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伊采夫覺得自己被人盯上了。
感覺很強烈,但也隻是感覺。他掃視四周,沒有找到危險的蹤跡,最近的一個適合埋伏的地點離他至少有五百米,在這樣一個距離,日本人的狙擊手不可能打中目標,而且他也沒有發現那個地點存在異常。
然而,作為經驗豐富的獵人,紮伊采夫一直很信任自己的直覺。即使什麽也沒找到,但他還是把頭縮了迴去。
感覺削弱了,不過仍然存在。
如果真的有那麽一個厲害的、不但巧妙的偽裝了自己、並且可以打中五百米以外的目標的日本狙擊手,顯然,他還不打算放棄已經盯上的獵物。
紮伊采夫的唿吸變得急促起來,隻是因為緊張:第一次被人當成獵物讓他有些不安,敵人是一個難以對付的厲害角色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不安。文藝作品的主角通常會出現的那種因為遇到堪與自己匹敵的對手所以產生的激動、興奮和躍躍欲試沒有出現在他的身上——這不是一個士兵會產生的情緒。
隻有不安和緊張,才是一個士兵會產生的情緒,即使他很出色,是戰鬥英雄。紮伊采夫的想法與普通士兵沒有區別:他希望自己沒有遇上那個危險的日本狙擊手。當然,不管怎樣,那個家夥就躲藏在某個地方,已經把他盯上了,紮伊采夫隻能後退一點,從兩個不太壞的結局中選出一個:在一場險象環生的一對一較量中幹掉對手,或者在還有機會的時候,退出戰鬥。
重新考慮一遍,他選擇了冒險。
戰鬥英雄隻能做出這種選擇。
用力吸了一口氣,讓心情恢複平靜,紮伊采夫沿著交通壕爬向下一個伏擊點——按照丹尼諾夫的建議,他做了這個準備——他的動作帶著顯而易見的謹慎。壕溝很淺,一不小心就會暴露他的蹤跡,而紮伊采夫不希望那種情況出現,因為那意味著。在他到達伏擊點並且抬起頭的那個瞬間,會有一顆子彈鑽進他的腦袋。
他緩慢的爬行著,隻使用雙手,每次僅僅向前移動幾寸。而且不時的,他會停下來,等上一會兒,大概十幾秒鍾,然後才會繼續前進。盡管兩個伏擊點的間距隻有不到五十米。但他仍然用了一刻鍾才到達目的地。
在胸前劃了一個十字,他小心翼翼的把腦袋伸了出去。
沒有子彈,沒有槍聲,日本狙擊手沒有發現他的動作。紮伊采夫稍稍鬆了一口氣,但隨即沮喪的發現,自己還是沒有找到敵人——那個日本人肯定還在這個戰場,躲藏在某個地方,問題在於,他在哪兒?
至少在他的射擊界限裏麵,沒有值得懷疑的目標。
紮伊采夫有了一種很不好的感覺。局麵的惡劣程度又上升了一個層次。要麽他遇到的日本狙擊手偽裝得很好,即使他的眼光也不能辨識出來,要麽那個家夥的藏身位置離得太遠,超出了他的視野的最大界限。
暫時,紮伊采夫還不能找出正確答案,但不管哪個猜測是對的,都意味著他的勝算已變得微乎其微了。
沒有人能夠戰勝看不見的敵人。
“見鬼!”紮伊采夫一半是驚訝一半是慌亂的對自己說到,“日本人從哪裏找到了這麽一個危險的家夥?”
