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你和吳國富、陳珊珊他們兩人之間的事情,現在吳國富已死,陳珊珊和孫毅傑走在一起,這件事徹底變成你一個人的事情了,與其他人毫不相幹,你無須擔心傷害到陳珊珊。”我再把她擔憂的重點說出:“更不必害怕他人的流言蜚語。我不認為人們的口舌能把你逼到需要向別人求救的地步。”
“你不懂,你不明白人的惡意通過語言的加持所呈現出來的威力。”
不,我懂,之前圍坐一起討論易天和錢建峰爭執事件的時候就提及過人言可畏。隻是我不認為和集體不相幹的事值得人們過度議論和抨擊。
“不至於吧。你的事似乎和集體也沒有利害關係。”
“你真這麽認為?”
“不然。”
“無論世界變成怎麽樣,隻要集體還在,我們就無法避免他人的流言蜚語。之所以不議論你和吳國富一事,一是因為題材不夠話題性;二是因為你遊走在集體的邊緣;三是因為沒有人出來指證你什麽。”
“這麽說,你三樣都占齊了。”
“你還記得左千子那事嗎?流言蜚語也是可以殺死人的。”
對於左千子,使她平淡的大學生活掀起滔天巨浪並為人熟知的唯有那件事。呂美娟說的應該就是我想的。迴想起那件本與我無關卻因為氣不過而主動攬上身的無趣事件,好像確實印證了呂美娟的觀點。
我很不情願地說:“記得。”
“既然記得,你就應該明白即使是和集體無關的事情,也攔不住人們的臭嘴。……那個女生是叫陳曉雲吧。”
“你記得!?”
“我們都應該記得。”
這一刻,我對呂美娟有了新的認識。她話中的意思皆在強調人言可畏,然而據我所了解和認知,她自身就是流言蜚語的製造者和參與者,還是常客的那種,她既明白其中的陰險和荒謬卻又選擇作為一份子參與其中,又當又立,是身不由己還是說人的習性就是喜歡做矛盾的事情?
不管怎麽說,趁現在還有拒絕的餘地,我要趕緊強硬地表態。
“即使——”
“這樣吧,”
話被她打斷了。
“我透露一個信息給你,算是感謝你對我的幫助。”
什麽信息這麽有價值。我疑惑地看著呂美娟。
“信息不保證準確無誤,也是因為這,我從未在大學裏對人講過,但我保證你絕對很感興趣,你將會是第一個知道的人,我也承諾你會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
“愛說不說,神秘兮兮的。”
呂美娟的眼眸閃過一絲狡黠。
“你喜歡漁子霏多一些還是杜萊優多一些。”
一聽,我差點一股熱血直衝腦門,兜兜轉轉敢情又是聊八卦。
我板著個臉不迴答她。
呂美娟繼續說:“你不說,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喜歡一個人就會想多了解她一些,我想你會對杜萊優的過去更感興趣吧。”
“……”
不不不不,我的潛意識排擠著呂美娟的說法。
“千萬別用‘我不在乎她的過去,我隻在乎和她創造的未來’這套說辭自欺欺人。你我都知道,越是這樣說的人,越是在乎他人的過去,所以才會反複地強調這句話以此麻痹自己。”
“你剛說的,信息不保證準確,即使是真的,我也不想跟你在這裏八卦杜萊優的過去。”
呂美娟舉起手,手掌對著我——場麵完全被她主導了。
“杜萊優是那麽的光鮮亮麗,走到哪都步步生輝,眾多男生被她迷倒,其中一些男生會變著法子想要從我們女生口中得知杜萊優的一行一態,其目的都是為了多了解杜萊優一些。”
呂美娟說的情況不假,過去總有一些男生看我和杜萊優走得近而故意靠近我,為的也是套取杜萊優的信息。
“我跟高中好友聊起過專業班裏有這麽一位女生,當聽到‘杜萊優’這個名字時,我的好友突然變得很感興趣,還叫我把杜萊優的照片發給她看,兩人再一聊,才知道杜萊優原是她的小學校友。
我好友會記得這個名字,一是因為名字特別;二是因為這個名字牽涉著一個曾經震驚全校的事件。具體是什麽事件,我好友當年隻是道聽途,現在也已經忘得七七八八,所以說不詳盡。
有這麽一個說法,世界上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人,最多隻需要通過六個中間人,就可以建立聯係,是不是可以換種理解,我隻需通過足夠多的人就能了解一個事件的前前後後。於是我好友找迴當初告知她信息的人,這個人恰好曾經是杜萊優的同班同學,這位同班同學又找到另外兩名知情的校友,集合幾人的記憶,最終拚湊出那件事的前因後果。”
拚湊出來的,嗬,聽到這詞,我最後一絲忍耐蕩然無存。
我打斷道:“說實話,我不感興趣。”
呂美娟邪魅一笑:“那件事是一件校園性侵案。你……真的不感興趣?”
