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你可別說晚上沒活計。若是都閑著,你那肚子是怎麽鼓起來的?」
小媳婦兒們玩笑慣了,說著話兒就打鬧起來。
小米假裝聽不見,笑嘻嘻不肯應聲。倒是那個口無遮攔的小媳婦兒被劉嬸子狠狠瞪了一眼,捂了嘴笑個不停。
很快,夜色就深了,眾人紛紛告辭。
臨出門前,小米每人又塞了一樣東西在她們手裏,悄悄笑道,「這是貼補嫂子們的,怎麽用我可是不管的。別人問起,我也不知道啊!」
眾人聽得疑惑,但是夜色黑沉,來不及仔細探勘,倒得家裏借著昏暗的油燈,這才發現,居然是一串銅錢。
數一數,足有一百之數。
已是睡了一覺的男人們被吵醒,含糊問道,「怎麽還不睡?可是小米又尋你們幫忙做活兒了?」
「沒有,」小媳婦兒趕緊把銅錢串子藏到了暗處,笑著應道,「小米的那些兔子賣出去了,一人分了我們一塊料子做新衣衫呢。」
「賣出去就好,快睡吧。」
「好。」
小媳婦兒麻利的把銅錢藏進箱子,躺在炕上悄悄盤算著,改日迴了娘家,就把銅錢帶去。自己日子過好了,總不能忘了受苦的爹娘。
這般想法的可不是一個兩個,幾乎沒幾日,老熊嶺上的小媳婦兒都提出要迴娘家。
沒有公婆的還好些,男人們那裏打個招唿就成了,有公婆的自然要費一番口舌,但也終於成行了。
老熊嶺先前實在太過貧窮,能嫁到這裏的姑娘通常都是娘家吃了上頓沒下頓,或者在家不受重視,沒人疼愛的孤女。
如今這般穿了新衣裙迴娘家,或者拎著點心煙葉酒壇子,或者幹脆塞了私房錢給爹娘。
即便她們記著村裏的規矩,不肯多說半句,但總免不得讓老熊嶺發達的傳言更盛了。
很多事情,若是敞開了大大方方邀請人來看,興許還沒人感興趣。但越藏著掖著,神神秘秘,反倒越多人想要一探究竟。
之後,老熊嶺這個名字在十裏八村算是徹底紅火了一把。
往日,半個人影兒都找不到的山路上,居然繁忙了起來。
趕來拜訪親家的,探望閨女或者姑姑姨母的,或者挑著擔子叫賣點心小食和針頭線腦兒的小販,還有眼睛像鉤子一樣的媒婆,都是聚到了老熊嶺。
可惜,不管什麽人,盡皆都被擋在了老熊嶺的山口。
鍾老頭兒帶著子侄兒忙了這幾日,對陸家可是感激的不成。以往給別人家做工,別說供給飯食,最後不克扣工錢就算厚道了。
但陸家呢,早飯是粥和兩合麵兒饅頭,中午晚上還有燉菜,菜裏甚至有肉片,吃的他們老少幾個,即便整日累得揮汗如雨,居然眼見著都胖了起來。
人與人相處,從來都是兩好合一好。陸家如此厚道,鍾老頭兒爺幾個越發想把活計做好,恨不得把井壁青石都雕出花兒來。
這一日正是歇晌兒的時候,村裏兩個後生用筷子穿了饅頭,端了菜碗,一口饅頭一口菜湯,守了山口說笑。
結果,外人都聚在山口的時候,他們就有些攔阻不住了。
鍾老頭兒一見這樣,趕緊攆了小兒子去嶺上報信兒,然後飯也不吃了,帶了其餘幾個兒子侄子趕過去幫忙兒。
待得嶺上人家得了消息,老馮爺喊了一眾漢子,親自趕到了嶺口。
尚且離得很遠,就聽得一個老婆子扯著脖子叫嚷,「怎麽的,我們家閨女嫁了過來,我這當娘的來看看都不成了?誰知道你們是不是把我閨女怎麽著了?不成,我就是要進去!」
老馮爺聽得眉頭緊皺,迴身問一眾村漢,「這是誰家親戚?」
有個中年漢子站出來,黑著臉應道,「是我們親家,石頭媳婦翠蘭的娘。」
「去喊翠蘭來!」
