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聽了風聲,那些有家底的人家不到兩天就開了鋪子。


    因著沒有海盜和三幫在南海郡,今年天公作美,百姓們的日子好了起來。


    有了銀錢,這可不就消費了麽,一時間南海郡竟是熱鬧了起來。


    一早沈遇安騎馬來到城門口,沿途見叫賣的攤販比之前多了不少,進城的百姓更是多得搜查士兵忙得滿頭大汗。


    這和剛來的時候天差地別,那時候進城要收人頭稅,叫賣的攤販也沒幾個,出行的百姓還沒今日三分之一。


    “大人英明,距百姓們安居樂業不遠了。”


    齊有良看著熱鬧的街道,感到很開心,心中有一股成就感。


    沈遇安唇角微勾,騎馬出了城門。


    “屬下參見知府大人。”


    聽到士兵的話,附近的百姓跪了下來:“草民拜見知府大人。”


    “不用多禮。”沈遇安溫聲道,而後騎馬離開。


    膽子的百姓見他聲音溫和,大著膽子抬起頭,隻見青年頭戴草帽,卻不損一絲容華。


    等沈遇安一走,周圍的百姓議論紛紛。


    “沈大人好好看啊。”


    “十裏八鄉沒見過這麽俊俏的後生,老婆子迴去得吹上幾天。”


    被議論的沈遇安已經和齊有良騎馬遠離城門,路過一處,見駐守軍盯著一些壯年開荒。


    “按大人的令,把牢房內的壯年都拉出來開荒了,大人,現在先種些豆子,還是等開春了再種稻子?”


    沈遇安沉吟片刻道:“先養著田,上廉村和桃溪村不是有不少牲畜糞,漚好運到此處來。”


    “屬下明日就辦。”


    見這些人開荒沒有偷懶,沈遇安看了沒多久就離開了。


    沒多會兒,兩人來到上廉村。


    “沈大人來了。”何村長一臉喜色上前。


    村中的後生熟練地把沈遇安的馬拴了起來。


    “許久不見,何村長進來可好?”


    “好,好得不能再好了,幸虧大人讓兩村提前挖好了溝渠,今年梅雨季,我們上廉一次都沒淹過,這次交了良稅,還剩不少糧食。”


    要不是還了一些之前欠下的良稅,他們村今年也富足些,可惜了,欠了好幾年的良稅。


    “嶺南貧苦,本官已上書陛下減免良稅,陛下憫嶺南百姓困苦,允了,想來明年就能還了之前欠的良稅。”


    就是旨意下來遲了些,各村的良稅都交好了,過些時日又要返還迴去,又多了不少事情要忙。


    不過,沈遇安覺得能讓百姓吃飽,官員多忙些時日也值了。


    聽到沈遇安的話,何村長愣了一下,反應過來眼睛都亮了,對著沈遇安就要跪下去。


    幸虧沈遇安早有準備,連忙把人拉住。


    “何村長,不可。”


    “大人,您這是救我們嶺南百姓於水火啊,您不知,之前那些海盜有多可惡,聽聞不少寨子都落草為寇了。”


    何村長說著硬要跪下來,豈料他怎麽用力都跪不下來。


    “要謝就謝陛下憐憫百姓之苦,本官隻是上書提議而已。”


    “勤政愛民,是百姓之福。”何村長跪了下來,虔誠叩首。


    周圍的村民也跟著跪拜,沈遇安微微動容,對上層之人來說,隻是沒多少的糧食,但對百姓來說,便是活著的根本。


    片刻後,何村長起身,“是老夫耽擱大人的事了。”


    一行人來到豬圈外,還沒進去,沈遇安就聞到一股難聞的味道。


    嗅覺靈敏的沈遇安麵色微變。


    “嗬嗬,大人,豬圈按照您的吩咐來養豬,但免不了有些味道。”


    知府大人尊貴,何村長一時有些遲疑要不要帶沈遇安進去。


    “無妨,快些進去吧。”


    沈遇安抬步往裏麵走,早看完早走。


    見豬圈被打掃得幹淨,一頭頭黑豬吃得歡快。


    “今年天好,適合豬吃的野草長得茂盛,按照大人的囑托,咱們村的人也有意在山坡上多種些野豬吃的草。”


    “這些豬精神頭足,想必村長和照顧的村民也用心了。”


    沈遇安的話,讓何村長和在幾人身後,一直沉默寡言的村民咧著嘴笑。


    不過一句誇獎,便讓他們這麽開心了,不過他說的也不是場麵話,這些豬確實被照顧得很好。


    “大人,那些豬按照您的法子,賀大人讓仵作幫忙把幼豬劁了,沒想到劁了的豬溫順不少。”何村長指著豬圈裏的公豬說道。


    “賀大人這些時日經常來麽?”


    何村長聞言點頭,“賀大人比齊護衛來的不少。”


    齊有良也跟著點頭,沈遇安頷首。


    一行人出了豬圈,走遠些,沈遇安這才開口道:“豬你們照顧得很好,想來過年的時候便能殺些了。”


    “大人,這,過年的時候豬還不夠大。”何村長有些遲疑。


    “辛辛苦苦養了這麽久,殺一隻辦殺豬宴不錯。”


    聞言何村長笑著點頭,“是如此,不過辦殺豬宴的話,豬得讓村子裏出銀錢,這些豬可都是大人出錢養的,不能白拿。”


    “再說吧,本官還要去桃溪村。”


    沈遇安對何村長點頭,何村長想了下,跟著沈遇安往桃溪村爬。


    “雞鴨比豬先出欄,前些時日聽農村長說那什麽走地雞差不多可以開籠了。”


    兩人一路說著話,沒多久就到半山腰。


    “村長,那個長相英俊的大人來了。”


    農秋梅聽到村裏人報信,不用想就知道是沈遇安這個知府過來了。


    “可算是來了,山裏的雞鴨都要開籠了,這幾日我正愁這事呢。”


    和上廉村相比,他們桃溪村可是出了銀錢一同養這些雞鴨鵝的,一個不好,他們村可就和上廉村一樣窮了。


    農秋梅戴上草帽就往圍欄走去,那邊是他們村的人做的圍欄,還有人換著守山裏的雞鴨。


    “民婦見過沈知府。”


    沈遇安同樣沒讓農秋梅行禮,直接拉起人。


    “昨日聽有良說桃溪村的雞可以出籠了,本官過來瞧瞧。”


    圍欄被,那些雞走來走去。


    “大人今日在桃溪村用飯,嚐嚐您說的走地雞。”


    農秋梅一直不理解沈知府說的走地雞,其實她想說的是,這村裏家家戶戶的雞不都在地上走的麽。


    有何區別?難不成還有雞不走到地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代不能科舉?我剛好第四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層肚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層肚腩並收藏三代不能科舉?我剛好第四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