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早已宣稱的黎波裏處於其勢力範圍內,並認為自己有權在該地區維持秩序。


    1911年9月29日,意大利以保護居住在的黎波裏的本國公民不受奧斯曼政府侵害為借口,向奧斯曼帝國宣戰,並宣布其吞並的黎波裏的意圖。


    1911年10月1日,一場海戰在希臘的普雷韋紮(prevesa,多次爆發海戰)爆發,三艘奧斯曼艦艇被摧毀。


    根據洛桑條約(treaty ofusanne),奧斯曼帝國承認意大利對的黎波裏塔尼亞(tripolitania)和昔蘭尼加(cyrenaica)的主權,盡管允許哈裏發繼續行使宗教權力。


    意大利在戰爭後正式授予該地區自治權,但逐步占領了該地區。


    最初作為一個單一殖民地管理,1927年6月26日至1934年12月3日期間,的黎波裏及其周邊省份作為一個獨立殖民地存在,直到意大利在北非的所有殖民地合並為一個殖民地。


    到1938年,的黎波裏有108,240名居民,其中39,096人為意大利人。


    在意大利統治下,的黎波裏經曆了巨大的建築和城市規劃的改善:意大利人在1920年代初首先為該市建設了下水道係統(之前完全沒有)以及一座現代化醫院。


    1937年至1938年間,在該省的沿海地帶修建了一條巴爾比亞沿海公路(litoranea balbia),該公路從的黎波裏和突尼斯的邊界一直延伸到埃及邊境。


    此外,意大利人於1927年創辦了的黎波裏國際博覽會(tripoli international fair),旨在促進的黎波裏的經濟。


    這是非洲最古老的貿易博覽會。


    意大利人還創建了的黎波裏大獎賽(tripoli grand prix),這是一個國際賽車賽事,首次於1925年在的黎波裏郊外的賽道上舉行。


    的黎波裏大獎賽一直持續到1940年。


    的黎波裏甚至曾有一個火車站,並與附近城市有一些小規模的鐵路連接。


    1941年8月,意大利人開始修建一條新的1040公裏鐵路連接的黎波裏和班加西(benghazi)。


    但次年戰爭爆發,建設停止。


    的黎波裏一直由意大利控製至1943年,當時的黎波裏塔尼亞(tripolitania)和昔蘭尼加(cyrenaica)省被盟軍占領。


    1943年1月23日,英國第八集團軍(british eighth army)的部隊占領了這座城市。


    的黎波裏隨後由英國統治,直到1951年獨立。


    根據1947年與盟軍簽訂的和平條約,意大利放棄了對利比亞的所有主權要求。


    ---


    1986年4月15日,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ronald reagan)下令對的黎波裏(tripoli)和班加西(benghazi)進行代號為“黃金峽穀行動(operation el dorado canyon)”的大規模轟炸,造成45名利比亞軍人和政府人員以及15名平民遇難。


    這次襲擊是在美國截獲了來自利比亞東柏林(east berlin)大使館的電傳信息後進行的,這些信息暗示利比亞領導人穆阿邁爾·卡紮菲(muammar gaddafi)與4月5日在西柏林(west berlin)的拉貝爾夜總會 belle discothèque)爆炸案有關,該夜總會是美國軍人常去的地方。


    在美國的這次報複性襲擊中,傳聞卡紮菲(gaddafi)的養女哈娜·卡紮菲(hana gaddafi)也在遇難者之列。


    1992年4月,聯合國根據安全理事會決議748(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748)對利比亞實施的製裁在2003年9月被解除,這增加了通過的黎波裏港口和利比亞機場的交通。


    這項決議的解除對該市經濟產生了積極影響,使更多商品能夠進入該市。


    ---


    利比亞內戰(2011)。


    2011年2月和3月,的黎波裏經曆了激烈的反政府抗議和暴力的政府鎮壓,導致數百人傷亡。


    城市的綠色廣場(green square)成為一些抗議活動的現場。


    反卡紮菲的抗議最終被鎮壓,的黎波裏成為支持卡紮菲的集會場所。


    支持卡紮菲的城市防禦力量包括位於巴布·阿爾·阿齊茲(bab al-aziziyah)的軍隊總部(卡紮菲的主要住所)和米提加國際機場。


    2011年3月13日,利比亞空軍上校阿裏·阿提亞(ali atiyya)叛逃,加入了革命。


    2011年2月底,叛軍控製了位於的黎波裏以西約50公裏的紮維亞(zawiya),從而增加了對首都親卡紮菲力量的威脅。


    在隨後的紮維亞之戰中,忠於卡紮菲的軍隊包圍了這座城市,並最終在3月10日重新奪迴了控製權。


    2011年3月19日,針對利比亞的軍事幹預開始,以實施聯合國的禁飛區,再次對的黎波裏(tripoli)進行空襲。


    這是自1986年美國空襲以來的黎波裏第二次被轟炸,也是自1986年空襲以來第二次轟炸巴布·阿爾·阿齊茲(bab al-azizia),卡紮菲重兵把守的綜合體。


    在7月和8月,利比亞在線革命社區發布了關於叛軍對親政府車輛和檢查站進行攻擊的推特和更新。


    在一次襲擊中,賽義夫·阿爾·伊斯蘭·卡紮菲(saif al-im gaddafi)和阿卜杜拉·森努西(abduh senussi)成為目標。


    然而,政府否認在首都發生革命活動。


    初次起義幾個月後,叛軍力量在納弗薩山脈(nafusa mountains)向沿海推進,重新奪迴紮維亞,並於8月21日抵達的黎波裏(tripoli)。


    在8月21日,象征性的綠色廣場(green square)被叛軍控製,立即更名為烈士廣場(martyrs'' square),並被撕毀和焚燒了親卡紮菲的海報。


    在9月1日的廣播講話中,卡紮菲宣稱大社會主義人民利比亞阿拉伯傑馬希利亞(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的首都已從的黎波裏遷至蘇爾特(sirte),因為叛軍已控製的黎波裏。


    在2014年8月和9月,伊斯蘭武裝團體擴大了對的黎波裏中心地區的控製。


    眾議院議會在托布魯克(tobruk)的一艘希臘渡輪上設立了辦事處。


    一個競爭性的新全國大會(new general national congress)議會繼續在的黎波裏運作。


    ---


    2022年的黎波裏衝突和2023年的黎波裏衝突繼續擾亂這座城市。


    說完的黎波裏,繼續海雷丁的曆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雷丁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強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強魂並收藏海雷丁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