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無彈窗免費!出訪民國,這還是秦致遠擔任國王之後第一次出訪,因此準備事物之繁瑣可想而知。
首先要確定安全方麵,秦致遠既然要出門,原則上秦德是不能跟著一塊去的,不過考慮到是出訪民國,這更像是一趟“尋親”之旅,秦致遠還是希望朱莉和秦德都等跟著一起去,於是就隻能在安全上多下功夫。
王宮第一高手董興修毫無疑問是秦致遠的貼身武官,董興修率領的還有一支人數大約為百人的精銳分隊,這是秦致遠的貼身護衛部隊,這一點沒有疑問。
有爭議的是外圍保衛部隊,也就是傳說中的禦林軍。
蘭芳其實是有禦林軍的,陸軍裝甲第一師一直都駐紮在椰城,這支部隊其實就承擔著禦林軍的職責,不過從來沒有冠以“禦林軍”的名號,算是有實無名。
那麽既然現在要出行,禦林軍肯定是要成立的,這支新軍馬上就引起了蘭芳各軍的關注,幾乎所有的駐外司令和本土防禦部隊,都希望能從自己的部隊抽調人手,來組成這支“禦林軍”。
這支禦林軍和蘭芳普通部隊不一樣,最明顯的標誌是可以使用以“秦”為標誌的黑底紅字軍旗,同時旗幟上還有暗紅色的朱雀圖案。
想要從各支部隊中抽出人手組成這支部隊,同時還不得罪任何人,這真的是一個技術活。
幾乎是在三天之內,不僅是蘭芳本土駐軍知道了這件事,遠在北疆區的陳康健都知道了,於是一份份名單馬上就傳到泗水軍部,上麵全部都是各軍中的精銳好手,沒有在軍中大比武拿過名次的都不好意思拿出手。
秦致遠隻想要一支大約1000左右的護軍,其實就拿目前駐紮在蓬萊島的這支部隊換幾個旗子就行,根本就像這麽大動靜,但現在從各軍送上來的名單看,初步統計,人手已經超過15000人,這已經是一個標準的陸軍師規模。
大夥都是一片誠摯,傷了誰的都不好,秦致遠自認沒這個本事,於是把這個權力送給了防長秦致勝。
秦致勝撓了一宿腦袋,也不知道撓掉了多少頭發,然後把這個權力送給了福煦。
到福煦這兒就好辦了,福煦馬上大筆一揮,全部送過來,這支部隊就叫“朱雀師”,然後有好苗子接著送,咱還有“青龍、白虎、玄武”三個師要繼續組建。
這下馬上就輪到陳康健、張添壽他們咋舌,他們也沒有這麽多精銳往蘭芳送,各大軍區總要保留一部分精銳做種子。
先把禦林軍的事放下不提,再說隨同秦致遠出訪的隨員,既然國王要出訪,那麽陸徵祥這個首相就要坐鎮蘭芳,防長秦致勝也不會離開泗水,跟隨秦致遠去蘭芳的除了前首相黃博涵,還有就是總顧問福煦,以及商業部長黃錦盛、工業部長張天運、還有就是接任陸徵祥出任蘭芳外交部長的張敬宗,這個陣容已經是足夠強大了。
說到張敬宗,張敬宗之所以有資格接替陸徵祥擔任外長,和張敬宗的民國出身有很大關係。
其實就在擔任外長之前,張敬宗的軍職是蘭芳陸軍裝甲第一師副師長,軍銜也已經升到中將,在軍中也算是前途無量,但怎奈蘭芳的外交人員實在是缺乏,張敬宗不得已從軍中退役,轉而擔任外長這個職務,算是開始了從政之旅。
這也算不錯,蘭芳軍隊體係人才濟濟,兼且陳康健那幫人現在年齡最大的也僅僅是而立之年,張敬宗要想要有生之年混成一方諸侯估計是難如登天,既然如此,從政也算是另辟蹊徑之舉。
解決完人事,隻算是解決了一部分,秦致遠出訪,還有更多的準備工作要做。
出訪時需要乘坐的飛機還好說,這個都是現成的,到時候跟著秦致遠走就行,汽車就需要提前運輸,現在的運輸機還沒有能力運送汽車這種大家夥,想要運送汽車還是要靠輪船,這就需要把工作做在前麵。
同時需要準備的還有各種食材,因為朱莉和小王子秦德也會跟著去,那就不能不考慮水土不服的問題,因此秦致遠一行人這一趟需要使用的食材特別是飲用水都要從蘭芳萬裏迢迢運過去,甚至連廚師都要自己準備,同時要準備的還有負責攝影、攝像等各種影視資料攝製的工作人員,蘭芳現在既然有了宣傳部,那麽很多東西都要有意識的保留,這樣才能在需要的時候最大程度上發揮威力。
其實相比起這些,最麻煩的還是安保,因為民國曾經的親日傾向,誰都不知道現在的民國京師還有多少人對蘭芳是保有敵意的,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人一定有,這些人就需要事先甄別,不說要到全部控製起來的程度,起碼也不能隨意接近蘭芳代表團。
所以雖然秦致遠預定的訪問日期是三月中旬,但高鴻仕的人現在就要行動起來,他們要分別前往瀛洲、琉球群島、高麗、北疆區、民國京城等地,提前做好地形勘察,製定各種意外事故的預案製定等等事宜。