想到自己遇到了多麽嚴重麻煩,他的右手立即不由自主的顫抖起來,以至於他不得不放開步槍。用左手握住它,用力的握,直到它感覺到疼痛,同時不斷做著深唿吸。強迫自己恢複鎮定——他用了很多時間才做到這件事情,唿吸和心跳都變得平穩了,然後重新投入到這場由日本人開始的決鬥當中。
“我還有機會……還有機會……”他輕聲告訴自己。還有機會,就好像他沒有找到對手的位置,那個日本人也沒有重新鎖定他。現在,他們兩人處於相等的位置。而想法也是一致的——定然如此——如果找不到目標,那麽等待,直到某一個人耗盡耐心,然後撤出戰鬥,或者,暴露自己的位置。
這將是一場持久的較量。
紮伊采夫完全沉靜下來,等待著,雖然也沒有忘記繼續尋找對手的蹤跡,然而他更多隻是等待,既不發出一點聲音,也不做任何動作,就那麽安靜的隱藏在一堆屍體中間。
他的身邊都是屍體。這沒什麽奇怪的,在這裏,屍體隨處可見,日本人的屍體,俄國人的屍體,腐爛的,還沒有腐爛的,完整的,殘缺的,舊的,新的,而且在不斷增加。戰爭不是兩個或者幾個人的戰鬥,指揮官不會等待狙擊手們分出勝負才會命令士兵進攻。他們的耐心比狙擊手少得多。
而且,不管俄**隊還是日本軍隊,或者別的國家的軍隊,總是有很多“血膽將軍”。他們已經有了足夠的膽量,需要的僅僅是鮮血。
當然,肯定不是他們自己的血。
在紮伊采夫等待他的對手耗盡耐心的時候,日本軍隊組織了幾次進攻,每一次都是同樣的模式:首先是猛烈的炮火,把旅順要塞的外圍防線犁了一遍又一遍,然後炮火停止了,日本士兵唿喊著口號,衝出陣地,氣勢洶洶的殺向敵人的陣地,有些時候他們在半途就會被反擊的炮火和子彈打垮,有些時候他們會被幸運女神暫時眷顧,成功的突進敵人的防線,與俄國士兵進行一場血腥的白刃戰鬥,但不管怎樣,他們會失敗,最後丟下幾百具屍體逃迴自己的戰壕。
戰爭爆發以後的第一次,以一個純粹的旁觀者的身份,紮伊采夫用他的眼角的餘光觀看了這些戰鬥。然而他並不願意觀看這些戰鬥,在生存與死亡的邊緣遊弋了幾個星期以後,喜歡觀看戰鬥的人已經所剩無幾,而他絕不是其中的一個。隻是他必須時刻注意四周的動靜,避免被炮火波及,還要防備日本士兵靠近自己。
當然,沒有一個日本士兵接近他的伏擊點,而且理論上,除非在近處仔細觀察,否則他們幾乎不可能辨認出他是俄國的狙擊手。但是紮伊采夫一點也不敢大意,無論他們能不能看破他的偽裝,靠近他的日本人都是潛在的威脅,因為在這場戰爭當中。在這個戰場,俄國人,不管活人還是屍體,都會受到攻擊。
日本人的屍體也是如此。
不是偶然的,不是被波及。是刻意的、有針對性的攻擊,一種歇斯底裏的發泄。無論日本士兵還是俄國士兵,絕大多數會如此對待對方軍人的遺骸,沒有別的理由,隻是出於他們的無法平息的憤怒和對敵人的不加控製的憎恨。
一切是從狙擊手們把受傷的日本人和試圖救援他們的日本人當成靶子開始的,狙擊手都在這麽做,紮伊采夫自己就曾射殺受傷的日本士兵,當然也會射殺試圖營救戰友的日本士兵,但是丹尼諾夫上尉覺得這樣做還不夠,他揮舞著秦朗的那本小冊子。宣稱應該采用更有效率、也更有威懾力的戰術。於是有些狙擊手開始把受傷的日本士兵當成誘餌,甚至故意擊傷目標,引誘日本士兵衝出掩體營救同胞,再把救援者一個接著一個打死……
毫無道德的做法,但是上尉喜歡它——他甚至念了一句詩,“噢,狡猾的敵人就是,用聖人作為誘餌抓住一個聖人”——而且一開始很有效,直到日本人不再營救受傷的士兵。
也許是他們的指揮官下達了命令,也許是上尉的戰術起到了震懾效果。不管怎麽樣,他們不再那麽做了。
不過,這不是全部的結果。日本人很生氣,這是理所當然的。他們要報複,首先遭殃的是被俘的士兵,日本人把他們弄到陣地前沿,在要塞的全體軍人的注視下,用軍刀把他們腦袋砍了下來。
於是將軍們生氣了,“日本猴子竟然用如此野蠻的手段對待俄羅斯的軍人。帝**隊絕不能容忍這樣的羞辱”——作為針對日本人的報複的報複,施特塞爾中將命令憲兵處決了同樣數量的日本俘虜,也是在陣地前沿,也是當著日本人的麵。
