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創新的重要性不用多說,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事。


    秦致遠一直努力的方向就是讓蘭芳的所有企業在脫離秦致遠的情況下進入正常軌道,這在秦致遠看來,遠比短期利潤要重要得多。


    蘭芳企業其實是有點先天不足的,因為秦致遠“先知”一般的存在,蘭芳企業基本上沒怎麽走彎路,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所以一直以來都有創新不足的問題。


    上一次的20式輕機槍定型,其實是蘭芳軍工企業第一次嚐試不是在秦致遠提供創意的基礎上自主研發,這當然是好事,秦致遠並未阻止。


    在經過馬南泰尼納戰鬥的檢驗後,20式輕機槍雖然出現了一些問題,但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相對於前線部隊的損失,軍工企業工程師隊伍的成長更令秦致遠欣喜,比如傑弗瑞迪福,他提出的這個“通用機槍”的概念就很有價值。


    武器“通用性”的好處可大了,技能降低成本,又能減輕後勤負擔,甚至在某方麵,武器“通用性”比威力還要重要,是武器設計要考慮的第一要素。


    傑弗瑞迪福並不是說說而已,已經形成了圖紙,在聽到秦致遠的誇獎之後,傑弗瑞迪福馬上把那些圖紙拿出來,請秦致遠審閱。


    這是一支在新式輕機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通用機槍,仍然是使用彈鏈供彈,充分保證了活力的持續能力。從圖紙上可以看出,不管是使用兩腳架的輕機槍形態,還是使用三腳架的重機槍形態,槍機部位的結構基本相似,不同的是槍管部位,重機槍的槍管明顯要比輕機槍長得多,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分別。


    “這個設計非常好,又沒有樣品生產出來?”秦致遠馬山就見獵心喜。


    “有的,其實那邊正在測試的,有兩挺就是通用機槍的輕機槍形態,我們已經做過測試,如果把槍管換成重槍管,然後使用三腳架,射程可以達到1500米左右,而且穩定性很不錯,不過現在材料還是有問題,槍管如果要保證足夠的強度,重量要增加不少,還要等到材料取得突破這個問題才會最大程度上得到解決。”104廠長唐正陽沒多少欣喜,還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材料,又是材料,看來秦致遠有必要給隆承軒一些壓力。


    “材料的事總是會解決的,現在先積攢經驗,反正槍管是可以更換的,現在重一些就重一些,等以後再換過來。”秦致遠狠下心,兩權相害取其輕吧。


    也不能說是相害,總體上說還是在進步的,隻是相對於前兩年,進步的幅度沒有那麽大而已。


    這也很正常,前兩年蘭芳剛剛立國,什麽都是一窮二白,先要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所以隻要工廠建起來,能夠正式投產,就是個巨大的進步。


    這兩年隨著各種工廠陸續投產,軍工企業已經開始從“有沒有”向“好不好”開始轉變,這是個質的改變,想要取得前兩年那樣的進步並不容易。


    歸根結底,秦致遠上輩子隻是特工,不是材料專家,如果秦致遠上輩子是材料專家,那蘭芳就可以輕易跨過現在的這些門檻。


    各有優劣吧,如果秦致遠上輩子是材料專家,估計也沒有現在的蘭芳。


    中午的時候,秦致遠還是把所有的專家召集起來,就以後輕武器的發展方向開了一個座談會。


    簡單說,蘭芳以後的輕武器發展方向並不要求最大威力,而是開始向人工機效方向發展,輕武器是士兵們使用最多的武器,一般情況下都會隨身攜帶,這時候對於人機功效的要求就越來越高,怎麽樣讓士兵們用起來更舒服,就是這些輕武器專家需要研究的問題。


    同時隨著工業的發展,蘭芳現在已經擺脫了所有物資都要依賴進口的窘境,因為皮爾巴拉地區鐵礦石的輸入,蘭芳的鋼鐵生產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隨著皮爾巴拉地區鋼鐵廠的修建,從皮爾巴拉地區開采出來的礦石將在皮爾巴拉地區就地冶煉,蘭芳會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得到越來越多的鋼鐵,這種時候就要充分發揮優勢,用鋼鐵去把敵人砸死,而不是依賴士兵的高素質去戰勝敵人。


    秦致遠至今對世界大戰中英法聯軍發起進攻前的火力準備記憶猶新,英法聯軍經常是集合上萬門火炮,然後對德軍進行長時間炮擊,在使用火炮最大程度殺傷德軍後,英法聯軍才會發動進攻,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蘭芳現在也有這個實力,隨著蘭芳工業的發展,秦致遠理想中的戰爭形態,就是全力推進部隊的機械化,使用鋼鐵去和敵人的血肉之軀對抗。


