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女皇登基的首次罷朝一事,眾臣私下議論紛紛。
自升任左相以來,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司徒林處處與安國公交好,女皇罷朝,他當即著便服來到安國公府打探消息,見安國公也是和自己一樣絲毫不知情,又聽說他家嫡孫徐名越好幾天沒迴家了,才將信將疑的點點頭。
“安國公,愚弟有句話不知當不當講。”
安國公也是個精明的人,此番若是司徒林自己說出來,則不論說的什麽,結果隻能由他一人承擔,若是自己讓他說的,那麽這句所謂不知是否當講的話就把兩人拴到了一條繩子上。
“恕老夫直言,司徒大人乃文官之首,是否當講,也該有所判斷才是。若大人覺得不該講,咱們還是喝茶吧。”
眼看著徐山不接自己的話,司徒林心裏暗罵一聲老狐狸,麵上仍是一片笑意。兩人從綠茶的耕種、品類和價格進行了學理上的切磋,又對綠茶和花茶的生長周期進行了一番研究。
“放眼諸國,秦人、燕人和陳人都好茶,且以綠茶尤甚被追捧。隻是可惜,種茶花費的時間太久了。”
掀起茶盞的蓋子湊在鼻下聞了聞,司徒林若有所思,他的蠶食計劃已經初見雛形,隻是對於安插人選、攪亂的方式有所猶豫。
“徐兄啊,你說人餓急了,能吃棉花不?”
“易子而食,都好過吃棉花喲。”
三兩句話,徐山就明白了司徒林的蠶食計劃,他正襟危坐,嚴肅道,“這兩年冬天越來越冷了,不論是普通百姓還是軍隊,對棉花的需求量都有很大的增加,但是秦國土地沙化的太多,種植棉花的技術也不甚純熟,常年外購,突然加大采購量,倒也不會被懷疑。隻是,若單純隻有秦國商人采購數量龐大的棉花,就有些招搖了。”
“安國公的話甚有道理,愚弟也有此番擔憂,所以想借秦國、陳國和燕國商人的背景,去魏國各處高價收棉花,為了不打草驚蛇,同樣在其他周邊鄰國也放出這樣的風聲。”
司徒林在心裏算了算時間,鄭重道,“若計劃得成,最遲明年秋天,魏國將出現囤糧不足的災情,到時候,咱們再四處出擊,快速拿下魏國疆域,就能實現兵不血刃。”
司徒林的計劃是好的,但老天爺是否配合又是另一個層麵了,如果魏國能出現旱澇等災害,那麽無疑是錦上添花,但如果不能,那麽所謂的兵不血刃也不見得真的能實現。
“左相的計劃確實不錯,還等開朝後,咱們和陛下再好好商議一番。”
其實司徒林和徐山兩人不屬於政敵,隻是偶有利益上的衝突,加之兩人同朝為官不想落下話柄在對方手裏,才不得不互相防備。眼下,兩人就蠶食計劃又詳聊了幾句,便將話茬引到無關痛癢的閑話之上。
晌午剛過,昏迷不醒的白勝男突然睜開了眼睛,如鷹般銳利的視線將殿內的全景掃視眼底,雖然當視線落在季洵身上時有了片刻的柔和,卻仍舊不減那份淩厲。
“什麽時辰了!”
“剛過午時。”
把湯匙遞到她唇邊,白勝男張嘴喝了下去,又嫌他喂的太慢,便抓過碗沿將碗奪了過來,幾口就喝完了湯藥。蜜餞入口,白勝男對繼續道,“昨晚刑部值夜的是你?你怎麽沒人叫朕去上早朝?朕病了是嗎?”
