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無彈窗免費!馮基善絕對是“反帝反封建”的急先鋒,得到命令第二天一早馬上就出發。
馮基善現在還不是西北軍的大佬,和原有的曆史有所不同,現在的馮基善也沒有擔任湘西鎮守使,還是擔任第16混成旅的旅長,駐紮在京郊拱衛京畿。
所謂的混成旅,基本上也就隻有民國才有這個編製,其實就是個大雜燴,步兵、騎兵、炮兵、工兵等各兵種都有,看似是一專多能,實際上卻又都差那麽一點,就是個標準的四不像。
混成旅和蘭芳軍隊在外籍軍團時期剛剛實現騾馬化的階段其實差不多,就是因為部隊定位不準確,部隊建設沒有通盤考慮所以才會出現這麽個奇葩的編製。
蘭芳軍隊現在已經開始向專業化方向轉變,步兵就是純粹的步兵,騎兵則是進化成裝甲兵,炮兵也已經單列出來,成立了四個專業的炮兵師,逐漸開始向專業化、細分化方向轉變,而民國的進化看樣子還是遙遙無期。
原因自然也是很簡單的,蘭芳的軍工業已經逐步成型,可以生產更多的製式武器裝備部隊,算是為部隊轉型打下了良好基礎。
民國的工業建設則是遙遙無期,別說飛機大炮,連槍支彈藥都是剛剛起步,想要進行專業化的部隊建設還需要時間。
這裏麵也有一個思想觀念的問題,畢竟民國的軍閥麵對的都是國內的對手,大家雖然水平不高,但基本上都在一個基準線上,那也就無所謂先進不先進,隻要不落後太多就行,一句話說到底就是沒有多大壓力,自然也就沒有動力。
蘭芳軍隊則不同,秦致遠從立國的那一天開始,就把對手定為英美這樣的當世強國,秦致遠想要把蘭芳建設成一個在全球都數一數二的“列強”國家,那就不能降低標準,不斷提高自己才能逐漸縮短和英美兩國的實力差距,最終完成反超。
嗯嗯,著同樣也需要時間。
雖然有著種種不足,但在麵對已經喪失了軍隊的溥儀的時候,馮基善還是表現出絕對的實力。
按照《清室優待條件》規定,紫禁城其實是有禁衛軍的,但這個禁衛軍實際上已經不受溥儀控製,紫禁城裏的禁衛軍領的是北洋政府發的餉,吃的是北洋政府發的糧,自然是不會偏幫溥儀,所以在馮基善率領騎兵抵達紫禁城之後,負責紫禁城安保工作的禁衛軍馬上就全部撤出紫禁城。
也不對,沒全撤走,還是留了一部分人,這是為第16混成旅充當向導的。
內賊真可怕。
於是當禁衛軍撤走之後,溥儀身邊就隻剩下一群太監宮女,哦,還有端康太妃。
溥儀雖然名義上還是宣統帝,但畢竟年齡尚小,所以出來麵對馮基善的還是端康太妃。
關鍵時候,還是老太太頂用。
“嗬嗬,馮將軍,袁大總統的話言猶在耳,《清室優待條件》上的筆墨未幹,你們這就要對我們孤兒寡母下手了嗎?”端康太妃立在天安門前,麵對端坐在馬上的馮基善語帶悲憤。
這個“嗬嗬”就沒有絲毫的嘲諷意味,而是充滿了被逼無奈的悲傷和心有不甘的憤怒。
漢語的確是博大精深。
馮基善的臉上一點不好意思都欠奉,麵對端康太妃還是有基本禮節,下馬施禮端端正正:“夫人您過濾了,隻是為了保護紫禁城裏的建築,對紫禁城進行修繕,並沒有別的意思。”
“夫人”,這個稱唿充分表達了馮基善對於端康太妃的態度,您現在不是謹妃,也不是太後,皇帝已經退位了,您就是一普通老太太,還是哪涼快那歇著去吧。
就像是某位文壇大家說過的,皇宮和妓院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地方。
