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誌的威廉二世皇帝?
甚至不需要提醒,鄧肯立即想起這位陛下曾經做過的事情:在一**六年……也就是德蘭士瓦挫敗詹森博士的軍事遠征和“外僑改革委員會”的陰謀、將這些人送進監獄的時期,倫敦與比勒陀利亞關係緊張,威廉二世卻給德蘭士瓦總統保羅.克魯格發了一封世界聞名的電報,祝賀他的勝利……僅此而已。
除了一封賀電,德意誌的皇帝沒有向德蘭士瓦的布爾人提供任何支援,尤其是他們渴望的軍事援助——德蘭士瓦軍隊沒有德**事顧問,沒有克虜伯大炮,沒有委員會步槍;當然,它有一些毛瑟步槍,但那是比勒陀利亞自己花錢購買的。
德國政府絕不會向德蘭士瓦提供援助,不管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將如此;威廉二世的精神有些問題,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他不是傻瓜。
而且這也是秦朗的看法。
鄧肯還記得很清楚,在他們向布爾人推銷軍火的嚐試宣告失敗之後,秦朗曾以輕蔑的語氣告訴他,德蘭士瓦政府永遠不可能得到他們期望得到、而且認為可以得到的德**事援助。鄧肯相信秦朗,因為他的預言還沒有出過任何差錯……
但是現在,他的最新判斷與舊的預測發生衝突,互相矛盾——看起來秦朗終於要出現錯誤了。
鄧肯突然興奮起來——秦朗第一次犯錯的時候他就在旁邊看著,鄧肯相信,這是他遇到的最令人激動的情形,沒有之一。
他的心跳在加速。
然而,似乎早已經預見了鄧肯的反應,還沒等他發表一點什麽感慨或者質問,秦朗的聲音又一次響起來。“世界在不斷向前發展,局勢也在迅速變化,與我做出判斷的時候相比,現在的國際形勢已有了明顯的變化。”
稍微停了一下,喝了口飲料,他繼續說:“威廉第二執政之後的一係列舉動已經導致英國與德國的關係逐漸轉向惡化,這種變化足以促使柏林修改它的政策,而去年在中國發生的事情則是一個直接的導火索。為了反擊英國的幹涉行為,清洗他本人與德國蒙受的羞辱,威廉第二必然會選擇德蘭士瓦作為戰場,報複他的英國親戚。”
因為英國聯合其他國家阻止德國對中國實施報複,並將德國排出和平條約,所以利用德蘭士瓦發動反擊。鄧肯仔細想了想。確實,這是那位陛下可能采取的行動。然而德意誌帝國的諸位大臣……
秦朗依舊知道他的想法。
“你知道,”他的語氣變得輕蔑起來,“容克貴族需要新的戰爭提高他們的地位,德意誌的新興資本家需要許多殖民地為他們的工廠提供資源,以及作為產品的市場。而大英帝國擁有這個世界最龐大的殖民地——你覺得威廉第二的大臣會擔心戰爭嗎?”
“確實如此。”鄧肯極不情願的承認到。但不知道為什麽,他突然想起一個秦朗常常會掛在嘴邊的句子。“但現在還不是時候,時機還不夠成熟。”
“所以德國人會謹慎的執行他們的計劃,不會留下任何足夠導致全麵戰爭的借口。”
“但是,你說德國人會向德蘭士瓦提供軍事援助。”鄧肯的腦子似乎徹底混亂了,思維亂成一團,完全轉不過來。
秦朗轉過頭,與奧康納交換了一個極度無奈的眼神,然後奧康納取代他成為新的發言人。
“援助有很多種類型,以政府的名義向德蘭士瓦派遣軍事顧問,提供武器裝備,甚至直接派出作戰部隊,這隻是其中一種,而且是最糟糕的那種。”他說,“或者可以做得隱秘一點,抽調一些軍官和士兵,對外宣稱他們已經退役,然後以誌願軍的名義將他們派往德蘭士瓦與英**隊作戰——毫無疑問,英國能夠猜到戰場上出現的德國誌願軍是怎麽迴事,但倫敦最多也隻能抗議柏林沒有約束好它的退伍軍人。”
“但是……”鄧肯的表情顯示他快要失控了。是的,奧康納給出了一種推斷……猜測,但他覺得它很荒謬。
不管在哪個角度,它都很荒謬。
“既然是德國政府派遣的軍隊,它怎麽可能是誌願軍?”鄧肯大聲的抗議到。
奧康納搖頭。“誌願軍僅僅隻是一種名義,一種偽裝——”
“但偽裝總會被人拆穿。如果這支誌願軍的成員被英**隊俘獲,那麽英國人就能夠掌握德國支援德蘭士瓦的證據。”
