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主事,秦王想要征辟杜楚客為天策府功曹參軍,根據楊尚書的安排,這件事情由你來辦好了,你去負責考察一下這個杜楚客。”
聽了這個書吏的話,張超馬上暗罵:“楊恭仁,真是一個老狐狸,居然把一個燙手山芋交給我?”
張超當然知道這個征辟是怎麽迴事,在唐朝初期,很多高級的官員也都是可以自己進行招募官員。而這種製度叫做征辟,而他起源於漢朝的一套政治製度,由皇帝或者重臣來選拔一些有名望的人為官,而皇帝叫做征,重臣叫做辟,合起來叫做征辟reads();。而在隋朝以後,建立了六部之後這種征辟也就越來越少了,因為隋朝的規定也就是九品以上的官員都要經過吏部,所以這種情況越來越少。
可是到了隋朝末年的亂世,群魔亂舞,哪怕是唐朝內部也都對於人事製度管理非常寬鬆了。很多皇族、各路行軍總管、行台尚書令等等各種高級官員也都有了征辟官員的權力。這樣的情況其實非常不利的,他們能夠自己招募官員,然後一步步的直接讓自己黨羽遍布官場。而這種情況肯定是非常不好的,畢竟手下官員也都能夠自己進行招募官員,這個肯定是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小勢力。
“天策府的功曹參軍,這個不是秦王李世民的鐵杆嫡係嗎?他怎麽還要送來我這裏呢?”張超問道。
“張主事,按照皇上之前的命令,秦王冊封為天策府天策上將之後,也都可以自己開府建衙,他可以自己招募官員。而隻不過是送來給我們吏部備案而已,所以我們吏部也就隻是能夠進行自己備案而已,一般來說沒有權力幹涉。”書吏說道。
張超看著這份關於提升一個杜楚客為天策府功曹參軍的建議,他心裏馬上小心了。因為別看這個時期比較小,可是卻也都是非常要命的。以自己目前的職責負責是考察那些官員,查看他們是否稱職的一個職位。而這個現在居然有人送拉了一份關於提升杜楚客官職的命令,這個涉及到了李世民的天策府,那這樣肯定是要小心的。如果稍有不慎,那恐怕會麵臨一個非常要命的結果。
畢竟目前李世民的天策府和太子李建成的東宮,還有李淵也都是三巨頭互相合作,也在互相競爭。李淵隻是占有了父親和皇帝的大義優勢而已,而李建成東宮官署,還有李世民的天策府,其實某種程度都是在為了未來取代李淵的那套行政班子而準備的。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準備接受李淵的勢力,這個也就是古代家天下造成的,因為李淵的勢力可以被李建成或者李世民而繼承,可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卻不會願意被李淵收走勢力。而他們三方麵互相有鬥爭也都有合作,目前是合作大於鬥爭,畢竟天下尚未太平。
可是鬥爭已經出現端倪了,畢竟現在國家都正在處於逐步統一天下的局勢當中,所以內部的矛盾已經開始爆發了。這樣引起了唐朝內部爭鬥,讓大家也都開始逐步的醞釀和爆發。
“大事大約,小事小心啊!”張超心裏麵想道。
張超開始推想這個吏部尚書楊恭仁把這個命令給自己是什麽意思,因為其實這件事情非常容易處理,簡直是太簡單了。別看這個涉及到李世民,可是事實上也都是非常容易解決的,隻是當做沒有發生過夜就行了。作為一個後世官員,對於當官有一套準備,那也就是所謂的“大事大約,小事小心”。因為凡是大事,都有相應的預案,都是可以按照預案來解決的。可是小事,那反而沒有準備,來的突然,並且容易被人借題發揮。這個事情看起來簡單,可是背後絕對有問題。很多時候,政治鬥爭都是由一個小時作為引子,然後引發出來了一大串事情。所以,凡是小事,反而要小心,避免被人利用借題發揮了。
以吏部尚書楊恭仁的身份,完全可以做一個順水人情,然後直接同意這個杜楚客為天策府的功曹參軍也就行了,何必要如此複雜的讓自己來處理呢?何況之前皇帝李淵也都說了,天策府可以自己招募官僚,這樣也就是說吏部其實隻是名義上審核,並沒有權力駁迴。何況這個涉及到太子和秦王的手下的親信班子,那如果吏部尚書楊恭仁直接插手了,那會不會是有幹涉人家皇子的情況?