在皇宮力生活的久了,端康太妃察言觀色的本領自然也是一流,現在聽到馮基善這麽說,端康太妃馬上就麵露淒然。
“修繕!說得真好,你們若是真有絲毫的眷顧之心,隻需要把每年應給的400萬及時足額的撥付,我們又怎麽會讓紫禁城破敗如斯?你們要是有絲毫的眷顧之心,又怎麽會連續封駁我們關於修繕的請求置之不理?你們若是有絲毫的眷顧之心,又怎麽會如此對我們孤兒寡母步步緊逼不留絲毫活路?難道袁大總統說過的話,你們現在要全部推翻不成?那我倒要看看,公理何在,天理何在,你們民國政府的信譽又何在?”端康太妃已經是雙目含淚,還好並沒有像是鄉野村婦一樣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拍著大腿哭嚎,修養素質還算是不錯。
真要像是鄉野村婦一樣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拍著大腿哭嚎也沒用,潑婦罵街隻能丟人現眼,對於解決問題沒有絲毫幫助。
而且看馮基善的意思,如果端康太妃好話好說,或許馮基善顧忌著臉麵,還不會往死裏下手,但如果端康太妃化身潑婦,鬧不好馮基善直接來硬的,那可就全完了。
馮基善還是有所準備的,帶來的人裏不僅有荷槍實彈的士兵,還有身穿軍裝的女兵,不用問,這些女兵就是為了強製執行準備的。
“眷顧!您所指的眷顧是指什麽?那個腐朽落後的清政府嗎?醒醒吧,除了你們這些當初淩駕在整個國家之上,靠搜刮民脂民膏維持奢侈生活的旗人,沒有人會眷顧你們所謂的‘我大清’,否則就不會有《清室優待條件》,否則紫禁城上現在飄揚的還是黃龍旗。”馮基善一點也不客氣,一把扯下端康太妃所有的遮羞布。
這個“黃龍旗”,也就是清政府的國旗,話說後期的清政府為了維持統治,還是自覺或者不自覺的做出了點改變,隻可惜那些改變相對於大局來說還是嚴重滯後,最終才導致整個局勢無法收拾。
馮基善說的也是事實,目前的溥儀雖然在官方文件中還是“宣統皇帝”,但也僅限於官方文件之中,雖然滿清的那些個遺老遺少見到溥儀還是三跪九叩那一套,但實際上就連那些遺老遺少也清楚,清帝國已經成為曆史,再想要恢複清帝國的榮光已經絕不可能。
“什麽叫沒人眷顧?你們現在雖然號稱是民國,講究個公平正義,那麽你們可曾問過全體國民的意見?退一萬步說,就算是沒人眷顧,但沒人眷顧你們就能言而無信?沒人眷顧你們就能食言而肥?”端康太妃據理力爭毫不相讓。
讓不得啊,隻要是退一步,那就永遠也別想在迴來。
端康太妃很清楚,如果她和溥儀現在就按照馮基善所說離開紫禁城,那麽就永遠也不可能再迴來,一想到連皇家這最後一塊“自留地”都要失去,端康太妃就心如刀絞。
無論如何,端康太妃都會抗爭到底。
當然了,如果真按照端康太妃所說去征求全體國民的意見,那就不知道要拖到猴年馬月了,在民國想做什麽事,依靠民主的力量是不行的,連一個隻有二百多人的國會都無法形成統一意見,想要讓四萬萬人達成統一意見那就是癡心妄想。
“有一點您要搞清楚,《清室優待條件》裏確實是規定你們可以暫住紫禁城,但僅僅是暫住,你們最終還是要搬走的,這紫禁城並不是你們愛新覺羅一族所有,這是屬於全體國民的,正是因為有著全體國民的付出,才有這金碧輝煌的紫禁城,你們愛新覺羅一族壓榨全體國民這幾百年,全體國民沒把你們全部吊上絞刑架已經是足夠仁慈了,不要妄想得寸進尺,不屬於你們的東西,終歸不是你們的!”馮基善的耐心已經快要耗盡,話說的越來越不客氣。