“什麽……”
我差點大叫出來,但還沒發出幾聲,喉嚨就像被一隻無形的手掐住一樣,連呻吟聲都發不出。這雙手力量巨大,不停地施壓,不光讓我唿吸困難,還使血液供不上頭。眼前漸漸變得模糊,腦海漸趨一片空白,當我感覺要窒息暈過去時,呂美娟一把捉住我的手臂,把我拉迴不願麵對的現實中。
“看出來了,你不感興趣,但你很在意。好吧,聽我把事件給你娓娓道來。”
呂美娟鬆開手,正襟危坐。
“名為杜萊優的女生在小學時期就已是外貌和成績皆羨煞旁人的存在。她的班主任是學校副校長,男性,瘦高個子,戴副銀色細框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這兩人便是事件的主角。事件前一個月,班主任組織過一次家訪。小學的家訪你也清楚,沒有提前通知,直接由被家訪的幾名學生依次領著班主任去到家裏進行家訪,而小學的放學時間和大人的下班時間又往往不一致,所以時常會碰到家長不在、班主任和學生獨處的情況。
事件的女生家比較遠,前麵接受家訪的幾名同學都到家了,隻有班主任一人前去女生家裏繼續家訪。後來據班主任在拘留期間的供述,他就是在這一天了解了女生家裏大人的情況後產生作案的歹念。一個月後,事件當天,雷雨天氣,班主任再次獨自一人去到女生家裏,並在此期間對她進行了侵犯。兒童性侵案件中,你知道為什麽熟人作案居多嗎?……因為更容易得手。
女生將被侵犯的事告訴母親,她的母親卻沒有直接報警,反倒是找校方協商,最後以女生母親獲得十二萬元賠償金以及當事班主任停職至女生小學畢業為止的協商結果了結了事件。就算是現在,十二萬元都是一筆不少的費用,何況是零幾年的時候,女生的母親做了一個對不起女兒但很精明的決定。然而,沒有不透風的牆,即使事件已經蓋住,流言還是在學生中四起,而當事女生卻像變了個人似的,麵對周圍非議的目光她宛如置身事外的局外人,有人委婉地問她當天的事,她隻說不記得,估計是把那段記憶鎖在了記憶不起眼的角落了,最神奇的是,女生不單在精神上挺過來了,還在學習上大放異彩,學習成績質的飛躍。
幾個月後,女生以年級第一的成績畢業並舉家搬去了另一個城市,班主任繼續迴來任職。
“你不懂,你不明白人的惡意通過語言的加持所呈現出來的威力。”
不,我懂,之前圍坐一起討論易天和錢建峰爭執事件的時候就提及過人言可畏。隻是我不認為和集體不相幹的事值得人們過度議論和抨擊。
“不至於吧。你的事似乎和集體也沒有利害關係。”
“你真這麽認為?”
“不然。”
“無論世界變成怎麽樣,隻要集體還在,我們就無法避免他人的流言蜚語。之所以不議論你和吳國富一事,一是因為題材不夠話題性;二是因為你遊走在集體的邊緣;三是因為沒有人出來指證你什麽。”
“這麽說,你三樣都占齊了。”
“你還記得左千子那事嗎?流言蜚語也是可以殺死人的。”
對於左千子,使她平淡的大學生活掀起滔天巨浪並為人熟知的唯有那件事。呂美娟說的應該就是我想的。迴想起那件本與我無關卻因為氣不過而主動攬上身的無趣事件,好像確實印證了呂美娟的觀點。
我很不情願地說:“記得。”
“既然記得,你就應該明白即使是和集體無關的事情,也攔不住人們的臭嘴。……那個女生是叫陳曉雲吧。”
“你記得!?”
“我們都應該記得。”
這一刻,我對呂美娟有了新的認識。她話中的意思皆在強調人言可畏,然而據我所了解和認知,她自身就是流言蜚語的製造者和參與者,還是常客的那種,她既明白其中的陰險和荒謬卻又選擇作為一份子參與其中,又當又立,是身不由己還是說人的習性就是喜歡做矛盾的事情?
