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刺骨,飛雪漫天,布洛涅森林銀裝素裹。;樂;文;小說.lw+xs


    森林一角,安靜地能聽到落雪聲,這裏背後是一個小山崗,旁邊有小河流過,可以稱得上依山傍水,按華人的習俗來說,這裏就是風水寶地。


    華人戰士公墓就坐落在這裏。


    今天的氣氛格外肅穆,一群戰士早早的就過來開始忙碌,臂上的黑紗,公墓大門上方白綾,隨處可見供人寄托哀思的小百花,無不預示著這裏有什麽事即將發生。


    上午十一點,各式各樣的汽車、馬車絡繹不絕,所有知道這個消息的人,所有和外籍軍團華人部隊發生過交集的人都紛紛過來參加下葬儀式,他們將見證這一時刻,並為烈士們送最後一程。


    作為盟軍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場儀式也引起了協約國高層的關注,法國總統雷蒙·撲恩加萊和英國首相勞合·喬治都親自趕來參加這個儀式,美國總統威爾遜雖然沒有到場,但派出了美軍總司令潘興作為其特別代表參加了儀式,並且給秦致遠打來電話表達對烈士的尊敬,並表達對不能親自參加這個儀式的遺憾。


    這些陣亡的戰士們都來自遠東的普通家庭,他們生前並沒有獲得多少榮耀,死的時候或許也是無聲無息,但現在能得到這樣的哀榮,也算是死得其所。


    身為主人,秦致遠攜朱莉在公墓門口迎接與會的重要嘉賓。


    秦致遠現在的身份已經超脫了普通的協約國將領,他同時還是蘭芳大公國的國王,這在協約國內部是絕無僅有的。雖然秦致遠一天也沒有上任,但在蘭芳大公國發出聲明之後,法國政府第一時間向秦致遠表達了祝賀,這無疑是一種承認,即承認秦致遠和蘭芳大公國的關係,同時也是承認蘭芳大公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沒錯,獨立的國家,關於蘭芳和民國的關係,殖民馬來亞的英國政府、殖民法屬印度支那的法國政府、以及殖民菲律賓的美國政府都表示關注,他們之間的距離實在是太近了。


    秦致遠深思熟慮之後,表示蘭芳大公國現在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和民國並沒有從屬關係,這才得到各國政府有保留的承認。


    不獨立不行,如果蘭芳大公國和民國成為一個國家,那麽這個國家也太龐大了,他們幾乎占據了東亞和東南亞的絕大部分土地,這會引起相關國家的強烈不安。


    而獨立的國家就好說得多,至少看上去威脅不是那麽大,英、法、美等國也能接受蘭芳大公國的一些出格舉動。


    否則,蘭芳在德國的收購行為未必會如此順利。


    秦致遠的身份很特殊的,秦致遠是民國人,同時也是法國人,現在還要加上一個蘭芳人,這麽算起來,其實秦致遠應該代表的是民國、法國、蘭芳這三個國家的利益。


    但實際上,無論是哪一方,秦致遠都代表不了。


    法國不需要秦致遠代表,民國政府忙於內戰沒有給秦致遠授權,而世界大戰期間成立的蘭芳大公國根本就沒有對德宣戰,現在開始“分贓”自然也就沒有蘭芳大公國什麽事。


    這麽看起來,秦致遠居然有一無所獲的危險。


    但實際上,秦致遠和外籍軍團的關係誰都知道。


    可以這麽說,如果沒有秦致遠,那麽就沒有外籍軍團中的華人部隊,就沒有費爾昂塔德努瓦戰役的勝利,就沒有第兩次蘭斯戰役的勝利,甚至如果沒有外籍軍團堅守蘭斯,巴黎都會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


    所以英、法、美默認了蘭芳大公國在德國的收購行為,把那些機器當做是對秦致遠的補償。


    別說英、法、美等國對那些機器也有需求,他們根本不需要。


    戰爭期間,各國的軍火工業都得到長足進步,除了德國,各國的生產規模實際上都是在提升的。現在世界大戰已經結束,英、法、美等國自身的生產規模都要縮小,對於德國人的機器自然也就沒什麽需求。


    幾乎每一個到會的人,都會和秦致遠聊上幾句,身為聯軍總司令的福煦和身為陸軍部長的利奧泰在和秦致遠交流過之後,居然也和秦致遠站到一起迎接賓客,充當了半個主人。


    這讓這個儀式的規格看上去愈發的高。


    11點整,儀式開始。


    秦致遠身為主人,首先上來致辭:“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非常感謝大家百忙之中撥冗蒞臨,今天我們在一起,共同紀念那些在世界大戰中犧牲的人們……”


