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張如晦來說,講一個也是講,講兩個也是講,不講……那當然是最方便了。但做人就要言必信行必果,答應別人的事情就一定要辦到。平天侯當時怎麽說的來著?哦,“做人就要大方一點,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他要一個你就算給他兩個又能如何?將來總有好報的”料想拳頭和當下的情況也是這個道理。有一個人要聽,那自己幹脆也就一次講給兩個人聽好了。其他人也不是不能聽,隻不過以他們的水準來說隻怕還真就是“聽了也白聽”的級別……
這也就是張如晦太過年輕的緣故。林靈素可以教給他力量,陸夫子可以教給他規矩,可是還有更多做人的道理是要在平時生活中學到的。張如晦過去不是專心修道就是行軍打仗,一般人的平時生活他還真沒經曆多少。
而池夜來和彭柏兩人已經先後翻起了白眼。雖然兩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實力在張如晦麵前不夠看,但基本的自尊心還是有的……剛才誇獎你這孩子會做事呢,怎麽一轉眼就一記悶棍甩人臉上了?
鬱悶歸鬱悶,先天高手肯放下身架來耐心講解武道的機會可不多。正陽子鍾離權點化呂洞賓之前曾經十試於他,先天武道含金量雖然不如玄玄之道,可也畢竟沒要十次考驗你的本心。兩廂扯一個值,自尊啥的就權當喂了狗吃吧。
既然張如晦說他的劍術名為“南華水劍”,又反複自稱得了南華神韻,必然和《南華經》中的《秋水》一篇脫不了幹係。那篇《秋水》的故事倒也簡單,池夜來甚至還記得少許秋天的時候百川入河,河伯馮夷看見自己的產業如此蒸蒸日上不禁滿心歡喜。要知道,在神話之中,黃河的地位遠遠高於長江,這點光從河伯馮夷和江妃奇相的知名度對比就能夠看出來。所謂“四瀆”江河淮濟的排名,實際上完全是按照東西南北的順序來排的。
……結果馮夷大人向東走一直走到了入海口,他不僅看見了“九河橫流歸海若”的場景,甚至還看見了“馮夷將入海若懷”也就是自己黃河的那些水唿啦啦的都流進了海神若大人的口袋裏麵去。於是馮夷當場就被潑了一頭冷水,望著北海內牛滿麵:官大一級壓死人啊!
至於後麵馮夷和海若的大量嘴炮……不好意思,池夜來沒記住,也沒興趣去記。貌似莊子和惠子還在這裏進行了好一番“你又不是魚你怎麽知道它快樂”“你又不是我你怎麽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魚當然也不知道魚”這樣一係列的邏輯學問題,結果是什麽……那更是記不住了,反正莊子他老人家跟人對噴這輩子就沒輸過,趙國那次幾句話可就說死了三千多號人。
“……我不是魚,但是我能知道魚的快樂;你不是我,你不知道我知不知道魚快樂。”在講完整個濠梁之辯的過程後,張如晦還又搖頭晃腦的感慨了幾句,看池夜來毫無反應,稍稍低下頭去看池夜來的表情,好奇地問道,“池姑娘,你怎麽一點反應也沒有?”
池夜來頓時就茫然了:“反應?什麽反應?你要我有什麽反應?”
“東魯遺風吾與點,南華神韻子非魚。”張如晦的表情幾乎都可以用沉痛來形容,就差沒把“愚不可及”四個字給說出來了,“《南華經》整部經書的神髓,可以說都在這濠梁之辯上了,池姑娘你怎麽就一點反應都沒有呢?”
“我為什麽要有反應啊?”池夜來反問道,“那什麽什麽東魯什麽的……”
“東魯遺風吾與點。”
“……對,吾與點,我怎麽知道那是什麽玩意兒啊?還有什麽我不知道你知道你不知道魚知不知道,我怎麽知道我知道不知道?”
池夜來一口氣說完了這麽一連串的知道,不禁都有些氣喘籲籲的。張如晦看著她喘了半天氣總算平複了唿吸,這才極為困惑的問道:“那你……究竟知不知道?”
“不知道!”
“哦可是這劍術既然名為南華水劍,不明白南華真意怎麽能行呢?”
“你說這些誰懂啊?”
“停停停停停池姑娘停一下,張道長您也先等一下。”彭柏看兩個人之間都有些擦出火花來,連忙打圓場,“那個……張道長啊,以我看來,南華水劍,固然南華重要,可是水也一樣重要。況且別說是我老彭,就算是池姑娘她不也一樣沒讀過經書嗎?我也知道,您這是為了池姑娘好,想讓她既知道是啥也知道為啥,可是真不知道……那也沒辦法啊。畢竟……念經這種事,還真不是隨便什麽人就能幹的。”
張如晦的眼神自然是極其無辜。他先是盯著彭柏看了半天,之後又眨巴著眼睛看了池夜來半天:“池姑娘,你真是這樣想的?”