不管怎麽說,趁現在還有拒絕的餘地,我要趕緊強硬地表態。
“即使——”
“這樣吧,”
話被她打斷了。
“我透露一個信息給你,算是感謝你對我的幫助。”
什麽信息這麽有價值。我疑惑地看著呂美娟。
“信息不保證準確無誤,也是因為這,我從未在大學裏對人講過,但我保證你絕對很感興趣,你將會是第一個知道的人,我也承諾你會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
“愛說不說,神秘兮兮的。”
呂美娟的眼眸閃過一絲狡黠。
“你喜歡漁子霏多一些還是杜萊優多一些。”
一聽,我差點一股熱血直衝腦門,兜兜轉轉敢情又是聊八卦。
我板著個臉不迴答她。
呂美娟繼續說:“你不說,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喜歡一個人就會想多了解她一些,我想你會對杜萊優的過去更感興趣吧。”
“……”
不不不不,我的潛意識排擠著呂美娟的說法。
“千萬別用‘我不在乎她的過去,我隻在乎和她創造的未來’這套說辭自欺欺人。你我都知道,越是這樣說的人,越是在乎他人的過去,所以才會反複地強調這句話以此麻痹自己。”
“你剛說的,信息不保證準確,即使是真的,我也不想跟你在這裏八卦杜萊優的過去。”
呂美娟舉起手,手掌對著我——場麵完全被她主導了。
“杜萊優是那麽的光鮮亮麗,走到哪都步步生輝,眾多男生被她迷倒,其中一些男生會變著法子想要從我們女生口中得知杜萊優的一行一態,其目的都是為了多了解杜萊優一些。”
呂美娟說的情況不假,過去總有一些男生看我和杜萊優走得近而故意靠近我,為的也是套取杜萊優的信息。
“我跟高中好友聊起過專業班裏有這麽一位女生,當聽到‘杜萊優’這個名字時,我的好友突然變得很感興趣,還叫我把杜萊優的照片發給她看,兩人再一聊,才知道杜萊優原是她的小學校友。
我好友會記得這個名字,一是因為名字特別;二是因為這個名字牽涉著一個曾經震驚全校的事件。具體是什麽事件,我好友當年隻是道聽途,現在也已經忘得七七八八,所以說不詳盡。
有這麽一個說法,世界上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人,最多隻需要通過六個中間人,就可以建立聯係,是不是可以換種理解,我隻需通過足夠多的人就能了解一個事件的前前後後。於是我好友找迴當初告知她信息的人,這個人恰好曾經是杜萊優的同班同學,這位同班同學又找到另外兩名知情的校友,集合幾人的記憶,最終拚湊出那件事的前因後果。”
拚湊出來的,嗬,聽到這詞,我最後一絲忍耐蕩然無存。
我打斷道:“說實話,我不感興趣。”
呂美娟邪魅一笑:“那件事是一件校園性侵案。你……真的不感興趣?”
“什麽……”
我差點大叫出來,但還沒發出幾聲,喉嚨就像被一隻無形的手掐住一樣,連呻吟聲都發不出。這雙手力量巨大,不停地施壓,不光讓我唿吸困難,還使血液供不上頭。眼前漸漸變得模糊,腦海漸趨一片空白,當我感覺要窒息暈過去時,呂美娟一把捉住我的手臂,把我拉迴不願麵對的現實中。
“看出來了,你不感興趣,但你很在意。好吧,聽我把事件給你娓娓道來。”
呂美娟鬆開手,正襟危坐。
“名為杜萊優的女生在小學時期就已是外貌和成績皆羨煞旁人的存在。她的班主任是學校副校長,男性,瘦高個子,戴副銀色細框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這兩人便是事件的主角。事件前一個月,班主任組織過一次家訪。小學的家訪你也清楚,沒有提前通知,直接由被家訪的幾名學生依次領著班主任去到家裏進行家訪,而小學的放學時間和大人的下班時間又往往不一致,所以時常會碰到家長不在、班主任和學生獨處的情況。
事件的女生家比較遠,前麵接受家訪的幾名同學都到家了,隻有班主任一人前去女生家裏繼續家訪。後來據班主任在拘留期間的供述,他就是在這一天了解了女生家裏大人的情況後產生作案的歹念。一個月後,事件當天,雷雨天氣,班主任再次獨自一人去到女生家裏,並在此期間對她進行了侵犯。兒童性侵案件中,你知道為什麽熟人作案居多嗎?……因為更容易得手。
女生將被侵犯的事告訴母親,她的母親卻沒有直接報警,反倒是找校方協商,最後以女生母親獲得十二萬元賠償金以及當事班主任停職至女生小學畢業為止的協商結果了結了事件。就算是現在,十二萬元都是一筆不少的費用,何況是零幾年的時候,女生的母親做了一個對不起女兒但很精明的決定。然而,沒有不透風的牆,即使事件已經蓋住,流言還是在學生中四起,而當事女生卻像變了個人似的,麵對周圍非議的目光她宛如置身事外的局外人,有人委婉地問她當天的事,她隻說不記得,估計是把那段記憶鎖在了記憶不起眼的角落了,最神奇的是,女生不單在精神上挺過來了,還在學習上大放異彩,學習成績質的飛躍。
幾個月後,女生以年級第一的成績畢業並舉家搬去了另一個城市,班主任繼續迴來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