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英烈殿
大明崇禎:朕開卷考試! 作者:白斬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迴京三天後,迎來了朝臣久違的早朝,讓習慣什麽事都可以票擬的朝臣突然有點不習慣了。
沒有皇帝在的時候,他們什麽事都敢噴幾嘴,隻要不觸及到皇帝的根本利益,完全不怕頭顱不保。
所以這次皇帝離京這麽久,廷議上吵是吵,但他們都小心翼翼,生怕驚動後宮的兩位皇後,想上次薛貞就是驚動了後宮兩位監國,現在應該都喝完孟婆湯了吧。
對於像皇帝重點打造的大學、商行和銀行等,讓這些人提起來,頭都搖的像撥浪鼓一樣,開玩笑,就這些個地方,哪裏沒有傾灑過大佬的濁淚,隻要皇帝一天不死,他們就再也不敢把手伸向這些地方。
也正是這樣,這短時間,大學和銀行兩個後起之秀發展的很不錯,大學已經開始授一些崇禎“纂寫”的常識課了,短時間內還是那些有儒家底子的讀書人比較占優勢,因為這些人都在慢慢了解新的知識了,而那些平民之類的學子,還在進行識字教育!
至於銀行,開始時沒幾個人敢吃第一口螃蟹,直到後麵官員、士兵這類公職人員的俸祿、餉錢都以鈔票形式發放時,市場上接受都慢慢提升,銀行的業務也開展起來。
但也隻是京畿地帶而已,這邊官員多,像其他地方,特別是江南地帶,真得不是很理想,天高皇帝遠,銀行剛進入這些地方,人家就得到上麵的授意,開始聯手阻擊。
養心殿,崇禎登基以來,除了一些大事會在其他大殿上朝外,其餘無一例外都是在養心殿舉行,說到底崇禎是喜歡養心殿的東西暖閣而已,在這裏辦公,愜意的很咧。
特別是這樣的大冷天,暖閣下麵有地火龍,大冬天的光著腳都不成問題,屋子裏再點上一盆火炭,沏上一壺茶,考上幾個紅薯,那生活叫一個美滋滋,好在這個時期沒有那些天殺的“專家”指責你汙染空氣,就憑這就當浮一大票,願這個世界永遠也沒有“專家”!
“皇帝陛下駕到,百官跪迎!”養心殿裏,王承恩久違的公鴨嗓音響起,這次崇禎沒有帶他出去,他就一直閑在後宮,平時充當廷議和監國的溝通工具,沒事時就跟他師傅曹化淳喝喝茶。
“恭迎陛下!”百官下跪匍匐好,迎接姍姍來遲的崇禎。
一小會,一個黑帥黑帥的少年郎大步流星走入正殿,在龍椅上大馬金刀的坐好,出征一趟,上唇的小胡子都長出來了,打仗就是磨練人。
崇禎見過太多的生死,心理素質穩得一批,雖然黑的像個土裏刨食的,但威嚴更勝從前,這個胡子也是他特意留點,嘴上有毛,辦事更牢,軍旅中,常常跟將士們說,他長著四條眉毛,不過這個梗隻有他自己懂!
等崇禎坐定後,百官起身,再次下拜:“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平身!”
“謝陛下!”
“眾愛卿,可有本要奏?”
“臣有本要奏、、、”
“啟稟陛下,臣要彈劾、、、”
、、、、、、
嘰裏呱啦,眾人把積攢了很久的事,像倒苦水一樣倒出來,總體上沒什麽大事,文官嘛,總喜歡噴人,誰誰不遵守規矩亂來了,還有那個誰誰,在廷議上一家獨大啊,屁事一大堆,崇禎也隻能一一迴答:知道了!
什麽玩意?老子帶著將士在前線打生打死,這家夥盡是關心些女人小腳的問題,就這種雞毛蒜皮的事,就差沒紮小人了,幸好這次是速戰速決,要是打長久戰的話,光是軍糧問題,這些人就卡得你娘都不認識。
“愛卿都啟奏完了吧,那到朕說了”,崇禎從龍椅上起身,看著底下的大臣,壓迫感十足,“工部,朕問你們,出征前朕讓你們建的祭祀用的大殿,建好沒有?”
