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臨安事暫定
大康:皇帝老兒非要我當駙馬 作者:木子老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臨安城。
大雨終歇,盛夏的時節總是這樣,一下子日頭熱辣滾燙,一下子又暴雨傾盆。
就像你的女朋友,永遠摸不著脾氣,比過年的豬都難摁。
周飛鴻漫步行走在街道上,朝著皇宮走去,沒有帶任何侍衛。
街道上麵幹幹淨淨,人流如織。仿佛那場在兩個餘月前震驚臨安的血腥廝殺從未發生過一樣。
嗯,應該稱為那場戰爭...
時間迴到那一日。
彼時的皇宮,在皇城禁衛和甲、乙兩個禁軍營的將士的拚死抵抗下,叛軍並未攻入皇宮裏,而是止步於皇宮的宮門前。
他們在皇宮幾道宮門前留下了好幾百具屍體。
但前麵說過了,叛軍的目標不隻是皇宮,還包括元康帝一手培養提拔起來的親信——六部尚書。
六部尚書是幹嘛的?
就是將手下人的奏折進行甄別,然後呈給中書令。
如果六部的這些個侍郎、侍中們要搞一些小動作,元康帝還真的會有些頭疼。
這些人是絕對忠誠於他的人,是他對抗外族與內敵的倚仗。
為了培養這些人上台,元康帝花了近十年的時間。
十年的時間,元康帝將六部肅清,並且將絕對忠誠於他的人安插了進核心崗位,這才算徹底掌控了朝堂的聲音。
可這下好,那個逆子一下就將他辛辛苦苦提拔的人滅了滿門。
六部尚書一死,有關六部的奏折就無法奏上來;六部之內元康帝安插的人也死了七七八八,整個大康政權的管理階層瞬間被打成高位截癱。
所以這段時間大康將會可以預見地進入一些混亂。
至於別人?
他們奏上來的奏折元康帝完全信不了一點!
僅此而已了。
世家在朝堂上的滲透還是有的,他們絕不可能跟元康帝走一條心。
在城防營和禁軍的聯合絞殺下,元康帝耗時兩日將大康以及附近作亂的叛黨鎮壓下來。
當然,左大營的基層士卒元康帝是能不動就不動,隻要投降,元康帝一概不殺。
他們隻是被長官裹挾和被蠱惑了而已。
但他們再也不可能留在軍營裏了。
不過能活命都是謝天謝地的事情了。
接下來,那便是調查到底有誰造反的事兒了。
原太子,元康帝的大皇子,現在的衛王。
這家夥根本沒想著遮遮掩掩,他一開始就打著清除昏君的名義宣布起事。
他的口號是拒絕對外戰爭,消除世家的壟斷,清掃朝堂奸邪,誅殺昏君身邊的佞臣。
嗯,口號喊的震天響,但是細細思忖下來純屬放屁。
就像給你畫大餅的領導一般,這幫人都該死!
別的不說,就前兩條,元康帝窮盡一生都不太可能能完成。
但,這些大空話就是能煽動一些人。
不過這事兒嘛...噗嗤,沒多少人理他。
打個比方。
在世紀初比如矮大緊等公知老狗猖獗的時候,他們為何能猖獗?為何能傳輸恨國思想?
那還不是因為當時我們國家確實是比那些老牌西方國家差一些麽?
比如燈塔國,牛牛國,毛熊國,楓葉國,袋鼠國...就連特麽阿三和蛙蛙都有人吹。
但現在,公知還叫得起來麽?
老肥的同事,一個四十五歲的帥大叔,他就堅定的認為,國外的食品完全沒有科技與狠活,日本的馬桶水可以直接喝,英國海裏的海產隨便生吃。
這事兒,你能怪他麽?
你能說國內的食品沒有科技與狠活麽?誰也不敢保證吧。
但是,你敢說國外的食品沒有科技與狠活?這絕對不可能!
為什麽現在公知狗雜種叫不出來了?那是因為國內越來越好了,信息越來越透明了,中美網友都跑特麽小紅書對賬了。
哦,這幫人這才知道,新聞聯播還真沒吹牛逼。
外國人民真的生活在水深火熱裏。
說迴來。
為什麽底層人民普遍不信大皇子的這些鬼話?