相對於以前的王朝更迭,愛新覺羅一族已經夠幸運,想想當初清政府是怎麽對待明朝皇室的吧,溥儀能活到現在已經是漢族當權者表示出足夠善良的結果,否則的話愛新覺羅一族現在恐怕已經滅族了。
或許是感覺到馮基善的決心,或許是感覺到大勢已經不可逆轉,端康太妃看著遠處被第16混成旅士兵攔下的馬車淚如雨下。
這一遭,是真的躲不過去了。
就在馮基善和端康太妃交涉的時候,醇親王的馬車已經到了紫禁城外,但被攔在第16混成旅士兵設置的警戒線外。
這一次士兵們表現的非常堅決,雖然隱約能看到有人已經下跪哀求,耳邊也隱約能聽到有人在怒吼,但在士兵們的槍口下,真沒人能突破警戒線。
當然了,也並不是僅僅隻有醇親王的馬車,還有更多的馬車正在聚集。
但這都沒用,關鍵是槍杆子在誰手裏,手中沒有軍隊的王爺哪怕是名頭再響,也和無權無勢的平民階層一樣,麵對暴力執法機構沒有任何辦法。
也還是不一樣,至少平民階層能贏得同情,而這些前清的“王爺貝勒”,他們得到的隻是唾棄。
“好,既然你們如此絕情,那我們孤兒寡母就走,我們去頤和園總行了吧。”端康太後退而求其次,不再堅持留在紫禁城裏。
“頤和園也正在修繕,現在入住有諸多不便,還請夫人先去醇王府住幾天吧,等到頤和園修好了再住進去不遲。”馮基善打破了端康太後最後一絲幻想。
反正梁子是結下了,既然是已經撕破臉,那就撕得徹底點,馮基善不想再留個小尾巴,既然是要驅逐,那就別再拖泥帶水,難道過上幾年,要在頤和園再來這麽一次不成?
馮基善不想給自己找麻煩。
(。)
馮基善現在還不是西北軍的大佬,和原有的曆史有所不同,現在的馮基善也沒有擔任湘西鎮守使,還是擔任第16混成旅的旅長,駐紮在京郊拱衛京畿。
所謂的混成旅,基本上也就隻有民國才有這個編製,其實就是個大雜燴,步兵、騎兵、炮兵、工兵等各兵種都有,看似是一專多能,實際上卻又都差那麽一點,就是個標準的四不像。
混成旅和蘭芳軍隊在外籍軍團時期剛剛實現騾馬化的階段其實差不多,就是因為部隊定位不準確,部隊建設沒有通盤考慮所以才會出現這麽個奇葩的編製。
蘭芳軍隊現在已經開始向專業化方向轉變,步兵就是純粹的步兵,騎兵則是進化成裝甲兵,炮兵也已經單列出來,成立了四個專業的炮兵師,逐漸開始向專業化、細分化方向轉變,而民國的進化看樣子還是遙遙無期。
原因自然也是很簡單的,蘭芳的軍工業已經逐步成型,可以生產更多的製式武器裝備部隊,算是為部隊轉型打下了良好基礎。
民國的工業建設則是遙遙無期,別說飛機大炮,連槍支彈藥都是剛剛起步,想要進行專業化的部隊建設還需要時間。
這裏麵也有一個思想觀念的問題,畢竟民國的軍閥麵對的都是國內的對手,大家雖然水平不高,但基本上都在一個基準線上,那也就無所謂先進不先進,隻要不落後太多就行,一句話說到底就是沒有多大壓力,自然也就沒有動力。
蘭芳軍隊則不同,秦致遠從立國的那一天開始,就把對手定為英美這樣的當世強國,秦致遠想要把蘭芳建設成一個在全球都數一數二的“列強”國家,那就不能降低標準,不斷提高自己才能逐漸縮短和英美兩國的實力差距,最終完成反超。
嗯嗯,著同樣也需要時間。
