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簽訂的消息傳迴婆羅洲,婆羅洲頓時一片嘩然。


    估計就連“蘭芳公司”眾人都沒有想到會是如此順利,殖民當局更是難以置信,本地原住民更是無所適從。


    不管是難以置信,還是無所適從,都要接受荷蘭殖民政府從現在開始就在國際上得不到普遍認同的事實。


    意識殖民政府內部馬上就開始分化。


    一部分原本擔任“甲必丹”在戰爭剛開始時站在荷蘭人一方的華人開始謀求和“蘭芳公司”接觸,“蘭芳公司”當然欣然接納,不過會不會秋後算賬要兩說,除非是能表現出足夠的誠意。


    更多的荷蘭人開始考慮撤迴歐洲,現在的婆羅洲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再是冒險者的樂土,當荷蘭人失去了法理上高人一等的地位,“蘭芳公司”哪怕是給予荷蘭人平等競爭的地位,荷蘭人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數百年的高高在上,已經把荷蘭人的競爭能力消弱到極致,他們已經習慣了使用簡單粗暴的手段掠奪華人的財富,祖先具有的冒險精神和吃苦耐勞被丟了個一幹二淨。


    而殖民軍隊幾乎是一夜之間就土崩瓦解,任誰都能看出,荷蘭人已經是窮途末路,如果不考慮向“蘭芳公司”臣服,那麽就要考慮遷往英屬馬來亞,澳屬巴布亞等地。


    對於來自婆羅洲的移民,馬來人和澳洲人簡直是敞開懷抱接納,此時的人口還沒有達到大爆炸的階段,人口就是財富的意識深入人心,所以馬來人和澳洲人並不拒絕移民,多多益善。


    而對此,“蘭芳公司”並不阻止,全世界所有的民族都需要新鮮血液,隻有華人不需要,華人的人口基數足夠大,如果需要補充新鮮血液,從民國移民就是了,要多少有多少。


    甚至為了方便原住民們的遷移,“蘭芳公司”下屬的各支部隊都紛紛放滿了腳步,給那些本地原住民足夠的搬遷時間。


    而同時,各種關於“蘭芳公司”如何殘暴,“蘭芳公司”治下百姓如何苦不堪言的流言在迅速傳≧ding≧dian≧小≧說,.●.o⌒<s="arn:2p02p0"><srpp="/aasrp">s_;</srp></>播,幾乎達到人盡皆知的地步,於是更多蘇門答臘、幾內亞島、加裏曼丹的原住民加入遷移的大軍。


    特別是蘇門答臘,這裏的原住民在十天之內有超過一半遷往馬拉西亞和獅城,留下的那些人中,除了那些對時事漠不關心的,就是那些實在是故土難離的,他們已經聽天由命,如果“蘭芳公司”真的有傳言中的那麽殘暴,那麽就算是死,他們也要死在自己的家鄉。


    而按照他們和華人接觸的經驗來分析,華人這個種族從來就不是殘暴的。


    這樣的情況在幾內亞島和加裏曼丹幾乎都差不多,之所以說蘇門答臘比較特殊,那是因為“蘭芳公司”的軍隊甚至還沒有登陸蘇門答臘島。


    而在幾內亞島和加裏曼丹,“蘭芳公司”的部隊都已經登陸,勢如破竹,高歌猛進。


    從一月初到二月中,幾乎是在一個半月之內,已經維持了數百年,看似穩固無比的荷蘭殖民政府在婆羅洲的統治土崩瓦解,“蘭芳公司”占據了所有婆羅洲(荷蘭稱荷屬東印度的土地,成為了這片190萬平方公裏土地的主人。


    二月底,第一屆婆羅洲全體國民代表大會在泗水(蘇臘巴亞召開,會議達成了幾項頗有爭議的共識。


    首先,從即日起,原荷屬東印度,華人稱婆羅洲,正式更名為“蘭芳大公國”,定都泗水。


    其次,“蘭芳大公國”邀請秦致遠擔任蘭芳國王,同時成立立法小組擬定憲法,並決定蘭芳大公國所有權利屬內閣所有,內閣領導人被稱為“首相”,第一任首相為黃博涵擔任。


    再次……


    沒有再次,當議題進入第二項時,立即引起了極大爭議。


    提出異議的那些人是北洋政府的代表,以及《巴黎協定》簽約後投靠蘭芳大公國的華人“甲必丹”。


    北洋政府代表要求蘭芳大公國應該以北洋政府馬首是瞻,承認民國的宗主國地位,並且請北洋政府派員管理蘭芳大公國政務,請北洋政府派軍進駐蘭芳大公國,由北洋政府負責蘭芳大公國的軍事、外交、行政等各方麵事務。


    這又怎麽可能!


    黃博涵直接一句話給ding迴去:我們不信任北洋政府的執政能力!