一連三個問題,季洵一一柔聲解答,白勝男又讓許瀾說了說自己的病情,在聽到失心瘋三個字的時候,她錯愕片刻,隨即低首笑了笑,那笑容中充斥著無奈和自嘲。
“朕沒事了,朕的頭腦現在清楚的很,你們都退下吧。”
光著腳快步走到床邊,白勝男依稀記得昨晚自己是如何踉蹌著將薛川抱到床上的,也記得他最後時刻都是盯著自己微笑。那份笑容就像夕陽,雍容華貴,卻是最後的光華。
冰涼的手指擦拭著他唇角的血跡,餘光中是滿地的白色紙團,像極了尋常人家出殯時灑滿的紙錢,她握了握薛川更加冰涼的手,摸了摸已經有些僵硬的臉頰,溫柔道,“五郎,謝謝你。”
恢複理智的白勝男比從前更加果敢,她翻看著刑部從李瑞府裏搜出的畫軸和玉佩,執起朱筆,將趙學川一事的真相,盡皆書寫在一方再熟悉不過的折子上。
雖然每一個字都像沾著自己的心頭血書寫一般,白勝男卻不再感到痛苦,當最後一個字寫完後,她甚至已經對這件事釋然,取而代之的是劉氏深深的仇恨與憎惡。
次日早,朝堂之上,由白勝男親筆書寫的折子交由正三品以上官員巡閱,衛元庭看著神色清明、毫無痛苦的陛下,心裏很不是滋味。當她聽到陛下說將把薛川的屍體送迴劉氏,由劉氏自行處理後,更是敬佩她的狠絕。
“先皇曾給朕留下一副水晶棺,稱若朕百年後可保屍身不腐,朕死後屍身的問題不太在乎,但趙學川的屍體若是在路上爛了,就不好了。”
白勝男見司徒林想要上奏,忙製止了他,並輕描淡寫道,“選皇陵一事,朕可以依你們,但這件事就依朕吧。給劉邕的文書,就由禮部主筆吧,寫完交由左相和安國公定下即可,護送棺槨的人選以軍兵為主,一路走管道,打著秦國的軍旗。慢一點不要緊,要讓沿途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去給劉氏送人,如是阻攔,就是跟劉氏作對。”
“陛下認為由誰帶隊比較合適呢?”
白勝男想了想,由誰帶隊將很大程度決定棺槨能否順利抵達劉氏京都,甚至能夠左右此計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安國公老謀深算,又百戰沙場,自然是最佳人選,但白勝男不打算讓他一把年紀了還去涉險,便將視線落在了他身後的男人身上。
“喬飛將軍,你可能擔當此任?”
喬飛,秦國開國上將,四十五歲,與安國公一樣身經百戰,但此人與安國公最大的不同是他出身書香門第,此次若由他率軍,既不會隻有武人的魯莽,也不至於在和劉氏對接時失了大國風範。
“臣,領旨謝恩!”
自升任左相以來,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司徒林處處與安國公交好,女皇罷朝,他當即著便服來到安國公府打探消息,見安國公也是和自己一樣絲毫不知情,又聽說他家嫡孫徐名越好幾天沒迴家了,才將信將疑的點點頭。
“安國公,愚弟有句話不知當不當講。”
安國公也是個精明的人,此番若是司徒林自己說出來,則不論說的什麽,結果隻能由他一人承擔,若是自己讓他說的,那麽這句所謂不知是否當講的話就把兩人拴到了一條繩子上。
“恕老夫直言,司徒大人乃文官之首,是否當講,也該有所判斷才是。若大人覺得不該講,咱們還是喝茶吧。”
眼看著徐山不接自己的話,司徒林心裏暗罵一聲老狐狸,麵上仍是一片笑意。兩人從綠茶的耕種、品類和價格進行了學理上的切磋,又對綠茶和花茶的生長周期進行了一番研究。
“放眼諸國,秦人、燕人和陳人都好茶,且以綠茶尤甚被追捧。隻是可惜,種茶花費的時間太久了。”
掀起茶盞的蓋子湊在鼻下聞了聞,司徒林若有所思,他的蠶食計劃已經初見雛形,隻是對於安插人選、攪亂的方式有所猶豫。
“徐兄啊,你說人餓急了,能吃棉花不?”