然後日本人進行了更大規模的報複,但是他們已經沒有俘虜,幾乎別無選擇,那些遺留在陣地上的、沒有來得及迴收的屍體就成了新的目標。日本士兵開始向自己看到的俄國士兵的屍體開槍,用刺刀反複將它刺穿,甚至幹脆把它大卸八塊,甚至還有士兵用刺刀挑著俄國士兵的腦袋向要塞示威——多麽野蠻的手段!紮伊采夫已經不止一次見過那種場麵,其他人也見過。它隻會造成一個預料當中的結果,要塞的士兵都被激怒了,他們也開始做同樣的事情。
即使那是丹尼諾夫上尉和狙擊手們造成的局麵,但是沒有人在乎。
就是這樣,兩支軍隊的報複行動不斷升級,規模不斷擴大,最後,幾乎所有士兵都被卷了進去,雖然也有一些軍官試圖控製局勢,但他們很快發現,自己的努力完全沒有意義,因為隻要日本人沒有停止行動,士兵們就不會停止,而極為不幸的是,既然士兵們沒有停止行動,日本人也不會停止。
局勢完全失去了控製。這場戰爭逐漸變得不再像一場戰爭,或者說,它正在變成丹尼諾夫上尉揮動秦朗的小冊子的時候提到的那種形態的戰爭,可能是他一直期待的結果,“沒有榮譽和人性的戰爭”。
它正在變成那種形式,很快,完全無法逆轉。紮伊采夫有一種感覺,最終,它會變成一場大規模仇殺:俄國人和日本人的,白種人和黃種人的,教徒和非教徒的。
隻要人們想,他們總能找到一個恰當的理由。
紮伊采夫不知道丹尼諾夫上尉和其他狙擊手怎麽看待自己造成的鮮血淋漓的現實,他自己一點也不喜歡它。
特別是現在。
他不得不對每一個日本士兵提高警惕,無論他能不能辨認出他的身份,過去這還不是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然而今天,一個危險的日本狙擊手進入了這個戰場,被人發現與死亡已經劃上等號,在如此嚴峻的安全形勢麵前,沒有人還能用哪怕隻是中立的眼光看待事物,更不用說喜歡它。
自己給自己製造困難的感覺,真是太糟糕了。
※※※※※※※※※※※※※※※※※※※※※※※※
ps:上個星期過得很不舒服,被一些書惡心得夠嗆,但不幸的是,那些書都是我自己找來看的……
感覺很強烈,但也隻是感覺。他掃視四周,沒有找到危險的蹤跡,最近的一個適合埋伏的地點離他至少有五百米,在這樣一個距離,日本人的狙擊手不可能打中目標,而且他也沒有發現那個地點存在異常。
然而,作為經驗豐富的獵人,紮伊采夫一直很信任自己的直覺。即使什麽也沒找到,但他還是把頭縮了迴去。
感覺削弱了,不過仍然存在。
如果真的有那麽一個厲害的、不但巧妙的偽裝了自己、並且可以打中五百米以外的目標的日本狙擊手,顯然,他還不打算放棄已經盯上的獵物。
紮伊采夫的唿吸變得急促起來,隻是因為緊張:第一次被人當成獵物讓他有些不安,敵人是一個難以對付的厲害角色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不安。文藝作品的主角通常會出現的那種因為遇到堪與自己匹敵的對手所以產生的激動、興奮和躍躍欲試沒有出現在他的身上——這不是一個士兵會產生的情緒。
隻有不安和緊張,才是一個士兵會產生的情緒,即使他很出色,是戰鬥英雄。紮伊采夫的想法與普通士兵沒有區別:他希望自己沒有遇上那個危險的日本狙擊手。當然,不管怎樣,那個家夥就躲藏在某個地方,已經把他盯上了,紮伊采夫隻能後退一點,從兩個不太壞的結局中選出一個:在一場險象環生的一對一較量中幹掉對手,或者在還有機會的時候,退出戰鬥。
重新考慮一遍,他選擇了冒險。
戰鬥英雄隻能做出這種選擇。
用力吸了一口氣,讓心情恢複平靜,紮伊采夫沿著交通壕爬向下一個伏擊點——按照丹尼諾夫的建議,他做了這個準備——他的動作帶著顯而易見的謹慎。壕溝很淺,一不小心就會暴露他的蹤跡,而紮伊采夫不希望那種情況出現,因為那意味著。在他到達伏擊點並且抬起頭的那個瞬間,會有一顆子彈鑽進他的腦袋。
他緩慢的爬行著,隻使用雙手,每次僅僅向前移動幾寸。而且不時的,他會停下來,等上一會兒,大概十幾秒鍾,然後才會繼續前進。盡管兩個伏擊點的間距隻有不到五十米。但他仍然用了一刻鍾才到達目的地。
在胸前劃了一個十字,他小心翼翼的把腦袋伸了出去。
沒有子彈,沒有槍聲,日本狙擊手沒有發現他的動作。紮伊采夫稍稍鬆了一口氣,但隨即沮喪的發現,自己還是沒有找到敵人——那個日本人肯定還在這個戰場,躲藏在某個地方,問題在於,他在哪兒?
