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真的要逼死老臣才肯作罷嗎!”
周遠達噗通一聲跪在地上,額頭使勁兒的磕,隻一下,豔紅的血液就順著眉骨流下。
周遠達的此舉暫時震住了季洵,他其實很清楚自己的舉動屬於無理取鬧,屬於不顧大局,可他就是想迴到思蘭身邊,他認為自己想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想法,沒有錯。
但周遠達又有什麽錯呢?按理說,季國是否複國都不影響他的權勢、富貴,甚至在陳國他能擁有更多,可他舍棄了一切帶自己迴到兗州,頭上頂著背信棄義的大帽子,與天下對立。
“周叔……”
“陛下,臣逼您登基,是有些粗魯,但臣……”周遠達哽咽了,他深深凝著自己的主子,半晌繼續道,“當年,韓國背叛盟約,使得劉氏有機可乘,劉氏處心積慮滅我國、斷我皇室血脈、鏟我季國望族、害我季國百姓、分我季國國土,如今我們隻是拿迴自己的東西,何錯之有?比起韓國的背叛,您對秦國隻能算是大恩!”
周遠達所述不假,當年季子君若不出兵相幫韓國,不會給劉氏興兵的借口。劉氏垂涎季國良田已久,幾乎傾巢出動,誓要剿滅季國。若非韓國見死不救又主動投靠劉氏,季國不會亡的那麽快,稍有喘息甚至還能轉敗為勝。
“陛下,您說自己如果做不好人,該如何做一國之君。臣要告訴你的是,你可以不是個好人,也能做好一國之君。一國之君是要對得起黎民百姓的,而不是必須對得起自己身邊人。”
沒有記恨這位主子羞辱孫女的事,周遠達嘔心瀝血,隻為季國光複。他自認做到了盡忠職守、不負先帝臨終所托,在陳國蟄伏的這許多年,他從未忘記過鄉音,也從未忘記過使命。
“說句大不敬的,先帝是個好人,卻不是個好皇帝,他太過善良、太過重情重義,如果當初他能更多的為國家考慮,就不會、也不該出兵幫助韓國,季國也就不會有那樣的滅頂之災。”
季洵對父親已經沒有太多印象,此刻周遠達的數落也沒有激起他的憤怒,他隻是看著年邁的老臣慷慨陳詞,翻江倒海的心莫名的平靜了些許。“我不一定是個好人,但我一定要做個好皇帝”這句話思蘭也說過,那時他還不能理解這句話的深意,如今經周遠達之口說出,他竟琢磨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陛下,兒女情長隻是一時的,愛恨也好,喜歡也罷,都是私欲,你要做的是重振季國,讓季國每個子民都能安穩的享受兒女情長,這才是你這個皇帝應該做的。如果你隻為了自己的私情,而至天下不顧,你連昏君兩個字都不配。”
精明的周遠達捕捉到了主子眼裏的動搖,勸慰的言辭中也摻雜更多的重話。季洵聽著他的話,正要反駁,耳邊忽的傳來一聲暴喝:“雲烽,刀劍無眼,趕緊放下!”
外公的到來,讓季洵動搖的心又擺動幾許,他看著外公身後三位陌生的老者,又看了看如釋重負的周遠達,忽然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些幼稚,臉上閃過一絲尷尬,連忙把佩劍插迴劍鞘。
“外公。”
“雲烽,你在做什麽!”說話間,孫先已經將周遠達扶起,他額上的血跡撞入眸中時,孫先的心五味陳雜,“周兄,雲烽少不更事,給你添麻煩了,愚弟在這替雲烽給你賠罪了……”
“孫兄言重了。”拖住孫先的雙臂使得他無法跪下,周遠達瞥了一眼季洵,蒼白的臉上擠出一抹笑容,“孫兄,我等都是季國之臣,理當為陛下殫精竭慮、謀劃天下,陛下年紀尚輕,一時沉迷兒女情長也是難免,但所謂浪子迴頭金不換,陛下日後一定會做個好皇帝的,我堅信。”
“我們也堅信。”
慕容康、張紹和袁武走到二人身邊,恭敬的對著季洵跪了下去。
“臣兗州慕容康,原禦史台左大夫,叩見陛下!”
“臣毫州張紹,原右丞相,叩見陛下!”
“臣漳州袁武,原漳州守將,叩見陛下!”
“臣衛城周遠達,原先帝近身侍衛、衛城刺史,叩見陛下!”