「好。」
那中年漢子拔腿就往迴跑,很快眾人就到了穀口。老馮爺到了地頭兒,一改往日的慈和模樣,直接拱手同嶺口外幾個陌生人行禮,末了冷淡說道,「各位,不知有何貴幹?我們老熊嶺雖然是山野之地,可也不是誰都能來撒野的地方!有話趕緊說,否則別怪我們不客氣!」
「哎,你這老頭子,怎麽說話呢?我閨女嫁過來了,我這當娘的來看看,還不成啊?」
那一臉橫肉的刁婆子第一個開了口,翻著白眼的模樣,很是有些討厭。老馮爺沒理她,又看向另外幾人。
另外幾人卻是沒那婆子刁鑽,或者說是貨郎,或者說是來買毛皮。
老馮爺這才恢複了笑臉,同幾個外來人寒暄,「多謝各位有生意的時候,想著我們老熊嶺。但是,大夥兒可能也聽說了,我們嶺上正種著春菜,如今別說外人,就是娃子們都關在家裏,不許隨便行走。
說起來也是丟人,窮日子過怕了,突然有個好日子的奔頭,大夥兒也是小心加小心。所以對不住了,幾位爺們,今日讓你們白跑一趟了,待得秋時豐收了,爺們不嫌麻煩就再來一趟,必定大碗肉大碗酒,一道邀請你們喝個痛快。」
老頭兒說的直白又坦誠,禮數也不差,那幾個小商販不好再勉強,畢竟他們的雙腳還踩在人家地盤上呢。
於是,紛紛草草迴了禮,就挑著擔子,或者牽著驢子走掉了。隻留下那刁鑽老婆子帶著個眼珠兒亂轉的兒子,見此,她倒是把脖子梗得更直了。
「正該這樣呢,他們都是外人,我可是自家人啊。我能進去了吧,我閨女聽說娘和兄弟來了,怕是歡喜壞了。」
說著話兒,她就要往裏走。不想老馮爺身後的幾個漢子都攔了她,「不行,你不能進!」
山裏漢子,打獵為生,各個都是五大三粗,鞋底當旱船,手臂能跑馬的彪悍模樣,這般惡聲惡氣一喊,倒是嚇得老婆子後退不迭。
小媳婦兒們玩笑慣了,說著話兒就打鬧起來。
小米假裝聽不見,笑嘻嘻不肯應聲。倒是那個口無遮攔的小媳婦兒被劉嬸子狠狠瞪了一眼,捂了嘴笑個不停。
很快,夜色就深了,眾人紛紛告辭。
臨出門前,小米每人又塞了一樣東西在她們手裏,悄悄笑道,「這是貼補嫂子們的,怎麽用我可是不管的。別人問起,我也不知道啊!」
眾人聽得疑惑,但是夜色黑沉,來不及仔細探勘,倒得家裏借著昏暗的油燈,這才發現,居然是一串銅錢。
數一數,足有一百之數。
已是睡了一覺的男人們被吵醒,含糊問道,「怎麽還不睡?可是小米又尋你們幫忙做活兒了?」
「沒有,」小媳婦兒趕緊把銅錢串子藏到了暗處,笑著應道,「小米的那些兔子賣出去了,一人分了我們一塊料子做新衣衫呢。」
「賣出去就好,快睡吧。」
「好。」
小媳婦兒麻利的把銅錢藏進箱子,躺在炕上悄悄盤算著,改日迴了娘家,就把銅錢帶去。自己日子過好了,總不能忘了受苦的爹娘。
這般想法的可不是一個兩個,幾乎沒幾日,老熊嶺上的小媳婦兒都提出要迴娘家。
沒有公婆的還好些,男人們那裏打個招唿就成了,有公婆的自然要費一番口舌,但也終於成行了。
老熊嶺先前實在太過貧窮,能嫁到這裏的姑娘通常都是娘家吃了上頓沒下頓,或者在家不受重視,沒人疼愛的孤女。
如今這般穿了新衣裙迴娘家,或者拎著點心煙葉酒壇子,或者幹脆塞了私房錢給爹娘。
即便她們記著村裏的規矩,不肯多說半句,但總免不得讓老熊嶺發達的傳言更盛了。
很多事情,若是敞開了大大方方邀請人來看,興許還沒人感興趣。但越藏著掖著,神神秘秘,反倒越多人想要一探究竟。