至少在他的射擊界限裏麵,沒有值得懷疑的目標。
紮伊采夫有了一種很不好的感覺。局麵的惡劣程度又上升了一個層次。要麽他遇到的日本狙擊手偽裝得很好,即使他的眼光也不能辨識出來,要麽那個家夥的藏身位置離得太遠,超出了他的視野的最大界限。
暫時,紮伊采夫還不能找出正確答案,但不管哪個猜測是對的,都意味著他的勝算已變得微乎其微了。
沒有人能夠戰勝看不見的敵人。
“見鬼!”紮伊采夫一半是驚訝一半是慌亂的對自己說到,“日本人從哪裏找到了這麽一個危險的家夥?”
想到自己遇到了多麽嚴重麻煩,他的右手立即不由自主的顫抖起來,以至於他不得不放開步槍。用左手握住它,用力的握,直到它感覺到疼痛,同時不斷做著深唿吸。強迫自己恢複鎮定——他用了很多時間才做到這件事情,唿吸和心跳都變得平穩了,然後重新投入到這場由日本人開始的決鬥當中。
“我還有機會……還有機會……”他輕聲告訴自己。還有機會,就好像他沒有找到對手的位置,那個日本人也沒有重新鎖定他。現在,他們兩人處於相等的位置。而想法也是一致的——定然如此——如果找不到目標,那麽等待,直到某一個人耗盡耐心,然後撤出戰鬥,或者,暴露自己的位置。
這將是一場持久的較量。
紮伊采夫完全沉靜下來,等待著,雖然也沒有忘記繼續尋找對手的蹤跡,然而他更多隻是等待,既不發出一點聲音,也不做任何動作,就那麽安靜的隱藏在一堆屍體中間。
他的身邊都是屍體。這沒什麽奇怪的,在這裏,屍體隨處可見,日本人的屍體,俄國人的屍體,腐爛的,還沒有腐爛的,完整的,殘缺的,舊的,新的,而且在不斷增加。戰爭不是兩個或者幾個人的戰鬥,指揮官不會等待狙擊手們分出勝負才會命令士兵進攻。他們的耐心比狙擊手少得多。
而且,不管俄**隊還是日本軍隊,或者別的國家的軍隊,總是有很多“血膽將軍”。他們已經有了足夠的膽量,需要的僅僅是鮮血。
當然,肯定不是他們自己的血。
在紮伊采夫等待他的對手耗盡耐心的時候,日本軍隊組織了幾次進攻,每一次都是同樣的模式:首先是猛烈的炮火,把旅順要塞的外圍防線犁了一遍又一遍,然後炮火停止了,日本士兵唿喊著口號,衝出陣地,氣勢洶洶的殺向敵人的陣地,有些時候他們在半途就會被反擊的炮火和子彈打垮,有些時候他們會被幸運女神暫時眷顧,成功的突進敵人的防線,與俄國士兵進行一場血腥的白刃戰鬥,但不管怎樣,他們會失敗,最後丟下幾百具屍體逃迴自己的戰壕。
戰爭爆發以後的第一次,以一個純粹的旁觀者的身份,紮伊采夫用他的眼角的餘光觀看了這些戰鬥。然而他並不願意觀看這些戰鬥,在生存與死亡的邊緣遊弋了幾個星期以後,喜歡觀看戰鬥的人已經所剩無幾,而他絕不是其中的一個。隻是他必須時刻注意四周的動靜,避免被炮火波及,還要防備日本士兵靠近自己。
當然,沒有一個日本士兵接近他的伏擊點,而且理論上,除非在近處仔細觀察,否則他們幾乎不可能辨認出他是俄國的狙擊手。但是紮伊采夫一點也不敢大意,無論他們能不能看破他的偽裝,靠近他的日本人都是潛在的威脅,因為在這場戰爭當中。在這個戰場,俄國人,不管活人還是屍體,都會受到攻擊。
日本人的屍體也是如此。
不是偶然的,不是被波及。是刻意的、有針對性的攻擊,一種歇斯底裏的發泄。無論日本士兵還是俄國士兵,絕大多數會如此對待對方軍人的遺骸,沒有別的理由,隻是出於他們的無法平息的憤怒和對敵人的不加控製的憎恨。
