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人們都知道的那樣,國務卿約翰.謝爾曼有一位冷酷而殘忍的、需要為內戰時期數十萬南方平民的死亡負責的兄長——威廉.謝爾曼將軍毫無顧忌率領他的軍團有組織和步驟的毀滅南方;但國務卿先生似乎在性格……或者處理事情的方式上與他的兄長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並因此對出兵幹涉中國的政變心存疑慮。


    “秦先生,我們都知道你很擅長預測未來,那麽你能否告訴總統先生和我,幹涉行動是否可能觸發中國官員、軍人及平民的抵觸情緒和武裝反抗?”國務卿做了個手勢,“如果我們的軍隊卷入一場與中**隊和民兵的戰爭,那將意味著政治上的嚴重失敗。”


    秦朗明白他的意思。幹涉政變的目的是維護光緒皇帝的政治地位,然後獲得政治和經濟上的迴報,而戰爭則會使預期收益減少或者直接消失,最後還會留下一個幾乎無法收拾的爛攤子給那個既可憐又愚蠢的年輕人——但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


    “你的擔憂是多餘和毫無必要的,國務卿先生。”他迴答。


    “能告訴我你的理由嗎,秦先生?”謝爾曼顯然不滿意秦朗的迴答,太簡略,缺乏實際意義;他的語氣變得生硬而且立即為自己進行了辯護,“至少我的幕僚們認為我的擔憂很有可能變成現實。”


    “國務卿先生,請問你的幕僚中有誰曾經去過中國?”秦朗反問。


    答案是明確的。“沒有。”


    “因此他們更不可能了解中國,不是嗎?”他笑了,“我個人的看法,如果你想弄清楚中國問題,就應該找一個中國人擔任幕僚,國務卿先生。”


    “這一點我會記住的,秦先生。”謝爾曼敷衍了事的點點頭。當然,他怎麽可能讓一個中國人擔任幕僚?而且在美國,想要找到一個能夠擔任幕僚的華人無疑是非常困難的,也許唯一的選擇就是秦朗——如果他真像其他人多次提到的那樣是中國問題專家的話。


    國務卿希望親自證實他聽到的傳言“現在你能迴答我的問題了嗎?”


    “當然。”秦朗更明顯的笑了笑。“答案很簡單,統治中國的是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權,因此與來自歐洲和美國的威脅相比,它更加害怕國內的平民掌握軍事力量。”


    “你的意思是。如果中國出現民兵武裝,中國政府會首先消滅它?”


    “是的。”


    “你的看法顯然不正確。”謝爾曼強調,“正如我們都知道的那樣,在中國南方,已經出現了許多民兵武裝。而它們並沒有被中**隊消滅。”


    “的確如此。”秦朗說,“但那是南方,國務卿先生,而現在我們說的卻是北方靠近中國首都的地區,就在皇帝的視線範圍之內,一支強大的民間軍事力量將會使他整夜失眠。而皇帝失眠,大臣就會失眠,地方官僚也會失眠。如果他們不能及時清理這支軍事力量,他們就不必繼續幹下去了。”


    “而且據我所知,在六十年代。當時的**武裝……‘太平天國’,它派遣的一支部隊曾經推進到天津附近,後來在山東地區又出現了另一支**武裝。因此我相信秦先生的說法,中國政府絕不可能中國北方出現新的民間軍事力量。”羅斯福突然插進來,為秦朗的發言做了一個補充。


    感謝的看了他一眼,秦朗接著說:“不僅僅如此,帶有官方色彩的民間軍事力量也同樣受到嚴格禁止。六十年代,中國政府曾經被迫允許大臣自己訓練和統帥軍隊與**武裝作戰,這些大臣以及他們的部下構成的軍閥集團控製了許多省並進一步將自己的影響擴展到中央政府。那位皇太後陛下和貴族大臣用了許多年時間清理這些軍閥勢力,他們絕不會願意看到自己的努力化為泡影。”


    “所以。我的擔心的確是多餘和毫無必要的?”謝爾曼極不情願的詢問到。


    “的確如此,國務卿先生。”秦朗肯定的宣布。


    當然,他沒有提到義和團,因為沒有必要。義和團的活動還缺乏規模。也缺乏攻擊性——根據中學曆史教科書的說法,它第一次襲擊教堂的時間是一**八年十月;但更加重要的一點是,現在還沒有促使清政府招攬義和團對抗英國與美國的推動力——沒有足夠產生這種推動力的時間。


