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的世界,相對於之前的十年是平靜的。


    英國人忙著扶植德國人,在歐洲大陸尋找新的平衡;蘭芳暫時停止了擴張的步伐,準備開始苦練內功;美國人則是又陷入“門羅主義”的怪圈,他們的總統已經不能工作,副總統和國務卿正在為了誰能成為代總統而努力;法國則是又開始作死,前總統雷蒙普恩加萊終於輸掉了大選,保羅歐仁路易德沙內爾於1920年2月18日成為新一屆法國總統。


    好吧,保羅歐仁路易德沙內爾就是個笑話,也不知道法國議會是吃錯了什麽藥,才會選擇這樣一個人來當總統。


    保羅歐仁路易德沙內爾差不多就是個先天性神經質,同時又是個絕對的理想主義者,他性情急躁,討厭繁文縟節,渴望用積極的社交禮儀來發展法國的對外關係。


    這絕對是偏離實質的,30年代初的歐洲大陸,所有人都擔心法國會一家獨大稱霸歐洲大陸,而身為法國總統的德沙內爾居然希望成為一個“禮儀之邦”,扔掉一貫奉行的“大炮主義”,真不知道德沙內爾的腦子裏在想什麽。


    身為法國的盟友,蘭芳在這些事上沒有理由指手畫腳,不過秦致遠和皮埃爾的通訊越來越密切,在秦致遠的指點下,皮埃爾開始籠絡在世界大戰期間那些鐵血好戰,現在卻被逐步邊緣化的軍中將領。


    這些人包括前陸軍部長路易赫伯特利奧泰,被稱為屠夫的曼京,一直作為西線指揮官在巴爾幹半島作戰的路易斯弗蘭謝德埃斯佩雷,甚至連已經卸任總統的雷蒙普恩加萊,皮埃爾也沒有放棄他。


    法國政壇就是一缸大雜燴,每天都有人如彗星般崛起,每天又都有人如流星般消逝,雷蒙普恩加萊這一次競選總統失敗,那並不代表沒有東山再起之時。


    要知道,在路易斯雷諾和秦致遠主導的“聯合石油”中,是有雷蒙普恩加萊的股權的,隻要財力不出問題,雷蒙普恩加萊肯定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1920年的蘭芳需要蟄伏,以積蓄體力。


    1920年的皮埃爾同樣需要蟄伏,皮埃爾要穩住現在有的一切,拉攏所有能夠拉攏的勢力,為了將來可能的機會做準備。


    同樣的,1920年的德國,和戰爭剛剛結束時也有所不同。


    柏林皇宮,威廉三世召開禦前會議。


    與會的分別是德國首相馬克思馮拜登親王,財政大臣飛利浦謝特曼,德軍總參謀長保羅馮興登堡,陸軍元帥奧古斯特馮馬肯森,以及巴伐利亞****魯伯希特。


    “最艱苦的一年已經過去了,和去年相比,我們現在擁有一個不錯的局麵,雖然我們還有沉重的戰爭賠款要支付,但是英國人和美國人都已經承諾會為我們提供貸款,我們的朋友,那位來自遠東的東方霸主也承諾會為我們斡旋,並且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雖然現在還沒有看到成效,但不管怎麽說,我們總算是看到了曙光,總算不用繼續在黑暗中摸索,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威廉三世開篇點題。


    “看上去現在情況還算不錯,但戰爭對於我們的經濟民生破壞太大,如果想要從根本上扭轉,我們必須要發展民生,用內需拉動經濟,否則的話,僅僅依靠外力,我們的道路還很艱難。”馬克思親王有清醒認識。


    “目前我們沒有能力發展經濟,戰爭賠款的壓力太大,我們的礦產剛剛生產出來就被人運走,因此無法進行深加工,自然也就沒有附加值,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扭轉,那麽我們隻能淪為原材料輸出地一樣的殖民地。”財政大臣飛利浦謝特曼有點悲觀。


    飛利浦謝特曼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右翼首領之一,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時,德國國內爆發了工人起義,飛利浦謝特曼參與組建政府,對工人起義進行了殘酷鎮壓,威廉三世上台後,飛利浦謝特曼成為德國財政大臣,是威廉三世的得力助手。


    “想要得到根本性改變,我們首先要擁有軍隊,隻有恢複一定規模的軍隊,我們才能有足夠的話語權,我們的意見才會真正受人重視,否則的話,我們就算是喊破嗓子也沒人會看我們一眼。”總參謀長興登堡還是保持舊式思維。


