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她都將貴妃看做自己的勁敵,又因貴妃遲遲沒有子嗣,將周明雋記作了自己的兒子,而周明雋的母親死於當年的刺殺,她身為皇後,難保不會成為這對母子的敵人,所以她才這般忌憚。
如今,她怎麽都沒有想到,自己一直忌憚的人,竟然與親生兒子聯手,將背後捏著她的心思暗中挑撥作亂的黑手給引了出來。
而今,淳於皇後心中隻剩陣陣後怕。
當時太子傳出傷重,她六神無主,招來的禦醫全都束手無策,太子又多在昏睡,她便順理成章的將怒氣全都堆到了周明雋的身上,就連朝臣在劉充等人的暗示之下,讓二皇子來住持大局都未曾有半點防備。
當真是因為賢妃在宮中多年來都低調無聲,她竟忘了,劉充乃是賢妃的母親,劉氏是賢妃的母家,他們為何要在東宮與五殿下的事情中摻和?
再細細往迴想,之前周明雋無論做成什麽,都會得到大肆的吹捧,然後風向慢慢的就變成了周明雋與太子的比較,她身為皇後,當然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落後,這才有了那些爭鬥,卻原來,她從一開始就是被牽著鼻子走的。
反觀周明雋,他一早洞察真相,卻心知她這個皇後必然防備他,所以一直隱忍。若是他也像他們一樣,被那母子暗中挑唆,可能真的會因為母親的仇恨和自己收到的委屈來進行報複,哪怕是玉石俱焚,也不會讓太子好過,這樣一來,賢妃母子不就是坐享其成嗎?
「父皇,母後,兒臣令你們擔心,實在是不孝。」
淳於皇後神色複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又看了一眼周明雋,「所以,這個計劃,是昭王殿下出的?」
崇宣帝沉默不語,看著兩個兒子,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周明雋垂眸一笑,低聲道:「兒臣與太子殿下不似自小一同長大的親兄弟,多少疏離了些。但即便不親熟,兒臣並非看不出太子殿下在皇後的教養之下生成的脾氣秉性,太子殿下連兒臣妻子的義兄都能大方任用,足見殿下是知人善任之人,兒臣鬥膽說一句,為君著,未必無事不通,但必定慧眼如炬。善於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比自己精通擅長更加有用。」
「太子穩坐東宮,文韜武略,從未叫人失望過,兒臣實在想不出太子會咄咄逼人的理由,但觀先時許多事情,兒臣與太子總是莫名其妙的被放在了對立的位置,這令兒臣十分不解。」周明雋微微抬眸,目光平靜無波的望向皇後:「難道兒臣與皇後、太子之間,有什麽必要的仇恨嗎?」
皇後的心中狠狠一震,她隱隱察覺,若是她與昭王此生還有開誠布公講話說明白的機會,也隻有今日了。
淳於皇後暗暗舒了一口氣,沉聲道:「昭王你與太子合謀做了這樣一場戲,雖有欺瞞之罪,但能將真正圖謀不軌之人捉出來,本宮可以既往不咎。借著今日的機會,能說清楚,自然是最好不過。本宮以為,無論是本宮還是太子,從未有對不起昭王殿下之處……」皇後說到這裏時,看了皇帝一眼。
「昭王殿下與太子同為皇室血脈,是血脈相連的親兄弟,本宮相信,今日昭王殿下能這般隱忍蟄伏,幫太子除掉惡賊,他日,也定能以一己所長,匡扶社稷。」
一直沉默的太子周明賦忽然抬頭,望向崇宣帝。
「父皇。」
崇宣帝眼神微動,神情裏盡是疲憊和傷痛。
當日,是二皇子周明文按耐不住,借著探望太子之機想要下毒手,然後將這事情歸為被了望台砸傷之後的重傷不治,讓皇後失去理智去針對周明雋,從而自救。事情發生之後,崇宣帝雷厲風行的將事情做了一個了結,擔這並不代表他不心痛。
賢妃陪伴他多年,周明文與周明軒怎麽說都是他的親兒子。
他明白這種心情,所以到了最後,答應了賢妃的要求,讓賢妃自己背負了所有的罪名,隻是將兩個兒子送去剃度出家,美其名曰為皇室祈福,為母親贖罪。可是經此一役,他終究是大受打擊。
他以為自己的孩子不會發生當年一樣的紛爭悲劇,沒想皇位始終是皇位,對所有人的誘惑力,都是一樣的。
周明賦似是經過深思熟慮,緩緩開口:「之前,兒臣受到了二弟和三弟明裏暗裏的挑唆,從未能真正看清五弟的為人,此次五弟不計前嫌,幫兒臣避過了奸人的陷害,令兒臣十分愧疚。兒臣的確因為之前的流言和輿論,對五弟生出了忌憚之心,但如今想來,的確是兒臣心胸狹窄,擔不起五弟口中知人善任的美名。」
「五弟從未修習過曲氏的巧技,卻能天賦異稟的令大禹工學從無到有,平地而起。過去幾年造出的器具,為大禹造福良多。曲氏門人自小學習這些,所附本領定然更加超凡卓越。若此刻能讓五弟來將他們約束管教,為大禹效力,當是最好的選擇。」
周明雋也望向崇宣帝,主動開口:「父皇,兒臣有一想法,請父皇恩準。」
崇宣帝的聲音沙啞:「你說說看。」
周明雋沉思片刻,直言道:「當年的曲氏門內紛爭如何,如今早已無處對證。唯一能知道的是,我的母親為平息戰火,被國君送往大禹作為質女,曲氏一脈中,也並非人人好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母親算救了她們一命。兒臣望父皇恩準,撇去母親大禹皇妃的身份,為她正曲氏門人的身份,兒臣可以不做這個昭親王,隻願能做母親的兒子,為她將曲氏一脈傳承下去。」
如今,她怎麽都沒有想到,自己一直忌憚的人,竟然與親生兒子聯手,將背後捏著她的心思暗中挑撥作亂的黑手給引了出來。
而今,淳於皇後心中隻剩陣陣後怕。
當時太子傳出傷重,她六神無主,招來的禦醫全都束手無策,太子又多在昏睡,她便順理成章的將怒氣全都堆到了周明雋的身上,就連朝臣在劉充等人的暗示之下,讓二皇子來住持大局都未曾有半點防備。
當真是因為賢妃在宮中多年來都低調無聲,她竟忘了,劉充乃是賢妃的母親,劉氏是賢妃的母家,他們為何要在東宮與五殿下的事情中摻和?