要出訪的地方的確是有點多,秦致遠也是難得出門一次,那就多走幾個地方,起碼要在高麗、北疆區等等那些地方留下秦致遠的腳印,這樣才算是真正宣布領土主權。
當然了,相對來說,瀛洲、琉球群島這些地方都是蘭芳的固有領土,這些地方不需要宣誓主權,因為主權從來就不存在爭議。
縱然如此,秦致遠也還是要多多走動的好,起碼要震懾下某些心懷不軌的不法分子,讓他們不要異想天開。
仔細算起來,1920年的蘭芳還是比較忙碌的,單說上半年,秦致遠就要出訪民國,此後還會出訪日本,然後會和日本的大正天皇一起前往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參加奧運會,在參加奧運會期間,秦致遠會訪問法國、英國、德國、比利時、意大利、鄧尼金的南俄羅斯、已經高爾察克的聯合政府等地。
這奧運期間的行程是不是多了點?
不不不,一點都不多,如果秦致遠沒有記錯,這個什麽勞什子奧運會要從4月份一直持續到9月份,秦致遠有足夠的時間。
同時在1920年,還有一件事必須引起蘭芳的足夠重視,那就是年底即將在華盛頓召開的“華盛頓會議”。
“華盛頓會議”原本應該是在1921年底召開,為的是遏製當時愈演愈烈的軍備競賽,以及調和各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矛盾。
但和另一個時空中的曆史有所不同,原本會議的中堅力量日本已經不複當年,蘭芳現在已經取代了日本的地位,並且因為蘭芳和法國以及民國的關係,這讓美國人和英國人比另一個時空中更加緊張,在遠東這一片現在居然有抱團取暖的趨勢,這也直接導致“華盛頓會議”提前一年召開,美國人和英國人的目的估計也不再是緩和矛盾,而是為了遏製蘭芳的擴張。
說實話,對於這個“華盛頓會議”,秦致遠並不怎麽看好,原因很簡單,還是因為美國這個攪屎棍。
其實從“渾水摸魚”這個角度看,美國人真的是英國人的幹兒子,英國人在歐洲大陸上就是一個攪屎棍,美國人則是全世界範圍的攪屎棍。
還記得世界大戰之後的《凡爾賽和約》嗎,美國國會到現在都沒有同意,那也就是表示美國人根本就沒在《凡爾賽合約》上簽字,這充分表達了美國人對於世界事務的惡意。
想想看吧,推動《凡爾賽和約》的《十四點》就是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來的,就因為其中的某些條款,在《巴黎和約》中沒有得到確認,美國國會就堂而皇之的決定不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這可真是深得英國老子的真傳。
而在秦致遠的記憶中,“華盛頓會議”雖然是美國人主張召開的,美國人也充分顯示了主導地位,但在會議之後,會議做出的相關規定比如《美、英、法、日關於太平洋區域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條約》,也就是俗稱的《四國條約》,在簽約當日,四國共同發表的聲明指出:締結上述條約,不能認為美國同意委任統治條款。
這表示美國不受凡爾賽體係約束
這簡直是令人啼笑皆非,美國人提議召開會議,美國人主導簽訂條約,結果美國人不受條約控製!
還能再雙重標準點嗎?
有這樣的珠玉在前,秦致遠就不對這個勞什子“華盛頓會議”抱任何期待,同時又因為《排華法案》的存在,秦致遠肯定不會踏足美利堅,這也就給尚未召開的“華盛頓會議”蒙上了一層陰影。
說到《排華法案》,關於這個法案到底應不應該廢除,已經在美國形成兩種社會思潮,正在不停地展開辯論。
主張付出《排華法案》的議員都是和蘭芳在某種程度上有關係的議員,這些議員雖然沒有直接和蘭芳打交道,但和蘭芳在美國開設的企業有很多往來。
與此同時,堅持《排華法案》的議員更多,而且他們的勢力也更強大,甚至包括總統威爾遜在內。
沒看錯,也包括提出過《十四點》的威爾遜在內,這家夥確實是“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同時也是個不折不扣的種族主義者。
有個問題說起來很搞笑,做炸藥出身的諾貝爾居然設置了一個“和平·獎”,這什麽意思?
嘲笑?悔改?又或者是某些人試圖彰顯存在感的陰謀?
