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軍團進入俄羅斯之後,小規模戰鬥林林總總打了不下百餘次,大規模戰鬥一次也沒有發生。


    莫斯科布爾什維克對外籍軍團的戰鬥力還是比較忌憚的,他們想先擊潰鄧尼金的部隊,然後再和外籍軍團正麵作戰。


    負責統管外籍軍團這四個師的是劉子正和葛立夫,這倆人各率兩個師,從進入俄羅斯之後就互為犄角,一直都保持20公裏左右的距離一直向北推進,既不過分遠離,又不太過接近。


    外籍軍團的兩翼分別是“南俄武裝力量”的三個師,這是鄧尼金的手下,主要由前黑海艦隊官兵、士官生、頓河哥薩克、高加索各地區、烏克蘭軍區的反對布爾什維克的“愛國者”組成。


    在目前的俄羅斯,不管是布爾什維克還是臨時政府,他們都認為自己才是“愛國者”,對方則是“叛國者”,這不是出於宣傳考慮才這麽說,而是這些官兵們真的就這麽認為。


    雖然鄧尼金的部隊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協約國式”訓練,也裝備了協約國支援的武器,但在外籍軍團看來,這還是一群烏合之眾,他們的戰鬥力非常有限。


    好在鄧尼金手下的將領們還算有自知之明,他們倒也沒有爭奪戰場主導權的意思,就是率領部隊配合外籍軍團作戰,既不冒進,也不退縮,和外籍軍團保持著同步的頻率。


    這樣一來,劉子正和陳康健他們的進展雖然不快,但勝在穩紮穩打,他們的推進雖然效率並不算高,但是相當有序。


    就在鄧尼金發動進攻的同時,愛沙尼亞的尤登尼奇和鄂木斯克的高爾察克也在向莫斯科進軍,他們試圖攻占莫斯科這個俄羅斯的心髒,徹底絞殺新生的俄羅斯布爾什維克。


    麵對數路進攻的敵人,布爾什維克對南線的“南俄武裝力量”以及東線的臨時政府采取遲滯方案,盡量延緩這兩個方麵進攻的速度,而集中兵力對付西線的尤登尼奇,想先擊潰這一路,然後再對付南線和東線。


    嗯嗯,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布爾什維克在戰略上沒有犯錯。


    劉子正和葛立夫發現了布爾什維克的意圖,因此和鄧尼金積極溝通,想加快進攻速度,盡快攻占莫斯科,以結束這場戰爭。


    對,在劉子正和葛立夫看來,這些俄羅斯軍隊的戰鬥力並不怎麽強大,如果加快速度,外籍軍團完全有能力在布爾什維克擊潰尤登尼奇之前攻占莫斯科。


    但麵對劉子正和葛立夫的積極,鄧尼金的迴應卻有點曖昧。


    鄧尼金堅持按照目前的節奏向莫斯科進攻,盡量避免因為輕敵冒進導致無謂的損失。


    劉子正和葛立夫又不傻,他們馬上就明白了鄧尼金的意思。


    鄧尼金這是在借刀殺人,任由尤登尼奇被布爾什維克集中優勢兵力擊潰,然後鄧尼金才會和高爾察克去摘取莫斯科這個肥美的桃子。


    這麽看來,如果布爾什維克擊敗了尤登尼奇,轉而繼續對付高爾察克,那說不定鄧尼金還是不會采取劉子正和葛立夫的方案,繼續保持坐山觀虎鬥的架勢……


    如果鄧尼金真要是這麽打算,那麽劉子正和葛立夫就要做好如果外籍軍團遭到布爾什維克優勢兵力圍攻,但卻沒有任何人會來救援的準備。


    因為如果布爾什維克擊敗了尤登尼奇,轉而對付鄧尼金,高爾察克說不定也不會施以援手。


    沒錯,俄羅斯人就是這麽冷酷無情,他們趕出來的最極端的事就是前線還在打仗,後方卻在清洗有作戰經驗的“可疑”軍官。


    僅僅是一個“可疑”,就要被關押起來,然後不經任何審訊就地槍決,人數甚至多達上萬人。


    這種行為實在是令人無法評價。


    眼看臨時政府還沒有擊敗布爾什維克,就為了勝利後的分配出現內訌的苗頭,劉子正和葛立夫也隻能步步為營,互為犄角的向北推進,因為除了外籍軍團的這四個師,劉子正和葛立夫現在無法信任任何所謂的“友軍”。


    真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縱然是刻意放慢速度,到五月中,外籍軍團的鋒線還是推進到了奧繆爾。


    這裏距離莫斯科隻有300公裏。


    到這個地方,已經算是進入俄羅斯的腹地,縱然是仍沒有遇到布爾什維克的主力部隊,但是各種遊擊隊和義勇軍越來越多,外籍軍團有時候一天會遇到十餘次小規模進攻,這大大減緩了外籍軍團的推進速度。