    按照凡爾賽和約的規定,德國隻允許擁有十萬人之內的陸軍,不準有空軍和海軍,不能生產包括自動武器在內的重型武器,這是全世界對於德國的懲罰。


    當然了,因為德國軍方沒有參與凡爾賽和約的製定,所以興登堡本人對於這個和約是不大看上眼的,因此也沒有多少敬畏之心。


    沒錯,德國確實是在世界大戰中戰敗了,但幾乎所有的德國軍人都不認為問題是處在自己身上,他們是因為後方政治家的妥協和出賣,德國才會在世界大戰張一敗塗地。


    “我們現在不能這麽想,在還沒有積攢出來一定實力之前,所有可能針對英、法、美的挑釁行為都應該中止,在有能力重新挑戰秩序之前,我們必須保持冷靜,如果我們的決策再次出錯,那麽我可以肯定,我們將不再擁有這樣的幾乎。”奧古斯特馮馬肯森相對於興登堡更清醒。


    奧古斯特馮馬肯森,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五位大鐵十字勳章獲得者之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最傑出的將領,魯登道夫戰死之後,奧古斯特馮馬肯森封為興登堡的助手。


    但很明顯這兩個人之間不像興登堡和魯登道夫那樣和睦。


    “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必須要找到合適的盟友,看看我們曾經的盟友吧,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意大利王國、保加利亞王國,這簡直不能成為是盟友,應該稱為夢遊!正是因為他們的拙劣表現,所以才有的德意誌的失敗。不管未來我們打算怎麽做,我們都不能再弄一幫豬隊友,必須要有強有力的盟友站在我們身邊,我們才能毫無顧忌的做點什麽。”巴伐利亞****魯伯希特有自己的建議。


    世界大戰期間,巴伐利亞****魯伯希特和秦致遠率領的外籍軍團有過對陣。


    說實話,如果不是戰爭結束的有點早,巴伐利亞****魯伯希特跑的有足夠快,在第二次蘭斯戰役中,巴伐利亞****魯伯希特有可能步入威廉三世的後塵,成為外籍軍團的階下囚。


    “蘭芳是個不錯的選擇,那裏生機勃勃,有著光明的前途,關鍵是那位遠東霸主,他幾乎從來沒犯錯,看看過去一年的蘭芳,那簡直是個奇跡,他們在短短一年內完成了需要上百年才能完成的原始積累,這實在是不可思議,如果可能的話,我們應該和蘭芳結為盟友,關係最好的那種。”馬克思親王去過蘭芳,對蘭芳有著深刻印象。


    秦致遠登基的時候,馬克思親王隨同威廉三世一起前往蘭芳。


    當時因為馬克思親王和威廉三世分工明確,馬克思親王沒有機會和秦致遠深交,不過在和黃博涵打交道的過程中,馬克思親王深切感受到蘭芳的潛力,在馬克思親王看來,蘭芳是這個世界上最具前途的國家之一。


    “蘭芳確實是不錯,但他們距離我們太遠了,能夠為我們提供多少幫助,這還是個未知數,而且蘭芳和法國的關係是一個巨大障礙,如果法國不改變態度,蘭芳和我們的關係能進步到何種程度還不可知。”飛利浦謝特曼對蘭芳又疑慮。


    “我反對和蘭芳加深關係,一直以來都反對,在上一次戰爭中,華人給我們造成的傷害太大了,甚至超過了美國人和法國人,如果沒有華人的出現,我們將會贏得那場戰爭的勝利。而如果我們現在選擇和蘭芳結盟,那就是對那些戰死沙場的軍人的背叛行為,這種行為無法獲得諒解。”興登堡在這個問題上還是固執。


    興登堡是舊式軍人,他對於傳統的保持非常堅決,因此經常會發表不合時宜的言論,在很多時候,興登堡的言論聽上去就像是18世紀的墓碑銘文,充滿著黯淡的精神力量、陳舊的思想以及狹隘的觀察力。


    若非現在的興登堡在德國的軍隊體係中還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威廉三世早就讓興登堡退休迴家抱孩子去了。


    縱然如此,威廉三世對於興登堡的耐心仍舊是越來越少。


    就在興登堡說完這段話後,威廉三世和馬克思親王以及巴伐利亞****魯伯希特交換了幾個含義晦澀眼神。


    很遺憾,沉浸在對過往迴憶中的興登堡並沒有注意到。


    飛利浦謝特曼倒是注意到了,但什麽都沒說,自顧自翻看麵前的文件。


    奧古斯特馮馬肯森也注意到了,不過奧古斯特馮馬肯森的眼睛裏更多的是興奮,以及一絲不太明顯的悲哀。


    好吧,曾經的帝國巨頭終究都會老去,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迫不及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遠征歐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鯰魚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鯰魚頭並收藏遠征歐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