    具體到輕武器上,秦致遠的要求是大力推動自動武器的發展,比如現在已經少量裝備的p5,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路子,如果蘭芳現在能把部隊中的步槍全部換成自動武器,那麽秦致遠現在就敢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千萬別說海軍的差距有多大,海軍隻是戰爭的一部分,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靠陸軍,就算是英國人的海軍現在還占據著絕對優勢,秦致遠也有一百種辦法能抹平英國海軍的優勢。


    除了步槍和火炮,秦致遠提出的另一個重點是槍榴彈。


    其實在世界大戰中,槍榴彈已經有過應用,當時的槍榴彈是把手榴彈加一個尾杆,直接插入槍口然後使用空包彈發射的。這種發射方式對於蘭芳部隊現在裝備的b2式步槍來說並不適用,b2式步槍是一支半自動步槍,想要更換槍膛內的子彈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整個結構都要調整,這可是個大工程。


    秦致遠的要求更進一步,要求輕武器部門研究出一種可以由專人攜帶,射程在500米左右的專用榴彈發射器,到時候蘭芳的步兵班可以增加一個榴彈兵的編製,伴隨班組行動,進一步增強班組的火力。


    發射器的要求其實並不難做到,難的是榴彈,要設計一種新式武器,首先要確定的是彈藥規格,先研究出彈藥然後再確定武器係統是軍工生產的一貫做法。


    關於榴彈,秦致遠比較屬意的是4060毫米榴彈,可以以這種榴彈為基礎研究出自動榴彈發射器,到時候就能安裝在汽車上,或者是配發到連一級機炮排中,取代部分迫擊炮的作用。


    其實使用自動榴彈發射器最合適的載體是直升機,但蘭芳現在的直升機研究還沒有拿出成品,所以這隻能想想。


    說起直升機,其實早在科西嘉時期,秦致遠就和隆承轅提起過這個想法。也正是因為和隆承轅的交流,秦致遠才知道其實早在世界大戰開始前的七年前,就已經有人製造出一架直升機,而且還是一名法國人。


    當然了,當時那架直升機的試飛雖然成功離開地麵,但僅僅是離地30公分,而且僅僅隻飛行了20秒鍾,根本就展現不出直升機的價值,所以也沒有引起普遍關注。


    秦致遠當然是明白直升機的價值的,與是秦致遠隨手給隆承轅畫出了直升機的結構,把包括旋翼、尾槳等特點都表現出來,然後秦致遠就沒有再關注直升機的進展。


    現在看起來,還是要催一催隆承轅,畢竟直升機的作用實在是太大,早一天設計出成品,就能早一天獲益。


    秦致遠的設想還是在輕武器專家們中間引起了強烈反響,尤其是“人機功效”這個概念,這簡直是顛覆了一直以來輕武器設計的基礎,在此之前,所有的武器都是追求高射程、大威力、高精度等等,從來沒有人關注過“人機功效”,最多也就是適當減輕下重量,就算是已經很站在士兵的角度著想了。


    秦致遠提出的“人機功效”概念,可以說是第一次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不再要求射程、威力等等物理效果,而是把關注點放在“用戶體驗”上,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秦致遠現在的作用也就是這樣,隻能高屋建瓴的在整體上提出要求,不可能去攻克具體的技術難題,那是輕武器專家們的工作。


    當晚,秦致遠本來是想留在104廠的,明天繼續和這些專家們座談,給這些專家們更多的啟發,但金泰和的一個電話就把秦致遠交到了坤甸。


    沙撈越出事了。


    曾經的沙撈越,通過“沙撈越自治聯盟”一幫人的艱苦努力,在蘭芳的支持下,終於趕走了英國人,完整的取得了沙撈越地區的自治權。


    在這個過程中,蘭芳是真真正正黑了英國人一把,英國人也知道蘭芳肯定是在背後支持“沙撈越自治聯盟”,但因為沒有抓到蘭芳的把柄,所以英國人隻能死忍氣吞聲咽了這口氣。


    華人世界流行一句話,叫做“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這句話也完美的反映在“沙撈越自治聯盟”中。


    就在趕走英國人之後,“沙撈越自治聯盟”中的一些人再次自我膨脹起來,他們並不想服從蘭芳的管理,而是想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治聯盟”。


    這就叫不作死就不會死。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遠征歐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鯰魚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鯰魚頭並收藏遠征歐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