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陸軍部的時候,鄭經就旁側敲擊的打聽到,鄭大力的住所在蓬萊島上。
雖然知道了自己哥哥的住處,鄭經卻不準備去找鄭大力。
能說什麽呢?
感激?唾棄?痛恨?幡然悔悟?
或許每種情緒都有一點,但都沒有濃烈到促使鄭經動身的程度。
第二天鄭經找陳永福換了房子,因為陳永福的房子在第三排的最邊上,住在那裏相對清淨。
然後鄭經簡單弄了幾件家具,就開始了深入檢出的生活。
鄭經誰都不想見,特別是那些知道鄭經以前身份的人。
但鄭經不去找麻煩,並不代表麻煩不來找鄭經,九月中的某一天,一名自稱叫高鴻仕的少將突然找到鄭經。
老實說,蘭芳目前的將軍並不多,滿打滿算,也就隻有不到20個,幾乎都是軍中主將,但鄭經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位高將軍。
不過看排場,鄭經還是能夠確定,這位“高將軍”的確是將軍無疑。
高鴻仕來拜訪鄭經的時候,坐著一輛“鬥牛犬”越野車,前後還各有一輛鬥牛犬乘坐著衛兵。
衛兵還好說,很多人都有,“鬥牛犬”越野車可不好弄,這種越野車現在非常搶手,用供不應求都不足以形容稀少程度,據鄭經所知,整個北疆區現在也隻有陳康健的司令部有三五輛,幾乎全都是各******的座駕,椰城雖然有地利,但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得到的。
這位“高將軍”一次出行就能動用三輛,也算是位高權重。
如果鄭經知道高鴻仕現在的身份,那麽鄭經就不會驚訝。
保密局現在已經升格為“國家安全局”,而鄭經就是“國家安全局”的局長。
國家安全局在蘭芳的權力非常大,不管是政治、經濟、民生的各個方麵,隻要國家安全局認為會危及國家安全的,國家安全局就可以進行監控。
而且在必要時候,國家安全局有權力不通過警務係統,對當事人直接進行控製甚至是逮捕,因為國家安全局本身的定位就是暴力機關。
當見到高鴻仕的時候,鄭經的疑惑非但沒有消除,反而更甚。
其實高鴻仕年紀也不大,他今年隻有22歲,比秦致遠還小一歲。但常年充當秦致遠的侍從,高鴻仕的氣質已經足夠沉穩,再也不是那個遇到不公正待遇時會大喊大叫的毛頭小子。
和鄭經比起來,高鴻仕的身高相若,但和鄭經的黑暗屬性不同,高鴻仕的氣質要更加沉穩,也更加兇狠,有那種躲在暗處想要擇人而噬的意思,看上去令人不寒而栗。
說實話,在目前的蘭芳,所有人最不喜歡打交道的就是國家安全局,不管是什麽事情,隻要和這個部門扯上關係,那就沒什麽好事。
見到鄭經的高鴻仕神態自若,就像是待在自己家裏一樣放鬆,高鴻仕站在客廳裏先是看了鄭經足足三分鍾,然後才輕聲開口:“聽說你一直都有記日記的習慣,我能看看嗎?”