之後,老熊嶺這個名字在十裏八村算是徹底紅火了一把。
往日,半個人影兒都找不到的山路上,居然繁忙了起來。
趕來拜訪親家的,探望閨女或者姑姑姨母的,或者挑著擔子叫賣點心小食和針頭線腦兒的小販,還有眼睛像鉤子一樣的媒婆,都是聚到了老熊嶺。
可惜,不管什麽人,盡皆都被擋在了老熊嶺的山口。
鍾老頭兒帶著子侄兒忙了這幾日,對陸家可是感激的不成。以往給別人家做工,別說供給飯食,最後不克扣工錢就算厚道了。
但陸家呢,早飯是粥和兩合麵兒饅頭,中午晚上還有燉菜,菜裏甚至有肉片,吃的他們老少幾個,即便整日累得揮汗如雨,居然眼見著都胖了起來。
人與人相處,從來都是兩好合一好。陸家如此厚道,鍾老頭兒爺幾個越發想把活計做好,恨不得把井壁青石都雕出花兒來。
這一日正是歇晌兒的時候,村裏兩個後生用筷子穿了饅頭,端了菜碗,一口饅頭一口菜湯,守了山口說笑。
結果,外人都聚在山口的時候,他們就有些攔阻不住了。
鍾老頭兒一見這樣,趕緊攆了小兒子去嶺上報信兒,然後飯也不吃了,帶了其餘幾個兒子侄子趕過去幫忙兒。
待得嶺上人家得了消息,老馮爺喊了一眾漢子,親自趕到了嶺口。
尚且離得很遠,就聽得一個老婆子扯著脖子叫嚷,「怎麽的,我們家閨女嫁了過來,我這當娘的來看看都不成了?誰知道你們是不是把我閨女怎麽著了?不成,我就是要進去!」
老馮爺聽得眉頭緊皺,迴身問一眾村漢,「這是誰家親戚?」
有個中年漢子站出來,黑著臉應道,「是我們親家,石頭媳婦翠蘭的娘。」
「去喊翠蘭來!」
「好。」
那中年漢子拔腿就往迴跑,很快眾人就到了穀口。老馮爺到了地頭兒,一改往日的慈和模樣,直接拱手同嶺口外幾個陌生人行禮,末了冷淡說道,「各位,不知有何貴幹?我們老熊嶺雖然是山野之地,可也不是誰都能來撒野的地方!有話趕緊說,否則別怪我們不客氣!」
「哎,你這老頭子,怎麽說話呢?我閨女嫁過來了,我這當娘的來看看,還不成啊?」
那一臉橫肉的刁婆子第一個開了口,翻著白眼的模樣,很是有些討厭。老馮爺沒理她,又看向另外幾人。
另外幾人卻是沒那婆子刁鑽,或者說是貨郎,或者說是來買毛皮。
老馮爺這才恢複了笑臉,同幾個外來人寒暄,「多謝各位有生意的時候,想著我們老熊嶺。但是,大夥兒可能也聽說了,我們嶺上正種著春菜,如今別說外人,就是娃子們都關在家裏,不許隨便行走。
說起來也是丟人,窮日子過怕了,突然有個好日子的奔頭,大夥兒也是小心加小心。所以對不住了,幾位爺們,今日讓你們白跑一趟了,待得秋時豐收了,爺們不嫌麻煩就再來一趟,必定大碗肉大碗酒,一道邀請你們喝個痛快。」
老頭兒說的直白又坦誠,禮數也不差,那幾個小商販不好再勉強,畢竟他們的雙腳還踩在人家地盤上呢。
於是,紛紛草草迴了禮,就挑著擔子,或者牽著驢子走掉了。隻留下那刁鑽老婆子帶著個眼珠兒亂轉的兒子,見此,她倒是把脖子梗得更直了。
「正該這樣呢,他們都是外人,我可是自家人啊。我能進去了吧,我閨女聽說娘和兄弟來了,怕是歡喜壞了。」
說著話兒,她就要往裏走。不想老馮爺身後的幾個漢子都攔了她,「不行,你不能進!」
山裏漢子,打獵為生,各個都是五大三粗,鞋底當旱船,手臂能跑馬的彪悍模樣,這般惡聲惡氣一喊,倒是嚇得老婆子後退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