跟上麵說的一個道理。
若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裏,你這句話還極富煽動性。
但是,現在大康人民的生活欣欣向榮,肉眼可見的變好,元康帝的各項政令都是能夠惠及底層人民的措施。
你去跟唐代中後期的人民大喊造反他們可能會應你幾句。
但是你在初唐,太宗高宗時期說這話,你看這些人會不會將你劈了然後去找太宗皇帝邀功?
人家生活得好好的,閑得蛋疼去造反?
如果讓朱八八吃飽穿暖,逢年過節還有肉吃,打死他他都不會想著造反!
現在大皇子就麵臨這個情況。
他本想振臂一唿,然後底層人民一唿百應,大家一起入京“清君側”討伐奸邪。
誰知道,他這話一出,沒人理他。連世家之人都沒多少人理他啊。
這麽特麽就尷尬了。
他要造反也要有群眾基礎啊。
所以啊,元康帝一開始也是很懵逼的。
逆子,你哪來的膽子造朕的反啊?
誰願意幫你?誰敢幫你?
他想了三天三夜都想不通。
這人哪來的膽子造反。
但,幹巴巴的想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王德在五天後調查出了初步的結論。
此次,一共有兩個世家想要拿這從龍之功。
一個是益州王氏,一個是荊州趙氏。
王氏專營鐵器生意,現在的情況是——他們的生意被元康帝打壓得抬不起頭了。
雖然他們也得到了用動力水車鍛造鐵器的方法,但是總歸沒有一個國家的體量大。
元康帝鐵了心推廣動力水車鑄鐵方法,那麽他們也無法招架。
最基本的煉鐵那便是直接燒鐵礦石然後得到鐵渣,再加熱鍛打,便成生鐵。
而現在,工坊能夠用鑄鐵爐煉鐵,出來的鐵水便是生鐵,再放到水利鍛錘下一頓揍,百煉鋼就能出來了。
問題是,一個國家鑄鐵和一個家族鑄鐵,誰都知道哪個體量大。
世人皆知,世家能夠繁榮昌盛的秘訣就是壟斷。
不管是什麽:衣食住行乃至知識。
但現在,元康帝打破了他們的壟斷。
那這可怎麽搞?
再說荊州趙氏,他們家專營絲綢布帛生意。
驚喜到絲綢,粗劣如麻布,他們無一不做。
元康帝也根本沒有對他們的產業動刀。
直接掏出了棉花和棉布,並且對棉花產地匈州嚴格管控。
雖然沒有收歸國有,但那也沒有區別了。
世家之人想入可以,但是別給抓到,被抓到就會被遣返。
理由很簡單:匈州仍處於戰亂,為了你們的安全著想,請諸位迴去吧。
至於說匈州什麽時候能夠安頓下來,三個字:不知道。
元康帝這個理由冠冕堂皇,令人無法反駁。
你要進去,就是違反了元康帝的勸阻,邊防軍也管不著,但是,進去後會有什麽人衝出來將你們劫了滅了,那就不關我的事兒了。
隻有在將這棉花的種植大部分掌握在手裏,將紡絲織布產業大部分抓在掌心,這一天才會到來吧。
周飛鴻終於來到了皇宮門口。
這裏的戰鬥痕跡要比任何地方要重。宮牆上遍布著密密麻麻刀劈斧鑿的痕跡,地上的青石板上的斑斑血跡仍未消退,仿佛在向所有人訴說著那一日的血腥與死亡。
王德一身絳色袍服等候多時了。
“哎喲喂,侯爺您才來啊。”
周飛鴻拱拱手:“王將軍,某家來遲了。”
王德擺擺手:“快進快進。”
待宮門關上後,王德憂心忡忡:“陛下很生氣,景和你進去後莫要多言。”
周飛鴻一挑眉:“是誰?”
