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韓信除北患
秦皇扶蘇:赳赳大秦,稱霸全球 作者:李西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匈奴西逃的軍報傳到韓信大營裏的時候,營內諸將皆是長出了一口氣。
“看來東線三路大軍把活都幹完了,那麽接下來,可就看我們的了,”韓信說著,抬頭看向帥案下的一眾將領,吩咐道:“各營依計劃行事,弓弩手、重騎、輕騎、步卒依次配置,階梯阻擊,絕不能讓匈奴騎軍越過邊境防線。”
“是!”
眾將齊聲應諾。
韓信深吸了一口氣,隨後緩緩抱拳躬身道:“諸位,北境安寧在此一役,事關重大不得有半點疏漏,韓信在此,拜托諸位了。”
眾將齊聲道:“不滅賊寇,誓不迴還!”
所有諸將皆是視死如歸。
士氣高昂之兵,焉有敗陣之理?
------
一切都如同韓信所預料的那樣,匈奴殘部以保存了完整建製的萬餘重騎做破陣先鋒,以王庭大軍居中調度,以左右賢王兩部殘兵殿後,意圖一舉攻破北境西線防線,進而與烏孫諸部匯合。
嬴峰、嬴虞倒也無愧嬴氏宗族之威名,南北兩線齊頭並進,配合著趙越、錢碩兩營兵馬,單靠不到六萬兵馬,竟將十一萬匈奴大軍牢牢控死在韓信預設的包圍圈內。
眼看著首當其衝的萬餘重騎和王庭大軍都過了預伏地點,李仲師、白新武、錢毅、嶽乾四營才突然殺出,將整支匈奴大軍攔腰截斷,使其一分為二。
至此,牢籠已成。
一路以韓信西州主力再加上兩營中衛軍和幽、並、兗三州將士全力剿殺王庭大軍。
另一路則以中衛軍八營主力拖住左右賢王兩部殘軍,配合著緊隨其後的蒙恬大軍,對其實施清剿圍殲之策。
也是直到此時,那位匈奴大單於才知道了大秦朝廷肅清邊患的決心。
隻可惜,為時已晚。
韓信大營內,當他聽到匈奴先鋒重騎已經開始破陣突圍的時候,隻是輕輕的點了點頭,隨後說道:“去令前線,放開一道口子,讓這支重騎兵過去,主要兵力繼續圍攻匈奴王庭主力。”
也有將領對於這個軍令表現的憂心忡忡,“韓將軍,匈奴大單於可也在這支重騎兵隊伍裏,要真是放跑了他,隻怕陛下那邊,不好交代啊。”
“今日全軍上下皆是遵照我的軍令行事,陛下那邊自有我去交代,若真是放跑了匈奴重騎,我一人擔責,無須你們多慮。”
“韓將軍......”
“無需多言,執行軍令吧!”
“是!”
隨著帳內將領的退下,韓信這才緩緩看向北境西線地圖。
說實話,對於兩支重甲營能否抵擋得住萬餘匈奴重騎,他心裏也沒有數。
眾所周知的,重騎兵團向來是最難培養的。
其要求條件之苛刻,所需消耗之龐大,實在是讓人望塵莫及。
即便是傾盡大秦舉國之力,數年來也不過是培養了不到八千重騎而已。
放眼馳騁草原多年且不缺駿馬的匈奴,重騎建製也始終不過萬人,即便如此,這一支鐵騎部隊依舊能夠在數次對秦作戰中表現亮眼,也由此可見俱甲重騎的威力實在是非同凡響。
良久之後,韓信才輕輕的歎了口氣。
“希望他們扛得住吧!”
------
就在韓信麾下兩部兵馬與匈奴大軍打的如火如荼之時,被刻意放出牢籠的匈奴重騎也終於在包圍圈的十裏之外遇到了該屬於他們的敵手。
“可算是來了!”魏老五輕笑了一聲,隨後緩緩看向一旁的張老三,“還是原計劃,我先率軍衝,打亂敵軍陣型,你率軍殿後,說好了,可不能讓一騎逃了出去啊。”
“趕緊的吧,”趙老三舉起雙錘,“打完這一仗,老子可得好好喝頓酒犒勞一下自己。”
“那我可就不客氣了,”一邊說著,魏老五緩緩看向身後早已準備多時的魏五營將士,大喝道:“小子們,可別讓老三營的家夥們小瞧了。”
“隨我,出戰!”
“殺!”
