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嗜書如命的除了震旦人,還有就是猶太人了,和震旦人的智力可以媲美的也是猶太人。一般猶太人都讀的三本書分別是:舊約《聖經》、《塔木德》、《十戒》。


    《塔木德》凝聚了上千年來2000餘名猶太學者對自己民族曆史、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的發掘、思考和提煉,是整個猶太民族生活方式的航圖,是滋養世代猶太人的精神支柱,是其他民族的人走進猶太文化,接觸猶太智慧的一扇必經大門。《塔木德》早已成了猶太人真正的衣缽。到處流浪的猶太人,隨身攜帶著這本書,以此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什麽是《塔木德》?


    一個年輕人請教拉比,“拉比,請你解釋一下塔木德好嗎?”


    拉比說:“非常好,不過首我問你一個問題。如果兩個人從一個煙囪裏爬出來,一個身上很髒,一個身上很幹淨,他們誰會去洗澡?“


    “那個髒的會去洗澡。”年輕人說。


    “不!”拉比說,“他們互相看對方,髒的人以為自己很幹淨,幹淨的人以為自己很髒,因此那個幹淨的人會去洗澡。現在,另一個問題,兩個人從一個煙囪裏爬出來,一個身上很髒,一個身上很幹淨,他們誰會去洗澡?”


    年輕人笑了,說:“你剛才告訴我了,拉比,身上幹淨的人會去洗澡,因為他以為自己身上很髒。”


    “不”,拉比說,“他們各自都看看自己,身上幹淨的人知道自己不需要去洗澡,因此身上髒的人迴去洗澡。現在,最後一個問題,兩個人從一個煙囪裏爬出來,一個身上很髒,一個身上很幹淨,他們誰會去洗澡?”


    “我不知道”,年輕人說,“這要看你的觀點和看法,可能會是任何一個人。”


    “不”,拉比又一次說,“兩個人從一個煙囪裏爬出來,怎麽會一個人很髒一個人很幹淨呢?他們都會很髒,因此他們都會去洗澡。”


    年輕人撓著頭說:“拉比,你問了我三個問題,卻給了三個不同的答案,難道這是開了個玩笑嗎?”


    拉比說:“這不是玩笑,我的孩子,這就是塔木德。”


    ……


    一個問題有三個答案,這是怎麽迴事?這個問題困惑了唐誌很久,直到有一天他拿起《易經》,才略有所悟。


    易有簡易、不易、變易三層含義。世界上沒有永恆不變的真理,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但是我們都想找到一個絕對真理,比如上帝、真主,或者其他什麽神,然後用這個去衡量一切,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被現實拋棄。


    塔木德沒有給人一個標準答案,隻是給人一種思維方式。易經也是這樣,同一個卦象,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會有不同的結果,而且會隨著這些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才是周易和塔木德的精髓。就像兵法,大家都看兵法,打起戰來有贏有輸,為什麽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兵法不是僵硬的教條。


    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可能變化,就連故事中的那個前提條件:“兩個人從一個煙囪裏爬出來,一個身上很髒,一個身上很幹淨。”也要懷疑,因為這個也是不確定的。


    東土易壇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三國時,有人問周宣:“我昨夜夢見一隻芻狗(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這是什麽征兆?”周宣說:“您要得到美味佳肴了。”不久,他出去辦事,果然吃上了一頓美餐。


    後來他又問周宣:“我昨夜又夢見芻狗,是什麽意思?”周宣說:“您恐怕要從車上掉下來,折斷腳脖子,應當小心。”不久,果然應驗。


    後來這人第三次周宣:“我昨夜又夢見芻狗,是什麽原因?”


    周宣說:“您家要失火,應小心保護。”不久果然著火。


    這人對周宣說:“我所說的夢,都不是夢,不過想試試您的占術,為什麽都靈驗了呢?”周宣說:“這是有神靈在督促您講話,所以和真夢差不多。”


    他又問:“我說三次夢見芻狗,為什麽每次占卜不同?”周宣說:“芻狗是祭神之物,所以您第一次夢見它,會得到好吃的。祭祀完了以後,芻狗要被車輪碾軋,所以您會從車上掉下來摔斷腳。芻狗被輾軋後,一定用筐裝起來作柴燒,所以您最後一個夢與失火有關。”


    宋朝易學宗師邵康節也有很多這樣的趣事。邵雍居住在洛陽,占卜如神,世人皆知。村裏有三兄弟不信這一套,打算捉弄一下老先生。


    三人依次到安樂窩裏,對老先生問一樣的問題。


    “先生,我昨晚夢見肥豬拱圈,是不是要發財了?”