“柏林可以宣稱那些證據是不可靠的,是英**隊和情報部門使用暴力迫使被俘的誌願軍成員偽造的謊言。”秦朗哼了一聲,“隻要柏林堅持出現在德蘭士瓦的德**人都是誌願人員,與德國政府無關,倫敦能夠選擇的反擊手段就會極其有限。”
除非英國願意首先向德國宣戰,讓世界大戰提前開始——但這是不可能的,沒有一個國家已經準備好參加一場全麵戰爭;盡管一九一四年時它們同樣沒有準備就緒,但軍備競賽畢竟已經進行多年,而現在卻還沒有正式開始——倫敦能做的隻是與柏林進行一場短暫的冷戰。它會促使世界大戰加速到來,但不會讓大戰立即開始。
這正是秦朗期待看到的結果,而且局勢正在向著這個結果發展:德國、荷蘭與比利時境內蓬勃發展的、聲援德蘭士瓦的布爾人的遊行活動,報紙上的抨擊英國殖民政策和唿籲支援同胞的文章,一夜之間突然出現的各種直接支援布爾人的基金會,每天都會進行的積極募捐活動,還有正在招募誌願者的無數民間組織……
它們全部展示了柏林決定用來扶植德蘭士瓦、同時報複倫敦的那些手段,清晰,明確——任何懷疑都是愚蠢的。
然而,鄧肯並不愚蠢,隻是有些遲鈍。秦朗和奧康納相信他隻是沒能及時轉迴來,被一些錯誤的想法迷惑了……
但他們的猜測並不完全正確。
鄧肯確實被一些錯誤的想法迷惑了,因為他相信它們是正確的。當然,每個犯錯誤的人都相信他的想法是正確的,但鄧肯與他們中的大多數的差別在於,他沒有得到足夠的信息,而不是得到信息卻做出錯誤的判斷。
鄧肯對歐洲發生的那些事情一無所知。
“遊行?文章?基金會?募捐?民間組織?等等……”他的視線在秦朗與奧康納之間來迴轉動,“我的上帝,你們到底在說什麽?”
他的反應讓秦朗和奧康納同時迷惑起來。最終,他們想到一種可能性。“你有多長時間沒有看過報紙,鄧肯?”
“每天都看。”頓了頓,他補充到,“但報紙從沒有提過歐洲的事情……”
“你看的什麽報紙?”秦朗打斷他。
“湛江的地方報紙。”
“那麽你應該換幾份報紙。”奧康納說,搖了搖頭,“不要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那些三流的地方小報上麵。”
“我會給我的秘書發電報的,肖恩。”鄧肯接受了他的建議——但它稍微晚了一點,現在他隻能用其他方式查詢消息了。“現在,誰可以告訴我,歐洲的情況到底怎麽樣?還有英國與德蘭士瓦的衝突的最新進展。我需要詳細的消息。”
“即使我們,掌握的也隻是一些來自報紙的消息。”秦朗聳了聳肩——菲斯伯恩派遣的間諜還在路上,聖誕節之後才能踏上歐洲大陸——不過,即使如此,他和奧康納仍然掌握著許多具有價值的重要消息。
“三周之前,英國政府宣布將向納塔爾殖民地派遣四千名士兵,原因是居住在德蘭士瓦的英國僑民給維多利亞女王寫了一封申訴信,而隨後開始的有關這些人的最終地位的談判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當然,申訴信是開普殖民地總理阿爾弗雷德.米爾納爵士的授意,談判沒有取得進展則是英國政府的計劃,在南部非洲部署軍隊才是倫敦的意圖——秦朗知道這些,不過他決定暫時將它們繼續保密。
因為毋庸置疑的是,英國政府肯定不願意與一個能夠隨意刺探他們的最高機密的外國商人合作,但秦朗希望得到幾份合同。
他的目標非常明確。而現在,他一邊迴顧著那些目標,一邊說:“在英國政府宣布它的決定之後,那些支援布爾人的組織明顯加快了它們的活動,而且成果顯著。根據我們的統計結果,到兩個星期之前為止,報紙上公開宣稱的,這些組織籌措的資金已經超過五百萬馬克,以及一千支毛瑟步槍和大量子彈。”
“似乎有點少。”鄧肯評論到。
“因為沒有一份報紙會把德國政府的準備工作捅出來,在我們的間諜傳迴消息之前,想要準確預測德國的軍事援助的規模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德國肯定會提供軍事援助,而戰爭很快就會開始。
