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君心難測
三代不能科舉?我剛好第四代 作者:三層肚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當然不會對沈大人做得太過,隻是怕臨走前下了什麽旨意,到時候有陛下的旨意在,就是太子也不好駁斥。
沈遇安眼神遊動,臉上又泛起溫和的笑來:“多謝張公公的提醒,我會考慮的。”
和張公公拱手,沈遇安轉身離開了皇宮。
背對張公公的時候,沈遇安蹙眉。
君心難測。
沈遇安在吏部把自己請求外放的奏折寫了下來。
筆漬一幹,沈遇安便收了起來。
此事事關重大,他還沒和家人商量過。
雖說沈遇安知道家人會支持他,所以他才提前寫了奏折。
沈遇安望向屋外微微失神。
早先為了查神石之事,特意求了國子監祭酒倒是像個笑話來。
不過沈遇安並不後悔,他當下做什麽,都是當時覺得自己做得對的選擇。
如果一直想著早知道如此,不該那樣,那不是給自己找事幹嘛。
隻會內耗自己的精力。
沈遇安相信,以自己的本事,總會再次到這京城來。
迴到家中,沈遇安讓伺候的下人退了出去,讓信得過的人在遠處守著。
然後把這件事和家人說了。
“什麽?外放?”
這也太突然了,讓沈家三個女人都詫異不已地看著沈遇安。
沈遇安點頭,把張公公和太子的提醒說了出來。
“唉,人性確實是複雜的,還記得遇安先前就算做得過些,陛下還是很看重你,沒想到因為淑妃,倒是,”王氏輕歎著搖頭。
劉氏看了一下兒子,撓頭道:“不然遇安致仕,咱們迴幽州府種菜得了,如今家中攢了不少家底,老家還有不少田地在。”
自從全家來京城後,劉氏總覺得家中老是發生這些天大的事。
劉氏對兒子的期待,就是身體好就行,也不想著兒子當官給她掙榮光。
“我於太子有恩,太子給我謀了一個富庶的地方,倒是不用擔心,如今迴去種菜,怕是不行。”
沈家若是這時候退下,沈遇安得罪過的那些人,也不會這麽容易放過沈家。
所以沈遇安連造反都想過,卻沒想過致仕。
沈家人不知道沈遇安這大逆不道的想法,隻是對視一眼。
“遇安,你可願意外放?此事關乎你的前途,你做什麽選擇,祖母都站在你這邊。”王氏慈愛地看著孫子。
沈青盼也跟著附和道:“遇安去哪裏,我們便去哪裏。”
劉氏見兩人表示,也跟著道:“我指定是沒意見的,遇安你做主便行。”
沈遇安見家人支持他,臉上揚起笑來。
“咱們一家齊心才是最重要的,既然如此,我便自己做主了。”
“我先去外放也好,反正這兩年在京城,隻做了有益朝廷的事,還未為百姓做什麽,不如外放,做些實事,也不枉這些年讀的聖賢書。”
沈遇安話落,王氏一拍桌子:“那行,家中這就開始準備。”
“青盼,你把家中的生意和作坊處理一下。”
沈青盼點頭,王氏轉頭,就見劉氏期待地看著她。
“嗯,劉氏,你,就,把家中的菜能醃就醃了,路上說不定需要。”
“好的娘。”劉氏開心地應道。
至於王氏,則是處理府中的事務,和準備出行的一應事務。
見他剛說了決定,家人已經把事情安排好,沈遇安眼中滿是笑意。
這就是他為什麽這麽護短的原因,家人對他也同樣迴以一樣的愛。
沈遇安並不覺得外放怎麽樣,說不定這樣晉升更快呢。
於是次日,太子便看到沈遇安請求外放的奏折。
“沈大人你放心,若是有朝一日,孤會把你調迴來的。”
太子隱晦地承諾沈遇安。
“殿下,臣更想憑借功績迴到京城,不然早前臣所言,便是一紙空文。”
沈遇安擲地有聲,讓太子為之側目。
太子這才想起來,沈遇安剛到吏部,考核官員功績之時,卡了不少官員。
沈遇安把話說在前頭,若是日後沈遇安庸碌無為,若是太子想把沈遇安調任迴來。
怕是吏部原先的同僚最先不同意。
說來沈遇安在官場上確實得罪了不少人,要不是他又聖眷正濃,本事又大沒人敢得罪,怕是沈遇安,不沈家都已經在京城消失了。
太子滿意地看著沈遇安:“好,沈大人,孤沒看錯你。”
“孤相信,不到五年,便能在京城看到沈大人。”
出了禦書房,沈遇安便直接離開了皇宮。
最先知道沈遇安外放的,就是吏部的同僚。
畢竟吏部就是管官員升遷的。
“沈大人,你怎麽突然請求外放?你仕途無量,又聖眷正濃。”時大人試探地問道。
聽到時大人的話,另外兩位大人詫異地看了過來。
“沈大人,怎麽突然要外放?”丁大人和曲大人也好奇地看著沈遇安。
麵對三人打量的眼神,沈遇安淡笑道:“這是本官深思熟慮之後做下的決定。”
另外三人對視一眼,丁大人眼睛轉動。
“既如此,那下官便祝沈大人將來官運亨通。”
“多謝丁大人。”沈遇安作揖。
四人寒暄了一下,沈遇安找了個時機,和時大人談話。
“沈大人可是有事找下官?”時大人問道。
沈遇安點頭,“本官確實有事找時大人。”
“時大人,你可知本官去歲為何一直卡著朝中頗有家世關係的官員?”