“啟稟陛下,臣等不辱使命,根據陛下的要求,選址在大學旁邊,大殿已竣工待用”,工部左侍郎成基命出列說道,原來的左侍郎是順天府尹劉宗周兼任的,劉宗周可砍後,就由他擔任,一部侍郎,想好後世的部級官員,妥妥的大佬一個。
出征前皇帝確實安排了建立這個祭祀用的大殿,大臣們都不知幹嘛用啊,按說皇帝祭祀有太廟之類的,沒必要整個新的地方出來啊。
現在的工部基本上是成基命打理,很多事身為工部尚書的徐光啟都不理,一心撲在科研事業上,所以成基命也是這個麽多部堂中,過得最滋潤的侍郎,以侍郎之身行尚書之事。
“嗯,很好,禮部、欽天監聽好了,三日後為黃道吉日,朕將這座新的大殿命名為英烈殿,向全天下人開放,隨時可以祭拜,每年清明朝廷都要組織官員進行祭拜典禮,還有大學所有學子也要參與!”
聽崇禎這樣的話,大佬們隱隱覺得有點不對勁了,這是拜哪家祖宗啊,“英烈”兩個字看起來就對他們文官不太對口,這他娘的不就武人嗎?
“陛下,臣有所不解,敢問陛下建立的這英烈殿是為了祭祀什麽?”韓爌出來問道。
“愛卿這是書沒讀到家啊,英烈當如其意英雄先烈,就是那些為大明戰死的人,不管出身,凡是為大明戰死,都是英烈,他們每個人的靈位都會被供奉在英烈殿,永享香火血食!”
對於皇帝的解釋,文官們雖然有預料,但還是震驚無比,什麽?不論出身,供奉那些苦哈哈,臭丘八,讓我們讀書人的臉往哪擱?
還有每年清明朝廷都要組織官員祭拜?我們是文官啊,高貴的不得了那種,居然讓我們拜這些泥腿子,陛下你搞個大學就已經侮辱我們讀書人了,現在還要變本加厲的作踐我們,天理何在?
文官們的心理戲很豐富,但是就沒人敢亂說什麽,這個皇帝陛下可是一戰滅了十萬建奴的武皇帝啊,他身上的血腥味還為消散呢,看他那黑臉蛋,哎呦喂,瘮人!
在眾多多官員的眼神催促下,韓爌還是硬著頭皮說道:“陛下,我朝自太祖以來就實行以文禦武的策略,嗯、、,古人雲:武人以武亂禁,不利於國朝安定,陛下如此重武輕文,必將危害國之根基啊 ,臣請陛下收迴成命,莫要開始什麽英烈殿,以安民心!”
“陛下,韓閣老所言極是,陛下此舉,將置我等讀書人於何地?武人打仗天經地義,扯不上什麽英烈,更何況陛下還讓我們讀書人去祭拜,本末倒置、本末倒置啊,請陛下收迴成命!”錢龍錫也出來說道,沒辦法誰叫他們是江南黨為數不多的幾個閣老呢!
作為專業替死鬼的周道登當然也逃不過,在無數的目光督促下,他隻好出來了,“陛下,臣附議,治國靠的是文人,若是讓武人獨大,天下就不安啊!請陛下為天下安定,收迴成命!”
、、、、、、
不管是江南黨、東林黨,還是魯黨,都出來反對,無非就是覺得崇禎把文武的地位提高了,他們心裏不得勁,生怕自己的地位被動搖,現在為了同一個目的,他們不計前嫌,統一戰線了,歸根結底這些讀書人都不是什麽好貨色,習慣了高高在上!
當然也有讀書人不做聲的,反而瞧瞧推迴人群之後,生怕人家發現他,反正成功了他們得力,不成功他們也不會得罪皇帝,這些人是誰呢?
比如八麵玲瓏的施鳯來,這家夥能在閹黨獨大的時期,被閹黨推到閣臣的位置,現在閹黨基本完了,他又能全身而退,靠得就是察言觀色,這幫家夥是沒看到皇帝那種黑臉變得更黑了嗎?
還有周延儒,他是在崇禎手下吃過大虧的,當初在陝西時,要不是自己壯士斷腕,舍棄盟友,恐怕不死也得丟官,現在他全囫圇脫身了,雖然權勢不比當初,但起碼還是官位不變啊!