    在那段已經成為平行世界曆史的曆史裏,從光緒遭到囚禁到清政府決定招攬義和團,中間幾乎過去兩年。這段時間足夠讓那些有資格、或者兒子有資格成為新皇帝的滿清貴族在巨大權力的誘惑下產生無法遏製的想法。比如端郡王載漪,他希望他的兒子取代光緒;而這種希望是如此強烈。以至於當西方國家反對這個主意時,他就心生怨恨,想要找到一種力量報複、並推動他的兒子順利即位。


    他找到的力量就是義和團。


    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政變才剛剛發生,時間還不夠任何一個人產生取代光緒的想法;即使有人已經產生這種想法,它也不會強烈到促使他不顧一切。


    因此局勢還很理想,當幹涉軍在天津登陸時,慈禧最多也隻能派出還沒有完成訓練的新軍阻截,但袁世凱還不至於愚蠢到執行這種瘋狂的命令;而且實際上,沒有傻瓜大臣的挑唆和那支看起來很強大的義和團,這個老女人又怎麽可能有勇氣向列國宣戰?


    不管是否情願,她隻能無條件接受英國和美國的條件,釋放光緒。


    然後,他的計劃中的第一步就完成了——是的,僅僅是第一步,他的整個計劃可不會這麽簡單。


    秦朗微笑著,同時說:“當然,如果政府希望幹涉行動遇到的阻力進一步減小,我建議國務院立刻讓駐華公使將逃脫搜捕的改革派官員保護起來,並讓他們以中國皇帝的名義請求美國政府和英國政府幹涉政變。”


    “以中國皇帝的名義?”總統和他的官員都無法理解,“怎麽做?”


    “偽造一份中國皇帝頒布的命令。”秦朗理所當然的說。


    “偽造?”


    “中國有偽造皇帝命令的傳統,特別是皇帝遇到麻煩的時候。”他聳聳肩,“隻要幹涉行動能取得成功,也就沒有人會在乎它的真假了。”


    謝爾曼想了想。“那麽,如果我們保護一名改革派官員並讓他偽造這樣一個命令,中國官員和民眾會接受我們與英國的聯合幹涉嗎?”


    秦朗不準備迴答這個問題,因為國務卿的話音剛剛落下,羅斯福就搶先做了迴答:“即使他們不接受,他們還能做什麽?”


    但國務卿仍然認真的看著他。在秦朗到來之前,辦公室裏的人就已經討論過這個問題,那個時候海軍部副部長的意見就是這樣,然而謝爾曼需要一個更好的答案。幹涉中國的政變是重要的政治行動,不是處理罷工的鐵路工人,羅斯福先生一貫強調的那些手段行不通。


    他需要一個了解中國的專家給他另外一個迴答。


    秦朗滿足了他的願望:“他們會接受。”


    是的,他們會接受,就像羅斯福說的那樣,即使他們不接受,他們還能做什麽?謝爾曼既想幹涉成功,又想保證美國得到所有預期收益,大概還希望最大限度減少投入並維護美國的國際形象,但正如林肯說的,“自由不是毫無代價的”,獲取利益也同樣如此,沒有人可以什麽也不付出就得到好處。


    謝爾曼的擔心真是既多餘又毫無必要。


    不過,在秦朗的臉上,還有眼睛裏,一點變化也沒有。他仍然隻是保持著微笑,等著迴答下一個問題。


    這一次是羅斯福。“我有一個問題,秦。如果……我是說‘如果’,當情況要求你的士兵向中**隊或者平民開火時,他們會執行命令嗎?沒有別的意思,隻是我聽說你的士兵中有許多是中國人。”


    問題很尖刻,但秦朗不這麽認為。“他們是雇傭兵。”


    “這似乎不算一個迴答。”


    “事實上它是,羅斯福先生。雇傭兵隻為金錢戰鬥,而不是別的什麽東西:信仰、民族、國家,或者世界和平。如果他們拒絕執行命令,那是因為你沒有支付足夠報酬,隻是這樣。”想了想,秦朗還是沒有把尤裏.奧洛夫的名言說出來——對美國總統和政府官員說“隻有出售武器打擊自己國家的軍火商才是真正的國際軍火商”?錯誤的地點,錯誤的對象,錯誤的發言,糟糕透頂。


    雖然這段話確實很有趣。


    秦朗不想進入華盛頓的黑名單,也不想計劃了很長時間的生意在關鍵時刻泡湯,它幾乎要成功了……


    它已經成功了。


    “秦先生,現在讓我們談談有關幹涉行動的具體問題。”威廉.麥金利宣布了結果。(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八九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gincourt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gincourt並收藏一八九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