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陽縣主已經進宮了。」
……
昇平到底還是晚了一步,她進宮的時候,整件事情膨脹開來。
原來,這孟家二小姐收到三位先生的收徒貼子之後,一直悶不吭聲照吃照睡,並非是恃才傲物不將體學的先生看在眼裏,而是細細思考鑽研,給三位先生同時寫了一封書信,希望得到三位先生的迴答之後,再決定到底選哪一位先生拜師。
恰逢吳美人有孕在身,為了固寵便獻上自己的宮女伺候著皇上,最近剛剛得了封,很懂得討好聖心,榮寵甚重,當時她人就在偏殿裏伺候著,一聽到這事,得知聖上最近也不開心自己稱讚過的人德行竟然有失,自作聰明道:自古至今隻有先生收徒弟的,哪有徒弟挑師父的道理呀,先前隻是聽說榮安侯跋扈慣了,寵得庶出的女兒都驕縱高傲,目中無人,無視先生之心意,現在看來還真有幾分可信。結果被皇帝反手扔去一份書信讓她先讀明白,在她呆愣的瞬間反問三連:識字否?明理否?知規矩否?
這位新封的夫人便再不敢多說半個字。
孟雲嫻規規矩矩的跪著,不顯慌亂。
崇宣帝反反複複的讀了好幾遍,忽然哼笑一聲:「《樂道論》?這真是你寫的?」
孟雲嫻抬起頭來,鄭重的點頭:「迴皇上,是臣女寫的。」
「胡說!」崇宣帝堅定道:「你以為朕沒瞧過你之前寫的文章?平庸至極,毫無亮點,怎麽可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來?」
孟雲嫻小聲糾正:「迴皇上,這並非文章,這是……小女苦思冥想好幾日,寫給先生的書信。」
「有書信似你這般洋洋灑灑千萬字,半個字不沾對方,皆是在論大道理的嗎?」
孟雲嫻張口就道:「這並非大道理,是赤誠之言,交心之論。」
孟光朝輕咳一聲。
孟雲嫻又縮迴去:「迴皇上,這是一封融了情誼的書信。」
崇宣帝一點也不相信。
「若是皇上不信,小女寫此書信前,自哪本書摘錄了哪句話,這書信該怎麽寫,從起頭到結尾,小女便是草稿就有厚厚一遝,若皇上還不信,小女可以口述,自己寫的東西,自然自己記得最清楚。」
「你的記性好不好朕不知道?」崇宣帝沒這麽容易糊弄,可是這語氣,傻子都知道不是苛責,已然信了。
崇宣帝轉頭望向葛、朱、韓三人:「三位先生今日也在場,朕本不欲多幹涉先生們的教學之事,可是先生們都知道,這丫頭朕瞧著聰明,打心眼裏喜歡,想著她入了族學能學點東西,好好的,別丟她父親榮安侯的臉,既然這丫頭口口聲聲的說是寫給三位先生的書信,那三位便給個迴應吧。朕也想瞧瞧,她最終到底選哪一位。」
三位先生誰都沒開口。
崇宣帝一笑:「孟雲嫻,你瞧瞧,先生們根本就不懂你的意思是什麽,還說這是書信,你且言簡意賅些,當麵請教先生吧。」
孟雲嫻喏了一聲,起身走到三位先生麵前,清清嗓門:「先給三位先生賠個不是,自收到先生們的帖子後,便激動難耐日夜難安,三位先生更是聖上器重的人才,族學缺一不可的先生,雲嫻一位也不敢怠慢,這幾日苦思冥想,心思全都放在了這封書信上,若是讓先生們覺得雲嫻毫無迴音是個怠慢的意思,雲嫻先行請罪。」
幾句話,就將之前遲遲不做選擇做了一個解釋。
三人自然不會在這裏追究,更何況人家是實實在在拿出了萬言信,足見用心,何來怠慢高傲一說?
