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秦致遠傳來的命令後,楊德山召集楊德海、隆美爾商議應該怎樣執行北上計劃。


    想要整體遷過去是不可能的,兄弟聯盟在突尼斯和利亞比都已經有了一定群眾基礎,這是經過長期努力才形成的局麵,現在如果要全部舍棄掉,那未免太可惜了。


    不過秦致遠的命令也要執行,小集體的利益不管到什麽時候都要服從大集體,這個覺悟楊德山是有的。


    “第二步計劃——這是什麽意思?”隆美爾剛聽說這件事的時候還有點好奇。


    隆美爾現在是自己人,對他沒有保密的必要,楊德山向隆美爾解釋了第二步計劃的內容,隆美爾聽完之後表情有點小興奮:“那麽就是說,咱們現在要向中東進軍,那裏——很重要?”


    楊德山隻解釋了進軍中東的必要性,至於更深層次的目的,楊德山也不知道。


    現在的中東,豐富的油氣資源還沒被發現,整個中東地區給人的印象就是荒無人煙的大沙漠,所以不管是英國人還是法國人都對中東沒多大興趣,英國人更是把中東地區當成歐洲的“垃圾場”,想把在歐洲不受待見的猶太人集體扔到中東去讓他們自生自滅。


    隆美爾不是納粹主義者,對於猶太人雖然沒有好感,但也說不上多厭惡,所以對於英國人的做法,隆美爾本人並沒有什麽看法,但對秦致遠的戰略還是感到迷惑。


    能從戰術層麵上升到戰略層麵,隆美爾已經開始了從將領向統帥的進化。


    “很重要,直接關係到我們的未來——”楊德山現在還不知道中東地下有什麽,單從戰略意義上說,中東是連接蘭芳和歐洲的紐帶,這已經足夠了。


    “那就去做吧。”隆美爾是個好軍人,不刨根問底,堅決執行任務。


    關於這一點,《保密守則》裏要求的很明白,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聽的不聽。


    “這一次我過去,老二負責守家,老四做好準備,你的人隨時要向我和傑克森提供支援。”楊德山準備親自上陣。


    對於楊德山的安排,楊德海並沒有表示反對。


    鑒於兄弟聯盟目前的狀態,楊德山的安排是最合理的。中東確實要去,北非也不能放棄,隆美爾雖然能力足夠,資曆畢竟還是不夠,裝甲部隊也不能輕易出動,所以楊德海是留守的最好人選。


    “伊拉克那邊還是比較複雜的,有具體的方略沒?”隆美爾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擔憂。


    “沒事,人確實是雜了點,終究也都是波斯人,隻要咱們能把底層民眾發動起來,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伊拉克也就是下一個利亞比。”楊德山有信心。


    “發動群眾”、“農村包圍城市”這都是秦致遠“發明”的新詞匯,兄弟聯盟一直以來都是按照這個思路在發展,在利亞比,這兩種方式在兄弟聯盟的擴張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英國人統治殖民地,用的是扶植代理人的方式,具體的做法是找到足夠有威望的代理人,然後通過代理人控製殖民地。兄弟聯盟的方式截然相反,在兄弟聯盟的統治區域中,基本上沒有代理人,真正有威望的是教會長老,教會代替行政機構對地方實行統治,教會長老則是通過控製民眾的信仰來達到統治目的。


    和英國人的方式比起來,兄弟聯盟對地方的控製更加徹底,畢竟控製某個區域最關鍵的還是人,隻要控製了民眾的信仰,再談其他的就都輕如鴻毛。


    “什麽時候走?”楊德海雖然不舍,但也明白自己職責重大,楊德海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楊德山的陰影裏,人總是要長大的。


    “明天。”楊德山幹脆,心已經飛到伊拉克。


    哈那索爾。


    原來的營地已經不複存在,那些被殺死的或者是被燒焦的屍體都已經被掩埋,隻有營地內大片大片的焦黑,提醒著卡裏姆無數的好兄弟長眠在這裏。


    英國人準備廢棄這個營地,新的營地已經選好址,就在哈那索爾正北方五公裏,那裏更加靠近敘利亞邊境。


    卡裏姆是來向他的兄弟們告別的,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卡裏姆把仇恨埋在心裏,準備用自己的方式向敘利亞人和法國人討迴來。


    “走吧,卡裏姆。”遠處有人在召喚卡裏姆,那是卡裏姆的新朋友麥繼德。


    “兄弟們,等著我,等我給你們報了仇,我就去找你們。”卡裏姆做完最後一次禱告,起身頭也不迴的向著麥繼德走去。


    前往新營地的路上,麥繼德對明天的生活充滿憧憬:“聽說新營地那邊會有軍隊駐守,所以安全上不用擔心,咱們要住的是新帳篷,六個人一個,還有新衣服,吃的也好,至少不用再吃那些豬食——”