“楊尚書把這份公文交給你,讓你來給我的時候,他說什麽了嗎?”張超問道。
那個書吏馬上說:“張主事,楊尚書含含糊糊說了一句,這個杜楚客喜歡做隱士,好像並不太熱衷於為官reads();。而既然他做一個隱士,那為什麽還要為難他來為官呢?”
“這個可是暗示,赤果果的暗示啊!”張超心裏麵想道。
楊恭仁這話,其實也就是在通過書吏的嘴,來暗示張超讓他直接駁迴這個關於杜楚客的任命。可是這個行為,卻嚴重的影響了和李世民的關係。如果楊恭仁敢把這件事情做了,按恐怕李世民會對他有意見,那個時候也許楊恭仁會被李世民恨了。可是楊恭仁還是這麽直接的暗示張超駁迴,那這樣簡直是出乎意料之外,這個楊恭仁立場有問題啊!
張超作為後世人,非常清楚一個問題,作為管理人事的官員,政治立場首先隻能夠有兩種。作為管理人事部門的一把手,要麽也就是國家一把手的親信,這樣有利於國家一把手操控人事問題,對於統治有幫助。而哪怕不是一把手的絕對親信,那也都是傳說中的“無黨派人士”,這樣可以避免某一個派係實力擴充太快。如果一個管理人事的部門的一把手都有了自己的政治立場,那可是非常可怕的。
目前的局勢來說,這個楊恭仁作為吏部尚書,最好的辦法也就是對於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爭鬥,袖手旁觀,要幹涉任何一方。畢竟如果他參與了某一個人的手下,那後果也就是要被李淵免職,甚至是被李淵收拾掉。現在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已經各自有了各自的小勢力,如果吏部尚書這個管理人事的一把手也都倒向了某一方,那這樣意味著朝廷都要被架空了。
“楊恭仁不知道,如果他選擇駁迴了李世民這個提議,那會得罪李世民,然後這樣必然會讓李世民對他記恨了。而雖然現在李淵看起來年富力強,可是好歹也都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了,在這個時代正常人的壽命也就是五六十歲而已,他居然不考慮為自己以後做準備嗎?”張超心裏麵嘀咕道。
張超對於楊恭仁的態度,感覺非常的意外,因為重要的是李淵的年齡問題。李淵現在的年齡也都是五六十歲了,幾乎已經達到了這個時代人類的壽命極限。當然,張超知道曆史上李淵還能夠活到十二年之後,幾乎活到了古稀之年。可是這個時代的人不知道,現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之所以能夠如此鬧得歡,那是其實也都是認為李淵當不了幾年皇帝了。如果按照這個時代的平均壽命,那李淵恐怕等到統一天下之後,用不了幾年也就要死了。所以正因為大家都是這麽想的,這才讓李建成和李世民開始鬧得歡了。
所以楊恭仁雖然不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人,可他也應該知道不能得罪李世民或者李建成,畢竟過幾年李淵一旦嗝屁,那肯定是李建成或者李世民其中之一繼承皇位。而現在局勢不明朗,所以楊恭仁哪怕身為吏部尚書,也都不會直接得罪任何一方,何況是這個李世民親信呢?這樣做是非常得罪李世民,難道楊恭仁也就不怕未來李世民報複?李建成和李世民實力相當,所以雙方登上皇位的概率正常來說為百分之五十。而在很多時候,百分之五十的概率都是非常巨大了,所以楊恭仁沒有必要冒著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得罪一個未來可能繼承皇位的皇子啊!
“楊恭仁不會是這種傻子,他不會得罪李世民的。可是他這次還是這麽做了,並且還把責任推給了我?他肯定是被逼的,可是誰能逼迫他呢?”張超心裏麵想道。
楊恭仁是吏部尚書,朝廷裏麵六部的第一名的重臣。而楊恭仁雖然是尚書省六部之一,可是卻很大程度上直屬於皇帝李淵,哪怕是尚書仆射也都無法影響到他的權力地位。至於名義上的尚書令,那也就是李世民在擔任,而李世民不可能真正的掌握尚書省,頂多也就是一個掛名的尚書令而已。所以李世民沒有辦法逼迫他,尚書省的兩個仆射也都沒有辦法逼迫他。
“楊恭仁作為吏部尚書,能夠逼迫他的人目前隻有一個,那也就是皇帝李淵?李淵到底想要做什麽?”張超想道。
聽了這個書吏的話,張超馬上暗罵:“楊恭仁,真是一個老狐狸,居然把一個燙手山芋交給我?”
