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開始後,英國控製的印度軍隊中,旅、師等高級軍官全部是由英國軍官擔任的;到了二戰中期,旅長級別的軍官才放開可以由印度人來擔任;到了二戰後期,也就是四三年底,英印軍隊中師級軍官也開始有了印度人的身影,軍一級的還是由英國軍官擔任。


    但是這一次隻出動了一個營的英印部隊,裏麵竟然有一個英國軍隊,確實有些奇怪,而他們提出的理由更讓緬甸抗日軍一方不解。緬甸反攻戰擬定計劃的時候,英國人就說了己方兵力不足,無法派出部隊參戰,隻能派出軍事觀察員。


    現在反攻戰馬上就要結束了,整個緬甸基本上都要被收迴來,日軍就要完蛋了,你英印軍隊來精神了,想要來插一腳,分一杯羹,摘取勝利的果實來了!


    來也可以,派一支有規模像樣的軍隊來也行,可你就派一個營四五百人,連一門重武器都沒有,就想著趁火打劫,沾一沾緬甸反攻戰的喜氣,還要我們給你配汽車送你們到前線,怎麽想的!


    孫義成在得到英印軍隊一個營到達曼德勒的消息,以及這個營提出的要求後也是禁不住莞爾,英國人還真是一個很“紳士”的國家,以為現在的緬甸還是他們控製下的緬甸,說什麽就是什麽!眼紅緬甸戰場的勝利了嗎?


    這一點孫義成還真沒有猜錯,英國人,準確地說是英國首相丘吉爾還真眼紅盟軍在緬甸戰場上的勝利,就想著在戰爭最後關頭派出自己的部隊參加,也好在最後的勝利公報上出現的是美英中緬四國的盟軍收複了緬甸,而不僅僅隻是美中緬三個國家的名頭,這對英國戰後在南洋南亞的威信是巨大的隱患,丘吉爾自然不想看到這種隱患出現,所以就火急火燎地從倫敦給蒙巴頓發電報,要他派部隊參加最後的緬甸反攻戰。


    電報早早二十五日就從倫敦發出了,隻是蒙巴頓將軍在組派部隊時出了一點問題,所以才等到二十八日才有軍隊出動。


    丘吉爾實在是沒有想到緬甸反攻戰會打的如此順利。


    之前盟軍部隊的勝利,日軍的退縮,丘吉爾認為這是日軍的一個陰謀,日本人一定在謀劃著什麽大陰謀。特別是在英帕爾地區日軍第十五軍撤迴緬甸後,丘吉爾的這種想法愈發堅定。


    首相分析認為,日軍在之前菲律賓、馬來半島、以及緬甸的戰爭中已經證明了他們的強大和不屈,絕不可能比和印度軍隊差不多水平的緬甸抗日軍和中國遠征軍打敗。


    雖然緬甸抗日軍在之前的一係列戰鬥中取得了實際上的勝利,但丘吉爾固執的認為特朗普手下的抗日軍和英國人控製的印度軍隊在同一個水平,打敗日軍隻是憑借日軍在那一地區人少和抗日軍熟悉地形的原因。


    抗日軍進攻的越兇,日軍收縮退卻的越後,將來反攻的機會就越大,抗日軍遭受打擊和重創的機會也越大。


    盟軍方麵製定緬甸反攻計劃時,因為牟田口廉也第十五軍在英帕爾地區的存在,成為插在英印軍隊在印度方麵的一把利劍,為了防止牟田口廉也攻打印度次大陸,英印方麵確實抽調不出兵力參加這次的戰役。


    英帕爾戰役結束後,參加戰役的英印第十四集團軍的印度三個軍近二十萬人,戰死十萬人,受傷六七萬人,已經失去了再戰之力,同樣無法抽出兵力,丘吉爾也正好以此原因坐看緬甸日軍的“反攻”,看看抗日軍和中國遠征軍會受到多大的損失。


    緬甸戰場,從十一月初到十一月底,沒有看到日本人的反攻行動,倒是盟軍打的越來越順手,讓丘吉爾有些納悶,日本人就如此的有耐心。


    十二月上,日軍十五軍退迴緬甸後,丘吉爾的希望之心更加強烈,這一次你日本人終於要反攻了吧!總不可能看著石油產地仁安羌丟失,看著中部重鎮平滿納(彬馬那)丟失還沒有反應吧!


    可一直到了十二月中旬,仁安羌、平滿納、馬圭這些地方丟失,甚至連同古、卑繆這樣重要的占領據點都丟失了,都沒有看到日本人的反擊行動,丘吉爾這才意識到情況可能和他預想的出現了一些差異,日本人似乎是真的在退縮,不是裝出來的,更沒有什麽反攻計劃。


    這下子老丘就坐不住了,於是就在二十五日給新德裏的蒙巴頓發去了電報,要他立即和奧金萊克兩人商量一下,派出不少於一個師的英印部隊,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緬甸前線,加入盟軍對日軍展開攻擊。


    剛從英帕爾迴到新德裏不久的蒙巴頓,開始時沒有明白首相這樣做的目的,很快,政治頭腦優於軍事頭腦的他馬上就想清楚了這是怎麽一迴事,於是也趕快發電報給還留在英帕爾的奧金萊克,要他派一個師前往緬甸戰場。


    接到電報的奧金萊克雖然沒有想清楚是為什麽,但還是按照上官的命令調派部隊,這一調才知道自己手下其實已經無兵可調。


    名義上第十四集團軍統轄著三個軍,可實際上三個軍所轄各師全部是不滿編的,後續要補充的兵員還在各地進行軍事訓練,沒有到達英帕爾-----因為無戰事,蒙巴頓將軍已經讓十四集團軍的補充兵員在各地訓練完成後再開赴軍營。


    當然,也不是說奧金萊克和斯利姆兩位司令官手底下沒有了你能夠作戰的部隊,他們手裏還有兩個完整的印度預備師(本來是三個完整預備師,在追擊日軍時被幹掉了半個),可惜這兩個完整的印度預備師,現在卻被活動在英帕爾各地的反英遊擊隊(錢德拉·鮑斯派出的以錫克教徒為主的士兵組成的襲擾軍)困擾住了。


    和英印士兵一樣,這些反叛軍是印度人,他們接受過和英印士兵一樣的軍事訓練,教官同樣是英國人,所以不但熟悉印度軍隊的作戰習性,同樣也對這裏的地形很是熟悉,且對英國人和印度高種姓充滿了仇恨,這他們的作戰勇氣和士兵比起英印軍隊士兵要高出不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抗戰有空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零山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零山人並收藏我的抗戰有空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