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小哥這麽說,大家都停了手衝到了門口。
“臥槽,還真的出事了,”老宋手裏還拿著四個2說。
大晚上是沒了車去不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們打了車到了鳳凰村,這村子沒了昔日的人來人往,現在全村掛著白幡。
嶺南地區宗族觀念重,對於先人入葬可以說是頭等大事,人老去世或破病死亡之人,安葬稱為喪葬,喪葬在嶺南一帶在擇日上隻擇入殮與出殯日課,有當地日館擇吉出課,有的由法師擇吉,有的到廟裏拜神求神靈賜的日子等等,然後根據日子單安排(有的土葬有的火葬)用事。日子選好後才去山上選擇適合仙命安葬之地,不論廿四山頭那年有利沒利,就是依據所擇的出殯日子安葬了事,稱之兇喪兇葬,風俗流傳幾百年,稱為一兇能抵百煞。
這鳳凰村太爺爺過世是村子裏頭等大事,村子上上下下都在為這事忙著。村中不分姓氏,各戶均要派人參加送葬。葬前,還要請請道士做道事,為死者超度亡魂。這時候,我們幾個外鄉人在進去也不合適。看村裏人神色也能看出來,這時候太爺爺死了不正應驗了“鳳廟倒,凰廟現。”鳳凰村會出大事的讖語。
趁著那邊忙著喪事,我們幾個人偷偷溜進了鳳凰廟。廟裏的施工自然也停了,本來這些活,就是找一些村子裏的閑散壯勞力來幹,這太爺爺一過世,大家也不敢再繼續幹了,隻得先停工。
殿堂已經拆的差不多,旁邊也運來了重修的木料。隻可惜這鎏金的鳳凰雕塑也掛了彩,雖沒破損表麵也被砸的坑坑窪窪。
四處翻看了翻看,沒發現有什麽異常。
老宋扒拉開碎磚木頭尋摸著,“陳哥,快看這鳳凰雕塑眼睛好像在流血!”
幾個人圍了過去,空氣瞬間凝結,鳳凰廟塌了,太爺爺死了,鳳凰流血淚,這是個人都知道,這是要出大亂子的征兆啊。
那鳳凰頭部雕刻的線條流暢,惟妙惟肖,盡管倒在地上擦沒了金漆但那份鳳凰由生的威嚴依舊存在。
驚歎的是,鳳凰原本怒視前方的雙目中流出了血,老餘拿手撚了撚,放在鼻子上嗅了幾下。
“不是,血,是紅油漆。”
“嗚,那還好,我還真以為鳳凰神顯靈了。”高一木摸著胸口。
不是,血和淚,大家緩了口氣,不過這油漆滴在這裏也是反常。
“那是誰把油漆滴在這兒?”高一木迴頭看著大家問。
“是不是油漆工不小心把紅油漆掉在上麵?”老宋也沾了點油漆看了看,大家環顧四周院牆西角是堆砌這一桶桶油漆,畢竟這寺廟以紅牆黃綢為主,紅油漆在這裏很常見。
“不像,這鳳凰雕塑在木頭地下,油漆是不可能滴到上麵,另外現在還沒有開始粉刷上漆也用不到油漆。”老餘撇著嘴,搖著腦袋。
高一木扶正了他的墨鏡,“看來是有人故意滴在上麵,想讓人們恐慌啊。”
“那我們怎麽辦?”蔣冰問。
“溜啊!還能怎麽辦,你們想什麽呢。”我笑哈哈的跟他們說。不過大家都盯著我好像看一個智障。
“把它擦掉吧,看明天誰要作妖。”
正好王蘇蘇帶了兩包紙巾,她小心翼翼扶著木頭走了過去,掏出紙巾擦掉了鳳凰眼睛的油漆。
走出鳳凰廟的門,正好碰見小哥進來,撞了個滿懷。
“哎,小哥,你來這裏幹什麽?”