客廳裏沒有沙發,甚至連椅子都沒有,這充分表明主人的孤僻,他根本就沒有招待客人的意識。
高鴻仕對鄭經還是比較滿意的,就在高鴻仕剛才緊盯著鄭經的三分鍾裏,鄭經的目光沒有躲閃,也沒有生氣,雙眼直視空洞的看向高鴻仕,看是視線沒有焦點,實際上不管是高鴻仕還是跟隨高鴻仕進到屋內的四名衛兵都在鄭經的視線中。
而且高鴻仕注意到,鄭經的右手一直都在工裝褲寬大的褲兜內,很明顯,看褲兜的寬鬆程度,裝一把手槍沒有任何問題。
聽到高鴻仕的要求,鄭經的表情沒有變化,再看看屋內一直保持戒備的幾名衛兵,鄭經微微歎了一聲,轉身走向樓梯旁的儲物間。
“我來……”一名衛兵攔住鄭經,直接走進儲物間。
鄭經不以為意,心情反而放鬆下來,反正事已至此,聽天由命吧。
鄭經的日記本就在臥室的書桌上,那臥室小的隻能發下一張單人床和一個小書桌,再沒有多餘的空間,鄭經在那個狹小的空間內反而感覺自在。
“聽說你這段時間的表現不錯,怎麽樣?現在的感覺如何?”高鴻仕的聲音還是不大。
聲音大不大和地位沒有關係,聲音大了也不一定有權威,實際上地位越高的人,待人接物的態度越是和風細雨,他們已經不需要用提高音量這種方式提高自己的底氣。
鄭經作為蘭芳第一次“罷工”的組織者,在國家安全局已經是掛上號的,再加上和鄭大力的關係,鄭經就是國家安全局的重點監控對象,對於鄭經的表現,高紅絲肯定是心知肚明。
高鴻仕還是想從鄭經嘴裏聽到鄭經對自己的評價,那樣的評價往往才是最真實的,也是鄭經心態的真實反映。
對高鴻仕的詢問,鄭經隻是牽了牽嘴角,並沒有迴答。
鄭經不想說話,既然形勢比人強,那就任由高鴻仕自己判斷,鄭經決定一言不發。
如果高鴻仕對鄭經有惡意,那麽鄭經說得越多,錯的也就越多。
如果高鴻仕對鄭經沒有惡意,那麽哪怕是鄭經一句話不說,也不會影響高鴻仕對鄭經的評價。
對於這一點,鄭經非常清楚。
戰爭確實是最能磨練人的,如果把現在的鄭經換成是罷工前的鄭經,那麽鄭經肯定不會去搞什麽“罷工”,能踏踏實實的獲得簡簡單單的幸福就是最大的幸福。
看到鄭經不迴答,高鴻仕不僅沒有生氣,眼中的興趣更加濃厚,也多了一絲欣賞。
就在高鴻仕還想說點什麽的時候,衛兵從鄭經臥室裏拿出鄭經的日記。
這本日記看上去很厚,側麵有一大半有點發黃,顯然是經常翻看,還有一小半是潔白的,估計還沒有使用。
打開扉頁,是手寫的俄語,高鴻仕不認識,如果認識的話,高鴻仕就會知道,這上麵寫的是“送給親愛的瓦西裏——來自莫斯科共青團奧斯特洛夫的祝福。”
瓦西裏,這是鄭經在俄羅斯的名字,可想而知,當時的鄭經對於俄羅斯有多麽的向往。
第一頁日記還停留在1917年的12月份,高鴻仕從中發現了“十月革命”這幾個字。
“……十月革命終於成功了,這是無產階級的偉大勝利,這是無產者在全世界建立的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在整個革命的過程中,無產者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他們可以改天換地……”
繼續翻看日記,時間到了1918年的六月份,日記中第一次出現了“蘭芳”這兩個字。
“……昨天奧斯特洛夫同誌告訴我,我要返迴民國的時候終於到了,我要盡可能找機會去蘭芳,去蘭芳發展布爾什維克事業,讓更多的無產者起來反抗萬惡的資產階級……”
繼續往下翻,時間到了1919年的3月份,日記中出現了“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擁有蘭芳最多的工人,遺憾的是,油田的工人對於布爾什維克的興趣不大,他們已經被萬惡的資產階級收買了,腐化墮落成資產階級的幫兇,不過這沒關係,等到革命成功,這些人都將是可以爭取的對象,現在就先讓他們得意一段時間,時間終究會證明,誰才是這個世界的統治者……”
接下來是1919年的三月份,“罷工”的字樣出現。
“……雖然準備工作還沒有完備,但高遠同誌已經等不及了,來自莫斯科的催促愈發緊迫,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哪怕是準備不足,也要馬上發動罷工,否則莫斯科就將遭到外籍軍團的反動軍隊的進攻,這是所有的無產者都無法容忍的,我想,是我們發出聲音的時候了,雖然現在看上去時機並不好……”