    老先生對老大解夢說是第二天有人請吃飯,對老二解夢說第二天有人送衣服,對老三解夢則是第二天要挨打。


    三兄弟自然是不信的,但第二天中午,果然有人請老大吃飯,送老二衣服,老三則因為湊熱鬧去看戲,往小媳婦身上擠揩油,被人家陪同而來的丈夫給打了一頓。


    三人再次登門拜訪邵康節,想問明原委。


    邵先生說:“老大先來,夢到肥豬拱圈。雖然你們沒有做過這個夢,但是編的夢跟做的夢一樣,言語一動,其機立現。豬拱圈,無非是餓了,所以我推斷會有人來請你吃飯,把你喂飽了算。老二也說豬拱圈,無非是吃飽了還冷,因此我推斷會有人給你送衣服。老三來了,又說豬拱圈,你說你吃飽了,穿暖了,還沒事拱圈,不是找打是什麽呀?”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與時俱進,不是一般的智慧。我們都學過“刻舟求劍”的寓言,小學就會了,但是在現實中又是另外一迴事。


    唐誌除了看這些雜書,還自學過企業管理,還有mba教程,也曾經想混個銷售主管幹幹,後來發現不行,連那些科班出生的研究生都和自己一樣在跑業務。


    古代的這些安邦定國的知識隻有在混網站的時候和別人吹牛打屁的時候用上。還真別說,網上真有幾個高人,唐誌在一個非常偏門的社區“三十六天罡”混了很長一段時間,這裏麵的大佬不少,各自以天罡星命名,老大是天魁星。因為唐誌是編外人員,一聽就是沒有文化的菜鳥,所以他沒有弄到一個星座。


    這些人對於古代的曆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其中不少野心勃勃之輩。唐誌常想,還好現在是太平盛世,如果是亂世,這些都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混世魔王。因為沉迷其中,唐誌漸漸忘卻了失戀的傷痛。3年之後,他也混到一個星座——天平星,這說明他的學問得到大家的認可。


    中國古典文獻對於商業描述很少,這也造成震旦的知識分子對於經濟學的知識幾乎是一片空白,除了輕賦稅、薄徭役,勤儉節約,好像不會別的。而且震旦的古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認識——社會的財富是一定的,作為統治者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公平地分配財富,不存在做大蛋糕的問題。


    太祖就承認自己不懂經濟學,有人說太祖不摸錢,這可能是真的。經濟學就是關於財富積攢的學問,財富集中體現在錢幣上,不愛錢就不能理解經濟學,這是一定的。


    經濟學家就是在錢眼裏翻筋鬥,當然也有一些大英雄,不為方孔先生所困,比如馬爸爸,“我從來沒碰過錢,我對錢不感興趣。”像唐誌這樣的窮屌絲也隻能無語望青天——這丫的是飽漢不知餓漢饑。


    正因為如此,唐誌準備給大唐的文化注入商業的基因,亞當·斯密所著的《國富論》就是最好的工具。這本書的全名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此書初版於1776年,就是美國《獨立宣言》發表的那一年。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方麵,《國富論》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


    《國富論》的編者馬克斯·勒納評論說:“這是一本將經濟學、哲學、曆史、政治理論和實踐計劃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書,一本由有著高深學問和明敏見識的人所寫的書。這個人有強大的分析能力,能對他的筆記本中所有的材料進行篩選;又有強大的綜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將其重新組合起來,斯密對他當時的學術領域的各種思想是極為敏銳的。他像後來的馬科思一樣,不是一個關在自己房子裏的與世隔絕的學者,他仿佛全身裝著天線,能收到並吸收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歐洲解體之末、近代世界開始之時寫作,在這個世界中,封建製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團經常表現的頑固性在堅持。他正是為反對這種利益集團而寫作的。結果是,他的書不隻是為圖書館架藏而寫的,它對經濟意見和國家政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形成了我們今天住在其中的整個生活環境。”


    唐誌把《國富論》拿出來主要是針對震旦儒家的一些保守觀念。因為震旦的科技發展極其緩慢,所以大家都形成一個觀念:社會的財富是固定的,你多拿一份,別人就會少一分。以此推斷出重農輕商的政策,因為隻有農民才會創造財富,而商人則是蛀蟲一般寄生在社會中。


    《國富論》悄悄相反,提倡重商主義,指出社會財富是可以增加的,斯密認為,國民財富的增加主要有兩條途徑和一個保障:途徑之一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它主要依賴於分工的深化和市場交換過程的順暢;二是增加勞動者人數,而這又依賴於資本積累和適當的資本運用。


    有了分工,就會涉及交換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必須通過平等自願互惠的市場交易,才可以獲得各種各樣的生活必需品。於是商人的地位從中凸顯出來。


    為了讓大唐朝野這幫老古董驚詫,唐誌和康有義密謀,虛構出一個大西洋中的亞特蘭蒂斯大陸,英格蘭就是其中的一個國家,把18世紀西歐大陸的曆史放在亞特蘭蒂斯大陸身上。他們已經造出堅船利炮,現在正在大航海大混戰。因為英格蘭大陸和歐洲大陸有一段強暴風帶,所以兩個大陸之間信息隔斷,隻是偶爾有被風暴吹到歐洲海岸的商船被人發現,傳來了一些亞特蘭蒂斯的一些零星消息。這本《國富論》就是這樣來的,以後唐誌想出版的任何科技書籍都可以安在他們身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初唐閑公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蓮花王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蓮花王子並收藏初唐閑公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