孟雲嫻又道:「文章講究筆法與用詞,又有借喻,引經據典一說,的確是十分複雜,那小女便簡而言之。」
「體學一課,自設立便是聖上看重、對學子也格外重要的課業,各位先生出類拔萃,才會被聖上委以重任。冒犯的說一句,小女曾聽聞有學生因體考生怨言,不僅是因為規矩苛刻,更因體考的內容既不涉文官學問,又不入武舉之列,有些簡單寡淡不值得深鑽的意思。」
「可即便如此,先生們依然身在其位多年如一日,樂則而忘人之勢。即便不渉文政不入武行,甚至於在旁人看來不過是簡單的樂舞遊戲,先生們依然勤於本業,一定是因為這對先生們來說有不一樣的意義與道理在裏頭,非長年鑽研參悟不可得,所以才值得先生們這般潛心教學,樂道而忘勢,不在乎旁人的看法。雲嫻十分令人敬佩。」
孟光朝心中的小人搖頭唏噓,這吹捧的功力,到底是跟誰學的?
說的這些先生仿佛活這一生就為了在踢毽球跳舞裏頭鑽研出人生的道理,愛死了自己的本業,一句「樂道忘勢」,肯定了皇上慧眼如炬任人唯賢的同時,還將三位先生釘死在了這位置上了,無論有沒有出挑的徒弟,他們都難再被遣調,畢竟你要想調遣出來,那就是對本業不用心,不用心就是辜負了皇帝的信任。
三位先生的臉色都綠了。
孟雲嫻又道:「小女學識淺陋,或無知妄言,但縱觀古典文集,‘天地君親師’中,對前四者皆是半點都不可褻瀆輕視的忠義之情,唯獨一個‘師’,方有良師益友一說。小女初初迴京,便已結下許多良師,教導道理規矩的同時,亦如忘年友人般,使得所學之道更加深刻。雖是體學,但小女認為定能從裏頭學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好比聖上設立體考,難道真的是要讓學生們學踢毽子跳舞麽?這自然不是,聖上的本意是在令學生強身健體,此為深意。」
「所以小女鬥膽,寫了這封書信給三位先生,想請三位先生淺談一番本業之道,雖說族學其他課業繁重,但若三位先生的道理震懾人心,雲嫻恨不能挨個磕頭拜師,即便時間緊迫,不吃不喝不睡,能多學道理也不枉此生。」
幾乎是孟雲嫻一邊說,崇宣帝就一邊對照她的《樂道論》翻看。果然,裏頭列舉了大批賢士樂道忘勢的例子,將這些賢士誇上了天,同時又將先生們與賢士並在一起,認定他們定獨屬於本業的道,希望他們傳授一二,又列舉古之賢士與良師亦師亦友相得益彰的例子,大膽的表示也想有這樣一位良師,既然要拜師,自然是要從先生們的答案中,了解先生們各自所樂之道,選最為契合的一位拜師。數萬字的書信,滿是崇敬與期待的情意在裏頭。
這裏頭並非沒有張揚傲骨之氣。
畢竟要與先生亦師亦友,本就是有些傲,但是這個傲,傲中帶敬,不是那種令人討厭的傲,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似的勇傲,更是一種作為長輩乃至於君王都足以包容的可愛。
可是這讓三位先生怎麽答?
一個邊引經據典一整夜熬製出的濃湯陷阱,另一邊是……臨場問答。
在三位先生呆若木雞的表情中,崇宣帝慢慢的把這篇《樂道論》疊好拿在手裏,假模假樣的訓斥:「你這個孩子,講話一套一套的,也不知道跟誰學的。」
榮安侯挺了一下腰,哼哼,光榮!