    卡裏姆聽著麥繼德的絮絮叨叨不想說話,原來的營地裏也有軍隊駐守,但在那些來自地獄的魔鬼騎士衝擊下不堪一擊,曾經的那些好兄弟們,連“豬食”都吃不上了。


    “咱們現在幹一天活有十個先令能拿,這比原來的薪水高了不少,如果我能幹半年,我就能迴家去蓋一棟房子,然後娶一個老婆——”麥繼德對未來還是有規劃的,隻可惜卡裏姆對這些沒興趣。


    “首先,要能活到那一天。”卡裏姆的聲音很低,低到自己都有點聽不清楚。


    “你說什麽?”沙漠裏的風還是有點大,麥繼德沒聽清楚卡裏姆說的是什麽。


    “我說,你應該讓自己強壯起來。”卡裏姆對麥繼德的小身板有點擔心。


    油田裏的工作還是比較繁重的,卡裏姆身材魁梧都感覺有點吃不消,更不用提麥繼德的小身板。麥繼德估計身高隻有一米六左右,看上去連五十公斤都不到,腳踩在沙地上蜻蜓點水似的,這當然不是褒義的形容。


    “我也想強壯起來啊,但你不知道,我有十一個兄弟姐妹,現在隻剩下四個,所以,雖然哈那索爾不安全,我還是來了。”麥繼德的表情說不上多麽的悲傷,這個時代就是這樣,麥繼德的家庭狀況很正常,人們都已經習以為常。


    貧困,是這個時代所有伊拉克人的共性,現在的伊拉克還沒有發現石油,沙漠裏又種不出糧食,遊牧民族就算是想放牧也總是要有草場的,但在沙漠裏,草場就是奢望。


    五公裏的距離不算遠,卡裏姆和麥繼德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沒用多長時間就來到新營地。


    一個月前的突襲給英國人提了醒,新營地的圍牆不再使用木樁,而是使用了磚石結構的永固建築,這些建築材料都是英國人從英國本土送過來的,山高水遠道路艱難,英國人也算是下了血本。


    隻可惜,如果是某個經濟學家在這兒,一定會詬病英國人的做法,英國人這樣不辭辛勞的往伊拉克運送建築材料,估計運輸價格早已經超過了這些建材的實際價格,從英國本土往這兒送,遠不如在伊拉克直接建設一間工廠來的合算。


    英國人這樣做是有理由的,之所以這麽折騰,英國是為了遏製伊拉克的發展,在英國人看來,伊拉克最好是不要有任何工業能力,伊拉克人隻需要生產英國人需要的石油就夠了,其他生活所需的必需品,英國人會全部提供。


    好吧,這是英國統治殖民地的方式,和成本無關。


    新營地的建設進度很快,圍牆現在已經立起來,圍牆外有英軍士兵駐守的碉堡,黑洞洞的槍口的堆積如山的彈箱給了工人們不少信心,正因如此,英國人才能在伊拉克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足夠的工人。


    進入新營地先要登記身份,輪到卡裏姆的時候,卡裏姆剛報上名字,負責登記的軍官就麵露詫異:“阿卜杜勒·卡裏姆——‘幸運的卡裏姆’?”


    幸運的卡裏姆,這是卡裏姆在突襲之夜後獲得的綽號,整個營地近千人隻有卡裏姆一個人活下來,這可真夠幸運的。


    “是。”卡裏姆不多說,眼裏的悲哀濃鬱。


    “別難過,那些人終究會受到上帝的懲罰。”英國人很貼心的送上安慰,雖然沒什麽作用,還是讓卡裏姆牽了牽嘴角:“我們準備成立一支由伊拉克人組成的衛隊,負責營地的安保工作,以及清除某些隱患,衛隊成員不用去油田勞動,我們會提供武器和訓練,衛隊成員每天都薪水為三十先令——”


    卡裏姆根本沒聽到這個英國人後麵說的是什麽,腦子裏隻有一個念頭:衛隊——


    可不是嘛,英國人可不是輕易服軟的性子,世界老大的威嚴也不容人冒犯,如果有人敢侵犯大英帝國的利益,很簡單,讓他付出他無法承受的代價就是了。


    所以在英國人問到“怎麽樣?有沒有興趣?”的時候,卡裏姆毫不猶豫的點頭。


    “是的,我很有興趣,而且我有過從軍經驗,在軍隊裏,我曾經是騎兵營上尉。”為了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卡裏姆主動表明從不願意提及的經曆。


    “上尉?太好了!”英國人馬上在另一個本子上記錄下卡裏姆的名字,這本名冊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名,看本子的厚度——


    確實很可觀。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遠征歐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鯰魚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鯰魚頭並收藏遠征歐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