    真的是不信任,看看已經打成一鍋粥的民國,北洋政府的執政能力可見一斑。


    更何況在蘭芳公司“起義”的過程中,北洋政府幾乎沒有任何實質上對蘭芳公司的支持,甚至在蘭芳公司起義的最初階段,北洋政府的代表是比較傾向於荷蘭殖民政府一方的,這讓新生的蘭芳大公國諸位權貴對北洋政府已經是無法容忍。


    別說“以北洋政府馬首是瞻”,能讓北洋政府的代表列席會議,已經算是看在同根同種的份上了。


    至於那些在《巴黎協定》簽訂之後,才投靠蘭芳大公國的華人“甲必丹”,這就是一群不識時務的人,他們現在不知道反思,反而提出政治方麵的要求,這就是不知死活。


    確實是不識時務,如果識時務的話,“蘭芳公司”剛開始起義時,他們就不會跟著殖民政府一塊跑,不說和“蘭芳公司”共進退,最起碼也應該保持中立觀望的態度。


    看看來自獅城(新加坡的那些代表,他們在“蘭芳公司”起義的過程中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但捐款捐物從不甘於人後,而且通過各種渠道發出聲音支持“蘭芳公司”。現在雖然“蘭芳公司”搖身一變成了蘭芳共和國,但來自獅城的代表並沒有居功自傲,在蘭芳大公國的具體事務上不發表任何意見,隻是安安靜靜的做好“看客”這個角色,這才是聰明人的為人處世之道。


    於是轟轟烈烈的清算馬上開始,清算對象不僅是在以前殖民時代欺壓過華人的那些土著和華人“甲必丹”,連已經退走的荷蘭人也在清算行列,隻要是以前在蘭芳大公國境內手上沾過華人的鮮血,哪怕是缺席,也會由新成立的最高法庭宣布判決結果。


    這種時候判決不需要多麽精確,盡快發泄華人心頭的那股積攢了數百年的怒火,然後把精力集中到發展自身上才是王道。


    但積壓了數百年的冤屈和憤怒那裏是宣判了幾百個死刑就能宣泄的,有些極端的華人把目光轉移到那些來不及逃走的土著居民,以及荷蘭後裔的身上。


    在之後的一個星期之內,蘭芳大公國發生了數起或者是數百起華人針對原住民的襲擊事件,具體數字沒人知道,因為蘭芳當局銷毀了所有的官方資料,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保密期”,查無可查。


    可以肯定的是,針對原住民的襲擊事件涉及到了蘭芳大公國的所有地區,因為就在一個星期之後,蘭芳大公國宣布全國再次進入緊急狀態(這一狀態在半個月前就已經解除,並且緊急頒布了《治安管理條例》,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蘭芳公國的原住民。


    隨即有數十個工作組奔赴全國各地,禁止針對原住民的襲擊再次發生。


    但此時為時已晚,在二月底的人口統計中,蘭芳大公國境內共有370萬人口,本地原住民不足30萬,成了標準的少數民族。


    在此後的半年內,當初因為戰亂逃入山林的原住民陸續返迴家園,但本地原住民的數字始終也沒有超過50萬人,在越來越多的華人移民浪潮中,原住民徹底邊·緣化,再也沒有形成過任何有規模的勢力。


    二月底的人口統計,包括了從馬來亞和民國東南省份遷入的新移民,以及蘭芳本地的華人。


    直到此時蘭芳大公國的諸位領導人才知道,在蘭芳大公國的這片土地上,之前生活著超過150萬華人,其中有相當多一部分都是黑戶,更多的華人和本地人通婚產生的後裔,則是在殖民時期不敢表露身份,被劃為本地人一列。


    現在情況已經截然不同,隻要和華人沾dian邊的,馬上就會承認華人身份。甚至是那些純粹的本地人,隻要會說兩句漢語,不管如何的拐彎抹角也要和華人扯上關係,於是又有近百萬具有四分之一華人血統,或者是八分之一,甚至是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華人血統的本地人出現,這些人也被蘭芳大公國接納,成為蘭芳大公國的一部分。


    漢語終於成為蘭芳大公國的唯一官方用語,“荷蘭語”和“爪哇語”雖然沒有禁止使用,但已經沒有了任何地位,報紙上的文字是漢語,政府部門出台的政令上使用漢語,學校教育使用的是漢語……


    如果不精通漢語,就無法在蘭芳大公國謀取任何職位,甚至連商店裏的售貨員都會裝作聽不懂荷蘭語和爪哇語而拒絕交易,雖然沒有明文規定針對荷蘭語和爪哇語,但針對隨處可見,已經不需要刻意強調。


    因為秦致遠的“法國屬性”,法語的地位在蘭芳大公國倒是水漲船高,這一方麵的原因固然是因為秦致遠也是法國人,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已經重返蘭芳大公國的“保護傘”公司成員,多少都會幾句法語。


    是的,蘭芳大公國成立的第一時間,“保護傘”公司就宣布重返蘭芳大公國,和“保護傘公司”一起抵達蘭芳大公國的,是英、法、美等國派駐蘭芳大公國的大使。


    從這個反應速度上,就可以看出世界各國對於蘭芳大公國的態度,他們幾乎是迫不及待的宣布承認蘭芳大公國,並且謀求和蘭芳大公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甚至就連身陷囹圄的威廉皇儲,也在唿籲德國和蘭芳大公國盡快建立關係。


    嗯嗯,雖然秦致遠代表的民國和法國和德國處於交戰狀態,但蘭芳大公國可沒有和德國宣戰。


    這可真夠亂的!


    而已經加入法國國籍,本身還擁有民國國籍的秦致遠受邀擔任蘭芳大公國的國王,在歐洲沒有引起任何波瀾。


    歐洲是有這個傳統的,如果本國沒有一位威信可以獲得普遍認可的人,那麽就從其他國家請個人來擔任本國國王。


    英國、俄羅斯、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等,都曾經出現過這種情況。(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遠征歐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鯰魚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鯰魚頭並收藏遠征歐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