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輛轎車是歌德詩初次到來時在校園裏找到的,她帶著人離開後,車一直停放在三飯廚房後門,因為心理上一直覺得白色轎車是歌德詩的物品,所以沒人動過,也沒時間動過,而現在白色轎車和歌德詩一同長眠了。
“由著錢建峰去不就行了,反正車輛遲早都要被淹,何必管他。唉!還想著能吹幾天空調呢,天氣造化弄人呀!”我說。
“我們把車轉移到這裏,可不是為了滿足他的個人私欲。即使從結果上而言,什麽也不做所有車輛都將會毀於積水之下,但就因結果是一樣的,所以錢建峰的行為就值得被原諒?為一己私欲,糟蹋公共財產,損害集體利益,破壞集體團結,很多時候,就是我們的一再容忍,才會使霸淩者越發的囂張。”
“霸淩”,易天用了一個耳熟能詳、細想發人深省的詞,我想深受其害的人一定會對這一詞深惡痛絕。但霸淩者——
“你是說錢建峰是……霸淩者。”
“不止他,人都喜歡欺淩比自己弱小的人。”
“你指責的範圍很廣哦。”
“難道不是嗎。成果,你沒有被人霸淩過?他們又因何霸淩你?”
本想簡單地寒暄幾句,卻不料易天有些較真了。想到什麽說什麽吧,沉默不語貌似有些不禮貌。
“有過,但我所認知的霸淩可能和你們正常人認知的不太一樣,不是像影視劇裏因為嫉妒、和某位女生走得近、學習成績比自己好之類的原因被霸淩,不會具體到某件事情上,硬要給出個原由,籠統概括還是可以的。”
“願聞其詳。”
什麽願聞其詳……
“小學時期,隻因‘好玩’二字,霸淩便會發生;初中時期,霸淩趨向於暴力,理由也更為簡單,看誰不順眼就會欺負誰;高中時期的霸淩多數與不同生活習慣的碰撞有關……哦,高中我是住宿生,感受到的和非住宿生感受到的會有所不同。”
我不喜歡融入集體和童年經曆有著莫大的關係。小學時期,班裏的差生可謂是一抓一大把,霸淩的方式更是五花八門,像掏褲襠、脫褲子、吐口水、藏書本、拳腳相向、名字及父母名字的辱罵、汙言穢語……數不勝數,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出。學校的態度是有教無類,班主任的態度是受害者有罪論,家長的態度是孩子間的正常打鬧。沒有外力的幫助,自身隻能隱忍,不然霸淩者會把你的抵抗視作快樂的一種遞增,反而更樂於其中。這一忍就是六年,導致童年幾乎沒有樂趣可言。也正因集體中有這些人的存在,我不喜歡融入集體,於是習慣一養成便延續至今。到初中,霸淩者開始拉幫結派,看誰不順眼就會欺淩誰,為避免被盯上,我想出“隱身”這一招——不張揚、少話、不做班幹部、盡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我的個性在這一時期進一步壓縮,變得內向,變得沉默寡言,領導力得不到培養變得盲從。高中以學習為重,雖有霸淩的存在,不過沒有發生在我身上。
“有意思,三個時期三種不同的原由。但歸根到底還不是因為人都喜歡欺淩比自己弱小的人。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因後背的獸皮痣一直受人嘲笑和欺淩,或許是他們覺得好玩,或許是因為他們看我不順眼,但說到底是因為我個子太矮小,他們才敢欺負我,看我性格太軟弱,他們才敢欺負我。終於有一天,我實在忍受不了,我萌生出想要殺人的衝動,我偷偷藏了一塊磚頭在書包裏,準備在那個長期欺淩我的人再次欺負我時,用力砸向他的腦袋。但最終我忍住了,因為《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的往往是他那樣的人。”
易天的衝動我也有過。
“我鬥不過這些人,他們有大把的精力、大把的時間玩弄我,而我,根本不想在他們身上浪費一點精力和時間。我以為熬到大學,周圍人的素質、品德、品行會有所不同,是,世界沒有異常之前,確實如此,但法律和道德的框架覆滅之後,人的本性又再次浮現了。”
我撓了撓頭,不知該說什麽好。有人說,麵對霸淩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不斷學習,最起碼你沒有浪費你的青春,但出社會後才發現霸淩並沒有停止,它不過是換一種皮囊,它一定會再次出現在所有人的麵前。因為一切的根由隻因——
“我覺得吧,一切的根由是因為人性本惡。”
“喔!”易天的嘴角微微翹起,很細微,但不會看錯。
“一般不都相信人性本善嗎。”
我搖搖頭,“正因為人性本惡,所以人要接受教育,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約束,通過長時間的教化將人的本性隱藏。但在一些特殊環境,一旦沒了這些約束,人的惡性便會展露。”
易天的嘴角更往上翹了。
“你還說我的指責範圍廣,你自己指責的範圍才是最廣的。”
“這不算指責,我隻是點出‘人’的其中一個組成因子。所以我時常覺得我們不應該為霸淩者尋找理由,那是對他們的抬舉,他們的一切作為皆基於他們的人性沒有被限製。”
易天捧腹大笑起來:“沒錯,就因為人性本惡,所以人才喜歡欺淩比自己弱小的人。成果,你發現了,你發現了。我就知道我倆是同類人。”
同類人?或許我們的想法都因童年的經曆變得偏激,可要說是同類人吧……還是有些差別的,至少易天有過反抗——雖然沒實行,而我隻學會在心裏給自己建設一個精神世界,一個讓自己安心立命的世界。
“由著錢建峰去不就行了,反正車輛遲早都要被淹,何必管他。唉!還想著能吹幾天空調呢,天氣造化弄人呀!”我說。
“我們把車轉移到這裏,可不是為了滿足他的個人私欲。即使從結果上而言,什麽也不做所有車輛都將會毀於積水之下,但就因結果是一樣的,所以錢建峰的行為就值得被原諒?為一己私欲,糟蹋公共財產,損害集體利益,破壞集體團結,很多時候,就是我們的一再容忍,才會使霸淩者越發的囂張。”
“霸淩”,易天用了一個耳熟能詳、細想發人深省的詞,我想深受其害的人一定會對這一詞深惡痛絕。但霸淩者——
“你是說錢建峰是……霸淩者。”
“不止他,人都喜歡欺淩比自己弱小的人。”
“你指責的範圍很廣哦。”
“難道不是嗎。成果,你沒有被人霸淩過?他們又因何霸淩你?”