一聲聲渾厚的自我介紹勾起了季洵的熱血,他看著台階下跪著的四位重臣,雙手有些不聽使喚的在身側緩緩抬起,眾卿平身四個字正要脫口而出,就見外公也跪了下去。
“臣兗州孫先,原疾風將軍,叩見陛下!”
外公這一跪,徹底斷了季洵的做一個普通人的念想,他凝視著幾位老臣筆直的身姿,腦海裏思蘭的音容笑貌漸漸的有些模糊,並逐步被兗州百姓期待的樣子取代,他的心忽然涼了,又以急速火熱了起來,似一團火,將他的肉身焚燒殆盡,並從一堆灰燼中塑出新體。
季洵在心裏默默道,思蘭,對不起,我想與你長相廝守的心一刻也不曾變過,但就像周叔說的,我不能隻想著和你的私情而不顧天下季國子民的幸福。這一路走來,你對我的每一份真情,雲烽都不敢忘,也不能忘,但……隻能說我們與彼此的緣分太淺,與天下和百姓的緣分太深。
“眾卿,平身!”
隨著季氏登基複國的消息在中原大地迅速傳播,劉邕聞此消息後勃然大怒,不僅踹翻了龍案,甚至當場下令,若原季國土地要脫離劉氏歸順者,殺無赦。
在場之人都是人精,誰都知道殺無赦這三個字代表著什麽,那是順者昌、逆者亡的屠城。
下朝後,劉念與劉通罕見平心靜氣的聊了幾句,對於季氏的複國,兩人都沒有父親那樣的勃然之怒,對於他們來說,先解決內鬥、再安撫外域才是根本之策。至於日後是與季氏交好還是剿滅,都要等自己登基後再結合多方情形考慮。
“皇兄,聽說你見過季洵,那是個怎麽樣的人?”
負手而立,劉通遠眺著湖對麵的亭子,他並沒有打算從劉念嘴裏聽到什麽有用的消息,但卻沒想到劉念給出了很中肯的答複,“柔和、穩重、堅毅、聰慧。”
轉了轉拇指上的白玉扳指,劉通道,“和白氏相比呢?”
劉念想了想,道,“有過之而無不及。”
“既然如此,父親趁季氏根基未穩而攻之的做法,還真是上策啊。”靠上白玉石柱,劉通轉過身來,對兄長笑了笑,“皇兄,你說白氏會不會和季氏聯手啊?畢竟他們倆有婚約不是嗎?”
周遠達噗通一聲跪在地上,額頭使勁兒的磕,隻一下,豔紅的血液就順著眉骨流下。
周遠達的此舉暫時震住了季洵,他其實很清楚自己的舉動屬於無理取鬧,屬於不顧大局,可他就是想迴到思蘭身邊,他認為自己想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想法,沒有錯。
但周遠達又有什麽錯呢?按理說,季國是否複國都不影響他的權勢、富貴,甚至在陳國他能擁有更多,可他舍棄了一切帶自己迴到兗州,頭上頂著背信棄義的大帽子,與天下對立。
“周叔……”
“陛下,臣逼您登基,是有些粗魯,但臣……”周遠達哽咽了,他深深凝著自己的主子,半晌繼續道,“當年,韓國背叛盟約,使得劉氏有機可乘,劉氏處心積慮滅我國、斷我皇室血脈、鏟我季國望族、害我季國百姓、分我季國國土,如今我們隻是拿迴自己的東西,何錯之有?比起韓國的背叛,您對秦國隻能算是大恩!”
周遠達所述不假,當年季子君若不出兵相幫韓國,不會給劉氏興兵的借口。劉氏垂涎季國良田已久,幾乎傾巢出動,誓要剿滅季國。若非韓國見死不救又主動投靠劉氏,季國不會亡的那麽快,稍有喘息甚至還能轉敗為勝。
“陛下,您說自己如果做不好人,該如何做一國之君。臣要告訴你的是,你可以不是個好人,也能做好一國之君。一國之君是要對得起黎民百姓的,而不是必須對得起自己身邊人。”
沒有記恨這位主子羞辱孫女的事,周遠達嘔心瀝血,隻為季國光複。他自認做到了盡忠職守、不負先帝臨終所托,在陳國蟄伏的這許多年,他從未忘記過鄉音,也從未忘記過使命。
“說句大不敬的,先帝是個好人,卻不是個好皇帝,他太過善良、太過重情重義,如果當初他能更多的為國家考慮,就不會、也不該出兵幫助韓國,季國也就不會有那樣的滅頂之災。”
季洵對父親已經沒有太多印象,此刻周遠達的數落也沒有激起他的憤怒,他隻是看著年邁的老臣慷慨陳詞,翻江倒海的心莫名的平靜了些許。“我不一定是個好人,但我一定要做個好皇帝”這句話思蘭也說過,那時他還不能理解這句話的深意,如今經周遠達之口說出,他竟琢磨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陛下,兒女情長隻是一時的,愛恨也好,喜歡也罷,都是私欲,你要做的是重振季國,讓季國每個子民都能安穩的享受兒女情長,這才是你這個皇帝應該做的。如果你隻為了自己的私情,而至天下不顧,你連昏君兩個字都不配。”
精明的周遠達捕捉到了主子眼裏的動搖,勸慰的言辭中也摻雜更多的重話。季洵聽著他的話,正要反駁,耳邊忽的傳來一聲暴喝:“雲烽,刀劍無眼,趕緊放下!”