池夜來死命點頭。
“好吧,那我還是從水開始講起好了。”張如晦歎了口氣,有點垂頭喪氣的意思,“其實魚也是生活在水裏的,你看……”
“不許說魚!”池夜來用手惡狠狠地比劃了一下,“就說你當初破掉我法術的那一迴,你當時的劍術是什麽道理?”
一旦選擇了話題,張如晦講起來還是比較自如的:“那一次啊……其實那迴的道理還要從《秋水》這一篇裏麵去找。”
“不是魚吧?”池夜來首先關心的還是魚的問題。
“當然不是魚,就是水。”張如晦拿手比劃了一下,“‘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辯牛馬。’可就算是如此浩浩蕩蕩的黃河,最後也還是要流進大海裏去,因為天下的水沒有比大海更大的。
“我當時使的劍也是如此。池姑娘你的飛劍就好比是河流,我的劍路就像是大海。河流無論再怎麽流,最終也要流到海裏去。”
這番解釋倒是簡單易懂,隻是聽明白後才是更麻煩池夜來的眉頭就迅速的擰到了一起,過了半晌後才問道:“照你這麽說的話,那豈不是說……你這個劍法是天下無敵的嘍?”還沒等張如晦答話,她就斬釘截鐵的說道,“不對!那假如來的水比你的海還要多還要大呢?你的海不就會被撐爆了嗎?”
“這個道理倒也不難想,可是《南華經》裏麵還是提到了。”張如晦答道,“在逍遙遊一節裏麵就有說道:如果水的積蓄不深厚,那麽它負載大船也就沒有力量。倒一杯水在低窪處,那麽隻能用小草當船;在上麵放一隻杯子立刻就會貼在地上,這是因為水淺而船大。天下萬物本來就是以力為尊就好比五行水克火,可是一杯水也沒辦法撲滅一車著了火的柴草。”
耐著性子聽了半天,池夜來終於順理成章的發作了:“搞什麽啊?結果說了半天,最後還是歸結到‘一力降十會’這句廢話上了嗎?我五歲就知道這句話了!”
“這怎麽能是廢話呢?”張如晦反問道,“那池姑娘你五歲以前知不知道這句話或者這個道理?”
於是池夜來迅速的啞火了,末了才訥訥的說了一句:“可是……你說了半天跟沒說一樣啊。我見過大海,也見過黃河入海,可是……你比喻成大海什麽的我根本就不明白啊!說了完全就跟沒說一樣嘛!”
“這倒也是……”張如晦點了點頭,思考了一下,“池姑娘生長在齊魯之地,應該見識過不少武功的吧?”
“那是當然。”池夜來自豪的挺了下胸,“不光是我們軍中的,並州、幽州、太行山……這些地方的功夫我都見識過不少。”
“綠林一脈果然是同氣連枝……”張如晦低低的嗤笑了一聲,不過倒也沒再繼續說下去,“那池姑娘你練叱劍術……六識障破了幾障了?”
禦劍術和叱劍術固然練法不同,神通各異,但終歸同出一源,有些基礎還是相同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六識障”。
《道德經》中有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是人感知認識外界的根本,卻也最容易被蒙蔽。而無論哪門哪派哪種法門,隻要是幻術,必定也是從六識上麵著手。隻要蒙蔽了人的六識,自然就可以讓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叱劍術和禦劍術本身都是以長擊短、隻攻不守的法門,雙方都能看到對方也就罷了,倘若中間隔了牆壁房屋,難道還要抓瞎了不成?因此劍士們就要破去自身六識障壁,縱使看不到對方、聽不見動靜、感受不到風聲也要想方設法找出對方的下落來。
池夜來想都不想的就伸出了四根指頭在張如晦眼神的逼視之下,她又悻悻的將食指屈了迴去:“好吧好吧,我隻破了眼、耳、鼻三障,反正我就隻是這樣的水平了。”
於是逼視的眼神就迅速換成了憐憫,張如晦微歎了口氣後說道:“隻要破兩障就行,往後幾天你將這些武功大概給我演示一下,也不需要太詳細,我們就從那些武功上麵入手好了。”
聽到終於有切實可行的辦法,池夜來立刻點頭如搗蒜。末了她又突然想起了一節,連忙問道:“之前你在道宮施展出來的劍術,那個也是水嗎?”
張如晦點頭稱是:“那路劍術的要訣在於蓄勢。上古之時洪水泛濫,鯀受帝命治水,采用的是堵的辦法,結果大水愈發愈濫。殊不知水勢已成,縱使你有千裏之牆,萬丈金城,可擋得住我四海之水翻騰、九天之雨下落?”