「不然這樣!」崇宣帝大手一揮:「嫻丫頭對三位先生是崇敬有加,三位先生也不要叫一個孩子失望,今日就迴去,也給這丫頭迴一封書信,朕也好奇諸位身在其位多年,是否有一些不一樣的參悟,也叫那些眼皮子淺薄的後生們知道,朕要他們強筋健骨,跟著諸位學習,並不是要來聽他們抱怨的,若連道理都參不透,族學也不必上了!」
最後一句,帶了些震懾,顯然是聽進去孟雲嫻那一句「有學生因體考生怨言」。隻怕自此以後,誰再有怨言,懲戒之法就該上院規了,即便孟雲嫻誰也不拜,也算是為三位先生保留了最大的麵子與尊嚴,興許會比這件事情發生之前要好過更多。
……
昇平到底還是晚了一步,她進宮的時候,整件事情膨脹開來。
原來,這孟家二小姐收到三位先生的收徒貼子之後,一直悶不吭聲照吃照睡,並非是恃才傲物不將體學的先生看在眼裏,而是細細思考鑽研,給三位先生同時寫了一封書信,希望得到三位先生的迴答之後,再決定到底選哪一位先生拜師。
恰逢吳美人有孕在身,為了固寵便獻上自己的宮女伺候著皇上,最近剛剛得了封,很懂得討好聖心,榮寵甚重,當時她人就在偏殿裏伺候著,一聽到這事,得知聖上最近也不開心自己稱讚過的人德行竟然有失,自作聰明道:自古至今隻有先生收徒弟的,哪有徒弟挑師父的道理呀,先前隻是聽說榮安侯跋扈慣了,寵得庶出的女兒都驕縱高傲,目中無人,無視先生之心意,現在看來還真有幾分可信。結果被皇帝反手扔去一份書信讓她先讀明白,在她呆愣的瞬間反問三連:識字否?明理否?知規矩否?
這位新封的夫人便再不敢多說半個字。
孟雲嫻規規矩矩的跪著,不顯慌亂。
崇宣帝反反複複的讀了好幾遍,忽然哼笑一聲:「《樂道論》?這真是你寫的?」
孟雲嫻抬起頭來,鄭重的點頭:「迴皇上,是臣女寫的。」
「胡說!」崇宣帝堅定道:「你以為朕沒瞧過你之前寫的文章?平庸至極,毫無亮點,怎麽可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來?」
孟雲嫻小聲糾正:「迴皇上,這並非文章,這是……小女苦思冥想好幾日,寫給先生的書信。」
「有書信似你這般洋洋灑灑千萬字,半個字不沾對方,皆是在論大道理的嗎?」
孟雲嫻張口就道:「這並非大道理,是赤誠之言,交心之論。」
孟光朝輕咳一聲。
孟雲嫻又縮迴去:「迴皇上,這是一封融了情誼的書信。」
崇宣帝一點也不相信。
「若是皇上不信,小女寫此書信前,自哪本書摘錄了哪句話,這書信該怎麽寫,從起頭到結尾,小女便是草稿就有厚厚一遝,若皇上還不信,小女可以口述,自己寫的東西,自然自己記得最清楚。」
「你的記性好不好朕不知道?」崇宣帝沒這麽容易糊弄,可是這語氣,傻子都知道不是苛責,已然信了。
崇宣帝轉頭望向葛、朱、韓三人:「三位先生今日也在場,朕本不欲多幹涉先生們的教學之事,可是先生們都知道,這丫頭朕瞧著聰明,打心眼裏喜歡,想著她入了族學能學點東西,好好的,別丟她父親榮安侯的臉,既然這丫頭口口聲聲的說是寫給三位先生的書信,那三位便給個迴應吧。朕也想瞧瞧,她最終到底選哪一位。」
三位先生誰都沒開口。
崇宣帝一笑:「孟雲嫻,你瞧瞧,先生們根本就不懂你的意思是什麽,還說這是書信,你且言簡意賅些,當麵請教先生吧。」
孟雲嫻喏了一聲,起身走到三位先生麵前,清清嗓門:「先給三位先生賠個不是,自收到先生們的帖子後,便激動難耐日夜難安,三位先生更是聖上器重的人才,族學缺一不可的先生,雲嫻一位也不敢怠慢,這幾日苦思冥想,心思全都放在了這封書信上,若是讓先生們覺得雲嫻毫無迴音是個怠慢的意思,雲嫻先行請罪。」
幾句話,就將之前遲遲不做選擇做了一個解釋。
三人自然不會在這裏追究,更何況人家是實實在在拿出了萬言信,足見用心,何來怠慢高傲一說?