    秦致遠的發言不長,簡單的感謝幾句,然後就讓出地方。


    有資格發言的人實在是太多,雷蒙·撲恩加萊,勞合·喬治,喬治·克裏蒙梭,費迪南·福煦,約翰·潘興……


    甚至陸軍部長利奧泰都沒有得到發言的機會。


    12點,儀式正式開始。


    陣亡的烈士們現在已經用楠木製成的棺槨收斂,上麵覆蓋著民國的國旗和外籍軍團的軍旗,四名將軍抬著第一個步入公墓內。


    這四名將軍分別是秦致勝、陳康健、葛立夫、劉子正,都是中將軍銜。


    這四個人都是秦致遠當初前來法國時的室友,是第一批加入外籍軍團的華人。可以說如果這些棺槨中的烈士們沒有陣亡,那麽他們的身份地位縱然是比不上這些將軍們,那麽也不會相差太多,畢竟在剛加入外籍軍團時,他們的起點都是相同的。


    將軍們表情肅穆,邁著莊嚴而又緩慢的步伐,將第一個棺槨放入已經挖好的墓地內,墓地前的碑文上記敘了這位烈士的生平:童光明,男,1896.3.8-1916.9.7,九月份,童作為華工抵達法國,第四天即開往戰場,在為前線陣地運送物資時死於德軍炮擊。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概述了童光明20歲的生命。


    僅僅隻比秦致遠大了一歲。


    從將軍們抬著棺槨進入墓園,由四十人組成的儀仗隊已經舉起步槍,一起開槍為烈士們送行。


    儀仗隊成員們身著校官製服,他們也都是第一批加入外籍軍團的士兵,現在軍銜最低的已經是少校,這是跟著秦致勝在後勤部門工作的,如果是在作戰部隊,軍銜最低的已經是中校。


    槍聲隆隆,聲震四野,樹上的積雪簌簌落下,加上原本就飄飛的雪花,更增添了幾分肅穆。感情脆弱的女士們忍不住垂淚,男人們則是表情嚴肅行注目禮,所有的軍人都敬禮致意,這一刻,對生命的尊重達到極致。


    關於鳴槍致哀,對於次數並沒有相關規定,外籍軍團實行的是年齡,根據年齡決定鳴槍次數。


    封土的工作由雷蒙·撲恩加萊,勞合·喬治他們共同進行。


    當然不可能是全部,但雷蒙·撲恩加萊和勞合·喬治他們還是堅持把第一個墓地封好,算是盡一份心意。


    封好第一個墓地,儀式就算是全部結束。


    當然了,後續工作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幾萬名軍人,持續幾個月都屬正常。


    儀式結束後,賓客紛紛告辭,這種場合,自然是沒有酒宴什麽的,不過秦致遠已經準備過幾天在黑天鵝城堡舉辦一個酒會,即為了答謝,也是為了送別。


    隨著世界大戰結束,來自各個殖民地的軍隊都要返迴原籍解甲歸田,聖誕節過後,武元庭和阮俊才他們率領的法屬印度支那安南仆從軍就會返迴安南。


    也並不是全部都解散,比如武元庭他們率領的部隊,戰鬥力還是比較強的,他們將會作為殖民軍對維持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的統治秩序。


    而那些戰鬥力較弱、人數較多的部隊,比如印度人,估計他們絕大部分會被遣散,那樣的部隊留著除了增加紙麵數字之外沒有任何作用。


    秦致遠手下的華人部隊也即將返迴遠東,實際上,早在一個多月之前,就有一支部隊押運著一部分重武器已經作為先頭部隊返迴遠東,他們要為秦致遠的外籍軍團找一個落腳點。


    秦致遠手下現在沒有20萬人也差不多,加上新兵營裏正在訓練的新兵則肯定超過20萬人,這麽龐大的一支部隊,不可能全部遣散。


    要知道世界大戰之後,歐洲雖然戰事不多,但也絕不是沒有。


    就目前來說,盟軍內部已經有聲音表示要幹涉俄羅斯內戰,隨聲附和的國家還不少,美國人和法國人都有意向。


    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上台後,單方麵和德國簽訂了《布勒斯特條約》,這個條約實際上是對協約國的背叛,雖然列寧有自己的考量(正是因為魯登道夫的策劃,列寧才得以返迴俄羅斯,但列寧無法阻止協約國對他的痛恨。


    而工人階層占據統治地位,也為歐洲其他國家的工人們打開了一扇窗戶,在目前的德國,就有一部分工人發動暴動,試圖推翻德皇,建立以工人為主導的民主德國。


    這引起了歐洲國家的警惕,他們無法接受工人統治歐洲,這會讓他們已經確立了數百年的統治秩序發生根本性顛覆。


    所以歐洲現在的主流思想是想推翻俄羅斯的布爾什維克政府,美國想要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法國則是想重新獲得一個盟友。


    沙皇統治俄羅斯時期,俄國是法國的傳統盟友,列寧上台之後,其實有機會修複和法國的關係,那就是繼續參加戰爭,但列寧主動放棄了這個機會。


    而相對於歐洲,民國現在則是戰火連天,又有日本人虎視眈眈,秦致遠手中必須保留一部分力量,作為應變的資本。


    不過這並不容易,現在國內正在進行的戰爭,本質上就是督軍們在搶地盤,如果秦致遠率領部隊返迴民國,那麽有可能會摧毀現在的南北均勢,成為一支全新的力量。


    而這些,又是督軍們所不能接受的。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遠征歐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鯰魚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鯰魚頭並收藏遠征歐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