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一直認為,喬治.杜威是一個幸運的家夥,離開安娜波利斯海軍學院的第三年就晉升為海軍上尉[注],四年後晉升為海軍少校,再次晉升為海軍中校隻用了七年,接著又在一八八四年晉升為海軍上校,然後,一**六年二月二十八日,他成為了一名海軍準將——在海軍學院一八五八屆學員中,沒有人的晉升速度超過他。
當然,如果不考慮晉升將軍的時間,低一屆的馬漢的晉升速度倒是可以與杜威媲美——他晉升海軍少校和海軍中校的時間與杜威相同,晉升為海軍上校的時間則是一八八五年。不過在那之後,一直到他退休,馬漢再也沒有獲得晉升[注2]。
而且海軍準將還不是杜威最終獲得的軍銜。一**八年五月十日,也就是他在甲米地摧毀西班牙艦隊之後的第九天,他順理成章的晉升為海軍少將,接著又在第二年三月直接晉升為海軍上將。最後,在一九零三年,作為對他在一**九年得到的海軍上將軍銜的補充,杜威獲得一個特殊軍銜:admiral.of.the.navy[注3]。
在美國海軍裏,杜威的地位獨一無二[注4],甚至高於這支軍隊的締造者、美國海軍上校和俄羅斯帝國海軍少將約翰.保羅.瓊斯[注5]。因此不管過去還是現在,沒有人可以達到……當然更不可能取代他的位置;至於將來,或許仍然沒有。
他很幸運。
但杜威不認為他很走運。盡管海軍的軍官幾乎都有一點迷信,都相信運氣,而且運氣確實在海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運氣好的時候,一艘戰艦隻需要幾輪齊射就可以把炮彈射入敵艦的彈藥庫,引發一陣驚天動地的猛烈爆炸,而壞的時候情況則正好相反——不過杜威堅持認為他的成功與運氣無關,隻是他勤奮工作的結果。
他確實很勤奮,這一點毫無疑問,不過美國海軍裏有一大堆軍官與他一樣勤奮。甚至更加勤奮,這些人的晉升速度都很緩慢,可能十幾年才有機會獲得一次晉升,所以工作是否勤奮並非決定性因素。運氣才最重要。
秦朗希望他可以分享杜威的好運氣,希望它可以為他帶來一枚國會榮譽勳章。不過,除了運氣,他還需要艦隊司令的友誼。
因為隻有杜威才有權力向國會建議授予他榮譽勳章。
“我非常欣賞法拉格特海軍上將在馬尼拉灣采取的行動,它證明了美國海軍軍人的智慧和勇氣。”他恭維到。繞了個圈子。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特海軍上將是杜威以前的上司,指揮了美國海軍上一次進入馬尼拉灣的行動,也是杜威一直努力效仿的對象。事實上,幾乎每一個了解杜威的人都知道他寫下的一句話。
“每當我處於困難的境地、或者被具體問題搞得茫然不知所措時,我就問自己:‘法拉格特會怎麽辦?’我們為進入馬尼拉灣進行各項準備工作時,我不斷地向自己提出這個問題。我必須承認,那天晚上,我們進入馬尼拉灣時我正想著他,確信自己所做的正是他會做的。”
所以,如果想要獲得杜威的好感。恭維法拉格特無疑是最合適的做法,比恭維他本人有效得多,也不容易引起反感。
事實如此。
海軍準將向上微微翹起的胡子將他的心情一覽無餘的表現出來。不過,他依舊表現得極其嚴肅。“秦先生,你認為西班牙海軍會躲在馬尼拉灣?”