池夜來光顧著神往去了,卻沒留心到這是張如晦第一次隻提到水卻沒有說南華經。事實上,這路劍法的的確確已經不在南華水劍的範疇之內,而是另一路近乎截然相反的劍術。
昆侖門下“十三絕劍”行四,劍浪是也!
這也就是張如晦太過年輕的緣故。林靈素可以教給他力量,陸夫子可以教給他規矩,可是還有更多做人的道理是要在平時生活中學到的。張如晦過去不是專心修道就是行軍打仗,一般人的平時生活他還真沒經曆多少。
而池夜來和彭柏兩人已經先後翻起了白眼。雖然兩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實力在張如晦麵前不夠看,但基本的自尊心還是有的……剛才誇獎你這孩子會做事呢,怎麽一轉眼就一記悶棍甩人臉上了?
鬱悶歸鬱悶,先天高手肯放下身架來耐心講解武道的機會可不多。正陽子鍾離權點化呂洞賓之前曾經十試於他,先天武道含金量雖然不如玄玄之道,可也畢竟沒要十次考驗你的本心。兩廂扯一個值,自尊啥的就權當喂了狗吃吧。
既然張如晦說他的劍術名為“南華水劍”,又反複自稱得了南華神韻,必然和《南華經》中的《秋水》一篇脫不了幹係。那篇《秋水》的故事倒也簡單,池夜來甚至還記得少許秋天的時候百川入河,河伯馮夷看見自己的產業如此蒸蒸日上不禁滿心歡喜。要知道,在神話之中,黃河的地位遠遠高於長江,這點光從河伯馮夷和江妃奇相的知名度對比就能夠看出來。所謂“四瀆”江河淮濟的排名,實際上完全是按照東西南北的順序來排的。
……結果馮夷大人向東走一直走到了入海口,他不僅看見了“九河橫流歸海若”的場景,甚至還看見了“馮夷將入海若懷”也就是自己黃河的那些水唿啦啦的都流進了海神若大人的口袋裏麵去。於是馮夷當場就被潑了一頭冷水,望著北海內牛滿麵:官大一級壓死人啊!
至於後麵馮夷和海若的大量嘴炮……不好意思,池夜來沒記住,也沒興趣去記。貌似莊子和惠子還在這裏進行了好一番“你又不是魚你怎麽知道它快樂”“你又不是我你怎麽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魚當然也不知道魚”這樣一係列的邏輯學問題,結果是什麽……那更是記不住了,反正莊子他老人家跟人對噴這輩子就沒輸過,趙國那次幾句話可就說死了三千多號人。
“……我不是魚,但是我能知道魚的快樂;你不是我,你不知道我知不知道魚快樂。”在講完整個濠梁之辯的過程後,張如晦還又搖頭晃腦的感慨了幾句,看池夜來毫無反應,稍稍低下頭去看池夜來的表情,好奇地問道,“池姑娘,你怎麽一點反應也沒有?”
池夜來頓時就茫然了:“反應?什麽反應?你要我有什麽反應?”
“東魯遺風吾與點,南華神韻子非魚。”張如晦的表情幾乎都可以用沉痛來形容,就差沒把“愚不可及”四個字給說出來了,“《南華經》整部經書的神髓,可以說都在這濠梁之辯上了,池姑娘你怎麽就一點反應都沒有呢?”
“我為什麽要有反應啊?”池夜來反問道,“那什麽什麽東魯什麽的……”
“東魯遺風吾與點。”
“……對,吾與點,我怎麽知道那是什麽玩意兒啊?還有什麽我不知道你知道你不知道魚知不知道,我怎麽知道我知道不知道?”
池夜來一口氣說完了這麽一連串的知道,不禁都有些氣喘籲籲的。張如晦看著她喘了半天氣總算平複了唿吸,這才極為困惑的問道:“那你……究竟知不知道?”
“不知道!”
“哦可是這劍術既然名為南華水劍,不明白南華真意怎麽能行呢?”
“你說這些誰懂啊?”
“停停停停停池姑娘停一下,張道長您也先等一下。”彭柏看兩個人之間都有些擦出火花來,連忙打圓場,“那個……張道長啊,以我看來,南華水劍,固然南華重要,可是水也一樣重要。況且別說是我老彭,就算是池姑娘她不也一樣沒讀過經書嗎?我也知道,您這是為了池姑娘好,想讓她既知道是啥也知道為啥,可是真不知道……那也沒辦法啊。畢竟……念經這種事,還真不是隨便什麽人就能幹的。”
張如晦的眼神自然是極其無辜。他先是盯著彭柏看了半天,之後又眨巴著眼睛看了池夜來半天:“池姑娘,你真是這樣想的?”
