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幾年,朱允炆的心理變化很大。


    頭幾年,躲在葵花寺,他削去青發,盤坐念經,想要從此常伴青燈古佛,了結一生。但畢竟他是當過皇帝的人,過慣了錦衣玉食、一諾天下應的生活。如此清淡的生活,不一會他就厭煩了。


    葵花寺很小,隻有雪巍和兩個小和尚,一個叫做明芝,一個叫做明通。兩人負責打雜做齋飯及打掃,還有服侍雪巍老和尚。寺廟很小,這三人在寺裏仿佛就是世界的盡頭,一日內對話可以不超過十句。


    朱允炆來葵花寺的時候才二十四歲,正值心智、能力、體力處於巔峰的狀態。第三個月,朱允炆就耐不住了,更何況他心裏還念念在茲要重迴南京應天城。


    葵花寺的武功秘笈就封在葵花寺,沒有人動過,卻無意間被朱允炆拿出了。


    宋朝末年,太監和曹蕭泰相遇在這道觀裏暢談武學,才將葵花劍法融會貫通。此時太監的武功儼然是天下第一,見南宋政局顯露敗象,已無心思迴元大都。遂決定遊山玩水,飄然一生。而後太監將葵花劍法的秘籍封在這寺廟裏隱秘處,又捐了一筆錢改建,請一和尚駐守,後命名葵花寺。另由於曹蕭泰壓根不想練葵花劍法,因此並不知道後來被太監藏在哪裏,一直以為是太監帶走了秘籍遠走高飛,留下葵花寺的名以紀念葵花劍法之奇緣。


    太監離去前,偷偷地將葵花劍法的本子埋在一個瓷器裏,趁修建葵花寺時,將瓷器埋在寺院裏後方一處陰暗地,連個記號都沒有留。


    百年過去,泥土漸漸見底,是日大雨衝刷,將後山的山坡弄得濕軟滑動也鬆動,連帶的寺內的地也泡軟了。這寺裏四處漏水,夜間是不能睡了,弄得分外狼狽。


    三個人在葵花寺四處收拾,沒人看顧朱允炆。朱允炆見這窮酸樣,又想起了自己的悲慘命運,從明皇宮紫禁城淪落到這個窮鄉僻壤,衣不蔽體,家徒四壁。登時悲從中來,萌生自殺之意。


    “反正無人識我,我留在這世上有何意義?”


    朱允炆趁眾人不注意,獨自走到後山,解下腰間布帶,掛在樹枝上,當他在尋一個石頭可以墊腳時,卻看到腳邊土裏埋著一個罐子,想必是大雨衝刷出來的。朱允炆想著這罐子剛好可以墊腳,遂想使點勁拔了出來。


    可以一稍稍抹去罐子上泥土,朱允炆便知道,這不是一般器物,這是蔥翠色的瓷罐。他當年在皇宮裏見多了,這釉色一看便知是宋瓷中的極品鈞窯。


    原來,練葵花劍法的太監在皇宮待久了,自然沾染了一些皇家習氣,手裏拿的都是精品。他隨手使用的瓷罐都是皇室窯廠出的物件。朱允炆登時好奇心大起,趕忙把這瓷罐挖了出來,好好的用雨水清洗一遍。這才發現底部寫的漱芳齋用,的的確確是一件宋朝皇宮的物件。此時他淋得全身濕,也渾然忘記自己是來後山上吊的。朱允炆打開瓷罐,發現裏頭有個油布包的書,他展開油布,才發現上頭寫著葵花劍法。


    葵花劍法埋在土裏上百年,至此才重見天日。


    就著樹蔭下,朱允炆已經忘了自己是來求死的,翻開葵花劍法一頁一頁的閱讀,隻覺得博大精深。朱允炆少年時跟著大內侍衛練過一些功夫,這是朱家的傳統,因此看得出來這是一本高深的武功絕學。裏頭第一句寫著,“葵花劍法乃上古傳下的高深劍法,欲練劍,先練勁,劍法大成者,一步殺十人,十步殺百人,天下無敵。唯此劍法危害人體,難以保全,盼君自重。”


    朱允炆看到天下無敵四個字,立刻喜上眉梢。如果他能天下無敵,那不就能夠憑一己之力,殺迴南京,奪迴皇位嗎?他不需要千軍萬馬,隻需要葵花劍法,就能殺退千軍萬馬。


    一想到這,朱允炆喜滋滋的拿了這本秘籍進了自己屋子,開始鑽研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刺客風雲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玉歎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玉歎雪並收藏刺客風雲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