事實上他與馬漢和格裏德利討論過這個問題,而且結論是西班牙艦隊躲在甲米地錨地。但杜威希望對秦朗進行一個小小的測試——每個認識秦朗的人都宣稱他擁有超乎尋常的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從不會出錯。根據一些已知的事實,海軍準將相信這些人的結論,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依舊還有一點點懷疑和不信任。
不是因為種族原因。杜威對待華人的態度一直很友好。也尊重在他的艦隊服役的華人水兵和服務員。事實上,美西戰爭結束以後,海軍準將給海軍部、國務院和財政部寫了一封信,要求給予這些華人水手公民權。作為對他們在菲律賓海戰中的卓越表現的獎勵——當然,這個建議被主管《排華法案》的財政部委婉的迴絕了。
所以他懷疑和不相信秦朗的能力並非因為種族原因。隻是作為一個已經服役四十年的職業軍人、一位將軍,他總會不由自主的懷疑每一個沒有得到他證實的結論。
秦朗笑了笑。“蒙托霍海軍少將的艦隊停泊在甲米地錨地——我相信你已經推斷出這個結論了,將軍。”
“在沒有獲得確實可靠的情報之前,任何推斷都不能完全相信。”杜威聳了聳肩,“你應該很明白。現實與我們的主觀猜測總會存在差異。”
“毫無疑問,將軍。不過在某些時候,在已知事實的基礎上做出的符合邏輯的推測,往往就是實際情況。”
“你認為不會存在其他可能性?”
“是的。”
“因為你一直都很正確?”這是杜威唯一能想到的結論。一個從沒有犯過錯誤的人永遠是最容易犯錯誤的人。過度自信是一種危險。
他不知道秦朗的信心建立在什麽基礎之上,當然秦朗也不會告訴他那是曆史。而且從實際情況說,蒙托霍海軍少將的艦隊隻能停泊在甲米地錨地。除了杜威和馬漢知道的那些原因,還有一點:“你的對手是西班牙海軍,不是皇家海軍。”
“當然。”杜威不明白他的意思:誰都知道在菲律賓的是西班牙海軍……
然後海軍準將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戰鬥精神。”
“確實如此。”秦朗微笑著。
西班牙海軍沒有皇家海軍的戰鬥精神——皇家海軍裏有大量納爾遜似的瘋子,以至於兩艘巡航艦就能夠極其兇狠的向一艘戰列艦發動進攻,而且還可以取得勝利[注6];“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單槍匹馬追殺“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諾”姐妹之類的戰例也絕非罕見。如果在菲律賓的西班牙艦隊能有這樣的戰鬥精神,甚至隻能做到一半,秦朗就必須考慮蒙托霍會跑到其他地方了。
但西班牙艦隊就是西班牙艦隊,指望它能像皇家海軍那樣戰鬥還不如指望意大利士兵奮勇作戰——至少在某些時候,比如意大利人參加南斯拉夫或者希臘遊擊隊與德國人作戰時,麵條們還會變得像古代羅馬人一樣勇敢——但西班牙海軍一向隻有三流水準,從無敵艦隊覆滅直到三十年代內戰,所有戰鬥的表現都乏善可陳。
而在這樣一支海軍裏。指揮官們首先考慮的問題就會變成“如何保存自己”,而不是“如何消滅敵人”。然而在整個遠東,能讓蒙托霍感到安全的隻有看似極其堅固的馬尼拉灣。他不會去其他地方。
“你怎麽看,將軍?”他的意思是。這個無聊的測驗可以結束了。
“也許我們可以不用再搜索蘇比克灣了。”杜威沒有直接迴答,而是轉過頭對格裏德利笑了一下,然後迴過來,說:“那麽,你打算怎麽攻下馬尼拉。據我所知。城裏有三萬六千名西班牙士兵。”
“不到兩萬名西班牙士兵,剩下的都是菲律賓人。”秦朗糾正到。對於馬尼拉的情況,他比杜威以為的清楚得多。這是在廣州灣招募雇傭兵的額外好處,在講究人際關係的中國,通過親戚朋友打聽消息在某些時候比派遣間諜更加有效——當然,很多是錯誤和虛假的消息,或者早已經過時了。
但秦朗得到的情報既沒有錯誤,也沒有過時,唯一的問題是,它不夠機密。幸運的是。他不用在乎這一點,馬尼拉城裏有多少士兵、以及這些士兵的構成不是值得關心的問題,如何消滅他們同樣不是。
“先打垮,再殺掉,這是我的方法。”
杜威的胡子輕輕抖動了幾下。“稍微簡略了一點,不是嗎,秦先生?”