雖然有著種種不足,但在麵對已經喪失了軍隊的溥儀的時候,馮基善還是表現出絕對的實力。
按照《清室優待條件》規定,紫禁城其實是有禁衛軍的,但這個禁衛軍實際上已經不受溥儀控製,紫禁城裏的禁衛軍領的是北洋政府發的餉,吃的是北洋政府發的糧,自然是不會偏幫溥儀,所以在馮基善率領騎兵抵達紫禁城之後,負責紫禁城安保工作的禁衛軍馬上就全部撤出紫禁城。
也不對,沒全撤走,還是留了一部分人,這是為第16混成旅充當向導的。
內賊真可怕。
於是當禁衛軍撤走之後,溥儀身邊就隻剩下一群太監宮女,哦,還有端康太妃。
溥儀雖然名義上還是宣統帝,但畢竟年齡尚小,所以出來麵對馮基善的還是端康太妃。
關鍵時候,還是老太太頂用。
“嗬嗬,馮將軍,袁大總統的話言猶在耳,《清室優待條件》上的筆墨未幹,你們這就要對我們孤兒寡母下手了嗎?”端康太妃立在天安門前,麵對端坐在馬上的馮基善語帶悲憤。
這個“嗬嗬”就沒有絲毫的嘲諷意味,而是充滿了被逼無奈的悲傷和心有不甘的憤怒。
漢語的確是博大精深。
馮基善的臉上一點不好意思都欠奉,麵對端康太妃還是有基本禮節,下馬施禮端端正正:“夫人您過濾了,隻是為了保護紫禁城裏的建築,對紫禁城進行修繕,並沒有別的意思。”
“夫人”,這個稱唿充分表達了馮基善對於端康太妃的態度,您現在不是謹妃,也不是太後,皇帝已經退位了,您就是一普通老太太,還是哪涼快那歇著去吧。
就像是某位文壇大家說過的,皇宮和妓院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地方。
在皇宮力生活的久了,端康太妃察言觀色的本領自然也是一流,現在聽到馮基善這麽說,端康太妃馬上就麵露淒然。
“修繕!說得真好,你們若是真有絲毫的眷顧之心,隻需要把每年應給的400萬及時足額的撥付,我們又怎麽會讓紫禁城破敗如斯?你們要是有絲毫的眷顧之心,又怎麽會連續封駁我們關於修繕的請求置之不理?你們若是有絲毫的眷顧之心,又怎麽會如此對我們孤兒寡母步步緊逼不留絲毫活路?難道袁大總統說過的話,你們現在要全部推翻不成?那我倒要看看,公理何在,天理何在,你們民國政府的信譽又何在?”端康太妃已經是雙目含淚,還好並沒有像是鄉野村婦一樣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拍著大腿哭嚎,修養素質還算是不錯。
真要像是鄉野村婦一樣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拍著大腿哭嚎也沒用,潑婦罵街隻能丟人現眼,對於解決問題沒有絲毫幫助。
而且看馮基善的意思,如果端康太妃好話好說,或許馮基善顧忌著臉麵,還不會往死裏下手,但如果端康太妃化身潑婦,鬧不好馮基善直接來硬的,那可就全完了。
馮基善還是有所準備的,帶來的人裏不僅有荷槍實彈的士兵,還有身穿軍裝的女兵,不用問,這些女兵就是為了強製執行準備的。
“眷顧!您所指的眷顧是指什麽?那個腐朽落後的清政府嗎?醒醒吧,除了你們這些當初淩駕在整個國家之上,靠搜刮民脂民膏維持奢侈生活的旗人,沒有人會眷顧你們所謂的‘我大清’,否則就不會有《清室優待條件》,否則紫禁城上現在飄揚的還是黃龍旗。”馮基善一點也不客氣,一把扯下端康太妃所有的遮羞布。