麵對下麵吵雜的大臣,崇禎把眼睛閉起來,坐在龍椅上優哉遊哉的,左耳進,右耳出,任爾東西南北風。
“都說完沒有?說完了就到朕說了”,等底下大臣都安靜下來,崇禎才把眼睜開,“朕何時重武輕文了?朕為了大明的讀書人花費八百萬兩建立了大學,古往今來,有誰比朕更重視文人?現在朕隻是讓大明記得將士們的功勞,建個英烈殿,你們就受不了了?怎會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底下眾人被崇禎說的麵紅耳赤,一向自詡清貴的讀書人,在皇帝眼裏叫厚顏無恥?什麽叫為讀書人花費八百萬兩?這是侮辱我們,大學也叫讀書人,都是學些什麽,豈知聖人之道唿?
不等他們反駁,崇禎繼續說道:“這文武如同國朝的兩條腿,少了任何一條腿都走不了路,爾等通篇的大道理,歸根結底不過兩個字:私欲,朕登基以來要做什麽,爾等也應該知道些,朕是講道理的人,所以不要逼朕不講理,到時沒有人會好過,言盡如此,爾等且行之且珍惜!”
崇禎的話音不重,但其中的意義震撼人心,一下子揭開了這些讀書人的遮羞布:不要又婊又立,老好好跟你講道理,不聽的話老子就不講理了,不信咱走著瞧!
話都說道這了,可是還有人不死心,瘋狂用目光懟周道登,一副放狗咬人的樣子,“可是陛下,揚文抑武是太祖爺定下的策略,這是祖訓,陛下、、、”
“夠了,真不要臉了嗎?朕好好跟你們講道理時你們不聽,朕要動刀子時你們又來跟朕講道理,太祖揚文抑武,那時根據國情來定的,朕也可以學習太祖,朕要是太祖,爾等說如此悖逆之言,是不是要誅九族了!”
瞧瞧,都扯到人家祖宗了,朱元璋是誅殺了不少武人功勳,那是因為懿文太子朱標死了,沒有人能壓製得了那些武人,而繼承皇位的是朱允文,朱標小老婆生的兒子,而不是嫡出,更加壓製不住那些開國武夫,所以朱元璋才會抑武!
朱元璋是抑武沒錯,但是也不是你們一幫文臣能唧唧歪歪的,他刀子下殺的文人還少嗎,動不動就是九族。
現在這邊人隻提起讓崇禎學習朱元璋的揚文抑武,卻不讓崇禎學朱元璋的殺伐,真是不要臉到家了!
但話又說迴來,朱元璋為什麽殺了一批又一批文臣武將,就是沒人能哪他怎麽樣?這就是一個武皇帝的優勢,他是一步步殺出來的,軍隊是牢牢掌握在他手裏的,你不服能怎麽地?
崇禎深知這點,所以一登基就著手發展自己的軍隊,不斷削弱文人控製的力量,如陝西和山西兩個地方,崇禎直接越過兵部,把自己的人安排上去,直接控製五鎮邊軍,加上現在他手上的新軍,還有哪個文臣能撼動得了他!
“爾等無需再多言,英烈殿的事情就此決定,將士們的血不能白流,不能讓天下百姓對朝廷寒心,要是沒有將士們流血犧牲,爾等此時是不是已經向建奴俯首了,哪還有機會再此跟朕扯皮?三日後,祭祀大典如期舉行,屆時所有人都要參加,退朝!”崇禎最後大聲喝道,說完就揮袖而去!
留下一幫大臣麵麵相覷,而崇禎的心腹朝著他離去的方向深深作揖,也跟著退去,雖然他們也第一次聽到皇帝這個決定,有點突兀,但作為崇禎的心腹,他們是不會反對的!
、、、、、、
晚上各個大佬的家中都迎來自己的“客人”,商討如何應對此事,他們還是不甘心,要是武人的地位被提高了,以後誰還像現在這樣尊重他們啊!
特別是武人都能上位時,對一千多年來儒學的體係,都是一種沉重的打擊,百姓不會像現在這樣,見個會識字的都得低下頭,因為參軍同樣有出路,誰也不比誰差,幹嘛還要跟你們這幫弱雞低頭啊!
經過商議,這些人什麽損招都想出來了,全部裝病不去,讓皇帝落麵子,或者讓士子遊行給皇帝施加壓力、、、
不過一提出就立馬被否定了,他們隻是壞而已,不是不怕死,裝病不去,對以前的皇帝來說可能有用,但對現在這個武皇帝,正好落他下懷,病了,那你就告老吧!
至於遊行這類的?想一下他們就打寒顫,之前吃的虧還不夠嗎,現在那些徒子徒孫就像跟他們分清界限一樣!