“攻擊城市沒有其他技巧,隻能讓士兵進入每一幢房子,殺掉裏麵的敵人。這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其他的都不行。當然。”他不以為意的聳了聳肩,“如果西班牙人願意與我們打一場巷戰的話。”
這個迴答不能讓杜威滿意。“秦先生,你知道,我對陸戰並不了解。但我相信,地麵戰鬥與海戰一樣複雜多變,充滿不確定因素,因此我認為,你的行動方針有些,嗯……不夠全麵。因此我有一個建議。”
“我洗耳恭聽。”
“你認為菲律賓的反抗力量怎麽樣?隻要我們做出表示。他們定然樂意與我們合作。”
“我不認為那是一個好主意,將軍。”秦朗說。
確切的說,很糟糕。
※※※※※※※※※※※※※※※※※※※※※※※※
注1:杜威1854年進入海軍學院,1858年畢業,一直到1861年的頭銜都是見習軍官
注2:馬漢退役後獲得少將軍銜
注3:admiral.of.the.navy直接翻譯為“海軍的海軍上將”,和陸軍軍官的general.of.the.army一樣,屬於特殊軍銜
注4:海軍隻有杜威獲得admiral.of.the.navy軍銜,而陸軍則有多人成為general.of.the.army,包括華盛頓和一戰美國遠征軍司令約翰.潘興
注5:約翰.保羅.瓊斯[1747-1792],生於蘇格蘭,13歲開始航海生涯,1775年進入美國海軍,獨立戰爭結束後進入俄羅斯帝國海軍。需要指出的是,此人是個十足的倒黴蛋,每一次變換服務國家都是因為與人發生糾紛,不得不跑路
注6:1797年1月7日,皇家海軍“indefatigable”號和“amazon”號巡航艦聯手襲擊了法國海軍74門炮戰列艦“droits.de.lhomme”號,重創對手並迫使其淺灘擱淺——值得一提的是,由於“amazon”在海戰進行到第十個小時的時候重創擱淺,在最後兩小時裏,“indefatigable”是在與“droits.de.lhomme”單挑(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當然,如果不考慮晉升將軍的時間,低一屆的馬漢的晉升速度倒是可以與杜威媲美——他晉升海軍少校和海軍中校的時間與杜威相同,晉升為海軍上校的時間則是一八八五年。不過在那之後,一直到他退休,馬漢再也沒有獲得晉升[注2]。
而且海軍準將還不是杜威最終獲得的軍銜。一**八年五月十日,也就是他在甲米地摧毀西班牙艦隊之後的第九天,他順理成章的晉升為海軍少將,接著又在第二年三月直接晉升為海軍上將。最後,在一九零三年,作為對他在一**九年得到的海軍上將軍銜的補充,杜威獲得一個特殊軍銜:admiral.of.the.navy[注3]。
在美國海軍裏,杜威的地位獨一無二[注4],甚至高於這支軍隊的締造者、美國海軍上校和俄羅斯帝國海軍少將約翰.保羅.瓊斯[注5]。因此不管過去還是現在,沒有人可以達到……當然更不可能取代他的位置;至於將來,或許仍然沒有。
他很幸運。
