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貼身內侍小跑著過去,從來人手中接過奏報,又小跑著迴到皇上身邊,一點點時間都不敢耽擱。
皇上順手從內侍手裏抓過奏報,迫不及待地打開了看,隨著他一行行地看下去,臉色越來越難看,當他看完的時候,重重地把奏報往龍書案上一摔,怒氣衝衝地說道,“大膽,大膽,這膽子實在是太大了。”
朝堂上的諸位大臣都知道除了大事,而且是北疆出了大事,但具體情形如何隻有皇上一個人知道,其他人誰也不清楚。
而皇上隻是一個人在那發怒,其他人卻沒人敢動怒。
皇上氣哼哼地摔完奏報,重新又拿起來看了一遍,這次他看得很慢很細,好半天後,當他再次看完,又重複了之前的動作,再次把奏報重重地摔了下去。
然後他大聲喝道,“仲卿你可知罪?”
仲卿心中忐忑不已,剛剛從地上爬起來不久的他立刻又扔掉拐杖跪了下去,“臣在,不知聖上因何怪罪微臣?”
他心裏非常清楚,剛才來人說得非常明白,是北疆十萬火急奏報。北疆現在掌軍的元帥已不是鎮北王向無籌了,而是他的弟弟仲濤。北疆出了事,仲濤肯定逃不了幹係,而他是仲濤的舉薦人,自然也會牽連到自己。
隻是他意識到這個問題,具體出了什麽事,他卻是不知道。
皇上怒氣衝衝地把奏報給扔了下去,“你自己看看你到底是何罪。”
仲卿從地上揀起奏報,就雙膝著地跪著看了起來,匆匆看完之後,他臉上一片灰敗之色。
原來,半月前,北疆守軍在與大晉交接處巡邏時,發現大晉境內有人放牧,足足有數千隻牛羊。可是放牧的人隻有十幾個,軍士便把這個情況匯報給了元帥仲濤。
這是唾手可得的財富,仲濤覺得大晉內亂剛剛平息不久,國力匱乏,不足為懼,便帶著人把數千隻牛羊搶到了他駐紮的草離城。
但是,讓仲濤想不到的是,出了此事後,大晉迅速做出了反應,出動了百萬大軍,攻打草離城。
草離城隻有守軍八萬人,仲濤眼看守不住城池,便不戰而退,棄城逃走。諾大的草離城拱手讓給了大晉。
占領了草離城,大晉並沒有善罷甘休,依然揮軍南下,短短兩天的時間接連占領了大炎十二座城池。
仲濤知道罪大竟然不敢上報朝廷,此奏報卻是副帥殷士渠寫來的。殷士渠擔心因為仲濤的一意孤行而造成更大的損失,因而不惜冒著得罪大元帥的風險秉筆直言,把事情的經過如實奏報給皇上。
事情的經過,殷士渠在奏報裏寫得一清二楚,奏報是通過飛鴿傳書送迴來的,這些事情已經是半個多月前發生的,現在時間過了這麽久,具體情況如何,還未可知。
仲卿看完奏折心裏一片冰涼,他的本意推舉弟弟仲濤鎮守北疆,隻是想將來查抄逍遙王府時可以就近動手,至於大晉方麵,他卻是沒有考慮的。眼看著大晉元氣未複,不可能再挑起戰爭。
讓他想不到的是,居然是仲濤主動招惹大晉,而且對方反應如此之快,按正常軍馬調動,最快也得一個多月的時間,否則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但是事實擺在了麵前,殷士渠肯定不敢在這上麵撒謊。
手捧著奏報,仲卿呆愣了片刻,然後不住地給皇上磕頭,直磕得額頭上滲出血跡來,口中不住地說道,“微臣有罪,微臣有罪,眼下當務之急是如何退大晉兵馬,還請皇上給仲濤一次立功贖罪的機會。”
皇帝臉色越發陰沉,聲音冰冷地說道,“如果是別的錯誤,朕自然不會趕盡殺絕,不過仲濤無辜招惹大晉,公然劫掠,而後不戰而退,機會已經被他自己浪費了。仲濤隻有死路一條,至於仲卿你嗎?著立即革職入獄,聽候發落。”
“聖上開恩,聖上開恩啊!”仲卿連聲磕頭求饒。
皇上瞪著仲卿,臉色越發難看。
有殿前武士過來,摘去仲卿的烏紗,隨後把他架出了大殿押入天牢。
“眾卿家,北疆告急,仲濤胡作非為,惹惱了大晉,大晉出兵一百萬,半月前已連下本朝十二座城池,各位可有何良策?”皇上稍稍平複了一下怒氣,開口問道。
此時大殿上還跪著一群彈劾林晨的大臣,他們彼此看了看,默默地站起身,退迴到隊列之中,一個個跟個啞巴一樣誰也沒有說話。
大殿陷入了沉默之中,半晌依然沒有人說話。
皇上大怒道,“剛才不是還喋喋不休嗎?怎麽現在都不說話了?是不是你們想用這種方式告訴朕,你們都束手無策了?”
