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七年年末。
朱棣對東門七衛覆滅一事耿耿於懷,想要找出幕後真相。但此時姚廣孝隻剩一口氣,他隻能找來了鄭和,交代他找出殺害東門七衛的神秘人。經過東廠的連月輪番調查,一共有六個神秘年輕人,設了局誘殺東門七衛。
鄭和看著放在案桌上的兩段殘香。一段是朱棣被刺殺時遺留在現場的,另一段是白龍王陳屍現場找到的。
這兩端香是同一種物種,但是問了太醫、香料商人,都沒人知道從何而來。但鄭和直覺覺得有關聯。
這兩截香是物證,旁邊還放了一個卷宗,裏頭是東廠廠衛詢問案情後的摘要。鄭和細細看過,整份摘要裏頭一個可疑兇手的名字都沒有,連相貌都語焉不詳。敘述中寫著:“老鴇陳述一青年上門,給了十兩銀子要安排上等房。。。。”
另一處寫著“酒鋪掌櫃表示農婦跟著一年輕人一起,用板車載了三壇酒,說是上等汾酒,要尋有緣人,皆為無名人氏。”
另一處寫“獨眼白麵麻稱喬三郎在賭坊占股,抽乞頭。。。。。兩年輕公子,出手闊綽,武功高強,在投壺的賭局中大獲全勝,斬了喬三郎的腿。。。。。仵作查勘,證實失血過多而死。”
鄭和合上卷宗,心裏想著,怎麽敘述都是提到青年人?而且都在同一個晚上在不同地方發生,顯見是事先計劃縝密。
能殺掉白龍王等人,這群人不但有勇,還有謀。
他心裏突然浮現,在淮安一役遇到的三個年輕人,一男二女。此三人聰明絕頂,而且武藝高超。其中一個小姑娘的功夫深不可測,未來潛力十足。依稀記得他們喊她“蕭蕭”,當日雖不及自己,但是假以時日內力應當在自己之上。
由此說來,鄭和猜想柳聞誌應當是知道這三人的由來。隻可惜,現在柳聞誌被流放海上,不知生死。說起來,這事有點鄭和心裏的疙瘩。他沒有告訴任何人柳聞誌身世之謎,但心裏又有些後悔把他流放。
自從自己受了宮刑後,在一些事上,鄭和有些扭曲,像雙麵人,有時武斷,有時自卑。
和前朝的皇帝不同,永樂帝朱棣是不信任文人,較為信任宦官。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鄭和。鄭和跟了朱棣超過二十年,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朱棣把東廠的都指揮使位置派給了宦官。
另一份東廠的卷宗也吸引了鄭和的注意。這份卷宗是探訪江湖和綠林的秘聞紀實,其中提到了潭柘寺一件事,即白衣劍客與半麵人交手一事。訪查記錄中顯示,這兩人來路不明,沒有人知道任何姓名、門派。訪查者敘述此二人武功之高,曰白衣劍客的劍法生劍氣,半麵人的刀鋒生刀芒。
如果屬實,這兩人的功夫可能還在自己之上。鄭和雖然不是武林人士,但也知道一寺兩宮,四大幫會及六道綠林等江湖軼事。想到這,他想起朱棣說過,東廠任務之一是掌控武林,找出可能威脅皇權的不良分子。原先是屬意讓白龍王做武林盟主之位,間接控製武林,可惜功虧一簣,現在必須要找另一個人代勞。
以武學修為來說,自己是最適合的人選,可是武林不可能接受自己的宦官身份,尤其他是官家身份。
鄭和胡思亂想了一會,又想起了建文帝的事。這幾年海上奔波,一點消息也沒有,建文帝到底是生是死,他都沒個影兒。
他一拍腦袋,收斂自己的思緒,還是放下建文帝,先解決武林盟主這事。可鄭和想來想去沒有什麽適合人選。良久,腦海裏想起了一個人,決定見一見,問問他的意見。遂找來衛兵道:“去請雲水宮宮主來一趟。”