外公的到來,讓季洵動搖的心又擺動幾許,他看著外公身後三位陌生的老者,又看了看如釋重負的周遠達,忽然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些幼稚,臉上閃過一絲尷尬,連忙把佩劍插迴劍鞘。
“外公。”
“雲烽,你在做什麽!”說話間,孫先已經將周遠達扶起,他額上的血跡撞入眸中時,孫先的心五味陳雜,“周兄,雲烽少不更事,給你添麻煩了,愚弟在這替雲烽給你賠罪了……”
“孫兄言重了。”拖住孫先的雙臂使得他無法跪下,周遠達瞥了一眼季洵,蒼白的臉上擠出一抹笑容,“孫兄,我等都是季國之臣,理當為陛下殫精竭慮、謀劃天下,陛下年紀尚輕,一時沉迷兒女情長也是難免,但所謂浪子迴頭金不換,陛下日後一定會做個好皇帝的,我堅信。”
“我們也堅信。”
慕容康、張紹和袁武走到二人身邊,恭敬的對著季洵跪了下去。
“臣兗州慕容康,原禦史台左大夫,叩見陛下!”
“臣毫州張紹,原右丞相,叩見陛下!”
“臣漳州袁武,原漳州守將,叩見陛下!”
“臣衛城周遠達,原先帝近身侍衛、衛城刺史,叩見陛下!”
一聲聲渾厚的自我介紹勾起了季洵的熱血,他看著台階下跪著的四位重臣,雙手有些不聽使喚的在身側緩緩抬起,眾卿平身四個字正要脫口而出,就見外公也跪了下去。
“臣兗州孫先,原疾風將軍,叩見陛下!”
外公這一跪,徹底斷了季洵的做一個普通人的念想,他凝視著幾位老臣筆直的身姿,腦海裏思蘭的音容笑貌漸漸的有些模糊,並逐步被兗州百姓期待的樣子取代,他的心忽然涼了,又以急速火熱了起來,似一團火,將他的肉身焚燒殆盡,並從一堆灰燼中塑出新體。
季洵在心裏默默道,思蘭,對不起,我想與你長相廝守的心一刻也不曾變過,但就像周叔說的,我不能隻想著和你的私情而不顧天下季國子民的幸福。這一路走來,你對我的每一份真情,雲烽都不敢忘,也不能忘,但……隻能說我們與彼此的緣分太淺,與天下和百姓的緣分太深。
“眾卿,平身!”
隨著季氏登基複國的消息在中原大地迅速傳播,劉邕聞此消息後勃然大怒,不僅踹翻了龍案,甚至當場下令,若原季國土地要脫離劉氏歸順者,殺無赦。
在場之人都是人精,誰都知道殺無赦這三個字代表著什麽,那是順者昌、逆者亡的屠城。
下朝後,劉念與劉通罕見平心靜氣的聊了幾句,對於季氏的複國,兩人都沒有父親那樣的勃然之怒,對於他們來說,先解決內鬥、再安撫外域才是根本之策。至於日後是與季氏交好還是剿滅,都要等自己登基後再結合多方情形考慮。
“皇兄,聽說你見過季洵,那是個怎麽樣的人?”
負手而立,劉通遠眺著湖對麵的亭子,他並沒有打算從劉念嘴裏聽到什麽有用的消息,但卻沒想到劉念給出了很中肯的答複,“柔和、穩重、堅毅、聰慧。”
轉了轉拇指上的白玉扳指,劉通道,“和白氏相比呢?”
劉念想了想,道,“有過之而無不及。”
“既然如此,父親趁季氏根基未穩而攻之的做法,還真是上策啊。”靠上白玉石柱,劉通轉過身來,對兄長笑了笑,“皇兄,你說白氏會不會和季氏聯手啊?畢竟他們倆有婚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