一切是從狙擊手們把受傷的日本人和試圖救援他們的日本人當成靶子開始的,狙擊手都在這麽做,紮伊采夫自己就曾射殺受傷的日本士兵,當然也會射殺試圖營救戰友的日本士兵,但是丹尼諾夫上尉覺得這樣做還不夠,他揮舞著秦朗的那本小冊子。宣稱應該采用更有效率、也更有威懾力的戰術。於是有些狙擊手開始把受傷的日本士兵當成誘餌,甚至故意擊傷目標,引誘日本士兵衝出掩體營救同胞,再把救援者一個接著一個打死……
毫無道德的做法,但是上尉喜歡它——他甚至念了一句詩,“噢,狡猾的敵人就是,用聖人作為誘餌抓住一個聖人”——而且一開始很有效,直到日本人不再營救受傷的士兵。
也許是他們的指揮官下達了命令,也許是上尉的戰術起到了震懾效果。不管怎麽樣,他們不再那麽做了。
不過,這不是全部的結果。日本人很生氣,這是理所當然的。他們要報複,首先遭殃的是被俘的士兵,日本人把他們弄到陣地前沿,在要塞的全體軍人的注視下,用軍刀把他們腦袋砍了下來。
於是將軍們生氣了,“日本猴子竟然用如此野蠻的手段對待俄羅斯的軍人。帝**隊絕不能容忍這樣的羞辱”——作為針對日本人的報複的報複,施特塞爾中將命令憲兵處決了同樣數量的日本俘虜,也是在陣地前沿,也是當著日本人的麵。
然後日本人進行了更大規模的報複,但是他們已經沒有俘虜,幾乎別無選擇,那些遺留在陣地上的、沒有來得及迴收的屍體就成了新的目標。日本士兵開始向自己看到的俄國士兵的屍體開槍,用刺刀反複將它刺穿,甚至幹脆把它大卸八塊,甚至還有士兵用刺刀挑著俄國士兵的腦袋向要塞示威——多麽野蠻的手段!紮伊采夫已經不止一次見過那種場麵,其他人也見過。它隻會造成一個預料當中的結果,要塞的士兵都被激怒了,他們也開始做同樣的事情。
即使那是丹尼諾夫上尉和狙擊手們造成的局麵,但是沒有人在乎。
就是這樣,兩支軍隊的報複行動不斷升級,規模不斷擴大,最後,幾乎所有士兵都被卷了進去,雖然也有一些軍官試圖控製局勢,但他們很快發現,自己的努力完全沒有意義,因為隻要日本人沒有停止行動,士兵們就不會停止,而極為不幸的是,既然士兵們沒有停止行動,日本人也不會停止。
局勢完全失去了控製。這場戰爭逐漸變得不再像一場戰爭,或者說,它正在變成丹尼諾夫上尉揮動秦朗的小冊子的時候提到的那種形態的戰爭,可能是他一直期待的結果,“沒有榮譽和人性的戰爭”。
它正在變成那種形式,很快,完全無法逆轉。紮伊采夫有一種感覺,最終,它會變成一場大規模仇殺:俄國人和日本人的,白種人和黃種人的,教徒和非教徒的。
隻要人們想,他們總能找到一個恰當的理由。
紮伊采夫不知道丹尼諾夫上尉和其他狙擊手怎麽看待自己造成的鮮血淋漓的現實,他自己一點也不喜歡它。
特別是現在。
他不得不對每一個日本士兵提高警惕,無論他能不能辨認出他的身份,過去這還不是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然而今天,一個危險的日本狙擊手進入了這個戰場,被人發現與死亡已經劃上等號,在如此嚴峻的安全形勢麵前,沒有人還能用哪怕隻是中立的眼光看待事物,更不用說喜歡它。
自己給自己製造困難的感覺,真是太糟糕了。
※※※※※※※※※※※※※※※※※※※※※※※※
ps:上個星期過得很不舒服,被一些書惡心得夠嗆,但不幸的是,那些書都是我自己找來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