什麽都不行,那隻有用笨辦法了,找替死鬼唄,讓這些替死鬼去阻攔皇帝的決策,大明最合適當替死鬼的是那些人?禦史是也!
沒有皇帝在的時候,他們什麽事都敢噴幾嘴,隻要不觸及到皇帝的根本利益,完全不怕頭顱不保。
所以這次皇帝離京這麽久,廷議上吵是吵,但他們都小心翼翼,生怕驚動後宮的兩位皇後,想上次薛貞就是驚動了後宮兩位監國,現在應該都喝完孟婆湯了吧。
對於像皇帝重點打造的大學、商行和銀行等,讓這些人提起來,頭都搖的像撥浪鼓一樣,開玩笑,就這些個地方,哪裏沒有傾灑過大佬的濁淚,隻要皇帝一天不死,他們就再也不敢把手伸向這些地方。
也正是這樣,這短時間,大學和銀行兩個後起之秀發展的很不錯,大學已經開始授一些崇禎“纂寫”的常識課了,短時間內還是那些有儒家底子的讀書人比較占優勢,因為這些人都在慢慢了解新的知識了,而那些平民之類的學子,還在進行識字教育!
至於銀行,開始時沒幾個人敢吃第一口螃蟹,直到後麵官員、士兵這類公職人員的俸祿、餉錢都以鈔票形式發放時,市場上接受都慢慢提升,銀行的業務也開展起來。
但也隻是京畿地帶而已,這邊官員多,像其他地方,特別是江南地帶,真得不是很理想,天高皇帝遠,銀行剛進入這些地方,人家就得到上麵的授意,開始聯手阻擊。
養心殿,崇禎登基以來,除了一些大事會在其他大殿上朝外,其餘無一例外都是在養心殿舉行,說到底崇禎是喜歡養心殿的東西暖閣而已,在這裏辦公,愜意的很咧。
特別是這樣的大冷天,暖閣下麵有地火龍,大冬天的光著腳都不成問題,屋子裏再點上一盆火炭,沏上一壺茶,考上幾個紅薯,那生活叫一個美滋滋,好在這個時期沒有那些天殺的“專家”指責你汙染空氣,就憑這就當浮一大票,願這個世界永遠也沒有“專家”!
“皇帝陛下駕到,百官跪迎!”養心殿裏,王承恩久違的公鴨嗓音響起,這次崇禎沒有帶他出去,他就一直閑在後宮,平時充當廷議和監國的溝通工具,沒事時就跟他師傅曹化淳喝喝茶。
“恭迎陛下!”百官下跪匍匐好,迎接姍姍來遲的崇禎。
一小會,一個黑帥黑帥的少年郎大步流星走入正殿,在龍椅上大馬金刀的坐好,出征一趟,上唇的小胡子都長出來了,打仗就是磨練人。
崇禎見過太多的生死,心理素質穩得一批,雖然黑的像個土裏刨食的,但威嚴更勝從前,這個胡子也是他特意留點,嘴上有毛,辦事更牢,軍旅中,常常跟將士們說,他長著四條眉毛,不過這個梗隻有他自己懂!
等崇禎坐定後,百官起身,再次下拜:“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平身!”
“謝陛下!”
“眾愛卿,可有本要奏?”
“臣有本要奏、、、”
“啟稟陛下,臣要彈劾、、、”
、、、、、、
嘰裏呱啦,眾人把積攢了很久的事,像倒苦水一樣倒出來,總體上沒什麽大事,文官嘛,總喜歡噴人,誰誰不遵守規矩亂來了,還有那個誰誰,在廷議上一家獨大啊,屁事一大堆,崇禎也隻能一一迴答:知道了!
什麽玩意?老子帶著將士在前線打生打死,這家夥盡是關心些女人小腳的問題,就這種雞毛蒜皮的事,就差沒紮小人了,幸好這次是速戰速決,要是打長久戰的話,光是軍糧問題,這些人就卡得你娘都不認識。
“愛卿都啟奏完了吧,那到朕說了”,崇禎從龍椅上起身,看著底下的大臣,壓迫感十足,“工部,朕問你們,出征前朕讓你們建的祭祀用的大殿,建好沒有?”