本想簡單地寒暄幾句,卻不料易天有些較真了。想到什麽說什麽吧,沉默不語貌似有些不禮貌。
“有過,但我所認知的霸淩可能和你們正常人認知的不太一樣,不是像影視劇裏因為嫉妒、和某位女生走得近、學習成績比自己好之類的原因被霸淩,不會具體到某件事情上,硬要給出個原由,籠統概括還是可以的。”
“願聞其詳。”
什麽願聞其詳……
“小學時期,隻因‘好玩’二字,霸淩便會發生;初中時期,霸淩趨向於暴力,理由也更為簡單,看誰不順眼就會欺負誰;高中時期的霸淩多數與不同生活習慣的碰撞有關……哦,高中我是住宿生,感受到的和非住宿生感受到的會有所不同。”
我不喜歡融入集體和童年經曆有著莫大的關係。小學時期,班裏的差生可謂是一抓一大把,霸淩的方式更是五花八門,像掏褲襠、脫褲子、吐口水、藏書本、拳腳相向、名字及父母名字的辱罵、汙言穢語……數不勝數,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出。學校的態度是有教無類,班主任的態度是受害者有罪論,家長的態度是孩子間的正常打鬧。沒有外力的幫助,自身隻能隱忍,不然霸淩者會把你的抵抗視作快樂的一種遞增,反而更樂於其中。這一忍就是六年,導致童年幾乎沒有樂趣可言。也正因集體中有這些人的存在,我不喜歡融入集體,於是習慣一養成便延續至今。到初中,霸淩者開始拉幫結派,看誰不順眼就會欺淩誰,為避免被盯上,我想出“隱身”這一招——不張揚、少話、不做班幹部、盡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我的個性在這一時期進一步壓縮,變得內向,變得沉默寡言,領導力得不到培養變得盲從。高中以學習為重,雖有霸淩的存在,不過沒有發生在我身上。
“有意思,三個時期三種不同的原由。但歸根到底還不是因為人都喜歡欺淩比自己弱小的人。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因後背的獸皮痣一直受人嘲笑和欺淩,或許是他們覺得好玩,或許是因為他們看我不順眼,但說到底是因為我個子太矮小,他們才敢欺負我,看我性格太軟弱,他們才敢欺負我。終於有一天,我實在忍受不了,我萌生出想要殺人的衝動,我偷偷藏了一塊磚頭在書包裏,準備在那個長期欺淩我的人再次欺負我時,用力砸向他的腦袋。但最終我忍住了,因為《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的往往是他那樣的人。”
易天的衝動我也有過。
“我鬥不過這些人,他們有大把的精力、大把的時間玩弄我,而我,根本不想在他們身上浪費一點精力和時間。我以為熬到大學,周圍人的素質、品德、品行會有所不同,是,世界沒有異常之前,確實如此,但法律和道德的框架覆滅之後,人的本性又再次浮現了。”
我撓了撓頭,不知該說什麽好。有人說,麵對霸淩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不斷學習,最起碼你沒有浪費你的青春,但出社會後才發現霸淩並沒有停止,它不過是換一種皮囊,它一定會再次出現在所有人的麵前。因為一切的根由隻因——
“我覺得吧,一切的根由是因為人性本惡。”
“喔!”易天的嘴角微微翹起,很細微,但不會看錯。
“一般不都相信人性本善嗎。”
我搖搖頭,“正因為人性本惡,所以人要接受教育,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約束,通過長時間的教化將人的本性隱藏。但在一些特殊環境,一旦沒了這些約束,人的惡性便會展露。”
易天的嘴角更往上翹了。
“你還說我的指責範圍廣,你自己指責的範圍才是最廣的。”
“這不算指責,我隻是點出‘人’的其中一個組成因子。所以我時常覺得我們不應該為霸淩者尋找理由,那是對他們的抬舉,他們的一切作為皆基於他們的人性沒有被限製。”
易天捧腹大笑起來:“沒錯,就因為人性本惡,所以人才喜歡欺淩比自己弱小的人。成果,你發現了,你發現了。我就知道我倆是同類人。”
同類人?或許我們的想法都因童年的經曆變得偏激,可要說是同類人吧……還是有些差別的,至少易天有過反抗——雖然沒實行,而我隻學會在心裏給自己建設一個精神世界,一個讓自己安心立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