“我們不會等待太久。”
甚至不需要提醒,鄧肯立即想起這位陛下曾經做過的事情:在一**六年……也就是德蘭士瓦挫敗詹森博士的軍事遠征和“外僑改革委員會”的陰謀、將這些人送進監獄的時期,倫敦與比勒陀利亞關係緊張,威廉二世卻給德蘭士瓦總統保羅.克魯格發了一封世界聞名的電報,祝賀他的勝利……僅此而已。
除了一封賀電,德意誌的皇帝沒有向德蘭士瓦的布爾人提供任何支援,尤其是他們渴望的軍事援助——德蘭士瓦軍隊沒有德**事顧問,沒有克虜伯大炮,沒有委員會步槍;當然,它有一些毛瑟步槍,但那是比勒陀利亞自己花錢購買的。
德國政府絕不會向德蘭士瓦提供援助,不管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將如此;威廉二世的精神有些問題,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他不是傻瓜。
而且這也是秦朗的看法。
鄧肯還記得很清楚,在他們向布爾人推銷軍火的嚐試宣告失敗之後,秦朗曾以輕蔑的語氣告訴他,德蘭士瓦政府永遠不可能得到他們期望得到、而且認為可以得到的德**事援助。鄧肯相信秦朗,因為他的預言還沒有出過任何差錯……
但是現在,他的最新判斷與舊的預測發生衝突,互相矛盾——看起來秦朗終於要出現錯誤了。
鄧肯突然興奮起來——秦朗第一次犯錯的時候他就在旁邊看著,鄧肯相信,這是他遇到的最令人激動的情形,沒有之一。
他的心跳在加速。
然而,似乎早已經預見了鄧肯的反應,還沒等他發表一點什麽感慨或者質問,秦朗的聲音又一次響起來。“世界在不斷向前發展,局勢也在迅速變化,與我做出判斷的時候相比,現在的國際形勢已有了明顯的變化。”
稍微停了一下,喝了口飲料,他繼續說:“威廉第二執政之後的一係列舉動已經導致英國與德國的關係逐漸轉向惡化,這種變化足以促使柏林修改它的政策,而去年在中國發生的事情則是一個直接的導火索。為了反擊英國的幹涉行為,清洗他本人與德國蒙受的羞辱,威廉第二必然會選擇德蘭士瓦作為戰場,報複他的英國親戚。”
因為英國聯合其他國家阻止德國對中國實施報複,並將德國排出和平條約,所以利用德蘭士瓦發動反擊。鄧肯仔細想了想。確實,這是那位陛下可能采取的行動。然而德意誌帝國的諸位大臣……
秦朗依舊知道他的想法。
“你知道,”他的語氣變得輕蔑起來,“容克貴族需要新的戰爭提高他們的地位,德意誌的新興資本家需要許多殖民地為他們的工廠提供資源,以及作為產品的市場。而大英帝國擁有這個世界最龐大的殖民地——你覺得威廉第二的大臣會擔心戰爭嗎?”
“確實如此。”鄧肯極不情願的承認到。但不知道為什麽,他突然想起一個秦朗常常會掛在嘴邊的句子。“但現在還不是時候,時機還不夠成熟。”
“所以德國人會謹慎的執行他們的計劃,不會留下任何足夠導致全麵戰爭的借口。”
“但是,你說德國人會向德蘭士瓦提供軍事援助。”鄧肯的腦子似乎徹底混亂了,思維亂成一團,完全轉不過來。
秦朗轉過頭,與奧康納交換了一個極度無奈的眼神,然後奧康納取代他成為新的發言人。
“援助有很多種類型,以政府的名義向德蘭士瓦派遣軍事顧問,提供武器裝備,甚至直接派出作戰部隊,這隻是其中一種,而且是最糟糕的那種。”他說,“或者可以做得隱秘一點,抽調一些軍官和士兵,對外宣稱他們已經退役,然後以誌願軍的名義將他們派往德蘭士瓦與英**隊作戰——毫無疑問,英國能夠猜到戰場上出現的德國誌願軍是怎麽迴事,但倫敦最多也隻能抗議柏林沒有約束好它的退伍軍人。”
“但是……”鄧肯的表情顯示他快要失控了。是的,奧康納給出了一種推斷……猜測,但他覺得它很荒謬。
不管在哪個角度,它都很荒謬。
“既然是德國政府派遣的軍隊,它怎麽可能是誌願軍?”鄧肯大聲的抗議到。
奧康納搖頭。“誌願軍僅僅隻是一種名義,一種偽裝——”
“但偽裝總會被人拆穿。如果這支誌願軍的成員被英**隊俘獲,那麽英國人就能夠掌握德國支援德蘭士瓦的證據。”