接下來的日記有一段時間的空白,等到再次開始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五月初。
從這裏開始,日記本地字跡和之前的幾乎判若兩人。
之前的字跡,全都是幹幹淨淨,整整齊齊,文字中透露出慷慨激昂,書寫也比較規範。
但到了五月份,日記變得潦草,時間記錄的也不甚詳細,最上麵僅僅隻有一個“1919.5”,沒有日期,也沒有天氣情況。
“……我不知道這是怎麽了,我無法理解我所看到的一切,今天的那些死者,我很確定,他們都是無產者,他們的身上沒有任何財物,衣不遮體,麵黃肌瘦,但他們也同樣遭到屠殺……布爾什維克難道不是無產者的政權嗎?布爾什維克難道不應該維護普通人的利益嗎?為什麽要屠殺?為什麽連老人和孩子都不放過……”
接下來的日記,文字漸漸開始黑化,字裏行間透露出頹廢和迷茫的信息,顯示出作者極端的矛盾。
“……我坐在街邊,看著一隊布爾什維克的士兵高舉雙手被契科夫他們押走,那些士兵的表情是惶恐不安的,他們恐怕不知道他們要被送往何處,如果知道他們即將被槍決,不知道他們還會不會如此馴服……殺吧,全都該殺……這裏,沒有一個人不該死……”
“……終於要再一次進入莫斯科了,我不知道現在的莫斯科是什麽樣,但我可以肯定,我絕對不會再去朝拜弗拉基米爾的雕像,我應該去撒泡尿……老陳和卡爾馮聊得興高彩烈,我知道他們在高興什麽,因為接下來又要發財了……我的手指上帶滿了寶石戒指,懷裏有鑲了寶石和黃金的懷表,我很清楚,如果我賣掉這一切,那麽我從現在開始將會衣食無憂,但為什麽我的心情如此空虛,為什麽我感覺不到任何欣喜之意……”
高鴻仕看了整整三個小時,知道看完最後一頁後,高鴻仕對著鄭經輕笑:“你對國家安全局有興趣嗎?”
國安……
這是幹嘛的?
(未完待續。)
雖然知道了自己哥哥的住處,鄭經卻不準備去找鄭大力。
能說什麽呢?
感激?唾棄?痛恨?幡然悔悟?
或許每種情緒都有一點,但都沒有濃烈到促使鄭經動身的程度。
第二天鄭經找陳永福換了房子,因為陳永福的房子在第三排的最邊上,住在那裏相對清淨。
然後鄭經簡單弄了幾件家具,就開始了深入檢出的生活。
鄭經誰都不想見,特別是那些知道鄭經以前身份的人。
但鄭經不去找麻煩,並不代表麻煩不來找鄭經,九月中的某一天,一名自稱叫高鴻仕的少將突然找到鄭經。
老實說,蘭芳目前的將軍並不多,滿打滿算,也就隻有不到20個,幾乎都是軍中主將,但鄭經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位高將軍。
不過看排場,鄭經還是能夠確定,這位“高將軍”的確是將軍無疑。
高鴻仕來拜訪鄭經的時候,坐著一輛“鬥牛犬”越野車,前後還各有一輛鬥牛犬乘坐著衛兵。
衛兵還好說,很多人都有,“鬥牛犬”越野車可不好弄,這種越野車現在非常搶手,用供不應求都不足以形容稀少程度,據鄭經所知,整個北疆區現在也隻有陳康健的司令部有三五輛,幾乎全都是各******的座駕,椰城雖然有地利,但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得到的。
這位“高將軍”一次出行就能動用三輛,也算是位高權重。
如果鄭經知道高鴻仕現在的身份,那麽鄭經就不會驚訝。
保密局現在已經升格為“國家安全局”,而鄭經就是“國家安全局”的局長。
國家安全局在蘭芳的權力非常大,不管是政治、經濟、民生的各個方麵,隻要國家安全局認為會危及國家安全的,國家安全局就可以進行監控。
而且在必要時候,國家安全局有權力不通過警務係統,對當事人直接進行控製甚至是逮捕,因為國家安全局本身的定位就是暴力機關。
當見到高鴻仕的時候,鄭經的疑惑非但沒有消除,反而更甚。
其實高鴻仕年紀也不大,他今年隻有22歲,比秦致遠還小一歲。但常年充當秦致遠的侍從,高鴻仕的氣質已經足夠沉穩,再也不是那個遇到不公正待遇時會大喊大叫的毛頭小子。
和鄭經比起來,高鴻仕的身高相若,但和鄭經的黑暗屬性不同,高鴻仕的氣質要更加沉穩,也更加兇狠,有那種躲在暗處想要擇人而噬的意思,看上去令人不寒而栗。
說實話,在目前的蘭芳,所有人最不喜歡打交道的就是國家安全局,不管是什麽事情,隻要和這個部門扯上關係,那就沒什麽好事。
見到鄭經的高鴻仕神態自若,就像是待在自己家裏一樣放鬆,高鴻仕站在客廳裏先是看了鄭經足足三分鍾,然後才輕聲開口:“聽說你一直都有記日記的習慣,我能看看嗎?”