也就是這一聲令下,兩營重騎一前一後,朝著匈奴重騎迎麵殺去。
隨著雙方軍隊瞬間撞在一起,金屬相交發出清脆的響聲頓時響徹天地。
魏老五身先士卒,手中長槍如龍,連連刺出,匈奴重騎紛紛落馬。
張老三率領的老三營則緊隨其後,雙錘揮舞,砸向匈奴重騎的盔甲,一時間人仰馬翻。
雖說有著人數劣勢,但憑借著悍不畏死的決心和士氣,竟然逼得匈奴重騎連連敗退。
尤其是魏五營不計一切代價的重裝衝鋒,竟硬生生衝亂了匈奴陣型。
直到數個時辰之後,兩方人馬皆已是疲憊不堪,匈奴重騎不得不後退數裏重整陣型。
隨著匈奴重騎的暫時退去,戰場上的這片刻安寧顯得尤為珍貴。
草原上,大秦兩營近八千將士已是十不存二三,放眼望去,屍橫遍地,血滿荒野。
作為兩營主將,張老三與魏老五兩人亦是傷痕累累,此時不得不下馬休整,相互依靠在一起,大口的喘著粗氣。
突然,張老三眉頭一皺,隨即看向十裏之外的秦軍大營方向。
“聽到了嗎?是大營那邊傳來的聲音。”
魏老五聽了這話艱難的擠出了一個笑臉,無奈的搖了搖頭,“你這家夥,大營距離此處十數裏,怎麽可能有聲音傳來。”
張老三則是眼神堅定的看向魏老五,“我聽到了,是我軍大獲全勝的聲音,他們在高唿,在慶祝。”
魏老五依舊笑的那樣勉強,“你說是便是吧,”
就在兩人打趣之際,遠處,殘存的千餘匈奴重騎再次壓陣而來。
兩人卻是相視一笑。
既然贏了,那便值得了。
“接著殺他狗日的?”
“哈哈哈,你可還比我少殺一人呢!”
......
這一日,老三營三千餘眾無一生還。
這一日,魏五營四千多人片甲未留。
也是這一日,匈奴王庭萬餘重甲騎兵活著突圍出去的僅僅百餘騎而已。
還是這一日,草原上,十一萬匈奴大軍無一人活著走出那座牢籠。
正如兩人期盼的那樣,秦軍大勝之!
至此以後,北境邊患,將不複存在!
“看來東線三路大軍把活都幹完了,那麽接下來,可就看我們的了,”韓信說著,抬頭看向帥案下的一眾將領,吩咐道:“各營依計劃行事,弓弩手、重騎、輕騎、步卒依次配置,階梯阻擊,絕不能讓匈奴騎軍越過邊境防線。”
“是!”
眾將齊聲應諾。
韓信深吸了一口氣,隨後緩緩抱拳躬身道:“諸位,北境安寧在此一役,事關重大不得有半點疏漏,韓信在此,拜托諸位了。”
眾將齊聲道:“不滅賊寇,誓不迴還!”
所有諸將皆是視死如歸。
士氣高昂之兵,焉有敗陣之理?
------
一切都如同韓信所預料的那樣,匈奴殘部以保存了完整建製的萬餘重騎做破陣先鋒,以王庭大軍居中調度,以左右賢王兩部殘兵殿後,意圖一舉攻破北境西線防線,進而與烏孫諸部匯合。
嬴峰、嬴虞倒也無愧嬴氏宗族之威名,南北兩線齊頭並進,配合著趙越、錢碩兩營兵馬,單靠不到六萬兵馬,竟將十一萬匈奴大軍牢牢控死在韓信預設的包圍圈內。
眼看著首當其衝的萬餘重騎和王庭大軍都過了預伏地點,李仲師、白新武、錢毅、嶽乾四營才突然殺出,將整支匈奴大軍攔腰截斷,使其一分為二。
至此,牢籠已成。
一路以韓信西州主力再加上兩營中衛軍和幽、並、兗三州將士全力剿殺王庭大軍。
另一路則以中衛軍八營主力拖住左右賢王兩部殘軍,配合著緊隨其後的蒙恬大軍,對其實施清剿圍殲之策。
也是直到此時,那位匈奴大單於才知道了大秦朝廷肅清邊患的決心。
隻可惜,為時已晚。
韓信大營內,當他聽到匈奴先鋒重騎已經開始破陣突圍的時候,隻是輕輕的點了點頭,隨後說道:“去令前線,放開一道口子,讓這支重騎兵過去,主要兵力繼續圍攻匈奴王庭主力。”
也有將領對於這個軍令表現的憂心忡忡,“韓將軍,匈奴大單於可也在這支重騎兵隊伍裏,要真是放跑了他,隻怕陛下那邊,不好交代啊。”
“今日全軍上下皆是遵照我的軍令行事,陛下那邊自有我去交代,若真是放跑了匈奴重騎,我一人擔責,無須你們多慮。”
“韓將軍......”