這個“黃龍旗”,也就是清政府的國旗,話說後期的清政府為了維持統治,還是自覺或者不自覺的做出了點改變,隻可惜那些改變相對於大局來說還是嚴重滯後,最終才導致整個局勢無法收拾。
馮基善說的也是事實,目前的溥儀雖然在官方文件中還是“宣統皇帝”,但也僅限於官方文件之中,雖然滿清的那些個遺老遺少見到溥儀還是三跪九叩那一套,但實際上就連那些遺老遺少也清楚,清帝國已經成為曆史,再想要恢複清帝國的榮光已經絕不可能。
“什麽叫沒人眷顧?你們現在雖然號稱是民國,講究個公平正義,那麽你們可曾問過全體國民的意見?退一萬步說,就算是沒人眷顧,但沒人眷顧你們就能言而無信?沒人眷顧你們就能食言而肥?”端康太妃據理力爭毫不相讓。
讓不得啊,隻要是退一步,那就永遠也別想在迴來。
端康太妃很清楚,如果她和溥儀現在就按照馮基善所說離開紫禁城,那麽就永遠也不可能再迴來,一想到連皇家這最後一塊“自留地”都要失去,端康太妃就心如刀絞。
無論如何,端康太妃都會抗爭到底。
當然了,如果真按照端康太妃所說去征求全體國民的意見,那就不知道要拖到猴年馬月了,在民國想做什麽事,依靠民主的力量是不行的,連一個隻有二百多人的國會都無法形成統一意見,想要讓四萬萬人達成統一意見那就是癡心妄想。
“有一點您要搞清楚,《清室優待條件》裏確實是規定你們可以暫住紫禁城,但僅僅是暫住,你們最終還是要搬走的,這紫禁城並不是你們愛新覺羅一族所有,這是屬於全體國民的,正是因為有著全體國民的付出,才有這金碧輝煌的紫禁城,你們愛新覺羅一族壓榨全體國民這幾百年,全體國民沒把你們全部吊上絞刑架已經是足夠仁慈了,不要妄想得寸進尺,不屬於你們的東西,終歸不是你們的!”馮基善的耐心已經快要耗盡,話說的越來越不客氣。
相對於以前的王朝更迭,愛新覺羅一族已經夠幸運,想想當初清政府是怎麽對待明朝皇室的吧,溥儀能活到現在已經是漢族當權者表示出足夠善良的結果,否則的話愛新覺羅一族現在恐怕已經滅族了。
或許是感覺到馮基善的決心,或許是感覺到大勢已經不可逆轉,端康太妃看著遠處被第16混成旅士兵攔下的馬車淚如雨下。
這一遭,是真的躲不過去了。
就在馮基善和端康太妃交涉的時候,醇親王的馬車已經到了紫禁城外,但被攔在第16混成旅士兵設置的警戒線外。
這一次士兵們表現的非常堅決,雖然隱約能看到有人已經下跪哀求,耳邊也隱約能聽到有人在怒吼,但在士兵們的槍口下,真沒人能突破警戒線。
當然了,也並不是僅僅隻有醇親王的馬車,還有更多的馬車正在聚集。
但這都沒用,關鍵是槍杆子在誰手裏,手中沒有軍隊的王爺哪怕是名頭再響,也和無權無勢的平民階層一樣,麵對暴力執法機構沒有任何辦法。
也還是不一樣,至少平民階層能贏得同情,而這些前清的“王爺貝勒”,他們得到的隻是唾棄。
“好,既然你們如此絕情,那我們孤兒寡母就走,我們去頤和園總行了吧。”端康太後退而求其次,不再堅持留在紫禁城裏。
“頤和園也正在修繕,現在入住有諸多不便,還請夫人先去醇王府住幾天吧,等到頤和園修好了再住進去不遲。”馮基善打破了端康太後最後一絲幻想。
反正梁子是結下了,既然是已經撕破臉,那就撕得徹底點,馮基善不想再留個小尾巴,既然是要驅逐,那就別再拖泥帶水,難道過上幾年,要在頤和園再來這麽一次不成?
馮基善不想給自己找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