鱷魚的眼淚。
(。)
首先要確定安全方麵,秦致遠既然要出門,原則上秦德是不能跟著一塊去的,不過考慮到是出訪民國,這更像是一趟“尋親”之旅,秦致遠還是希望朱莉和秦德都等跟著一起去,於是就隻能在安全上多下功夫。
王宮第一高手董興修毫無疑問是秦致遠的貼身武官,董興修率領的還有一支人數大約為百人的精銳分隊,這是秦致遠的貼身護衛部隊,這一點沒有疑問。
有爭議的是外圍保衛部隊,也就是傳說中的禦林軍。
蘭芳其實是有禦林軍的,陸軍裝甲第一師一直都駐紮在椰城,這支部隊其實就承擔著禦林軍的職責,不過從來沒有冠以“禦林軍”的名號,算是有實無名。
那麽既然現在要出行,禦林軍肯定是要成立的,這支新軍馬上就引起了蘭芳各軍的關注,幾乎所有的駐外司令和本土防禦部隊,都希望能從自己的部隊抽調人手,來組成這支“禦林軍”。
這支禦林軍和蘭芳普通部隊不一樣,最明顯的標誌是可以使用以“秦”為標誌的黑底紅字軍旗,同時旗幟上還有暗紅色的朱雀圖案。
想要從各支部隊中抽出人手組成這支部隊,同時還不得罪任何人,這真的是一個技術活。
幾乎是在三天之內,不僅是蘭芳本土駐軍知道了這件事,遠在北疆區的陳康健都知道了,於是一份份名單馬上就傳到泗水軍部,上麵全部都是各軍中的精銳好手,沒有在軍中大比武拿過名次的都不好意思拿出手。
秦致遠隻想要一支大約1000左右的護軍,其實就拿目前駐紮在蓬萊島的這支部隊換幾個旗子就行,根本就像這麽大動靜,但現在從各軍送上來的名單看,初步統計,人手已經超過15000人,這已經是一個標準的陸軍師規模。
大夥都是一片誠摯,傷了誰的都不好,秦致遠自認沒這個本事,於是把這個權力送給了防長秦致勝。
秦致勝撓了一宿腦袋,也不知道撓掉了多少頭發,然後把這個權力送給了福煦。
到福煦這兒就好辦了,福煦馬上大筆一揮,全部送過來,這支部隊就叫“朱雀師”,然後有好苗子接著送,咱還有“青龍、白虎、玄武”三個師要繼續組建。
這下馬上就輪到陳康健、張添壽他們咋舌,他們也沒有這麽多精銳往蘭芳送,各大軍區總要保留一部分精銳做種子。
先把禦林軍的事放下不提,再說隨同秦致遠出訪的隨員,既然國王要出訪,那麽陸徵祥這個首相就要坐鎮蘭芳,防長秦致勝也不會離開泗水,跟隨秦致遠去蘭芳的除了前首相黃博涵,還有就是總顧問福煦,以及商業部長黃錦盛、工業部長張天運、還有就是接任陸徵祥出任蘭芳外交部長的張敬宗,這個陣容已經是足夠強大了。
說到張敬宗,張敬宗之所以有資格接替陸徵祥擔任外長,和張敬宗的民國出身有很大關係。
其實就在擔任外長之前,張敬宗的軍職是蘭芳陸軍裝甲第一師副師長,軍銜也已經升到中將,在軍中也算是前途無量,但怎奈蘭芳的外交人員實在是缺乏,張敬宗不得已從軍中退役,轉而擔任外長這個職務,算是開始了從政之旅。
這也算不錯,蘭芳軍隊體係人才濟濟,兼且陳康健那幫人現在年齡最大的也僅僅是而立之年,張敬宗要想要有生之年混成一方諸侯估計是難如登天,既然如此,從政也算是另辟蹊徑之舉。
解決完人事,隻算是解決了一部分,秦致遠出訪,還有更多的準備工作要做。
出訪時需要乘坐的飛機還好說,這個都是現成的,到時候跟著秦致遠走就行,汽車就需要提前運輸,現在的運輸機還沒有能力運送汽車這種大家夥,想要運送汽車還是要靠輪船,這就需要把工作做在前麵。
同時需要準備的還有各種食材,因為朱莉和小王子秦德也會跟著去,那就不能不考慮水土不服的問題,因此秦致遠一行人這一趟需要使用的食材特別是飲用水都要從蘭芳萬裏迢迢運過去,甚至連廚師都要自己準備,同時要準備的還有負責攝影、攝像等各種影視資料攝製的工作人員,蘭芳現在既然有了宣傳部,那麽很多東西都要有意識的保留,這樣才能在需要的時候最大程度上發揮威力。
其實相比起這些,最麻煩的還是安保,因為民國曾經的親日傾向,誰都不知道現在的民國京師還有多少人對蘭芳是保有敵意的,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人一定有,這些人就需要事先甄別,不說要到全部控製起來的程度,起碼也不能隨意接近蘭芳代表團。
所以雖然秦致遠預定的訪問日期是三月中旬,但高鴻仕的人現在就要行動起來,他們要分別前往瀛洲、琉球群島、高麗、北疆區、民國京城等地,提前做好地形勘察,製定各種意外事故的預案製定等等事宜。
要出訪的地方的確是有點多,秦致遠也是難得出門一次,那就多走幾個地方,起碼要在高麗、北疆區等等那些地方留下秦致遠的腳印,這樣才算是真正宣布領土主權。
當然了,相對來說,瀛洲、琉球群島這些地方都是蘭芳的固有領土,這些地方不需要宣誓主權,因為主權從來就不存在爭議。
縱然如此,秦致遠也還是要多多走動的好,起碼要震懾下某些心懷不軌的不法分子,讓他們不要異想天開。
仔細算起來,1920年的蘭芳還是比較忙碌的,單說上半年,秦致遠就要出訪民國,此後還會出訪日本,然後會和日本的大正天皇一起前往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參加奧運會,在參加奧運會期間,秦致遠會訪問法國、英國、德國、比利時、意大利、鄧尼金的南俄羅斯、已經高爾察克的聯合政府等地。
這奧運期間的行程是不是多了點?