右相仲卿被下獄,朝堂最高的官員是左相紀恩,大家此時把目光都投向了左相。
感受到諸多目光的注視,紀恩邁步走出了隊列,對上躬身道,“啟奏聖上,當務之急是重新選派元帥,調集兵馬,籌備糧草,開赴北疆,收複失地。”
皇上點點頭,“這個自然,不過派誰為帥,左相可有合適的人選?”
紀恩看了看鎮北王向無籌,對皇上說道,“聖上,此前鎮北王一直鎮守北疆,邊關平安無事,向元帥在軍中威望極大,用兵如神,可請鎮北王重新掛帥印,為朝廷征戰北疆。”
皇上也看向了向無籌,問道,“向愛卿,你意下如何?”
向無籌出列奏道,“聖上有所命,臣誓死出戰。隻是大晉有軍百萬,若收複失地,需要雄兵一百五十萬,須得糧草充足,至於何時能收複失地,隻能視戰機而定。”
“一百五十萬?”
皇上微微皺眉,問兵部尚書霍延光,“霍愛卿,調集一百五十萬人馬需要多長時間?”
霍延光奏道,“迴聖上,現在軍中兵馬分布在各城,距離北疆頗為遙遠,北方有軍三十萬,其餘各城人馬聚齊需要至少半年的時間。”
皇上也知道霍延光所說的確是實情,他並沒有感到驚訝,轉而問戶部尚書孫瑾,“孫愛卿,籌集一百五十萬兵馬半年的糧草需要多少時間?”
從隊列裏走出一名五十多歲的官員,他施禮道,“迴聖上,籌集糧草至少四個月時間,若糧草運抵北疆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調兵需要六個月,糧草運抵北疆需要七個月,那就是說在這七個月裏,朕的北疆就任由大晉為所欲為,大炎舉國束手無策了?”皇上聲音冰冷地問道。
皇上順手從內侍手裏抓過奏報,迫不及待地打開了看,隨著他一行行地看下去,臉色越來越難看,當他看完的時候,重重地把奏報往龍書案上一摔,怒氣衝衝地說道,“大膽,大膽,這膽子實在是太大了。”
朝堂上的諸位大臣都知道除了大事,而且是北疆出了大事,但具體情形如何隻有皇上一個人知道,其他人誰也不清楚。
而皇上隻是一個人在那發怒,其他人卻沒人敢動怒。
皇上氣哼哼地摔完奏報,重新又拿起來看了一遍,這次他看得很慢很細,好半天後,當他再次看完,又重複了之前的動作,再次把奏報重重地摔了下去。
然後他大聲喝道,“仲卿你可知罪?”
仲卿心中忐忑不已,剛剛從地上爬起來不久的他立刻又扔掉拐杖跪了下去,“臣在,不知聖上因何怪罪微臣?”