“啟稟陛下,臣等不辱使命,根據陛下的要求,選址在大學旁邊,大殿已竣工待用”,工部左侍郎成基命出列說道,原來的左侍郎是順天府尹劉宗周兼任的,劉宗周可砍後,就由他擔任,一部侍郎,想好後世的部級官員,妥妥的大佬一個。
出征前皇帝確實安排了建立這個祭祀用的大殿,大臣們都不知幹嘛用啊,按說皇帝祭祀有太廟之類的,沒必要整個新的地方出來啊。
現在的工部基本上是成基命打理,很多事身為工部尚書的徐光啟都不理,一心撲在科研事業上,所以成基命也是這個麽多部堂中,過得最滋潤的侍郎,以侍郎之身行尚書之事。
“嗯,很好,禮部、欽天監聽好了,三日後為黃道吉日,朕將這座新的大殿命名為英烈殿,向全天下人開放,隨時可以祭拜,每年清明朝廷都要組織官員進行祭拜典禮,還有大學所有學子也要參與!”
聽崇禎這樣的話,大佬們隱隱覺得有點不對勁了,這是拜哪家祖宗啊,“英烈”兩個字看起來就對他們文官不太對口,這他娘的不就武人嗎?
“陛下,臣有所不解,敢問陛下建立的這英烈殿是為了祭祀什麽?”韓爌出來問道。
“愛卿這是書沒讀到家啊,英烈當如其意英雄先烈,就是那些為大明戰死的人,不管出身,凡是為大明戰死,都是英烈,他們每個人的靈位都會被供奉在英烈殿,永享香火血食!”
對於皇帝的解釋,文官們雖然有預料,但還是震驚無比,什麽?不論出身,供奉那些苦哈哈,臭丘八,讓我們讀書人的臉往哪擱?
還有每年清明朝廷都要組織官員祭拜?我們是文官啊,高貴的不得了那種,居然讓我們拜這些泥腿子,陛下你搞個大學就已經侮辱我們讀書人了,現在還要變本加厲的作踐我們,天理何在?
文官們的心理戲很豐富,但是就沒人敢亂說什麽,這個皇帝陛下可是一戰滅了十萬建奴的武皇帝啊,他身上的血腥味還為消散呢,看他那黑臉蛋,哎呦喂,瘮人!
在眾多多官員的眼神催促下,韓爌還是硬著頭皮說道:“陛下,我朝自太祖以來就實行以文禦武的策略,嗯、、,古人雲:武人以武亂禁,不利於國朝安定,陛下如此重武輕文,必將危害國之根基啊 ,臣請陛下收迴成命,莫要開始什麽英烈殿,以安民心!”
“陛下,韓閣老所言極是,陛下此舉,將置我等讀書人於何地?武人打仗天經地義,扯不上什麽英烈,更何況陛下還讓我們讀書人去祭拜,本末倒置、本末倒置啊,請陛下收迴成命!”錢龍錫也出來說道,沒辦法誰叫他們是江南黨為數不多的幾個閣老呢!
作為專業替死鬼的周道登當然也逃不過,在無數的目光督促下,他隻好出來了,“陛下,臣附議,治國靠的是文人,若是讓武人獨大,天下就不安啊!請陛下為天下安定,收迴成命!”
、、、、、、
不管是江南黨、東林黨,還是魯黨,都出來反對,無非就是覺得崇禎把文武的地位提高了,他們心裏不得勁,生怕自己的地位被動搖,現在為了同一個目的,他們不計前嫌,統一戰線了,歸根結底這些讀書人都不是什麽好貨色,習慣了高高在上!
當然也有讀書人不做聲的,反而瞧瞧推迴人群之後,生怕人家發現他,反正成功了他們得力,不成功他們也不會得罪皇帝,這些人是誰呢?
比如八麵玲瓏的施鳯來,這家夥能在閹黨獨大的時期,被閹黨推到閣臣的位置,現在閹黨基本完了,他又能全身而退,靠得就是察言觀色,這幫家夥是沒看到皇帝那種黑臉變得更黑了嗎?
還有周延儒,他是在崇禎手下吃過大虧的,當初在陝西時,要不是自己壯士斷腕,舍棄盟友,恐怕不死也得丟官,現在他全囫圇脫身了,雖然權勢不比當初,但起碼還是官位不變啊!
麵對下麵吵雜的大臣,崇禎把眼睛閉起來,坐在龍椅上優哉遊哉的,左耳進,右耳出,任爾東西南北風。
“都說完沒有?說完了就到朕說了”,等底下大臣都安靜下來,崇禎才把眼睜開,“朕何時重武輕文了?朕為了大明的讀書人花費八百萬兩建立了大學,古往今來,有誰比朕更重視文人?現在朕隻是讓大明記得將士們的功勞,建個英烈殿,你們就受不了了?怎會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底下眾人被崇禎說的麵紅耳赤,一向自詡清貴的讀書人,在皇帝眼裏叫厚顏無恥?什麽叫為讀書人花費八百萬兩?這是侮辱我們,大學也叫讀書人,都是學些什麽,豈知聖人之道唿?