忘得搖搖頭:“咱家不能說,得陛下跟你說。”
“行吧...”周飛鴻砸吧砸吧嘴,邁步走了進去。
大雨終歇,盛夏的時節總是這樣,一下子日頭熱辣滾燙,一下子又暴雨傾盆。
就像你的女朋友,永遠摸不著脾氣,比過年的豬都難摁。
周飛鴻漫步行走在街道上,朝著皇宮走去,沒有帶任何侍衛。
街道上麵幹幹淨淨,人流如織。仿佛那場在兩個餘月前震驚臨安的血腥廝殺從未發生過一樣。
嗯,應該稱為那場戰爭...
時間迴到那一日。
彼時的皇宮,在皇城禁衛和甲、乙兩個禁軍營的將士的拚死抵抗下,叛軍並未攻入皇宮裏,而是止步於皇宮的宮門前。
他們在皇宮幾道宮門前留下了好幾百具屍體。
但前麵說過了,叛軍的目標不隻是皇宮,還包括元康帝一手培養提拔起來的親信——六部尚書。
六部尚書是幹嘛的?
就是將手下人的奏折進行甄別,然後呈給中書令。
如果六部的這些個侍郎、侍中們要搞一些小動作,元康帝還真的會有些頭疼。
這些人是絕對忠誠於他的人,是他對抗外族與內敵的倚仗。
為了培養這些人上台,元康帝花了近十年的時間。
十年的時間,元康帝將六部肅清,並且將絕對忠誠於他的人安插了進核心崗位,這才算徹底掌控了朝堂的聲音。
可這下好,那個逆子一下就將他辛辛苦苦提拔的人滅了滿門。
六部尚書一死,有關六部的奏折就無法奏上來;六部之內元康帝安插的人也死了七七八八,整個大康政權的管理階層瞬間被打成高位截癱。
所以這段時間大康將會可以預見地進入一些混亂。
至於別人?
他們奏上來的奏折元康帝完全信不了一點!
僅此而已了。
世家在朝堂上的滲透還是有的,他們絕不可能跟元康帝走一條心。
在城防營和禁軍的聯合絞殺下,元康帝耗時兩日將大康以及附近作亂的叛黨鎮壓下來。
當然,左大營的基層士卒元康帝是能不動就不動,隻要投降,元康帝一概不殺。
他們隻是被長官裹挾和被蠱惑了而已。
但他們再也不可能留在軍營裏了。
不過能活命都是謝天謝地的事情了。
接下來,那便是調查到底有誰造反的事兒了。
原太子,元康帝的大皇子,現在的衛王。
這家夥根本沒想著遮遮掩掩,他一開始就打著清除昏君的名義宣布起事。
他的口號是拒絕對外戰爭,消除世家的壟斷,清掃朝堂奸邪,誅殺昏君身邊的佞臣。
嗯,口號喊的震天響,但是細細思忖下來純屬放屁。
就像給你畫大餅的領導一般,這幫人都該死!
別的不說,就前兩條,元康帝窮盡一生都不太可能能完成。
但,這些大空話就是能煽動一些人。
不過這事兒嘛...噗嗤,沒多少人理他。
打個比方。
在世紀初比如矮大緊等公知老狗猖獗的時候,他們為何能猖獗?為何能傳輸恨國思想?
那還不是因為當時我們國家確實是比那些老牌西方國家差一些麽?
比如燈塔國,牛牛國,毛熊國,楓葉國,袋鼠國...就連特麽阿三和蛙蛙都有人吹。
但現在,公知還叫得起來麽?
老肥的同事,一個四十五歲的帥大叔,他就堅定的認為,國外的食品完全沒有科技與狠活,日本的馬桶水可以直接喝,英國海裏的海產隨便生吃。
這事兒,你能怪他麽?
你能說國內的食品沒有科技與狠活麽?誰也不敢保證吧。
但是,你敢說國外的食品沒有科技與狠活?這絕對不可能!
為什麽現在公知狗雜種叫不出來了?那是因為國內越來越好了,信息越來越透明了,中美網友都跑特麽小紅書對賬了。
哦,這幫人這才知道,新聞聯播還真沒吹牛逼。
外國人民真的生活在水深火熱裏。
說迴來。
為什麽底層人民普遍不信大皇子的這些鬼話?
