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命乃在天
秦皇扶蘇:赳赳大秦,稱霸全球 作者:李西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03章 命乃在天
“論富莫過青徐揚,論強莫過甘胡建,秦兵秦民不分家,統一都得聽鹹陽。”
這是流傳在徐州的一首民間歌謠。
大意是,論起富碩,大秦腹地內,當屬青州、徐州、揚州三地錢糧最多,論起兵馬強壯,自然是占了昔日匈奴大草原的甘州、胡州、建州最是強大,不過任你錢多糧多,兵強馬壯,最終都得聽從鹹陽都城的調派。
雖不是全部實事,但也確實差不多。
甘、胡、建三州有天然的養馬練兵之地,這得天獨厚的優勢自然是無需多說什麽。
至於青、徐、揚三州,東臨大海,又有諸多朝廷政策的扶持,除了背靠南海的交州、閩州可以一比之外,還真沒有其他州郡能在經濟上壓的過這三州一頭了。
而這三州中,因為徐州是漢王故鄉,上一任徐州刺史曹參又是漢王親信中的親信,自然是要比其他兩州更為尊貴一些的。
不過自從曹參調任幽州之後,不少地方官員都在臆測,是不是朝廷要對徐州官場有了動作,想要削弱漢王羽翼?
有這想法倒也不奇怪,畢竟這十數年以來,漢王舊部把持著徐州各個地方,除了必要的領兵出征之外,大多數時間裏徐州就像是鐵板一塊,除了當今聖上的聖旨之外,幾乎沒人能調得動這裏的一兵一卒。
更何況遠在東海的千裏之外還有一座水師大本營也是那位漢王一手帶出來的,這樣堪稱龐大的勢力,擱在哪位君王的眼裏不是一份威脅?
不過這種言論倒也沒有持續太長時間,隨著周勃的走馬上任當了新任徐州刺史,所有人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漢王在陛下心目中,依然是信任有加啊。
要不然也不會任由漢王舊部開枝散葉。
------
自上一次在西境戰場上病倒之後,劉邦的身體便每況愈下,大有日薄西山的前兆。
實際上,早在秦皇十三年的時候,劉邦的身體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為了給這位漢王續命,扶蘇恨不得把整個太醫院都搬到徐州去。
什麽天材地寶、各種補藥就更不要說了,扶蘇還曾經特意下令,隻要能夠使其好轉,什麽代價都舍得,就連每逢大戰,劉邦出征時身邊跟隨最多的都不是隨行親衛,而是太醫院的太醫。
也正是因此,劉邦才得以多活了這數年的時間,到了如今,也總算是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了。
整座漢王府今日格外的冷清.......
殘陽透過雕花窗欞斜斜照進寢殿,將青磚上的枯葉影子拉得細長。
藥爐騰起的白煙在光束中繚繞,卻驅不散滿室沉屙之氣。劉邦半倚在織錦軟枕上,枯瘦的手腕搭著素絹,泛青的皮膚下凸起嶙峋骨節,唯有那雙曾叱吒沙場的眼睛依舊清明如炬。
";往參湯裏再加三錢鹿茸...";
太醫話音未落,劉邦忽地笑出聲來,他抬手止住欲言的呂雉,斑白鬢角隨著搖頭輕顫:";老參吊著口氣,倒讓我想起當年被項羽追得三天三夜沒合眼,那時灌兩口井水就能活蹦亂跳。";
笑聲牽動胸腔發出破風箱般的喘息,驚得一旁的四子劉恆慌忙捧起銅盂。
“不要麻煩了,”艱難的吐了口氣,劉邦看著太醫笑了笑,“這些年辛苦幾位了,陛下恩重如山,奈何劉邦福薄,這段君臣之誼,隻怕是到了緣盡的時候了。”
太醫趕忙拱手道:“漢王不要這樣說,你命數未盡,也不是沒有延續的法子,隻不過.......”
劉邦卻是搖了搖頭,“我與一眾兄弟起於豐沛,蒙聖上不棄,遂定天下,縱觀這一生何其壯哉!如今天下已定,也確實是有些累了!”
一邊說著,劉邦苦笑著搖了搖頭,“早在數年以前,我便曾上疏撤迴諸位太醫,實在是無須為了我這一個行將就木之人浪費國力,可奈何陛下不願,我也隻得殘喘了這些年,如今到了大限,還有什麽理由眷戀這世間呢?”
說罷,劉邦又忍不住的咳了起來,一旁的幾人見狀不由得露出了擔憂的神色。
“唿~”
緩了口氣之後,劉邦這才抬頭看了一眼病榻旁的諸多親眷,緩緩說道:“大秦沒有異姓封王的規矩,咱們家這一王尊之位,是陛下乾綱獨斷賞賜的,我死之後,你們萬萬不能貪戀王位,要上疏......要上疏給朝廷,收迴漢王尊位,記著,即便是陛下有讓你們承襲的意思,也一定要拒絕,切記切記!”