他心裏非常清楚,剛才來人說得非常明白,是北疆十萬火急奏報。北疆現在掌軍的元帥已不是鎮北王向無籌了,而是他的弟弟仲濤。北疆出了事,仲濤肯定逃不了幹係,而他是仲濤的舉薦人,自然也會牽連到自己。
隻是他意識到這個問題,具體出了什麽事,他卻是不知道。
皇上怒氣衝衝地把奏報給扔了下去,“你自己看看你到底是何罪。”
仲卿從地上揀起奏報,就雙膝著地跪著看了起來,匆匆看完之後,他臉上一片灰敗之色。
原來,半月前,北疆守軍在與大晉交接處巡邏時,發現大晉境內有人放牧,足足有數千隻牛羊。可是放牧的人隻有十幾個,軍士便把這個情況匯報給了元帥仲濤。
這是唾手可得的財富,仲濤覺得大晉內亂剛剛平息不久,國力匱乏,不足為懼,便帶著人把數千隻牛羊搶到了他駐紮的草離城。
但是,讓仲濤想不到的是,出了此事後,大晉迅速做出了反應,出動了百萬大軍,攻打草離城。
草離城隻有守軍八萬人,仲濤眼看守不住城池,便不戰而退,棄城逃走。諾大的草離城拱手讓給了大晉。
占領了草離城,大晉並沒有善罷甘休,依然揮軍南下,短短兩天的時間接連占領了大炎十二座城池。
仲濤知道罪大竟然不敢上報朝廷,此奏報卻是副帥殷士渠寫來的。殷士渠擔心因為仲濤的一意孤行而造成更大的損失,因而不惜冒著得罪大元帥的風險秉筆直言,把事情的經過如實奏報給皇上。
事情的經過,殷士渠在奏報裏寫得一清二楚,奏報是通過飛鴿傳書送迴來的,這些事情已經是半個多月前發生的,現在時間過了這麽久,具體情況如何,還未可知。
仲卿看完奏折心裏一片冰涼,他的本意推舉弟弟仲濤鎮守北疆,隻是想將來查抄逍遙王府時可以就近動手,至於大晉方麵,他卻是沒有考慮的。眼看著大晉元氣未複,不可能再挑起戰爭。
讓他想不到的是,居然是仲濤主動招惹大晉,而且對方反應如此之快,按正常軍馬調動,最快也得一個多月的時間,否則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但是事實擺在了麵前,殷士渠肯定不敢在這上麵撒謊。
手捧著奏報,仲卿呆愣了片刻,然後不住地給皇上磕頭,直磕得額頭上滲出血跡來,口中不住地說道,“微臣有罪,微臣有罪,眼下當務之急是如何退大晉兵馬,還請皇上給仲濤一次立功贖罪的機會。”
皇帝臉色越發陰沉,聲音冰冷地說道,“如果是別的錯誤,朕自然不會趕盡殺絕,不過仲濤無辜招惹大晉,公然劫掠,而後不戰而退,機會已經被他自己浪費了。仲濤隻有死路一條,至於仲卿你嗎?著立即革職入獄,聽候發落。”
“聖上開恩,聖上開恩啊!”仲卿連聲磕頭求饒。
皇上瞪著仲卿,臉色越發難看。
有殿前武士過來,摘去仲卿的烏紗,隨後把他架出了大殿押入天牢。
“眾卿家,北疆告急,仲濤胡作非為,惹惱了大晉,大晉出兵一百萬,半月前已連下本朝十二座城池,各位可有何良策?”皇上稍稍平複了一下怒氣,開口問道。
此時大殿上還跪著一群彈劾林晨的大臣,他們彼此看了看,默默地站起身,退迴到隊列之中,一個個跟個啞巴一樣誰也沒有說話。
大殿陷入了沉默之中,半晌依然沒有人說話。
皇上大怒道,“剛才不是還喋喋不休嗎?怎麽現在都不說話了?是不是你們想用這種方式告訴朕,你們都束手無策了?”
右相仲卿被下獄,朝堂最高的官員是左相紀恩,大家此時把目光都投向了左相。
感受到諸多目光的注視,紀恩邁步走出了隊列,對上躬身道,“啟奏聖上,當務之急是重新選派元帥,調集兵馬,籌備糧草,開赴北疆,收複失地。”
皇上點點頭,“這個自然,不過派誰為帥,左相可有合適的人選?”
紀恩看了看鎮北王向無籌,對皇上說道,“聖上,此前鎮北王一直鎮守北疆,邊關平安無事,向元帥在軍中威望極大,用兵如神,可請鎮北王重新掛帥印,為朝廷征戰北疆。”
皇上也看向了向無籌,問道,“向愛卿,你意下如何?”
向無籌出列奏道,“聖上有所命,臣誓死出戰。隻是大晉有軍百萬,若收複失地,需要雄兵一百五十萬,須得糧草充足,至於何時能收複失地,隻能視戰機而定。”
“一百五十萬?”
皇上微微皺眉,問兵部尚書霍延光,“霍愛卿,調集一百五十萬人馬需要多長時間?”
霍延光奏道,“迴聖上,現在軍中兵馬分布在各城,距離北疆頗為遙遠,北方有軍三十萬,其餘各城人馬聚齊需要至少半年的時間。”
皇上也知道霍延光所說的確是實情,他並沒有感到驚訝,轉而問戶部尚書孫瑾,“孫愛卿,籌集一百五十萬兵馬半年的糧草需要多少時間?”
從隊列裏走出一名五十多歲的官員,他施禮道,“迴聖上,籌集糧草至少四個月時間,若糧草運抵北疆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調兵需要六個月,糧草運抵北疆需要七個月,那就是說在這七個月裏,朕的北疆就任由大晉為所欲為,大炎舉國束手無策了?”皇上聲音冰冷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