時大人沒想到沈遇安竟然說的是這件事,遲疑片刻道:“大人年輕氣盛,正是想要立功的時候。”
沈遇安見時大人這麽耿直,心中哂笑。
也怪不得他直接空降當這個文選司郎中,而時大人在文選司多年,卻並沒有直接晉升。
“非也。”
時大人等著沈遇安接下來的話。
“我晉升這麽快,除了為朝廷增收之功,還有一點就是,身後沒有世家。”
時大人猛地抬頭看向沈遇安。
沈大人這是什麽意思?
見時大人詫異的樣子,沈遇安淺笑道:“我走到如今的地位,何嚐不是陛下故意托舉。”
也是為了這知遇之恩,沈遇安摒棄前嫌,就為了讓文德帝多活些時日。
隻是沒想到二皇子造反之事,倒是讓文德帝和他君臣之間有了間隙。
“時大人,本官為何跟你說這些,想必你也知曉原因,我就要外放了,這位置可就空缺了。”
那到時候是世家的人,又或者是朝中大臣安排的人就不可得之了。
所以沈遇安想在外放之前,讓時大人接替他的位置。
據他這些時日的觀察,時大人雖說耿直了些,但文選司郎中,可不就需要這樣的官員麽?
不過這個位置,若是一個不好容易得罪人。
而且時大人還沒沈遇安對那些官員的威懾,到時候若是不小心得罪了人,那可就萬劫不複了。
但,若是一直當個員外郎,時大人卻是不甘的。
“那便勞煩沈大人費心了,懷安永記於心。”時大人長長一揖。
“時大人不用客氣。”沈遇安托起時大人。
剛好把先前畫的餅給了時大人,也不算說話不算話。
早前沈遇安為了讓同房的大人齊心處理公務,畫的餅可不少。
“那時大人日後可當心些,這位置幹得好容易得罪人,幹得不好,被上麵斥責,倒是容易裏外不討好。”
但是也不是沒好處的,畢竟在吏部,權力也大。
沈遇安眼神遊動,臉上又泛起溫和的笑來:“多謝張公公的提醒,我會考慮的。”
和張公公拱手,沈遇安轉身離開了皇宮。
背對張公公的時候,沈遇安蹙眉。
君心難測。
沈遇安在吏部把自己請求外放的奏折寫了下來。
筆漬一幹,沈遇安便收了起來。
此事事關重大,他還沒和家人商量過。
雖說沈遇安知道家人會支持他,所以他才提前寫了奏折。
沈遇安望向屋外微微失神。
早先為了查神石之事,特意求了國子監祭酒倒是像個笑話來。
不過沈遇安並不後悔,他當下做什麽,都是當時覺得自己做得對的選擇。
如果一直想著早知道如此,不該那樣,那不是給自己找事幹嘛。
隻會內耗自己的精力。
沈遇安相信,以自己的本事,總會再次到這京城來。
迴到家中,沈遇安讓伺候的下人退了出去,讓信得過的人在遠處守著。
然後把這件事和家人說了。
“什麽?外放?”