跟上麵說的一個道理。
若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裏,你這句話還極富煽動性。
但是,現在大康人民的生活欣欣向榮,肉眼可見的變好,元康帝的各項政令都是能夠惠及底層人民的措施。
你去跟唐代中後期的人民大喊造反他們可能會應你幾句。
但是你在初唐,太宗高宗時期說這話,你看這些人會不會將你劈了然後去找太宗皇帝邀功?
人家生活得好好的,閑得蛋疼去造反?
如果讓朱八八吃飽穿暖,逢年過節還有肉吃,打死他他都不會想著造反!
現在大皇子就麵臨這個情況。
他本想振臂一唿,然後底層人民一唿百應,大家一起入京“清君側”討伐奸邪。
誰知道,他這話一出,沒人理他。連世家之人都沒多少人理他啊。
這麽特麽就尷尬了。
他要造反也要有群眾基礎啊。
所以啊,元康帝一開始也是很懵逼的。
逆子,你哪來的膽子造朕的反啊?
誰願意幫你?誰敢幫你?
他想了三天三夜都想不通。
這人哪來的膽子造反。
但,幹巴巴的想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王德在五天後調查出了初步的結論。
此次,一共有兩個世家想要拿這從龍之功。
一個是益州王氏,一個是荊州趙氏。
王氏專營鐵器生意,現在的情況是——他們的生意被元康帝打壓得抬不起頭了。
雖然他們也得到了用動力水車鍛造鐵器的方法,但是總歸沒有一個國家的體量大。
元康帝鐵了心推廣動力水車鑄鐵方法,那麽他們也無法招架。
最基本的煉鐵那便是直接燒鐵礦石然後得到鐵渣,再加熱鍛打,便成生鐵。
而現在,工坊能夠用鑄鐵爐煉鐵,出來的鐵水便是生鐵,再放到水利鍛錘下一頓揍,百煉鋼就能出來了。
問題是,一個國家鑄鐵和一個家族鑄鐵,誰都知道哪個體量大。
世人皆知,世家能夠繁榮昌盛的秘訣就是壟斷。
不管是什麽:衣食住行乃至知識。
但現在,元康帝打破了他們的壟斷。
那這可怎麽搞?
再說荊州趙氏,他們家專營絲綢布帛生意。
驚喜到絲綢,粗劣如麻布,他們無一不做。
元康帝也根本沒有對他們的產業動刀。
直接掏出了棉花和棉布,並且對棉花產地匈州嚴格管控。
雖然沒有收歸國有,但那也沒有區別了。
世家之人想入可以,但是別給抓到,被抓到就會被遣返。
理由很簡單:匈州仍處於戰亂,為了你們的安全著想,請諸位迴去吧。
至於說匈州什麽時候能夠安頓下來,三個字:不知道。
元康帝這個理由冠冕堂皇,令人無法反駁。
你要進去,就是違反了元康帝的勸阻,邊防軍也管不著,但是,進去後會有什麽人衝出來將你們劫了滅了,那就不關我的事兒了。
隻有在將這棉花的種植大部分掌握在手裏,將紡絲織布產業大部分抓在掌心,這一天才會到來吧。
周飛鴻終於來到了皇宮門口。
這裏的戰鬥痕跡要比任何地方要重。宮牆上遍布著密密麻麻刀劈斧鑿的痕跡,地上的青石板上的斑斑血跡仍未消退,仿佛在向所有人訴說著那一日的血腥與死亡。
王德一身絳色袍服等候多時了。
“哎喲喂,侯爺您才來啊。”
周飛鴻拱拱手:“王將軍,某家來遲了。”
王德擺擺手:“快進快進。”
待宮門關上後,王德憂心忡忡:“陛下很生氣,景和你進去後莫要多言。”
周飛鴻一挑眉:“是誰?”
忘得搖搖頭:“咱家不能說,得陛下跟你說。”
“行吧...”周飛鴻砸吧砸吧嘴,邁步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