說罷,劉邦環視一周,最後目光落在了四子劉恆的身上,“我這一生育有八子,可這些孩子裏,你是最得陛下恩寵的,我現在仍然記得,你誕生之時,陛下得到消息之後不遠千裏親自來探望,你胸前的那把長生鎖,便是陛下親賜的,而且你性格寬容平和,低調內斂,從不與人爭執,日後若是我劉家有人能撐起大旗,必然非你莫屬。”
“父王......”
劉恆抽泣,剛要說些什麽,卻被劉邦揮了揮手製止了去,“朝廷收迴王位之後,必然另有恩賜,如我所料不錯,定是世襲侯爵,你,恆兒,可當此位。”
這話一出,一旁的呂雉頓時瞪大了眼睛,扶著劉盈肩膀的雙手也不由得使了些力氣。
劉盈則也是上前哭喊了幾聲“父王”,似乎想讓劉邦記起來,自己才是這個家裏的嫡長子。
劉邦卻好似沒有聽到一般,長歎了口氣,“劉家的一切都是陛下恩賜的,這杆大旗不是誰想扛就能扛的。”
也在這時,門外管家輕聲走了進來,拱手道:“啟稟漢王,府外樊將軍、盧將軍、周大人等求見,還有......還有......”
“這幫老東西們,這是看我將要撒手人寰,想著來蹭最後一頓酒來了,”笑著罵了一聲,劉邦旋即開口問道:“還有誰?”
“還有蕭何,蕭大人。”
“蕭何也來了?”劉邦不免有些意外。
自從蕭何躋身廟堂之後,為了避免流言蜚語,他們二人這十數年裏幾乎很少來往,除了必要的公事之外,連基本的書信都不曾互有過。
不曾想,今日這位老友也能專程趕來見自己最後一麵。
劉邦強撐著緩緩起身,整理了一番儀容。
自己在他們麵前一向都是不拘小節的老大哥模樣,如今這最後一麵,自然得精精神神的。
“唿~”
劉邦坐在榻邊,望著透過窗戶的天色,不免有些感慨。
當蕭何第一個邁過大門門檻的時候,正看見這位故友披著玄色大氅端坐榻上,一臉笑意盎然的看著他。
二十年朝堂相隔,此刻四目相對,兩人幾乎同時想起了昔日在沛縣縣衙上共飲的那壇杏花酒。
";命乃在天啊...";劉邦看了一眼簷角漸沉的落日輕聲笑了出來。
晚風卷著丹桂花香掠過垂幔,帶起劉邦袖口那一縷若有似無的歎息。
案頭燭火忽明忽暗,在斑駁牆麵投下搖晃的剪影,仿佛千軍萬馬正踏著暮色馳向遠方。
所有人都明白,今日以後,大秦,再無漢王!!!
“論富莫過青徐揚,論強莫過甘胡建,秦兵秦民不分家,統一都得聽鹹陽。”
這是流傳在徐州的一首民間歌謠。
大意是,論起富碩,大秦腹地內,當屬青州、徐州、揚州三地錢糧最多,論起兵馬強壯,自然是占了昔日匈奴大草原的甘州、胡州、建州最是強大,不過任你錢多糧多,兵強馬壯,最終都得聽從鹹陽都城的調派。
雖不是全部實事,但也確實差不多。
甘、胡、建三州有天然的養馬練兵之地,這得天獨厚的優勢自然是無需多說什麽。
至於青、徐、揚三州,東臨大海,又有諸多朝廷政策的扶持,除了背靠南海的交州、閩州可以一比之外,還真沒有其他州郡能在經濟上壓的過這三州一頭了。
而這三州中,因為徐州是漢王故鄉,上一任徐州刺史曹參又是漢王親信中的親信,自然是要比其他兩州更為尊貴一些的。
不過自從曹參調任幽州之後,不少地方官員都在臆測,是不是朝廷要對徐州官場有了動作,想要削弱漢王羽翼?
有這想法倒也不奇怪,畢竟這十數年以來,漢王舊部把持著徐州各個地方,除了必要的領兵出征之外,大多數時間裏徐州就像是鐵板一塊,除了當今聖上的聖旨之外,幾乎沒人能調得動這裏的一兵一卒。
更何況遠在東海的千裏之外還有一座水師大本營也是那位漢王一手帶出來的,這樣堪稱龐大的勢力,擱在哪位君王的眼裏不是一份威脅?
不過這種言論倒也沒有持續太長時間,隨著周勃的走馬上任當了新任徐州刺史,所有人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漢王在陛下心目中,依然是信任有加啊。
要不然也不會任由漢王舊部開枝散葉。
------
自上一次在西境戰場上病倒之後,劉邦的身體便每況愈下,大有日薄西山的前兆。
實際上,早在秦皇十三年的時候,劉邦的身體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為了給這位漢王續命,扶蘇恨不得把整個太醫院都搬到徐州去。
什麽天材地寶、各種補藥就更不要說了,扶蘇還曾經特意下令,隻要能夠使其好轉,什麽代價都舍得,就連每逢大戰,劉邦出征時身邊跟隨最多的都不是隨行親衛,而是太醫院的太醫。
也正是因此,劉邦才得以多活了這數年的時間,到了如今,也總算是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了。
整座漢王府今日格外的冷清.......