朱棣對東門七衛覆滅一事耿耿於懷,想要找出幕後真相。但此時姚廣孝隻剩一口氣,他隻能找來了鄭和,交代他找出殺害東門七衛的神秘人。經過東廠的連月輪番調查,一共有六個神秘年輕人,設了局誘殺東門七衛。
鄭和看著放在案桌上的兩段殘香。一段是朱棣被刺殺時遺留在現場的,另一段是白龍王陳屍現場找到的。
這兩端香是同一種物種,但是問了太醫、香料商人,都沒人知道從何而來。但鄭和直覺覺得有關聯。
這兩截香是物證,旁邊還放了一個卷宗,裏頭是東廠廠衛詢問案情後的摘要。鄭和細細看過,整份摘要裏頭一個可疑兇手的名字都沒有,連相貌都語焉不詳。敘述中寫著:“老鴇陳述一青年上門,給了十兩銀子要安排上等房。。。。”
另一處寫著“酒鋪掌櫃表示農婦跟著一年輕人一起,用板車載了三壇酒,說是上等汾酒,要尋有緣人,皆為無名人氏。”
另一處寫“獨眼白麵麻稱喬三郎在賭坊占股,抽乞頭。。。。。兩年輕公子,出手闊綽,武功高強,在投壺的賭局中大獲全勝,斬了喬三郎的腿。。。。。仵作查勘,證實失血過多而死。”
鄭和合上卷宗,心裏想著,怎麽敘述都是提到青年人?而且都在同一個晚上在不同地方發生,顯見是事先計劃縝密。
能殺掉白龍王等人,這群人不但有勇,還有謀。
他心裏突然浮現,在淮安一役遇到的三個年輕人,一男二女。此三人聰明絕頂,而且武藝高超。其中一個小姑娘的功夫深不可測,未來潛力十足。依稀記得他們喊她“蕭蕭”,當日雖不及自己,但是假以時日內力應當在自己之上。
由此說來,鄭和猜想柳聞誌應當是知道這三人的由來。隻可惜,現在柳聞誌被流放海上,不知生死。說起來,這事有點鄭和心裏的疙瘩。他沒有告訴任何人柳聞誌身世之謎,但心裏又有些後悔把他流放。
自從自己受了宮刑後,在一些事上,鄭和有些扭曲,像雙麵人,有時武斷,有時自卑。
和前朝的皇帝不同,永樂帝朱棣是不信任文人,較為信任宦官。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鄭和。鄭和跟了朱棣超過二十年,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朱棣把東廠的都指揮使位置派給了宦官。
另一份東廠的卷宗也吸引了鄭和的注意。這份卷宗是探訪江湖和綠林的秘聞紀實,其中提到了潭柘寺一件事,即白衣劍客與半麵人交手一事。訪查記錄中顯示,這兩人來路不明,沒有人知道任何姓名、門派。訪查者敘述此二人武功之高,曰白衣劍客的劍法生劍氣,半麵人的刀鋒生刀芒。
如果屬實,這兩人的功夫可能還在自己之上。鄭和雖然不是武林人士,但也知道一寺兩宮,四大幫會及六道綠林等江湖軼事。想到這,他想起朱棣說過,東廠任務之一是掌控武林,找出可能威脅皇權的不良分子。原先是屬意讓白龍王做武林盟主之位,間接控製武林,可惜功虧一簣,現在必須要找另一個人代勞。
以武學修為來說,自己是最適合的人選,可是武林不可能接受自己的宦官身份,尤其他是官家身份。
鄭和胡思亂想了一會,又想起了建文帝的事。這幾年海上奔波,一點消息也沒有,建文帝到底是生是死,他都沒個影兒。
他一拍腦袋,收斂自己的思緒,還是放下建文帝,先解決武林盟主這事。可鄭和想來想去沒有什麽適合人選。良久,腦海裏想起了一個人,決定見一見,問問他的意見。遂找來衛兵道:“去請雲水宮宮主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