洋人的思想備受追捧,有些人的看法也跟著變。倒可以從出去留學的那些人裏找,不必太過著急,挑那品行好,自身有主見的。”
人老成精。
婆母說的話,趙氏自然聽進去了,便順著這個方向尋摸,當然也沒忘記問問女兒的心意,最後看中了吳家。
於孫靜姝來說,從八歲的事情之後,她就對很多事情都看淡了,但終究是未來的夫婿,她雖然沒有一般小姑娘應有的羞怯期待,從小到大看到的東西告訴她,沒有幾個人會不在乎她的天足,卻還是想和那個人相敬如賓的。
至於吳家,孫靜姝初時其實並沒有產生什麽特殊的感覺,同意這門婚事,更像是應付式的完成一件任務,這些年以來,母親和祖母的心事她都知道,雖然已經說過很多次她不在意的話,兩個長輩卻始終都沒有釋懷。
成親嫁人是逃不開的,沒有期待,那麽是誰都可以。
趙氏似乎看出了女兒的心思,這些年來,女兒深居簡出,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愣是活得如一灘死水,沒有半分這個年紀應該有的鮮活氣。
如果說初時還是心痛自責的話,隱約明白了女兒的心思之後,趙氏早就從那種狀態當中走了出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態度,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至少,她可以看的出來,女兒是真的覺得不出門像現在這樣,安安靜靜的過平靜的日子,也沒有什麽不好的。
女兒要求的本來也不多。
可越是這樣,趙氏就越希望女兒得到幸福,大概是出於一個做母親的心,當初做下那個選擇,如今也不知道到底是對是錯。
可是,趙氏總是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有更多的選擇的權利。如果女兒想要平靜,相敬如賓的生活,那麽選擇女婿就應該是有責任心,尊重妻子的人,可是除此之外,她還是希望女兒能夠得到一個真心相伴的良人。
選擇吳君瑞,也是經過了一番考量的。
吳太太是個好相處的性格,在外麵的風評一向不錯,吳家的門第雖說算不得低,比起蒸蒸日上的孫家來說,還是差了一籌,再加上吳家公子這個人,聽說是從國外留洋迴來,不僅潔身自好,對待女子也頗為尊重。
如此,不管是從利益上還是情理上,吳家都會是不錯的親家,即使日後事發,也是進可攻退可守——以自家女兒的人才品貌,女兒要是樂意,自然可以和吳家的公子有一個良好的關係,隻要吳家公子點了頭,他自身又是一個有決斷的,便能夠護住女兒;退一萬步說,便是女兒嫁過去之後真的不樂意,或者吳家人真的接受不了的話,這個吳家公子的人品放在那裏,大不了就讓女兒迴家,他們家難道還養不起一個姑奶奶?
其實,趙氏也知道,像女兒現在的這種情況,最好還是不要急著嫁人,世人多庸碌,時下的世情如此,吳家未必是最合適的選擇。
隻是,看著女兒越長大,性子卻越發的淡漠,趙氏不是不擔心的。
太過無波無瀾,就像一潭枯水。
對於一個年華正好的女孩子來說,絕對不是什麽好事。
想到近些年來,女兒房間裏的那些佛經,越來越出塵的氣質,越來越淡漠的心性……
趙氏隻怕,再這樣耽擱下去,隻怕女兒這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若是天性如此,那她這個做母親的,也無須擔心,可是趙氏永遠不會忘記在八歲之前,她的姝姝,曾經是一個多麽天真活潑的孩子。
到了這一步,趙氏已經不知道什麽對女人來說才是真正好的,哪怕是有一絲希望,趙氏都要推著女兒去試一試。
於是,趙氏極力撮合女兒和吳家公子的親事。
起初是讓人三不五時的在女兒麵前提一提吳家公子的事跡,沒有別的想法,隻是希望在女兒的心上留個痕跡,不至於日後真的相敬如冰。
可是,讓趙氏恐慌的事情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