張超當然知道這個征辟是怎麽迴事,在唐朝初期,很多高級的官員也都是可以自己進行招募官員。而這種製度叫做征辟,而他起源於漢朝的一套政治製度,由皇帝或者重臣來選拔一些有名望的人為官,而皇帝叫做征,重臣叫做辟,合起來叫做征辟reads();。而在隋朝以後,建立了六部之後這種征辟也就越來越少了,因為隋朝的規定也就是九品以上的官員都要經過吏部,所以這種情況越來越少。
可是到了隋朝末年的亂世,群魔亂舞,哪怕是唐朝內部也都對於人事製度管理非常寬鬆了。很多皇族、各路行軍總管、行台尚書令等等各種高級官員也都有了征辟官員的權力。這樣的情況其實非常不利的,他們能夠自己招募官員,然後一步步的直接讓自己黨羽遍布官場。而這種情況肯定是非常不好的,畢竟手下官員也都能夠自己進行招募官員,這個肯定是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小勢力。
“天策府的功曹參軍,這個不是秦王李世民的鐵杆嫡係嗎?他怎麽還要送來我這裏呢?”張超問道。
“張主事,按照皇上之前的命令,秦王冊封為天策府天策上將之後,也都可以自己開府建衙,他可以自己招募官員。而隻不過是送來給我們吏部備案而已,所以我們吏部也就隻是能夠進行自己備案而已,一般來說沒有權力幹涉。”書吏說道。
張超看著這份關於提升一個杜楚客為天策府功曹參軍的建議,他心裏馬上小心了。因為別看這個時期比較小,可是卻也都是非常要命的。以自己目前的職責負責是考察那些官員,查看他們是否稱職的一個職位。而這個現在居然有人送拉了一份關於提升杜楚客官職的命令,這個涉及到了李世民的天策府,那這樣肯定是要小心的。如果稍有不慎,那恐怕會麵臨一個非常要命的結果。
畢竟目前李世民的天策府和太子李建成的東宮,還有李淵也都是三巨頭互相合作,也在互相競爭。李淵隻是占有了父親和皇帝的大義優勢而已,而李建成東宮官署,還有李世民的天策府,其實某種程度都是在為了未來取代李淵的那套行政班子而準備的。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準備接受李淵的勢力,這個也就是古代家天下造成的,因為李淵的勢力可以被李建成或者李世民而繼承,可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卻不會願意被李淵收走勢力。而他們三方麵互相有鬥爭也都有合作,目前是合作大於鬥爭,畢竟天下尚未太平。
可是鬥爭已經出現端倪了,畢竟現在國家都正在處於逐步統一天下的局勢當中,所以內部的矛盾已經開始爆發了。這樣引起了唐朝內部爭鬥,讓大家也都開始逐步的醞釀和爆發。
“大事大約,小事小心啊!”張超心裏麵想道。
張超開始推想這個吏部尚書楊恭仁把這個命令給自己是什麽意思,因為其實這件事情非常容易處理,簡直是太簡單了。別看這個涉及到李世民,可是事實上也都是非常容易解決的,隻是當做沒有發生過夜就行了。作為一個後世官員,對於當官有一套準備,那也就是所謂的“大事大約,小事小心”。因為凡是大事,都有相應的預案,都是可以按照預案來解決的。可是小事,那反而沒有準備,來的突然,並且容易被人借題發揮。這個事情看起來簡單,可是背後絕對有問題。很多時候,政治鬥爭都是由一個小時作為引子,然後引發出來了一大串事情。所以,凡是小事,反而要小心,避免被人利用借題發揮了。
以吏部尚書楊恭仁的身份,完全可以做一個順水人情,然後直接同意這個杜楚客為天策府的功曹參軍也就行了,何必要如此複雜的讓自己來處理呢?何況之前皇帝李淵也都說了,天策府可以自己招募官僚,這樣也就是說吏部其實隻是名義上審核,並沒有權力駁迴。何況這個涉及到太子和秦王的手下的親信班子,那如果吏部尚書楊恭仁直接插手了,那會不會是有幹涉人家皇子的情況?
