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芪山穩穩當當地站立在高位,一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他的好兄弟們也跟著他賺了一個盆滿缽滿,麵龐之上赫然掛著一抹虛偽至極的笑容。


    來到王寧寧麵前,用誠懇,又打著感情牌 ,把王寧寧請到了他的公司裏。


    看著他那笑容宛如麵具一般緊緊貼合在他的臉上,顯得那般生硬和不自然,任誰看了都會覺得胃裏一陣翻湧,惡心之感油然而生。


    誰又能夠料到呢?


    最終,這個道貌岸然之人居然不知羞恥地腆著臉向王寧寧發出邀請,懇請她前往自己的公司出任財務這一重要職務。


    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公司,一路上幫他做到了上市公司。


    芪山是知道王寧寧的能力和經驗的,要不是他,王寧寧也不可能離開紡織廠,他也沒有機會把紡織廠買了過來。


    更有甚者,就連伍盛夏都沒能逃脫他的“魔掌”,同樣被安排進入了公司裏開始工作。


    一家子真的把價值利用的明明白白。


    也是因為伍瑩瑩沒了。


    一直是芪山忙前忙後,所以都把芪山當成了半個兒子,而且芪山也保證幫他們養老送終。


    然而,令人倍感詫異的是,公司之外的那些人們對於芪山的評價竟是出人意料地良好。


    每當提及此人時,他們便會滔滔不絕地講述起關於芪山的種種事跡:


    有人誇讚他品德高潔,宛若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蓮;


    還有人傳頌著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勵誌經曆,將其視為人生道路上的楷模與榜樣;


    甚至連他對昔日恩師慷慨解囊、施以援手之事也被傳得神乎其神。


    諸如此類的溢美之詞仿若一件絢麗多彩的華服,輕柔地披在了芪山的身上。


    於是,就在這層華美外衣的包裹之下,原本那個虛偽做作的芪山瞬間搖身一變,化作了一個備受眾人交相讚譽的大慈善家形象。


    修橋補路,修建學校,給貧困山區捐錢捐物。


    芪山在經濟平台接受采訪的時候,電視機前的人們。


    “芪總啊,那可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善人呐!”電視機前的人忍不住讚歎道。


    “可不是嘛!要不是芪總慷慨解囊,我家那小囡囡哪有機會去上學喲!這份恩情,咱一家人都銘記在心呢。”另一個村民激動地附和著。


    “咱們村子以前一下雨就泥濘不堪,根本沒法出門。多虧了芪總捐錢修路,現在大家出行方便多啦,他實實在在地幫咱們解決了大難題,當真是個大大的好人呐!”又有人感慨萬分地說道。


    “還有咱們村裏的學校,也是芪總的功勞啊!孩子們能在這麽好的環境裏讀書學習,將來才有出息。”一位老者滿含感激之情。


    “芪總對咱們來說,簡直就是再生父母一般的存在。如果沒有他,真不知道咱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麽樣。”有人眼眶泛紅,聲音微微顫抖。


    “像芪總這樣的好心人,就該發大財,這都是他應得的福報!”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你們瞧,芪總不僅做了這些好事,還蓋了好多漂亮的房子,而且隻收一半的價錢賣給咱們老百姓,讓咱們出去打工的孩子都住得起新房。他的心腸實在太好了!”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芪總的種種善舉。


    此時此刻,全世界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們,無一不對芪山充滿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甚至連小孩子也奶聲奶氣地說:“等我長大了,一定要成為像芪山叔叔那樣善良、有愛心的人!”


    而那位受到重情重義、懂得感恩的王寧寧,從始至終都把齊山當作親生兒子一樣。


    哪怕歲月流轉,這份深厚的情感依舊如初,未曾有過絲毫改變。


    以至於後來,王寧寧更是全心全意地為芪山鞠躬盡瘁,肝腦塗地。


    她對芪山的那份感激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伍盛夏對芪山亦是讚譽有加,把自己治理公司治理的井井有條。


    在他眼中,芪山重情義,知恩圖報。


    正因如此,伍盛夏對芪山青睞有加,屢屢幫他拉來大單。


    ————可愛的分割線。


    某個深夜,伍瑩瑩進入夢鄉之後,竟意外地目睹了所有與芪山相關的事情。


    然而,同樣的場景落入伍瑩瑩的眼眸之中時,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


    當她看清眼前的一幕幕時,頓時氣的發抖,咬牙切齒,心中的怒火仿佛要衝破胸膛噴湧而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伍知青?她又在做好人好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為風譜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為風譜曲並收藏伍知青?她又在做好人好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