“易子而食,都好過吃棉花喲。”
三兩句話,徐山就明白了司徒林的蠶食計劃,他正襟危坐,嚴肅道,“這兩年冬天越來越冷了,不論是普通百姓還是軍隊,對棉花的需求量都有很大的增加,但是秦國土地沙化的太多,種植棉花的技術也不甚純熟,常年外購,突然加大采購量,倒也不會被懷疑。隻是,若單純隻有秦國商人采購數量龐大的棉花,就有些招搖了。”
“安國公的話甚有道理,愚弟也有此番擔憂,所以想借秦國、陳國和燕國商人的背景,去魏國各處高價收棉花,為了不打草驚蛇,同樣在其他周邊鄰國也放出這樣的風聲。”
司徒林在心裏算了算時間,鄭重道,“若計劃得成,最遲明年秋天,魏國將出現囤糧不足的災情,到時候,咱們再四處出擊,快速拿下魏國疆域,就能實現兵不血刃。”
司徒林的計劃是好的,但老天爺是否配合又是另一個層麵了,如果魏國能出現旱澇等災害,那麽無疑是錦上添花,但如果不能,那麽所謂的兵不血刃也不見得真的能實現。
“左相的計劃確實不錯,還等開朝後,咱們和陛下再好好商議一番。”
其實司徒林和徐山兩人不屬於政敵,隻是偶有利益上的衝突,加之兩人同朝為官不想落下話柄在對方手裏,才不得不互相防備。眼下,兩人就蠶食計劃又詳聊了幾句,便將話茬引到無關痛癢的閑話之上。
晌午剛過,昏迷不醒的白勝男突然睜開了眼睛,如鷹般銳利的視線將殿內的全景掃視眼底,雖然當視線落在季洵身上時有了片刻的柔和,卻仍舊不減那份淩厲。
“什麽時辰了!”
“剛過午時。”
把湯匙遞到她唇邊,白勝男張嘴喝了下去,又嫌他喂的太慢,便抓過碗沿將碗奪了過來,幾口就喝完了湯藥。蜜餞入口,白勝男對繼續道,“昨晚刑部值夜的是你?你怎麽沒人叫朕去上早朝?朕病了是嗎?”
一連三個問題,季洵一一柔聲解答,白勝男又讓許瀾說了說自己的病情,在聽到失心瘋三個字的時候,她錯愕片刻,隨即低首笑了笑,那笑容中充斥著無奈和自嘲。
“朕沒事了,朕的頭腦現在清楚的很,你們都退下吧。”
光著腳快步走到床邊,白勝男依稀記得昨晚自己是如何踉蹌著將薛川抱到床上的,也記得他最後時刻都是盯著自己微笑。那份笑容就像夕陽,雍容華貴,卻是最後的光華。
冰涼的手指擦拭著他唇角的血跡,餘光中是滿地的白色紙團,像極了尋常人家出殯時灑滿的紙錢,她握了握薛川更加冰涼的手,摸了摸已經有些僵硬的臉頰,溫柔道,“五郎,謝謝你。”
恢複理智的白勝男比從前更加果敢,她翻看著刑部從李瑞府裏搜出的畫軸和玉佩,執起朱筆,將趙學川一事的真相,盡皆書寫在一方再熟悉不過的折子上。
雖然每一個字都像沾著自己的心頭血書寫一般,白勝男卻不再感到痛苦,當最後一個字寫完後,她甚至已經對這件事釋然,取而代之的是劉氏深深的仇恨與憎惡。
次日早,朝堂之上,由白勝男親筆書寫的折子交由正三品以上官員巡閱,衛元庭看著神色清明、毫無痛苦的陛下,心裏很不是滋味。當她聽到陛下說將把薛川的屍體送迴劉氏,由劉氏自行處理後,更是敬佩她的狠絕。
“先皇曾給朕留下一副水晶棺,稱若朕百年後可保屍身不腐,朕死後屍身的問題不太在乎,但趙學川的屍體若是在路上爛了,就不好了。”
白勝男見司徒林想要上奏,忙製止了他,並輕描淡寫道,“選皇陵一事,朕可以依你們,但這件事就依朕吧。給劉邕的文書,就由禮部主筆吧,寫完交由左相和安國公定下即可,護送棺槨的人選以軍兵為主,一路走管道,打著秦國的軍旗。慢一點不要緊,要讓沿途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去給劉氏送人,如是阻攔,就是跟劉氏作對。”
“陛下認為由誰帶隊比較合適呢?”
白勝男想了想,由誰帶隊將很大程度決定棺槨能否順利抵達劉氏京都,甚至能夠左右此計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安國公老謀深算,又百戰沙場,自然是最佳人選,但白勝男不打算讓他一把年紀了還去涉險,便將視線落在了他身後的男人身上。
“喬飛將軍,你可能擔當此任?”
喬飛,秦國開國上將,四十五歲,與安國公一樣身經百戰,但此人與安國公最大的不同是他出身書香門第,此次若由他率軍,既不會隻有武人的魯莽,也不至於在和劉氏對接時失了大國風範。
“臣,領旨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