    如果說原來的速度是烏龜,那麽現在的速度就是蝸牛。


    其實如果放開了打,外籍軍團完全可以在一個星期內打到莫斯科。


    從進入俄羅斯境內開始,這裏的地形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莫斯科的位置就在東歐平原的中部,從奧繆爾到莫斯科之間沒有高山,也沒有太大的河流,非常適合大規模機械化部隊推進。


    外籍軍團中可是擁有大量坦克的,如果劉子正和葛立夫有決心,他們的部隊一天推進個五十公裏沒有任何問題。


    而目前的速度……


    好吧,劉子正已經在一個叫格爾克的小村子裏呆了整整三天。


    這三天裏麵,部隊隻前進了五公裏,指揮部幹脆就沒挪窩。


    但偵察兵部隊不一樣,他們沒有任何限製,比如劉雙喜率領的這個小隊,他們的前出偵查已經抵達切爾尼附近,哪裏距離奧繆爾足足80公裏。


    哦,是奧繆爾以北80公裏。


    “從這裏往北80公裏,有一條河叫奧卡河,這條河水量充沛,現在正處於春汛期。我們沿河偵察過,附近大概七八十公裏隻有一座鐵橋可供咱們的坦克通行,如果不能盡早控製那座橋,很難說俄羅斯人會不會破壞她,所以我們這一次的任務就是奪下那座橋,控製她直到咱們的坦克部隊趕到。”劉雙喜邊走邊向陳永勝介紹。


    僅僅是剛剛趕路不到一個小時,陳永勝已經明白劉雙喜他們為什麽有資格穿這身衣服。陳永勝自認為他們已經攜帶了不少東西,但和偵察兵們一比,還是小巫見大巫。


    偵察兵們身上的背包幾乎有一人高,裏麵鼓鼓囊囊塞滿了東西,看樣子也不是被褥之類的東西,而是各種工具的彈藥補給。


    哪怕是在負重遠超陳永勝連的情況下,這些身穿“迷彩服”的戰士們看上去還是相當輕鬆,他們甚至有餘力派出尖兵。


    僅僅是一個小時,陳永勝的手下就已經開始氣喘籲籲,很多人腳下甚至有點踉蹌,看上去非常狼狽。


    縱然如此,那些偵察兵們也沒有幫忙的意思。


    陳永勝理解那些偵察兵,偵察兵們或許還有餘力,但那要留著對付隨時可能出現的敵人,不能用來浪費在無謂的消耗上。


    嗯,如果陳永勝的部隊連行軍都跟不上,那幫助他們確實是“無謂的消耗”。


    “這種情況下,咱們是不是應該先請示一下?”陳永勝無法理解劉雙喜的思維方式。


    “不用請示,我們發現作戰機會不需要上報,可以自行決定發起攻擊的時間和方式。”劉雙喜解釋完,看著陳永勝眉頭微皺:“如果你感覺不妥當,現在你可以領著你的人迴去。其實你們沒有多少作戰任務,主要是負責之後的防禦,如果有敵人的援兵,由我們負責狙擊。”


    “迴去?咱爺們可不幹那事,腦袋掉了碗大個疤,怕個球……”陳永勝意誌堅定。


    “行,這次的功勞算你們的。”劉雙喜大方。


    “那不行,這不合適。”陳永勝推辭。


    “別客氣,我們不缺這點功勞。”劉雙喜的話能把人噎死。


    我了個大艸!


    陳永勝差點就罵出聲來。


    “聽說了嗎?秦爺已經返迴蘭芳,八月十五的時候準備登基大典,你不想迴去親眼見證?”劉雙喜看似不在意。


    “臥槽……真……真的?”這次陳永勝脫口而出。


    “真金白銀的那麽真,不過按咱們的推進速度分析,明年八月十五有希望咱們估計有希望迴去。”劉雙喜自己有小九九。


    在目前的外籍軍團中,獲得“大十字騎士勳位”的,還是隻有秦致遠和劉雙喜他們兩個,所以劉雙喜在外籍軍團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哪怕劉雙喜現在還是軍士長,劉雙喜也有和劉子正、葛立夫他們平起平坐的資格。


    外籍軍團如龜速一樣的推進,早就令劉雙喜打心底裏厭惡。


    劉雙喜或許沒有能力決定這場戰爭的節奏,但劉雙喜有辦法把這個節奏加快。


    “快點,快點,快點,特麽的八月十五之前必須占領莫斯科,咱們好迴蘭芳……”陳永勝著急,顧不上隱藏行跡,扯著嗓子開始喊。


    “八月十五是十月八號,如果考慮到這一路上舟車勞頓,那麽咱們最起碼要八月初返迴蘭芳,哪怕隻是等到八月中,咱們也趕不上。”劉雙喜沒忘記公曆和農曆的換算,提醒陳永勝要更有緊迫感。


    “艸,快快快……”這一次不用劉雙喜催促,陳永勝比誰都著急。


    沒錯,秦致遠確實準備八月十五登基。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遠征歐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鯰魚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鯰魚頭並收藏遠征歐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