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正在思考。警衛拿著一封顯然是最新的電報走進船艙,在他身後停下。“老板,最新的消息。”


    “是什麽?”秦朗問,但沒有轉身。


    “聯軍,除了德國,其他國家已經與中國政府簽署和平條約。”稍微停頓了一下,警衛接著說,“內容包括——”


    “不用告訴我內容。”秦朗說,“把電報放在桌子上,你可以離開了。”


    警衛執行了這個命令,轉身走出船艙,關上艙門。


    秦朗又迴到他的思考當中,沒有去看那封電報——他知道新條約的內容,易水每天都會報告談判的最新進展,愛德溫.康格有時也會發來一封電報,征求一些意見;新的條約與《辛醜條約》沒有太多區別——確切的說,隻有兩點。


    首先,德國被徹底撇開了,新的條約裏找不到任何與它有關的條款,因此克林德失去了他的牌坊;其次,中國將要支付的戰爭賠償變成了兩億兩白銀。


    必須指出的是,這個數字是那個老女人提出來的,因為她正在懷念北京那座舒適而且奢華的頤和園,盡管那裏正在施工;但除了日本,沒有一個國家的談判代表提出異議。當然,出現這種結果並不值得奇怪:畢竟,沒有一個人知道,條約上的數字應該是四億五千萬兩,而最終支付的賠償金額將會超過六億。


    所以參加談判的外交官都很高興,人人興高采烈,迴到使館就開始手舞足蹈——隻有日本人例外。


    日本人認為他們獲得的收益與付出的代價沒有建立正確合理的對等關係,更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意大利隻是派遣了一支具有象征意義的軍隊,而且沒有參加任何一場戰鬥,但獲得的賠償份額幾乎與日本一樣多……


    毫無疑問,不管總的賠償金額,還是最終的分配方式,它們都是極不合理的。


    但日本人仍然隻能在條約上簽字。因為英國已經簽字、並且要求日本簽字。同時,為了對付占據中國東北的俄國人,東京已將它的注意力轉移到了朝鮮半島,同時希望英國政府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在這種情況下隻能將賠償問題放到一邊。


    因此戰爭已經結束了——當然,德國仍然與中國處於戰爭狀態,不過,它選擇妥協隻是時間問題。


    秦朗的判斷仍然是正確的。事實上,就在他思考他的問題的時候。柏林已開始考慮妥協了。


    盡管極不情願,而且威廉第二皇帝的憤怒還在不斷增長,然而柏林已經沒有其他選擇。


    因為局勢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它沒有任何盟友,奧地利已經在和約上麵簽字;其次,德國不可能撇開英國、法國與美國,單獨與中國進行一場戰爭。


    即使什麽也不做,隻需要宣布中立,英國和法國就可以切斷德國與遠東的一切聯係,將依然駐紮在中國的遠征軍和青島租界警衛部隊送到地獄門口——而美**隊則可以將它們直接送進地獄。


    確切的說。是秦朗的雇傭軍可以將它們送進地獄。


    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是一個極其嚴肅的警告……至少,柏林正在認真的審視這種可能性。


    它能夠看清楚威脅。正如人們知道的那樣,德意誌雇傭軍曾經是歐洲大陸最重要的軍事力量之一,因此德國很了解這一類隻是為了金錢戰鬥的武裝力量,它可以被任何一個願意付錢的勢力甚至個人雇傭,美國政府、阿比西尼亞政府、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政府……當然,同樣可以是中國政府,如果它願意付錢的話。


    那麽,中國政府願意付錢嗎?毫無疑問。它會願意——也許這個政府很軟弱,但柏林要求的賠償金額足以讓它變得兇狠和瘋狂,而且狡詐的英國人和法國人還有可能在暗中搗鬼,向中國人暗示、甚至直言不諱的表明。他們將站在中國身後。


    因此,中國政府定然會采取行動。隻要umbre與華盛頓的舊合同結束,北京就可以立即與它簽署一份新合同,將還待在中國的德**隊徹底消滅。


    就像這支軍隊在阿比西尼亞協助孟尼利克二世皇帝消滅意大利軍隊一樣。


    危險非常明確。


    那麽,為了逃避這種危險,德國就隻能接受那個讓它難以忍受的結局。


    在秦朗最終抵達聖迭戈的那一天。柏林正式宣布從中國撤軍,而且事實上,遠征軍在前一天就已開始撤離北京了。


    當然,德國政府的決定有些奇怪。


    “我不是很明白德國人的想法,”奧康納將一杯飲料遞給秦朗,說,“你看,他們直截了當的撤軍了,但沒有與中國政府談判,也沒有宣布停戰。”


    “這很容易理解。”秦朗迴答,在沙發上坐下,“德國人沒有實現他們的任何目的,反而損失兩千名軍人,而且既不能采取報複行動,也不能索要高額賠償——我不認為那位傲慢的皇帝能夠接受這樣的結果。”


    奧康納在他身邊坐下。“所以?”