客廳裏沒有沙發,甚至連椅子都沒有,這充分表明主人的孤僻,他根本就沒有招待客人的意識。
高鴻仕對鄭經還是比較滿意的,就在高鴻仕剛才緊盯著鄭經的三分鍾裏,鄭經的目光沒有躲閃,也沒有生氣,雙眼直視空洞的看向高鴻仕,看是視線沒有焦點,實際上不管是高鴻仕還是跟隨高鴻仕進到屋內的四名衛兵都在鄭經的視線中。
而且高鴻仕注意到,鄭經的右手一直都在工裝褲寬大的褲兜內,很明顯,看褲兜的寬鬆程度,裝一把手槍沒有任何問題。
聽到高鴻仕的要求,鄭經的表情沒有變化,再看看屋內一直保持戒備的幾名衛兵,鄭經微微歎了一聲,轉身走向樓梯旁的儲物間。
“我來……”一名衛兵攔住鄭經,直接走進儲物間。
鄭經不以為意,心情反而放鬆下來,反正事已至此,聽天由命吧。
鄭經的日記本就在臥室的書桌上,那臥室小的隻能發下一張單人床和一個小書桌,再沒有多餘的空間,鄭經在那個狹小的空間內反而感覺自在。
“聽說你這段時間的表現不錯,怎麽樣?現在的感覺如何?”高鴻仕的聲音還是不大。
聲音大不大和地位沒有關係,聲音大了也不一定有權威,實際上地位越高的人,待人接物的態度越是和風細雨,他們已經不需要用提高音量這種方式提高自己的底氣。
鄭經作為蘭芳第一次“罷工”的組織者,在國家安全局已經是掛上號的,再加上和鄭大力的關係,鄭經就是國家安全局的重點監控對象,對於鄭經的表現,高紅絲肯定是心知肚明。
高鴻仕還是想從鄭經嘴裏聽到鄭經對自己的評價,那樣的評價往往才是最真實的,也是鄭經心態的真實反映。
對高鴻仕的詢問,鄭經隻是牽了牽嘴角,並沒有迴答。
鄭經不想說話,既然形勢比人強,那就任由高鴻仕自己判斷,鄭經決定一言不發。
如果高鴻仕對鄭經有惡意,那麽鄭經說得越多,錯的也就越多。
如果高鴻仕對鄭經沒有惡意,那麽哪怕是鄭經一句話不說,也不會影響高鴻仕對鄭經的評價。
對於這一點,鄭經非常清楚。
戰爭確實是最能磨練人的,如果把現在的鄭經換成是罷工前的鄭經,那麽鄭經肯定不會去搞什麽“罷工”,能踏踏實實的獲得簡簡單單的幸福就是最大的幸福。
看到鄭經不迴答,高鴻仕不僅沒有生氣,眼中的興趣更加濃厚,也多了一絲欣賞。
就在高鴻仕還想說點什麽的時候,衛兵從鄭經臥室裏拿出鄭經的日記。
這本日記看上去很厚,側麵有一大半有點發黃,顯然是經常翻看,還有一小半是潔白的,估計還沒有使用。
打開扉頁,是手寫的俄語,高鴻仕不認識,如果認識的話,高鴻仕就會知道,這上麵寫的是“送給親愛的瓦西裏——來自莫斯科共青團奧斯特洛夫的祝福。”
瓦西裏,這是鄭經在俄羅斯的名字,可想而知,當時的鄭經對於俄羅斯有多麽的向往。
第一頁日記還停留在1917年的12月份,高鴻仕從中發現了“十月革命”這幾個字。
“……十月革命終於成功了,這是無產階級的偉大勝利,這是無產者在全世界建立的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在整個革命的過程中,無產者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他們可以改天換地……”
繼續翻看日記,時間到了1918年的六月份,日記中第一次出現了“蘭芳”這兩個字。