“柏林可以宣稱那些證據是不可靠的,是英**隊和情報部門使用暴力迫使被俘的誌願軍成員偽造的謊言。”秦朗哼了一聲,“隻要柏林堅持出現在德蘭士瓦的德**人都是誌願人員,與德國政府無關,倫敦能夠選擇的反擊手段就會極其有限。”
除非英國願意首先向德國宣戰,讓世界大戰提前開始——但這是不可能的,沒有一個國家已經準備好參加一場全麵戰爭;盡管一九一四年時它們同樣沒有準備就緒,但軍備競賽畢竟已經進行多年,而現在卻還沒有正式開始——倫敦能做的隻是與柏林進行一場短暫的冷戰。它會促使世界大戰加速到來,但不會讓大戰立即開始。
這正是秦朗期待看到的結果,而且局勢正在向著這個結果發展:德國、荷蘭與比利時境內蓬勃發展的、聲援德蘭士瓦的布爾人的遊行活動,報紙上的抨擊英國殖民政策和唿籲支援同胞的文章,一夜之間突然出現的各種直接支援布爾人的基金會,每天都會進行的積極募捐活動,還有正在招募誌願者的無數民間組織……
它們全部展示了柏林決定用來扶植德蘭士瓦、同時報複倫敦的那些手段,清晰,明確——任何懷疑都是愚蠢的。
然而,鄧肯並不愚蠢,隻是有些遲鈍。秦朗和奧康納相信他隻是沒能及時轉迴來,被一些錯誤的想法迷惑了……
但他們的猜測並不完全正確。
鄧肯確實被一些錯誤的想法迷惑了,因為他相信它們是正確的。當然,每個犯錯誤的人都相信他的想法是正確的,但鄧肯與他們中的大多數的差別在於,他沒有得到足夠的信息,而不是得到信息卻做出錯誤的判斷。
鄧肯對歐洲發生的那些事情一無所知。
“遊行?文章?基金會?募捐?民間組織?等等……”他的視線在秦朗與奧康納之間來迴轉動,“我的上帝,你們到底在說什麽?”
他的反應讓秦朗和奧康納同時迷惑起來。最終,他們想到一種可能性。“你有多長時間沒有看過報紙,鄧肯?”
“每天都看。”頓了頓,他補充到,“但報紙從沒有提過歐洲的事情……”
“你看的什麽報紙?”秦朗打斷他。
“湛江的地方報紙。”
“那麽你應該換幾份報紙。”奧康納說,搖了搖頭,“不要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那些三流的地方小報上麵。”
“我會給我的秘書發電報的,肖恩。”鄧肯接受了他的建議——但它稍微晚了一點,現在他隻能用其他方式查詢消息了。“現在,誰可以告訴我,歐洲的情況到底怎麽樣?還有英國與德蘭士瓦的衝突的最新進展。我需要詳細的消息。”
“即使我們,掌握的也隻是一些來自報紙的消息。”秦朗聳了聳肩——菲斯伯恩派遣的間諜還在路上,聖誕節之後才能踏上歐洲大陸——不過,即使如此,他和奧康納仍然掌握著許多具有價值的重要消息。
“三周之前,英國政府宣布將向納塔爾殖民地派遣四千名士兵,原因是居住在德蘭士瓦的英國僑民給維多利亞女王寫了一封申訴信,而隨後開始的有關這些人的最終地位的談判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當然,申訴信是開普殖民地總理阿爾弗雷德.米爾納爵士的授意,談判沒有取得進展則是英國政府的計劃,在南部非洲部署軍隊才是倫敦的意圖——秦朗知道這些,不過他決定暫時將它們繼續保密。
因為毋庸置疑的是,英國政府肯定不願意與一個能夠隨意刺探他們的最高機密的外國商人合作,但秦朗希望得到幾份合同。
他的目標非常明確。而現在,他一邊迴顧著那些目標,一邊說:“在英國政府宣布它的決定之後,那些支援布爾人的組織明顯加快了它們的活動,而且成果顯著。根據我們的統計結果,到兩個星期之前為止,報紙上公開宣稱的,這些組織籌措的資金已經超過五百萬馬克,以及一千支毛瑟步槍和大量子彈。”
“似乎有點少。”鄧肯評論到。
“因為沒有一份報紙會把德國政府的準備工作捅出來,在我們的間諜傳迴消息之前,想要準確預測德國的軍事援助的規模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德國肯定會提供軍事援助,而戰爭很快就會開始。
“我們不會等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