“我也想問呢,你們幾個來這裏幹嘛,多危險。”
“我們過來自己溜達溜達,憋在賓館怪悶的哈哈。”我打著哈哈。“小哥,你怎麽也來這地方了。”
“家裏圍了一群長輩在討論太爺爺的葬禮怎麽辦,我閑吵就出來轉會兒。”小哥神情很黯淡。
小哥推開了我們,走進鳳凰廟麵對著砸在一起的殿堂神像,一個人轉著,嘴裏嘟囔著。“我們鳳凰村人從小就講究一生有三次機會能得到鳳凰的眷顧,第一次滿月的時候,大人會抱著滿月的嬰兒圍著鳳凰廟順時針的轉三圈寓意著順順利利。第二次,是結婚的時候,要和新娘手牽手圍著鳳凰廟轉三圈,祈求能得到鳳凰的庇護,和鳳與凰一樣長長久久。第三次就是老去的時候,會抬著棺材圍著鳳凰廟逆時針的轉三圈,讓鳳凰神帶著自己去投胎。”
小哥說著說著哭了起來,“可是太爺爺他死了,鳳凰廟也倒了,太爺爺不能圍著鳳凰廟轉,哪樣是要下地獄的。”
向小哥了解了才知道,現在村子裏的長輩們也在討論這個問題,畢竟太爺爺是德高望重的人,老人長輩們認為要搶修鳳凰廟讓太爺爺能圍著廟轉,而村長認為這是鳳凰神的天意,搶修也需要大量資金,村子裏拿不出錢,就不圍著鳳凰廟繞。
別過小哥,幾個人走出村外,準備尋個車,迴鎮子上。
小哥說他送我們,拗不過他就在門口等著小哥開車來。
蔣冰戳了戳我說,“陳可,你那天還好沒進太爺爺家,不然這太爺爺當晚死了難免連累你。”
我看著那邊掛滿白幡的的太爺爺家,默不作聲。
小哥那邊車子還沒取迴來,山溝那邊倒是陣陣的鳴笛聲,兩輛越野車加著速從山溝裏衝了出去,卷起一陣黃煙。
“這是咋了,有狼攆著他們?”高一木用手彎成望遠鏡狀看著裏麵。
朝山溝看去,太陽還沒落下,那邊卻一團迷霧看不清山裏的動靜。
“看來這山裏頭有什麽厲害的東西啊。”老餘指了指山溝的樹林,你看現在是下午,太陽還沒落山,那邊的霧氣卻凝重的很。
老宋伸著脖子看著,“看他們裝備這麽豪華都沒能進得去,怕是咱們進去瞬間沒了人。”
滴滴滴,小哥取迴了車招唿我們上車。
我坐在副駕駛,“哎,小哥,山溝之前不是個村子們,裏麵有什麽你進去過沒。”
小哥握著方向盤晃晃頭,“沒有,不過聽我爸媽說小時候他們帶著我進去趕過集。”
“臥槽,還真的出事了,”老宋手裏還拿著四個2說。
大晚上是沒了車去不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們打了車到了鳳凰村,這村子沒了昔日的人來人往,現在全村掛著白幡。
嶺南地區宗族觀念重,對於先人入葬可以說是頭等大事,人老去世或破病死亡之人,安葬稱為喪葬,喪葬在嶺南一帶在擇日上隻擇入殮與出殯日課,有當地日館擇吉出課,有的由法師擇吉,有的到廟裏拜神求神靈賜的日子等等,然後根據日子單安排(有的土葬有的火葬)用事。日子選好後才去山上選擇適合仙命安葬之地,不論廿四山頭那年有利沒利,就是依據所擇的出殯日子安葬了事,稱之兇喪兇葬,風俗流傳幾百年,稱為一兇能抵百煞。
這鳳凰村太爺爺過世是村子裏頭等大事,村子上上下下都在為這事忙著。村中不分姓氏,各戶均要派人參加送葬。葬前,還要請請道士做道事,為死者超度亡魂。這時候,我們幾個外鄉人在進去也不合適。看村裏人神色也能看出來,這時候太爺爺死了不正應驗了“鳳廟倒,凰廟現。”鳳凰村會出大事的讖語。
趁著那邊忙著喪事,我們幾個人偷偷溜進了鳳凰廟。廟裏的施工自然也停了,本來這些活,就是找一些村子裏的閑散壯勞力來幹,這太爺爺一過世,大家也不敢再繼續幹了,隻得先停工。
殿堂已經拆的差不多,旁邊也運來了重修的木料。隻可惜這鎏金的鳳凰雕塑也掛了彩,雖沒破損表麵也被砸的坑坑窪窪。
四處翻看了翻看,沒發現有什麽異常。
老宋扒拉開碎磚木頭尋摸著,“陳哥,快看這鳳凰雕塑眼睛好像在流血!”
