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煥顏看來,於姎這蟄伏的時間也不算短,處心積慮地謀劃了許久,等著前世最恨的兩個仇人——雍帝和小白花落入她精心設計的陷阱。
沾染上煉丹的皇帝能有什麽好下場,隻看曆史上的便可知。
雍帝自然也是逃不過的,哪怕他尚不到那年老昏庸的時候,但到底腦子不好使了,就容易作死。
而洛羽的性子在於姎的刻意培養縱容以下,也與前世不太一樣了,竟是愈發的偏執癡狂,為了求子連雍帝和自己的身體也不顧。
終於一次用藥過度,導致雍帝咳血不止,而使太醫搶救以後才活過來。
雍帝便沒再顧念舊情,對於這個曾經也是千寵萬愛過的女人,半點憐惜也不存,直接賜了鴆酒,就拂袖而去,再不願看。
才休養好一些,雍帝就又一頭紮入了那些方士的丹室,竟也是沉迷了。
於姎看著跟原先癡狂的洛羽相差無幾的雍帝,滿意地笑了。
不過也是經這一事,雍帝似乎有了培養後繼者的心思,除了皇貴妃於姎的皇長子,後宮倒是還有幾位皇子,但是他一心沉浸丹道,竟從未與這些有著血緣的孩子親近過。
因無心於此,後宮諸妃誕下孩兒,雍帝也不曾多去看過,隻賜了賞賜便罷,竟也疏忽了皇嗣們的教養問題,都隻任由其等母妃帶著。
如今想起來再去看,除卻皇長子和大公子被皇貴妃和蕭妃教導得極好,小小年紀就隱約看得出日後必是極出色之人,其餘皇嗣皆屬一般,甚至平庸,尤其那等低位嬪妃所生之子,還帶了些怯懦,這使他愈發看不上。
最後萬般不願也隻能擇了皇長子來培養,費心為其挑選了太傅等,便相當於默認了這是未來的儲君了。
雍帝何嚐不曾想過去母留子,但於家和於姎他都輕易動不得,眼見皇長子年紀愈長,都已五歲了,他正欲狠下決心暗殺皇貴妃時......
白煥顏聽著帝京傳來陛下駕崩的消息時,都已經忘了原來到了劇情裏尾聲部分的時間了,也是呆立當場。
世人皆知雍帝沉迷丹道,終在瑾華十年,亦即其登基第十個年頭,服丹過量而殯天。
舉國同悲,
但時局卻未動蕩,皇貴妃於氏持雍帝遺詔登朝,攜幼子繼位,以雷厲風行的手段處理了那妄圖亂朝綱的宵小之輩,奇的是廷中半數官員及世家大族竟都在她身後支持她。
世人皆稱,於皇貴妃乃當世奇女子也。
因而,後來她自封攝政太後立屏風於朝上輔助幼帝處政,倒也不太引人驚疑了,似乎理所當然。
雖也有禦史斥其有牝雞司晨之嫌,但曆來攝政太後之職倒也不是沒出現過,有先例可循,無法過於苛責,況且於姎的度把握得極好,但凡所提建議必有獨到之處,又虛心接受朝臣意見,故久而久之,倒也被眾人所接受了。
這層層遞進的,也導致再後來,攝政於太後養了個麵首,還是驃騎將軍府的小公子的事,雖在京城泛起了些漣漪,久了,倒也見怪不怪了。
畢竟也不像曆史上那些養了一群麵首荒淫無度的太後或長公主,這也就隻是一個,畢竟太後還年輕嘛,至於以後幼帝長大會不會怪罪自己母後丟了皇族的臉,那就是以後的事了。
不過看著小皇帝如今對太後恭敬又親近的態度,想來不太可能了。
沾染上煉丹的皇帝能有什麽好下場,隻看曆史上的便可知。
雍帝自然也是逃不過的,哪怕他尚不到那年老昏庸的時候,但到底腦子不好使了,就容易作死。
而洛羽的性子在於姎的刻意培養縱容以下,也與前世不太一樣了,竟是愈發的偏執癡狂,為了求子連雍帝和自己的身體也不顧。
終於一次用藥過度,導致雍帝咳血不止,而使太醫搶救以後才活過來。
雍帝便沒再顧念舊情,對於這個曾經也是千寵萬愛過的女人,半點憐惜也不存,直接賜了鴆酒,就拂袖而去,再不願看。
才休養好一些,雍帝就又一頭紮入了那些方士的丹室,竟也是沉迷了。
於姎看著跟原先癡狂的洛羽相差無幾的雍帝,滿意地笑了。
不過也是經這一事,雍帝似乎有了培養後繼者的心思,除了皇貴妃於姎的皇長子,後宮倒是還有幾位皇子,但是他一心沉浸丹道,竟從未與這些有著血緣的孩子親近過。
因無心於此,後宮諸妃誕下孩兒,雍帝也不曾多去看過,隻賜了賞賜便罷,竟也疏忽了皇嗣們的教養問題,都隻任由其等母妃帶著。
如今想起來再去看,除卻皇長子和大公子被皇貴妃和蕭妃教導得極好,小小年紀就隱約看得出日後必是極出色之人,其餘皇嗣皆屬一般,甚至平庸,尤其那等低位嬪妃所生之子,還帶了些怯懦,這使他愈發看不上。
最後萬般不願也隻能擇了皇長子來培養,費心為其挑選了太傅等,便相當於默認了這是未來的儲君了。
雍帝何嚐不曾想過去母留子,但於家和於姎他都輕易動不得,眼見皇長子年紀愈長,都已五歲了,他正欲狠下決心暗殺皇貴妃時......
白煥顏聽著帝京傳來陛下駕崩的消息時,都已經忘了原來到了劇情裏尾聲部分的時間了,也是呆立當場。
世人皆知雍帝沉迷丹道,終在瑾華十年,亦即其登基第十個年頭,服丹過量而殯天。
舉國同悲,
但時局卻未動蕩,皇貴妃於氏持雍帝遺詔登朝,攜幼子繼位,以雷厲風行的手段處理了那妄圖亂朝綱的宵小之輩,奇的是廷中半數官員及世家大族竟都在她身後支持她。
世人皆稱,於皇貴妃乃當世奇女子也。
因而,後來她自封攝政太後立屏風於朝上輔助幼帝處政,倒也不太引人驚疑了,似乎理所當然。
雖也有禦史斥其有牝雞司晨之嫌,但曆來攝政太後之職倒也不是沒出現過,有先例可循,無法過於苛責,況且於姎的度把握得極好,但凡所提建議必有獨到之處,又虛心接受朝臣意見,故久而久之,倒也被眾人所接受了。
這層層遞進的,也導致再後來,攝政於太後養了個麵首,還是驃騎將軍府的小公子的事,雖在京城泛起了些漣漪,久了,倒也見怪不怪了。
畢竟也不像曆史上那些養了一群麵首荒淫無度的太後或長公主,這也就隻是一個,畢竟太後還年輕嘛,至於以後幼帝長大會不會怪罪自己母後丟了皇族的臉,那就是以後的事了。
不過看著小皇帝如今對太後恭敬又親近的態度,想來不太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