池夜來死命點頭。
“好吧,那我還是從水開始講起好了。”張如晦歎了口氣,有點垂頭喪氣的意思,“其實魚也是生活在水裏的,你看……”
“不許說魚!”池夜來用手惡狠狠地比劃了一下,“就說你當初破掉我法術的那一迴,你當時的劍術是什麽道理?”
一旦選擇了話題,張如晦講起來還是比較自如的:“那一次啊……其實那迴的道理還要從《秋水》這一篇裏麵去找。”
“不是魚吧?”池夜來首先關心的還是魚的問題。
“當然不是魚,就是水。”張如晦拿手比劃了一下,“‘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辯牛馬。’可就算是如此浩浩蕩蕩的黃河,最後也還是要流進大海裏去,因為天下的水沒有比大海更大的。
“我當時使的劍也是如此。池姑娘你的飛劍就好比是河流,我的劍路就像是大海。河流無論再怎麽流,最終也要流到海裏去。”
這番解釋倒是簡單易懂,隻是聽明白後才是更麻煩池夜來的眉頭就迅速的擰到了一起,過了半晌後才問道:“照你這麽說的話,那豈不是說……你這個劍法是天下無敵的嘍?”還沒等張如晦答話,她就斬釘截鐵的說道,“不對!那假如來的水比你的海還要多還要大呢?你的海不就會被撐爆了嗎?”
“這個道理倒也不難想,可是《南華經》裏麵還是提到了。”張如晦答道,“在逍遙遊一節裏麵就有說道:如果水的積蓄不深厚,那麽它負載大船也就沒有力量。倒一杯水在低窪處,那麽隻能用小草當船;在上麵放一隻杯子立刻就會貼在地上,這是因為水淺而船大。天下萬物本來就是以力為尊就好比五行水克火,可是一杯水也沒辦法撲滅一車著了火的柴草。”
耐著性子聽了半天,池夜來終於順理成章的發作了:“搞什麽啊?結果說了半天,最後還是歸結到‘一力降十會’這句廢話上了嗎?我五歲就知道這句話了!”
“這怎麽能是廢話呢?”張如晦反問道,“那池姑娘你五歲以前知不知道這句話或者這個道理?”
於是池夜來迅速的啞火了,末了才訥訥的說了一句:“可是……你說了半天跟沒說一樣啊。我見過大海,也見過黃河入海,可是……你比喻成大海什麽的我根本就不明白啊!說了完全就跟沒說一樣嘛!”
“這倒也是……”張如晦點了點頭,思考了一下,“池姑娘生長在齊魯之地,應該見識過不少武功的吧?”
“那是當然。”池夜來自豪的挺了下胸,“不光是我們軍中的,並州、幽州、太行山……這些地方的功夫我都見識過不少。”
“綠林一脈果然是同氣連枝……”張如晦低低的嗤笑了一聲,不過倒也沒再繼續說下去,“那池姑娘你練叱劍術……六識障破了幾障了?”
禦劍術和叱劍術固然練法不同,神通各異,但終歸同出一源,有些基礎還是相同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六識障”。
《道德經》中有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是人感知認識外界的根本,卻也最容易被蒙蔽。而無論哪門哪派哪種法門,隻要是幻術,必定也是從六識上麵著手。隻要蒙蔽了人的六識,自然就可以讓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叱劍術和禦劍術本身都是以長擊短、隻攻不守的法門,雙方都能看到對方也就罷了,倘若中間隔了牆壁房屋,難道還要抓瞎了不成?因此劍士們就要破去自身六識障壁,縱使看不到對方、聽不見動靜、感受不到風聲也要想方設法找出對方的下落來。
池夜來想都不想的就伸出了四根指頭在張如晦眼神的逼視之下,她又悻悻的將食指屈了迴去:“好吧好吧,我隻破了眼、耳、鼻三障,反正我就隻是這樣的水平了。”
於是逼視的眼神就迅速換成了憐憫,張如晦微歎了口氣後說道:“隻要破兩障就行,往後幾天你將這些武功大概給我演示一下,也不需要太詳細,我們就從那些武功上麵入手好了。”
聽到終於有切實可行的辦法,池夜來立刻點頭如搗蒜。末了她又突然想起了一節,連忙問道:“之前你在道宮施展出來的劍術,那個也是水嗎?”
張如晦點頭稱是:“那路劍術的要訣在於蓄勢。上古之時洪水泛濫,鯀受帝命治水,采用的是堵的辦法,結果大水愈發愈濫。殊不知水勢已成,縱使你有千裏之牆,萬丈金城,可擋得住我四海之水翻騰、九天之雨下落?”
池夜來光顧著神往去了,卻沒留心到這是張如晦第一次隻提到水卻沒有說南華經。事實上,這路劍法的的確確已經不在南華水劍的範疇之內,而是另一路近乎截然相反的劍術。
昆侖門下“十三絕劍”行四,劍浪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