但杜威不認為他很走運。盡管海軍的軍官幾乎都有一點迷信,都相信運氣,而且運氣確實在海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運氣好的時候,一艘戰艦隻需要幾輪齊射就可以把炮彈射入敵艦的彈藥庫,引發一陣驚天動地的猛烈爆炸,而壞的時候情況則正好相反——不過杜威堅持認為他的成功與運氣無關,隻是他勤奮工作的結果。
他確實很勤奮,這一點毫無疑問,不過美國海軍裏有一大堆軍官與他一樣勤奮。甚至更加勤奮,這些人的晉升速度都很緩慢,可能十幾年才有機會獲得一次晉升,所以工作是否勤奮並非決定性因素。運氣才最重要。
秦朗希望他可以分享杜威的好運氣,希望它可以為他帶來一枚國會榮譽勳章。不過,除了運氣,他還需要艦隊司令的友誼。
因為隻有杜威才有權力向國會建議授予他榮譽勳章。
“我非常欣賞法拉格特海軍上將在馬尼拉灣采取的行動,它證明了美國海軍軍人的智慧和勇氣。”他恭維到。繞了個圈子。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特海軍上將是杜威以前的上司,指揮了美國海軍上一次進入馬尼拉灣的行動,也是杜威一直努力效仿的對象。事實上,幾乎每一個了解杜威的人都知道他寫下的一句話。
“每當我處於困難的境地、或者被具體問題搞得茫然不知所措時,我就問自己:‘法拉格特會怎麽辦?’我們為進入馬尼拉灣進行各項準備工作時,我不斷地向自己提出這個問題。我必須承認,那天晚上,我們進入馬尼拉灣時我正想著他,確信自己所做的正是他會做的。”
所以,如果想要獲得杜威的好感。恭維法拉格特無疑是最合適的做法,比恭維他本人有效得多,也不容易引起反感。
事實如此。
海軍準將向上微微翹起的胡子將他的心情一覽無餘的表現出來。不過,他依舊表現得極其嚴肅。“秦先生,你認為西班牙海軍會躲在馬尼拉灣?”
事實上他與馬漢和格裏德利討論過這個問題,而且結論是西班牙艦隊躲在甲米地錨地。但杜威希望對秦朗進行一個小小的測試——每個認識秦朗的人都宣稱他擁有超乎尋常的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從不會出錯。根據一些已知的事實,海軍準將相信這些人的結論,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依舊還有一點點懷疑和不信任。
不是因為種族原因。杜威對待華人的態度一直很友好。也尊重在他的艦隊服役的華人水兵和服務員。事實上,美西戰爭結束以後,海軍準將給海軍部、國務院和財政部寫了一封信,要求給予這些華人水手公民權。作為對他們在菲律賓海戰中的卓越表現的獎勵——當然,這個建議被主管《排華法案》的財政部委婉的迴絕了。
所以他懷疑和不相信秦朗的能力並非因為種族原因。隻是作為一個已經服役四十年的職業軍人、一位將軍,他總會不由自主的懷疑每一個沒有得到他證實的結論。
秦朗笑了笑。“蒙托霍海軍少將的艦隊停泊在甲米地錨地——我相信你已經推斷出這個結論了,將軍。”
“在沒有獲得確實可靠的情報之前,任何推斷都不能完全相信。”杜威聳了聳肩,“你應該很明白。現實與我們的主觀猜測總會存在差異。”
“毫無疑問,將軍。不過在某些時候,在已知事實的基礎上做出的符合邏輯的推測,往往就是實際情況。”
“你認為不會存在其他可能性?”