這也太突然了,讓沈家三個女人都詫異不已地看著沈遇安。
沈遇安點頭,把張公公和太子的提醒說了出來。
“唉,人性確實是複雜的,還記得遇安先前就算做得過些,陛下還是很看重你,沒想到因為淑妃,倒是,”王氏輕歎著搖頭。
劉氏看了一下兒子,撓頭道:“不然遇安致仕,咱們迴幽州府種菜得了,如今家中攢了不少家底,老家還有不少田地在。”
自從全家來京城後,劉氏總覺得家中老是發生這些天大的事。
劉氏對兒子的期待,就是身體好就行,也不想著兒子當官給她掙榮光。
“我於太子有恩,太子給我謀了一個富庶的地方,倒是不用擔心,如今迴去種菜,怕是不行。”
沈家若是這時候退下,沈遇安得罪過的那些人,也不會這麽容易放過沈家。
所以沈遇安連造反都想過,卻沒想過致仕。
沈家人不知道沈遇安這大逆不道的想法,隻是對視一眼。
“遇安,你可願意外放?此事關乎你的前途,你做什麽選擇,祖母都站在你這邊。”王氏慈愛地看著孫子。
沈青盼也跟著附和道:“遇安去哪裏,我們便去哪裏。”
劉氏見兩人表示,也跟著道:“我指定是沒意見的,遇安你做主便行。”
沈遇安見家人支持他,臉上揚起笑來。
“咱們一家齊心才是最重要的,既然如此,我便自己做主了。”
“我先去外放也好,反正這兩年在京城,隻做了有益朝廷的事,還未為百姓做什麽,不如外放,做些實事,也不枉這些年讀的聖賢書。”
沈遇安話落,王氏一拍桌子:“那行,家中這就開始準備。”
“青盼,你把家中的生意和作坊處理一下。”
沈青盼點頭,王氏轉頭,就見劉氏期待地看著她。
“嗯,劉氏,你,就,把家中的菜能醃就醃了,路上說不定需要。”
“好的娘。”劉氏開心地應道。
至於王氏,則是處理府中的事務,和準備出行的一應事務。
見他剛說了決定,家人已經把事情安排好,沈遇安眼中滿是笑意。
這就是他為什麽這麽護短的原因,家人對他也同樣迴以一樣的愛。
沈遇安並不覺得外放怎麽樣,說不定這樣晉升更快呢。
於是次日,太子便看到沈遇安請求外放的奏折。
“沈大人你放心,若是有朝一日,孤會把你調迴來的。”
太子隱晦地承諾沈遇安。
“殿下,臣更想憑借功績迴到京城,不然早前臣所言,便是一紙空文。”
沈遇安擲地有聲,讓太子為之側目。
太子這才想起來,沈遇安剛到吏部,考核官員功績之時,卡了不少官員。
沈遇安把話說在前頭,若是日後沈遇安庸碌無為,若是太子想把沈遇安調任迴來。
怕是吏部原先的同僚最先不同意。
說來沈遇安在官場上確實得罪了不少人,要不是他又聖眷正濃,本事又大沒人敢得罪,怕是沈遇安,不沈家都已經在京城消失了。
太子滿意地看著沈遇安:“好,沈大人,孤沒看錯你。”
“孤相信,不到五年,便能在京城看到沈大人。”
出了禦書房,沈遇安便直接離開了皇宮。
最先知道沈遇安外放的,就是吏部的同僚。
畢竟吏部就是管官員升遷的。
“沈大人,你怎麽突然請求外放?你仕途無量,又聖眷正濃。”時大人試探地問道。
聽到時大人的話,另外兩位大人詫異地看了過來。
“沈大人,怎麽突然要外放?”丁大人和曲大人也好奇地看著沈遇安。
麵對三人打量的眼神,沈遇安淡笑道:“這是本官深思熟慮之後做下的決定。”
另外三人對視一眼,丁大人眼睛轉動。
“既如此,那下官便祝沈大人將來官運亨通。”
“多謝丁大人。”沈遇安作揖。
四人寒暄了一下,沈遇安找了個時機,和時大人談話。
“沈大人可是有事找下官?”時大人問道。
沈遇安點頭,“本官確實有事找時大人。”
“時大人,你可知本官去歲為何一直卡著朝中頗有家世關係的官員?”
時大人沒想到沈遇安竟然說的是這件事,遲疑片刻道:“大人年輕氣盛,正是想要立功的時候。”
沈遇安見時大人這麽耿直,心中哂笑。
也怪不得他直接空降當這個文選司郎中,而時大人在文選司多年,卻並沒有直接晉升。
“非也。”
時大人等著沈遇安接下來的話。
“我晉升這麽快,除了為朝廷增收之功,還有一點就是,身後沒有世家。”
時大人猛地抬頭看向沈遇安。
沈大人這是什麽意思?
見時大人詫異的樣子,沈遇安淺笑道:“我走到如今的地位,何嚐不是陛下故意托舉。”
也是為了這知遇之恩,沈遇安摒棄前嫌,就為了讓文德帝多活些時日。
隻是沒想到二皇子造反之事,倒是讓文德帝和他君臣之間有了間隙。
“時大人,本官為何跟你說這些,想必你也知曉原因,我就要外放了,這位置可就空缺了。”
那到時候是世家的人,又或者是朝中大臣安排的人就不可得之了。
所以沈遇安想在外放之前,讓時大人接替他的位置。
據他這些時日的觀察,時大人雖說耿直了些,但文選司郎中,可不就需要這樣的官員麽?
不過這個位置,若是一個不好容易得罪人。
而且時大人還沒沈遇安對那些官員的威懾,到時候若是不小心得罪了人,那可就萬劫不複了。
但,若是一直當個員外郎,時大人卻是不甘的。
“那便勞煩沈大人費心了,懷安永記於心。”時大人長長一揖。
“時大人不用客氣。”沈遇安托起時大人。
剛好把先前畫的餅給了時大人,也不算說話不算話。
早前沈遇安為了讓同房的大人齊心處理公務,畫的餅可不少。
“那時大人日後可當心些,這位置幹得好容易得罪人,幹得不好,被上麵斥責,倒是容易裏外不討好。”
但是也不是沒好處的,畢竟在吏部,權力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