殘陽透過雕花窗欞斜斜照進寢殿,將青磚上的枯葉影子拉得細長。
藥爐騰起的白煙在光束中繚繞,卻驅不散滿室沉屙之氣。劉邦半倚在織錦軟枕上,枯瘦的手腕搭著素絹,泛青的皮膚下凸起嶙峋骨節,唯有那雙曾叱吒沙場的眼睛依舊清明如炬。
";往參湯裏再加三錢鹿茸...";
太醫話音未落,劉邦忽地笑出聲來,他抬手止住欲言的呂雉,斑白鬢角隨著搖頭輕顫:";老參吊著口氣,倒讓我想起當年被項羽追得三天三夜沒合眼,那時灌兩口井水就能活蹦亂跳。";
笑聲牽動胸腔發出破風箱般的喘息,驚得一旁的四子劉恆慌忙捧起銅盂。
“不要麻煩了,”艱難的吐了口氣,劉邦看著太醫笑了笑,“這些年辛苦幾位了,陛下恩重如山,奈何劉邦福薄,這段君臣之誼,隻怕是到了緣盡的時候了。”
太醫趕忙拱手道:“漢王不要這樣說,你命數未盡,也不是沒有延續的法子,隻不過.......”
劉邦卻是搖了搖頭,“我與一眾兄弟起於豐沛,蒙聖上不棄,遂定天下,縱觀這一生何其壯哉!如今天下已定,也確實是有些累了!”
一邊說著,劉邦苦笑著搖了搖頭,“早在數年以前,我便曾上疏撤迴諸位太醫,實在是無須為了我這一個行將就木之人浪費國力,可奈何陛下不願,我也隻得殘喘了這些年,如今到了大限,還有什麽理由眷戀這世間呢?”
說罷,劉邦又忍不住的咳了起來,一旁的幾人見狀不由得露出了擔憂的神色。
“唿~”
緩了口氣之後,劉邦這才抬頭看了一眼病榻旁的諸多親眷,緩緩說道:“大秦沒有異姓封王的規矩,咱們家這一王尊之位,是陛下乾綱獨斷賞賜的,我死之後,你們萬萬不能貪戀王位,要上疏......要上疏給朝廷,收迴漢王尊位,記著,即便是陛下有讓你們承襲的意思,也一定要拒絕,切記切記!”
說罷,劉邦環視一周,最後目光落在了四子劉恆的身上,“我這一生育有八子,可這些孩子裏,你是最得陛下恩寵的,我現在仍然記得,你誕生之時,陛下得到消息之後不遠千裏親自來探望,你胸前的那把長生鎖,便是陛下親賜的,而且你性格寬容平和,低調內斂,從不與人爭執,日後若是我劉家有人能撐起大旗,必然非你莫屬。”
“父王......”
劉恆抽泣,剛要說些什麽,卻被劉邦揮了揮手製止了去,“朝廷收迴王位之後,必然另有恩賜,如我所料不錯,定是世襲侯爵,你,恆兒,可當此位。”
這話一出,一旁的呂雉頓時瞪大了眼睛,扶著劉盈肩膀的雙手也不由得使了些力氣。
劉盈則也是上前哭喊了幾聲“父王”,似乎想讓劉邦記起來,自己才是這個家裏的嫡長子。
劉邦卻好似沒有聽到一般,長歎了口氣,“劉家的一切都是陛下恩賜的,這杆大旗不是誰想扛就能扛的。”
也在這時,門外管家輕聲走了進來,拱手道:“啟稟漢王,府外樊將軍、盧將軍、周大人等求見,還有......還有......”
“這幫老東西們,這是看我將要撒手人寰,想著來蹭最後一頓酒來了,”笑著罵了一聲,劉邦旋即開口問道:“還有誰?”
“還有蕭何,蕭大人。”
“蕭何也來了?”劉邦不免有些意外。
自從蕭何躋身廟堂之後,為了避免流言蜚語,他們二人這十數年裏幾乎很少來往,除了必要的公事之外,連基本的書信都不曾互有過。
不曾想,今日這位老友也能專程趕來見自己最後一麵。
劉邦強撐著緩緩起身,整理了一番儀容。
自己在他們麵前一向都是不拘小節的老大哥模樣,如今這最後一麵,自然得精精神神的。
“唿~”
劉邦坐在榻邊,望著透過窗戶的天色,不免有些感慨。
當蕭何第一個邁過大門門檻的時候,正看見這位故友披著玄色大氅端坐榻上,一臉笑意盎然的看著他。
二十年朝堂相隔,此刻四目相對,兩人幾乎同時想起了昔日在沛縣縣衙上共飲的那壇杏花酒。
";命乃在天啊...";劉邦看了一眼簷角漸沉的落日輕聲笑了出來。
晚風卷著丹桂花香掠過垂幔,帶起劉邦袖口那一縷若有似無的歎息。
案頭燭火忽明忽暗,在斑駁牆麵投下搖晃的剪影,仿佛千軍萬馬正踏著暮色馳向遠方。
所有人都明白,今日以後,大秦,再無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