“是的。”
“因為你一直都很正確?”這是杜威唯一能想到的結論。一個從沒有犯過錯誤的人永遠是最容易犯錯誤的人。過度自信是一種危險。
他不知道秦朗的信心建立在什麽基礎之上,當然秦朗也不會告訴他那是曆史。而且從實際情況說,蒙托霍海軍少將的艦隊隻能停泊在甲米地錨地。除了杜威和馬漢知道的那些原因,還有一點:“你的對手是西班牙海軍,不是皇家海軍。”
“當然。”杜威不明白他的意思:誰都知道在菲律賓的是西班牙海軍……
然後海軍準將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戰鬥精神。”
“確實如此。”秦朗微笑著。
西班牙海軍沒有皇家海軍的戰鬥精神——皇家海軍裏有大量納爾遜似的瘋子,以至於兩艘巡航艦就能夠極其兇狠的向一艘戰列艦發動進攻,而且還可以取得勝利[注6];“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單槍匹馬追殺“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諾”姐妹之類的戰例也絕非罕見。如果在菲律賓的西班牙艦隊能有這樣的戰鬥精神,甚至隻能做到一半,秦朗就必須考慮蒙托霍會跑到其他地方了。
但西班牙艦隊就是西班牙艦隊,指望它能像皇家海軍那樣戰鬥還不如指望意大利士兵奮勇作戰——至少在某些時候,比如意大利人參加南斯拉夫或者希臘遊擊隊與德國人作戰時,麵條們還會變得像古代羅馬人一樣勇敢——但西班牙海軍一向隻有三流水準,從無敵艦隊覆滅直到三十年代內戰,所有戰鬥的表現都乏善可陳。
而在這樣一支海軍裏。指揮官們首先考慮的問題就會變成“如何保存自己”,而不是“如何消滅敵人”。然而在整個遠東,能讓蒙托霍感到安全的隻有看似極其堅固的馬尼拉灣。他不會去其他地方。
“你怎麽看,將軍?”他的意思是。這個無聊的測驗可以結束了。
“也許我們可以不用再搜索蘇比克灣了。”杜威沒有直接迴答,而是轉過頭對格裏德利笑了一下,然後迴過來,說:“那麽,你打算怎麽攻下馬尼拉。據我所知。城裏有三萬六千名西班牙士兵。”
“不到兩萬名西班牙士兵,剩下的都是菲律賓人。”秦朗糾正到。對於馬尼拉的情況,他比杜威以為的清楚得多。這是在廣州灣招募雇傭兵的額外好處,在講究人際關係的中國,通過親戚朋友打聽消息在某些時候比派遣間諜更加有效——當然,很多是錯誤和虛假的消息,或者早已經過時了。
但秦朗得到的情報既沒有錯誤,也沒有過時,唯一的問題是,它不夠機密。幸運的是。他不用在乎這一點,馬尼拉城裏有多少士兵、以及這些士兵的構成不是值得關心的問題,如何消滅他們同樣不是。
“先打垮,再殺掉,這是我的方法。”
杜威的胡子輕輕抖動了幾下。“稍微簡略了一點,不是嗎,秦先生?”
“攻擊城市沒有其他技巧,隻能讓士兵進入每一幢房子,殺掉裏麵的敵人。這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其他的都不行。當然。”他不以為意的聳了聳肩,“如果西班牙人願意與我們打一場巷戰的話。”
這個迴答不能讓杜威滿意。“秦先生,你知道,我對陸戰並不了解。但我相信,地麵戰鬥與海戰一樣複雜多變,充滿不確定因素,因此我認為,你的行動方針有些,嗯……不夠全麵。因此我有一個建議。”
“我洗耳恭聽。”
“你認為菲律賓的反抗力量怎麽樣?隻要我們做出表示。他們定然樂意與我們合作。”
“我不認為那是一個好主意,將軍。”秦朗說。
確切的說,很糟糕。
※※※※※※※※※※※※※※※※※※※※※※※※
注1:杜威1854年進入海軍學院,1858年畢業,一直到1861年的頭銜都是見習軍官
注2:馬漢退役後獲得少將軍銜
注3:admiral.of.the.navy直接翻譯為“海軍的海軍上將”,和陸軍軍官的general.of.the.army一樣,屬於特殊軍銜
注4:海軍隻有杜威獲得admiral.of.the.navy軍銜,而陸軍則有多人成為general.of.the.army,包括華盛頓和一戰美國遠征軍司令約翰.潘興
注5:約翰.保羅.瓊斯[1747-1792],生於蘇格蘭,13歲開始航海生涯,1775年進入美國海軍,獨立戰爭結束後進入俄羅斯帝國海軍。需要指出的是,此人是個十足的倒黴蛋,每一次變換服務國家都是因為與人發生糾紛,不得不跑路
注6:1797年1月7日,皇家海軍“indefatigable”號和“amazon”號巡航艦聯手襲擊了法國海軍74門炮戰列艦“droits.de.lhomme”號,重創對手並迫使其淺灘擱淺——值得一提的是,由於“amazon”在海戰進行到第十個小時的時候重創擱淺,在最後兩小時裏,“indefatigable”是在與“droits.de.lhomme”單挑(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