不等他們反駁,崇禎繼續說道:“這文武如同國朝的兩條腿,少了任何一條腿都走不了路,爾等通篇的大道理,歸根結底不過兩個字:私欲,朕登基以來要做什麽,爾等也應該知道些,朕是講道理的人,所以不要逼朕不講理,到時沒有人會好過,言盡如此,爾等且行之且珍惜!”
崇禎的話音不重,但其中的意義震撼人心,一下子揭開了這些讀書人的遮羞布:不要又婊又立,老好好跟你講道理,不聽的話老子就不講理了,不信咱走著瞧!
話都說道這了,可是還有人不死心,瘋狂用目光懟周道登,一副放狗咬人的樣子,“可是陛下,揚文抑武是太祖爺定下的策略,這是祖訓,陛下、、、”
“夠了,真不要臉了嗎?朕好好跟你們講道理時你們不聽,朕要動刀子時你們又來跟朕講道理,太祖揚文抑武,那時根據國情來定的,朕也可以學習太祖,朕要是太祖,爾等說如此悖逆之言,是不是要誅九族了!”
瞧瞧,都扯到人家祖宗了,朱元璋是誅殺了不少武人功勳,那是因為懿文太子朱標死了,沒有人能壓製得了那些武人,而繼承皇位的是朱允文,朱標小老婆生的兒子,而不是嫡出,更加壓製不住那些開國武夫,所以朱元璋才會抑武!
朱元璋是抑武沒錯,但是也不是你們一幫文臣能唧唧歪歪的,他刀子下殺的文人還少嗎,動不動就是九族。
現在這邊人隻提起讓崇禎學習朱元璋的揚文抑武,卻不讓崇禎學朱元璋的殺伐,真是不要臉到家了!
但話又說迴來,朱元璋為什麽殺了一批又一批文臣武將,就是沒人能哪他怎麽樣?這就是一個武皇帝的優勢,他是一步步殺出來的,軍隊是牢牢掌握在他手裏的,你不服能怎麽地?
崇禎深知這點,所以一登基就著手發展自己的軍隊,不斷削弱文人控製的力量,如陝西和山西兩個地方,崇禎直接越過兵部,把自己的人安排上去,直接控製五鎮邊軍,加上現在他手上的新軍,還有哪個文臣能撼動得了他!
“爾等無需再多言,英烈殿的事情就此決定,將士們的血不能白流,不能讓天下百姓對朝廷寒心,要是沒有將士們流血犧牲,爾等此時是不是已經向建奴俯首了,哪還有機會再此跟朕扯皮?三日後,祭祀大典如期舉行,屆時所有人都要參加,退朝!”崇禎最後大聲喝道,說完就揮袖而去!
留下一幫大臣麵麵相覷,而崇禎的心腹朝著他離去的方向深深作揖,也跟著退去,雖然他們也第一次聽到皇帝這個決定,有點突兀,但作為崇禎的心腹,他們是不會反對的!
、、、、、、
晚上各個大佬的家中都迎來自己的“客人”,商討如何應對此事,他們還是不甘心,要是武人的地位被提高了,以後誰還像現在這樣尊重他們啊!
特別是武人都能上位時,對一千多年來儒學的體係,都是一種沉重的打擊,百姓不會像現在這樣,見個會識字的都得低下頭,因為參軍同樣有出路,誰也不比誰差,幹嘛還要跟你們這幫弱雞低頭啊!
經過商議,這些人什麽損招都想出來了,全部裝病不去,讓皇帝落麵子,或者讓士子遊行給皇帝施加壓力、、、
不過一提出就立馬被否定了,他們隻是壞而已,不是不怕死,裝病不去,對以前的皇帝來說可能有用,但對現在這個武皇帝,正好落他下懷,病了,那你就告老吧!
至於遊行這類的?想一下他們就打寒顫,之前吃的虧還不夠嗎,現在那些徒子徒孫就像跟他們分清界限一樣!
什麽都不行,那隻有用笨辦法了,找替死鬼唄,讓這些替死鬼去阻攔皇帝的決策,大明最合適當替死鬼的是那些人?禦史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