再細細往迴想,之前周明雋無論做成什麽,都會得到大肆的吹捧,然後風向慢慢的就變成了周明雋與太子的比較,她身為皇後,當然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落後,這才有了那些爭鬥,卻原來,她從一開始就是被牽著鼻子走的。
反觀周明雋,他一早洞察真相,卻心知她這個皇後必然防備他,所以一直隱忍。若是他也像他們一樣,被那母子暗中挑唆,可能真的會因為母親的仇恨和自己收到的委屈來進行報複,哪怕是玉石俱焚,也不會讓太子好過,這樣一來,賢妃母子不就是坐享其成嗎?
「父皇,母後,兒臣令你們擔心,實在是不孝。」
淳於皇後神色複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又看了一眼周明雋,「所以,這個計劃,是昭王殿下出的?」
崇宣帝沉默不語,看著兩個兒子,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周明雋垂眸一笑,低聲道:「兒臣與太子殿下不似自小一同長大的親兄弟,多少疏離了些。但即便不親熟,兒臣並非看不出太子殿下在皇後的教養之下生成的脾氣秉性,太子殿下連兒臣妻子的義兄都能大方任用,足見殿下是知人善任之人,兒臣鬥膽說一句,為君著,未必無事不通,但必定慧眼如炬。善於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比自己精通擅長更加有用。」
「太子穩坐東宮,文韜武略,從未叫人失望過,兒臣實在想不出太子會咄咄逼人的理由,但觀先時許多事情,兒臣與太子總是莫名其妙的被放在了對立的位置,這令兒臣十分不解。」周明雋微微抬眸,目光平靜無波的望向皇後:「難道兒臣與皇後、太子之間,有什麽必要的仇恨嗎?」
皇後的心中狠狠一震,她隱隱察覺,若是她與昭王此生還有開誠布公講話說明白的機會,也隻有今日了。
淳於皇後暗暗舒了一口氣,沉聲道:「昭王你與太子合謀做了這樣一場戲,雖有欺瞞之罪,但能將真正圖謀不軌之人捉出來,本宮可以既往不咎。借著今日的機會,能說清楚,自然是最好不過。本宮以為,無論是本宮還是太子,從未有對不起昭王殿下之處……」皇後說到這裏時,看了皇帝一眼。
「昭王殿下與太子同為皇室血脈,是血脈相連的親兄弟,本宮相信,今日昭王殿下能這般隱忍蟄伏,幫太子除掉惡賊,他日,也定能以一己所長,匡扶社稷。」
一直沉默的太子周明賦忽然抬頭,望向崇宣帝。
「父皇。」
崇宣帝眼神微動,神情裏盡是疲憊和傷痛。
當日,是二皇子周明文按耐不住,借著探望太子之機想要下毒手,然後將這事情歸為被了望台砸傷之後的重傷不治,讓皇後失去理智去針對周明雋,從而自救。事情發生之後,崇宣帝雷厲風行的將事情做了一個了結,擔這並不代表他不心痛。
賢妃陪伴他多年,周明文與周明軒怎麽說都是他的親兒子。
他明白這種心情,所以到了最後,答應了賢妃的要求,讓賢妃自己背負了所有的罪名,隻是將兩個兒子送去剃度出家,美其名曰為皇室祈福,為母親贖罪。可是經此一役,他終究是大受打擊。
他以為自己的孩子不會發生當年一樣的紛爭悲劇,沒想皇位始終是皇位,對所有人的誘惑力,都是一樣的。
周明賦似是經過深思熟慮,緩緩開口:「之前,兒臣受到了二弟和三弟明裏暗裏的挑唆,從未能真正看清五弟的為人,此次五弟不計前嫌,幫兒臣避過了奸人的陷害,令兒臣十分愧疚。兒臣的確因為之前的流言和輿論,對五弟生出了忌憚之心,但如今想來,的確是兒臣心胸狹窄,擔不起五弟口中知人善任的美名。」
「五弟從未修習過曲氏的巧技,卻能天賦異稟的令大禹工學從無到有,平地而起。過去幾年造出的器具,為大禹造福良多。曲氏門人自小學習這些,所附本領定然更加超凡卓越。若此刻能讓五弟來將他們約束管教,為大禹效力,當是最好的選擇。」
周明雋也望向崇宣帝,主動開口:「父皇,兒臣有一想法,請父皇恩準。」
崇宣帝的聲音沙啞:「你說說看。」
周明雋沉思片刻,直言道:「當年的曲氏門內紛爭如何,如今早已無處對證。唯一能知道的是,我的母親為平息戰火,被國君送往大禹作為質女,曲氏一脈中,也並非人人好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母親算救了她們一命。兒臣望父皇恩準,撇去母親大禹皇妃的身份,為她正曲氏門人的身份,兒臣可以不做這個昭親王,隻願能做母親的兒子,為她將曲氏一脈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