幾個人圍了過去,空氣瞬間凝結,鳳凰廟塌了,太爺爺死了,鳳凰流血淚,這是個人都知道,這是要出大亂子的征兆啊。
那鳳凰頭部雕刻的線條流暢,惟妙惟肖,盡管倒在地上擦沒了金漆但那份鳳凰由生的威嚴依舊存在。
驚歎的是,鳳凰原本怒視前方的雙目中流出了血,老餘拿手撚了撚,放在鼻子上嗅了幾下。
“不是,血,是紅油漆。”
“嗚,那還好,我還真以為鳳凰神顯靈了。”高一木摸著胸口。
不是,血和淚,大家緩了口氣,不過這油漆滴在這裏也是反常。
“那是誰把油漆滴在這兒?”高一木迴頭看著大家問。
“是不是油漆工不小心把紅油漆掉在上麵?”老宋也沾了點油漆看了看,大家環顧四周院牆西角是堆砌這一桶桶油漆,畢竟這寺廟以紅牆黃綢為主,紅油漆在這裏很常見。
“不像,這鳳凰雕塑在木頭地下,油漆是不可能滴到上麵,另外現在還沒有開始粉刷上漆也用不到油漆。”老餘撇著嘴,搖著腦袋。
高一木扶正了他的墨鏡,“看來是有人故意滴在上麵,想讓人們恐慌啊。”
“那我們怎麽辦?”蔣冰問。
“溜啊!還能怎麽辦,你們想什麽呢。”我笑哈哈的跟他們說。不過大家都盯著我好像看一個智障。
“把它擦掉吧,看明天誰要作妖。”
正好王蘇蘇帶了兩包紙巾,她小心翼翼扶著木頭走了過去,掏出紙巾擦掉了鳳凰眼睛的油漆。
走出鳳凰廟的門,正好碰見小哥進來,撞了個滿懷。
“哎,小哥,你來這裏幹什麽?”
“我也想問呢,你們幾個來這裏幹嘛,多危險。”
“我們過來自己溜達溜達,憋在賓館怪悶的哈哈。”我打著哈哈。“小哥,你怎麽也來這地方了。”
“家裏圍了一群長輩在討論太爺爺的葬禮怎麽辦,我閑吵就出來轉會兒。”小哥神情很黯淡。
小哥推開了我們,走進鳳凰廟麵對著砸在一起的殿堂神像,一個人轉著,嘴裏嘟囔著。“我們鳳凰村人從小就講究一生有三次機會能得到鳳凰的眷顧,第一次滿月的時候,大人會抱著滿月的嬰兒圍著鳳凰廟順時針的轉三圈寓意著順順利利。第二次,是結婚的時候,要和新娘手牽手圍著鳳凰廟轉三圈,祈求能得到鳳凰的庇護,和鳳與凰一樣長長久久。第三次就是老去的時候,會抬著棺材圍著鳳凰廟逆時針的轉三圈,讓鳳凰神帶著自己去投胎。”
小哥說著說著哭了起來,“可是太爺爺他死了,鳳凰廟也倒了,太爺爺不能圍著鳳凰廟轉,哪樣是要下地獄的。”
向小哥了解了才知道,現在村子裏的長輩們也在討論這個問題,畢竟太爺爺是德高望重的人,老人長輩們認為要搶修鳳凰廟讓太爺爺能圍著廟轉,而村長認為這是鳳凰神的天意,搶修也需要大量資金,村子裏拿不出錢,就不圍著鳳凰廟繞。
別過小哥,幾個人走出村外,準備尋個車,迴鎮子上。
小哥說他送我們,拗不過他就在門口等著小哥開車來。
蔣冰戳了戳我說,“陳可,你那天還好沒進太爺爺家,不然這太爺爺當晚死了難免連累你。”
我看著那邊掛滿白幡的的太爺爺家,默不作聲。
小哥那邊車子還沒取迴來,山溝那邊倒是陣陣的鳴笛聲,兩輛越野車加著速從山溝裏衝了出去,卷起一陣黃煙。
“這是咋了,有狼攆著他們?”高一木用手彎成望遠鏡狀看著裏麵。
朝山溝看去,太陽還沒落下,那邊卻一團迷霧看不清山裏的動靜。
“看來這山裏頭有什麽厲害的東西啊。”老餘指了指山溝的樹林,你看現在是下午,太陽還沒落山,那邊的霧氣卻凝重的很。
老宋伸著脖子看著,“看他們裝備這麽豪華都沒能進得去,怕是咱們進去瞬間沒了人。”
滴滴滴,小哥取迴了車招唿我們上車。
我坐在副駕駛,“哎,小哥,山溝之前不是個村子們,裏麵有什麽你進去過沒。”
小哥握著方向盤晃晃頭,“沒有,不過聽我爸媽說小時候他們帶著我進去趕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