孟雲嫻又道:「文章講究筆法與用詞,又有借喻,引經據典一說,的確是十分複雜,那小女便簡而言之。」
「體學一課,自設立便是聖上看重、對學子也格外重要的課業,各位先生出類拔萃,才會被聖上委以重任。冒犯的說一句,小女曾聽聞有學生因體考生怨言,不僅是因為規矩苛刻,更因體考的內容既不涉文官學問,又不入武舉之列,有些簡單寡淡不值得深鑽的意思。」
「可即便如此,先生們依然身在其位多年如一日,樂則而忘人之勢。即便不渉文政不入武行,甚至於在旁人看來不過是簡單的樂舞遊戲,先生們依然勤於本業,一定是因為這對先生們來說有不一樣的意義與道理在裏頭,非長年鑽研參悟不可得,所以才值得先生們這般潛心教學,樂道而忘勢,不在乎旁人的看法。雲嫻十分令人敬佩。」
孟光朝心中的小人搖頭唏噓,這吹捧的功力,到底是跟誰學的?
說的這些先生仿佛活這一生就為了在踢毽球跳舞裏頭鑽研出人生的道理,愛死了自己的本業,一句「樂道忘勢」,肯定了皇上慧眼如炬任人唯賢的同時,還將三位先生釘死在了這位置上了,無論有沒有出挑的徒弟,他們都難再被遣調,畢竟你要想調遣出來,那就是對本業不用心,不用心就是辜負了皇帝的信任。
三位先生的臉色都綠了。
孟雲嫻又道:「小女學識淺陋,或無知妄言,但縱觀古典文集,‘天地君親師’中,對前四者皆是半點都不可褻瀆輕視的忠義之情,唯獨一個‘師’,方有良師益友一說。小女初初迴京,便已結下許多良師,教導道理規矩的同時,亦如忘年友人般,使得所學之道更加深刻。雖是體學,但小女認為定能從裏頭學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好比聖上設立體考,難道真的是要讓學生們學踢毽子跳舞麽?這自然不是,聖上的本意是在令學生強身健體,此為深意。」
「所以小女鬥膽,寫了這封書信給三位先生,想請三位先生淺談一番本業之道,雖說族學其他課業繁重,但若三位先生的道理震懾人心,雲嫻恨不能挨個磕頭拜師,即便時間緊迫,不吃不喝不睡,能多學道理也不枉此生。」
幾乎是孟雲嫻一邊說,崇宣帝就一邊對照她的《樂道論》翻看。果然,裏頭列舉了大批賢士樂道忘勢的例子,將這些賢士誇上了天,同時又將先生們與賢士並在一起,認定他們定獨屬於本業的道,希望他們傳授一二,又列舉古之賢士與良師亦師亦友相得益彰的例子,大膽的表示也想有這樣一位良師,既然要拜師,自然是要從先生們的答案中,了解先生們各自所樂之道,選最為契合的一位拜師。數萬字的書信,滿是崇敬與期待的情意在裏頭。
這裏頭並非沒有張揚傲骨之氣。
畢竟要與先生亦師亦友,本就是有些傲,但是這個傲,傲中帶敬,不是那種令人討厭的傲,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似的勇傲,更是一種作為長輩乃至於君王都足以包容的可愛。
可是這讓三位先生怎麽答?
一個邊引經據典一整夜熬製出的濃湯陷阱,另一邊是……臨場問答。
在三位先生呆若木雞的表情中,崇宣帝慢慢的把這篇《樂道論》疊好拿在手裏,假模假樣的訓斥:「你這個孩子,講話一套一套的,也不知道跟誰學的。」
榮安侯挺了一下腰,哼哼,光榮!
「不然這樣!」崇宣帝大手一揮:「嫻丫頭對三位先生是崇敬有加,三位先生也不要叫一個孩子失望,今日就迴去,也給這丫頭迴一封書信,朕也好奇諸位身在其位多年,是否有一些不一樣的參悟,也叫那些眼皮子淺薄的後生們知道,朕要他們強筋健骨,跟著諸位學習,並不是要來聽他們抱怨的,若連道理都參不透,族學也不必上了!」
最後一句,帶了些震懾,顯然是聽進去孟雲嫻那一句「有學生因體考生怨言」。隻怕自此以後,誰再有怨言,懲戒之法就該上院規了,即便孟雲嫻誰也不拜,也算是為三位先生保留了最大的麵子與尊嚴,興許會比這件事情發生之前要好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