    “所以他做了一個近似賭氣的決定。既然不能索要高額賠償,那麽幹脆一個馬克也不要,但同時也不談判或者宣布停戰,告訴全世界這場戰爭還沒有結束,遲早,德國的複仇大軍還會返迴中國。”秦朗聳了聳肩。


    “這的確符合一位皇帝的性格。”


    “那麽,你認為德國人是否有這種機會,秦?”瑞切爾走過來。


    “我個人認為,德國永遠也沒有機會向中國報複。”如果中國政府沒有發瘋、再次向全世界宣戰的話——不過這種事發生的可能性並不比上帝顯靈更高。事實上,與其擔心它,還不如擔心局勢突然脫離他的控製,一個親德的新政權上台,然後中國與德國結成軍事同盟。


    那才是值得憂慮的問題,將幾十年時間辛苦籌集的籌碼一次輸光的災難,真正會變成現實的噩夢——盡管可能性同樣微乎其微。


    “哈德門”,秦朗想起這個帶有貶義色彩的稱唿。有些時候,他會覺得這些人會在中國出現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情。不過更讓人感到奇怪的是他們的數量,以及在軍事愛好者中的比例……怎麽會那麽多?


    他沒有發現他在走神,但奧康納和瑞切爾發現了。


    “你在想什麽?”兩個人一起問,帶著顯而易見的興奮——如果秦朗走神,那就代表有一個陰謀即將誕生。


    “陰謀?你們這些人到底在想些什麽!”秦朗故意板起臉,“我隻是在考慮世界的形勢。德蘭士瓦……”


    “四天前,荷蘭和比利時的六座城市同時舉行了聲援布爾共和國的群眾集會。據說今天柏林也將舉行同樣的集會活動。”瑞切爾與奧康納交換了一個眼色,“你認為這是威廉第二皇帝的反擊措施?”


    秦朗搖了搖頭。“我認為這是一個生意機會。”


    他沒有浪費時間猜測瑞切爾和奧康納是怎麽將這些事情聯係起來的,以及,就好像知道他會關心德蘭士瓦——他們都是聰明人,而且有許多往事可以作為參考:德蘭士瓦與英國持續多年的衝突;他在德蘭士瓦的不成功的武器推銷活動;威廉第二皇帝發給德蘭士瓦總統喬治.克魯格的著名賀電,祝賀他成功挫敗英國人發動的叛亂;英國與德國的衝突……


    將這些往事作為線索聯係起來,就可以很容易想到威廉第二會將德蘭士瓦當作他反擊英國的戰場,而德蘭士瓦與英國的緊張局勢意味著一場可能爆發的戰爭,最後,秦朗又是一個喜歡介入戰爭的戰爭掮客。


    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甚至包括他的迴答。


    隻是這個迴答似乎有點……


    “生意機會?”瑞切爾不明白,“我不認為布爾人會和我們做生意。不要忘記,上一次你就失敗了。”


    “是的,布爾人一直指望德國人的軍事援助,並且這一次柏林確實很有可能向他們提供軍事援助,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僅僅隻是停留在語言和文字上。”停了一下,秦朗接著說,“不過,你必須明白,布爾人不是我們唯一的潛在客戶。”


    “不是……你是說,英國人?”瑞切爾有些難以置信:大英帝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它有可能需要雇傭軍嗎?


    “現在是一個變革的時代,軍事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作戰模式,但我認為英國陸軍還不具備應用新戰術的能力。”秦朗發出一個長長的歎息,“我們有必要及時向英**人伸出援手,向他們提供各種方麵的培訓和指導。”


    “我認為這很難,”奧康納提醒到,“英國人與德國人一樣愛惜他們的麵子。”


    “在他們碰上幾個釘子以後,麵子就不再是一個問題了。”秦朗冷笑,接著說:“當然,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派遣一些人前往德國,弄清楚那裏的情況。”(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八九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gincourt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gincourt並收藏一八九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