不不不,一點都不多,如果秦致遠沒有記錯,這個什麽勞什子奧運會要從4月份一直持續到9月份,秦致遠有足夠的時間。
同時在1920年,還有一件事必須引起蘭芳的足夠重視,那就是年底即將在華盛頓召開的“華盛頓會議”。
“華盛頓會議”原本應該是在1921年底召開,為的是遏製當時愈演愈烈的軍備競賽,以及調和各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矛盾。
但和另一個時空中的曆史有所不同,原本會議的中堅力量日本已經不複當年,蘭芳現在已經取代了日本的地位,並且因為蘭芳和法國以及民國的關係,這讓美國人和英國人比另一個時空中更加緊張,在遠東這一片現在居然有抱團取暖的趨勢,這也直接導致“華盛頓會議”提前一年召開,美國人和英國人的目的估計也不再是緩和矛盾,而是為了遏製蘭芳的擴張。
說實話,對於這個“華盛頓會議”,秦致遠並不怎麽看好,原因很簡單,還是因為美國這個攪屎棍。
其實從“渾水摸魚”這個角度看,美國人真的是英國人的幹兒子,英國人在歐洲大陸上就是一個攪屎棍,美國人則是全世界範圍的攪屎棍。
還記得世界大戰之後的《凡爾賽和約》嗎,美國國會到現在都沒有同意,那也就是表示美國人根本就沒在《凡爾賽合約》上簽字,這充分表達了美國人對於世界事務的惡意。
想想看吧,推動《凡爾賽和約》的《十四點》就是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來的,就因為其中的某些條款,在《巴黎和約》中沒有得到確認,美國國會就堂而皇之的決定不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這可真是深得英國老子的真傳。
而在秦致遠的記憶中,“華盛頓會議”雖然是美國人主張召開的,美國人也充分顯示了主導地位,但在會議之後,會議做出的相關規定比如《美、英、法、日關於太平洋區域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條約》,也就是俗稱的《四國條約》,在簽約當日,四國共同發表的聲明指出:締結上述條約,不能認為美國同意委任統治條款。
這表示美國不受凡爾賽體係約束
這簡直是令人啼笑皆非,美國人提議召開會議,美國人主導簽訂條約,結果美國人不受條約控製!
還能再雙重標準點嗎?
有這樣的珠玉在前,秦致遠就不對這個勞什子“華盛頓會議”抱任何期待,同時又因為《排華法案》的存在,秦致遠肯定不會踏足美利堅,這也就給尚未召開的“華盛頓會議”蒙上了一層陰影。
說到《排華法案》,關於這個法案到底應不應該廢除,已經在美國形成兩種社會思潮,正在不停地展開辯論。
主張付出《排華法案》的議員都是和蘭芳在某種程度上有關係的議員,這些議員雖然沒有直接和蘭芳打交道,但和蘭芳在美國開設的企業有很多往來。
與此同時,堅持《排華法案》的議員更多,而且他們的勢力也更強大,甚至包括總統威爾遜在內。
沒看錯,也包括提出過《十四點》的威爾遜在內,這家夥確實是“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同時也是個不折不扣的種族主義者。
有個問題說起來很搞笑,做炸藥出身的諾貝爾居然設置了一個“和平·獎”,這什麽意思?
嘲笑?悔改?又或者是某些人試圖彰顯存在感的陰謀?
鱷魚的眼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