“楊尚書把這份公文交給你,讓你來給我的時候,他說什麽了嗎?”張超問道。
那個書吏馬上說:“張主事,楊尚書含含糊糊說了一句,這個杜楚客喜歡做隱士,好像並不太熱衷於為官reads();。而既然他做一個隱士,那為什麽還要為難他來為官呢?”
“這個可是暗示,赤果果的暗示啊!”張超心裏麵想道。
楊恭仁這話,其實也就是在通過書吏的嘴,來暗示張超讓他直接駁迴這個關於杜楚客的任命。可是這個行為,卻嚴重的影響了和李世民的關係。如果楊恭仁敢把這件事情做了,按恐怕李世民會對他有意見,那個時候也許楊恭仁會被李世民恨了。可是楊恭仁還是這麽直接的暗示張超駁迴,那這樣簡直是出乎意料之外,這個楊恭仁立場有問題啊!
張超作為後世人,非常清楚一個問題,作為管理人事的官員,政治立場首先隻能夠有兩種。作為管理人事部門的一把手,要麽也就是國家一把手的親信,這樣有利於國家一把手操控人事問題,對於統治有幫助。而哪怕不是一把手的絕對親信,那也都是傳說中的“無黨派人士”,這樣可以避免某一個派係實力擴充太快。如果一個管理人事的部門的一把手都有了自己的政治立場,那可是非常可怕的。
目前的局勢來說,這個楊恭仁作為吏部尚書,最好的辦法也就是對於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爭鬥,袖手旁觀,要幹涉任何一方。畢竟如果他參與了某一個人的手下,那後果也就是要被李淵免職,甚至是被李淵收拾掉。現在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已經各自有了各自的小勢力,如果吏部尚書這個管理人事的一把手也都倒向了某一方,那這樣意味著朝廷都要被架空了。
“楊恭仁不知道,如果他選擇駁迴了李世民這個提議,那會得罪李世民,然後這樣必然會讓李世民對他記恨了。而雖然現在李淵看起來年富力強,可是好歹也都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了,在這個時代正常人的壽命也就是五六十歲而已,他居然不考慮為自己以後做準備嗎?”張超心裏麵嘀咕道。
張超對於楊恭仁的態度,感覺非常的意外,因為重要的是李淵的年齡問題。李淵現在的年齡也都是五六十歲了,幾乎已經達到了這個時代人類的壽命極限。當然,張超知道曆史上李淵還能夠活到十二年之後,幾乎活到了古稀之年。可是這個時代的人不知道,現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之所以能夠如此鬧得歡,那是其實也都是認為李淵當不了幾年皇帝了。如果按照這個時代的平均壽命,那李淵恐怕等到統一天下之後,用不了幾年也就要死了。所以正因為大家都是這麽想的,這才讓李建成和李世民開始鬧得歡了。
所以楊恭仁雖然不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人,可他也應該知道不能得罪李世民或者李建成,畢竟過幾年李淵一旦嗝屁,那肯定是李建成或者李世民其中之一繼承皇位。而現在局勢不明朗,所以楊恭仁哪怕身為吏部尚書,也都不會直接得罪任何一方,何況是這個李世民親信呢?這樣做是非常得罪李世民,難道楊恭仁也就不怕未來李世民報複?李建成和李世民實力相當,所以雙方登上皇位的概率正常來說為百分之五十。而在很多時候,百分之五十的概率都是非常巨大了,所以楊恭仁沒有必要冒著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得罪一個未來可能繼承皇位的皇子啊!
“楊恭仁不會是這種傻子,他不會得罪李世民的。可是他這次還是這麽做了,並且還把責任推給了我?他肯定是被逼的,可是誰能逼迫他呢?”張超心裏麵想道。
楊恭仁是吏部尚書,朝廷裏麵六部的第一名的重臣。而楊恭仁雖然是尚書省六部之一,可是卻很大程度上直屬於皇帝李淵,哪怕是尚書仆射也都無法影響到他的權力地位。至於名義上的尚書令,那也就是李世民在擔任,而李世民不可能真正的掌握尚書省,頂多也就是一個掛名的尚書令而已。所以李世民沒有辦法逼迫他,尚書省的兩個仆射也都沒有辦法逼迫他。
“楊恭仁作為吏部尚書,能夠逼迫他的人目前隻有一個,那也就是皇帝李淵?李淵到底想要做什麽?”張超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