“無需多言,執行軍令吧!”
“是!”
隨著帳內將領的退下,韓信這才緩緩看向北境西線地圖。
說實話,對於兩支重甲營能否抵擋得住萬餘匈奴重騎,他心裏也沒有數。
眾所周知的,重騎兵團向來是最難培養的。
其要求條件之苛刻,所需消耗之龐大,實在是讓人望塵莫及。
即便是傾盡大秦舉國之力,數年來也不過是培養了不到八千重騎而已。
放眼馳騁草原多年且不缺駿馬的匈奴,重騎建製也始終不過萬人,即便如此,這一支鐵騎部隊依舊能夠在數次對秦作戰中表現亮眼,也由此可見俱甲重騎的威力實在是非同凡響。
良久之後,韓信才輕輕的歎了口氣。
“希望他們扛得住吧!”
------
就在韓信麾下兩部兵馬與匈奴大軍打的如火如荼之時,被刻意放出牢籠的匈奴重騎也終於在包圍圈的十裏之外遇到了該屬於他們的敵手。
“可算是來了!”魏老五輕笑了一聲,隨後緩緩看向一旁的張老三,“還是原計劃,我先率軍衝,打亂敵軍陣型,你率軍殿後,說好了,可不能讓一騎逃了出去啊。”
“趕緊的吧,”趙老三舉起雙錘,“打完這一仗,老子可得好好喝頓酒犒勞一下自己。”
“那我可就不客氣了,”一邊說著,魏老五緩緩看向身後早已準備多時的魏五營將士,大喝道:“小子們,可別讓老三營的家夥們小瞧了。”
“隨我,出戰!”
“殺!”
也就是這一聲令下,兩營重騎一前一後,朝著匈奴重騎迎麵殺去。
隨著雙方軍隊瞬間撞在一起,金屬相交發出清脆的響聲頓時響徹天地。
魏老五身先士卒,手中長槍如龍,連連刺出,匈奴重騎紛紛落馬。
張老三率領的老三營則緊隨其後,雙錘揮舞,砸向匈奴重騎的盔甲,一時間人仰馬翻。
雖說有著人數劣勢,但憑借著悍不畏死的決心和士氣,竟然逼得匈奴重騎連連敗退。
尤其是魏五營不計一切代價的重裝衝鋒,竟硬生生衝亂了匈奴陣型。
直到數個時辰之後,兩方人馬皆已是疲憊不堪,匈奴重騎不得不後退數裏重整陣型。
隨著匈奴重騎的暫時退去,戰場上的這片刻安寧顯得尤為珍貴。
草原上,大秦兩營近八千將士已是十不存二三,放眼望去,屍橫遍地,血滿荒野。
作為兩營主將,張老三與魏老五兩人亦是傷痕累累,此時不得不下馬休整,相互依靠在一起,大口的喘著粗氣。
突然,張老三眉頭一皺,隨即看向十裏之外的秦軍大營方向。
“聽到了嗎?是大營那邊傳來的聲音。”
魏老五聽了這話艱難的擠出了一個笑臉,無奈的搖了搖頭,“你這家夥,大營距離此處十數裏,怎麽可能有聲音傳來。”
張老三則是眼神堅定的看向魏老五,“我聽到了,是我軍大獲全勝的聲音,他們在高唿,在慶祝。”
魏老五依舊笑的那樣勉強,“你說是便是吧,”
就在兩人打趣之際,遠處,殘存的千餘匈奴重騎再次壓陣而來。
兩人卻是相視一笑。
既然贏了,那便值得了。
“接著殺他狗日的?”
“哈哈哈,你可還比我少殺一人呢!”
......
這一日,老三營三千餘眾無一生還。
這一日,魏五營四千多人片甲未留。
也是這一日,匈奴王庭萬餘重甲騎兵活著突圍出去的僅僅百餘騎而已。
還是這一日,草原上,十一萬匈奴大軍無一人活著走出那座牢籠。
正如兩人期盼的那樣,秦軍大勝之!
至此以後,北境邊患,將不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