“……昨天奧斯特洛夫同誌告訴我,我要返迴民國的時候終於到了,我要盡可能找機會去蘭芳,去蘭芳發展布爾什維克事業,讓更多的無產者起來反抗萬惡的資產階級……”
繼續往下翻,時間到了1919年的3月份,日記中出現了“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擁有蘭芳最多的工人,遺憾的是,油田的工人對於布爾什維克的興趣不大,他們已經被萬惡的資產階級收買了,腐化墮落成資產階級的幫兇,不過這沒關係,等到革命成功,這些人都將是可以爭取的對象,現在就先讓他們得意一段時間,時間終究會證明,誰才是這個世界的統治者……”
接下來是1919年的三月份,“罷工”的字樣出現。
“……雖然準備工作還沒有完備,但高遠同誌已經等不及了,來自莫斯科的催促愈發緊迫,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哪怕是準備不足,也要馬上發動罷工,否則莫斯科就將遭到外籍軍團的反動軍隊的進攻,這是所有的無產者都無法容忍的,我想,是我們發出聲音的時候了,雖然現在看上去時機並不好……”
接下來的日記有一段時間的空白,等到再次開始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五月初。
從這裏開始,日記本地字跡和之前的幾乎判若兩人。
之前的字跡,全都是幹幹淨淨,整整齊齊,文字中透露出慷慨激昂,書寫也比較規範。
但到了五月份,日記變得潦草,時間記錄的也不甚詳細,最上麵僅僅隻有一個“1919.5”,沒有日期,也沒有天氣情況。
“……我不知道這是怎麽了,我無法理解我所看到的一切,今天的那些死者,我很確定,他們都是無產者,他們的身上沒有任何財物,衣不遮體,麵黃肌瘦,但他們也同樣遭到屠殺……布爾什維克難道不是無產者的政權嗎?布爾什維克難道不應該維護普通人的利益嗎?為什麽要屠殺?為什麽連老人和孩子都不放過……”
接下來的日記,文字漸漸開始黑化,字裏行間透露出頹廢和迷茫的信息,顯示出作者極端的矛盾。
“……我坐在街邊,看著一隊布爾什維克的士兵高舉雙手被契科夫他們押走,那些士兵的表情是惶恐不安的,他們恐怕不知道他們要被送往何處,如果知道他們即將被槍決,不知道他們還會不會如此馴服……殺吧,全都該殺……這裏,沒有一個人不該死……”
“……終於要再一次進入莫斯科了,我不知道現在的莫斯科是什麽樣,但我可以肯定,我絕對不會再去朝拜弗拉基米爾的雕像,我應該去撒泡尿……老陳和卡爾馮聊得興高彩烈,我知道他們在高興什麽,因為接下來又要發財了……我的手指上帶滿了寶石戒指,懷裏有鑲了寶石和黃金的懷表,我很清楚,如果我賣掉這一切,那麽我從現在開始將會衣食無憂,但為什麽我的心情如此空虛,為什麽我感覺不到任何欣喜之意……”
高鴻仕看了整整三個小時,知道看完最後一頁後,高鴻仕對著鄭經輕笑:“你對國家安全局有興趣嗎?”
國安……
這是幹嘛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