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波詭雲譎(上)
秦皇扶蘇:赳赳大秦,稱霸全球 作者:李西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章台宮內,麒麟殿上,眾臣子口唿萬歲,三拜九叩之後,各地奏折便在蒙毅的安排下逐步匯報給了龍椅寶座之上的大秦天子。
“啟奏陛下,泗水、會稽兩郡已經開始恢複民建事宜,同時,兩地請求免除秦皇初年徭役,另望朝廷撥付錢糧以助重建,一應詳情皆在奏疏之內,請陛下閱覽。”
宦官接過奏疏遞給扶蘇,翻閱之後,扶蘇緩緩點了點頭,“不必細看了,照準,另外免除兩地百姓兩年徭役,其餘凡所需錢糧皆由二位丞相調度。”
“啟奏陛下,上黨、太原、巨鹿三郡自入夏以來因地旱而糧食減產甚多,三地奏請朝廷撥付賑災錢糧,日前馮、蒙二相已經自國庫中調撥一部分糧食過去,是否再追加一些,請陛下聖斷。”
“這三地關乎北境前線安穩,應當再撥一些錢糧過去,”說著,扶蘇看向下方,“治栗內史......”
“臣在!”
扶蘇開口問道:“太倉存糧可還夠三地之用?”
“啟奏陛下,若是先調給泗水、會稽兩郡,怕是有些不足。”
這般迴答倒是在扶蘇的預料之中,當即說道:“泗水、會稽兩郡所需糧食可至敖倉調往,太倉餘糧先緊著賑災,若是還不夠,便從富裕郡縣征調。”
“是!”
大秦天下,四十八郡下轄數百縣,稱得上十萬火急之事天天都有,先皇在時,每日處理政務可達百餘件,批注奏折更是多達萬餘字,現下扶蘇為帝,先皇的“勤政”“慎免”二事倒是被他繼承了過去。
當然,朝廷上下也不光是和諧一片,總是有些不同的聲音。
“啟奏陛下,東境之亂,乃是先楚遺民所致,微臣請奏,罪魁之人,萬不可輕赦,如此方能彰顯朝廷威嚴,如若不然,必會導致朝野上下物議沸然,屆時有損陛下聖德,還望陛下明鑒。”
說話的人是主管大秦刑名一事的廷尉官何清風,屬於九卿之列,位高權重。
這一次,扶蘇既未準奏,也沒拒絕,隻是淡淡的說了句“知道了”,隨後便不再理會。
那料何清風卻是不依不饒,當即跪拜在大殿之下,朗聲道:“陛下,有罪不罰,遺禍千秋,為我大秦萬年計,還望陛下賞罰分明,嚴懲犯上作亂之罪徒,如此,方能安定天下人心。”
扶蘇眉頭一皺,深吸了口氣,沉聲道:“朕說了,朕知道了。”
“還望陛下明發上諭,昭告天下。”
“你......”扶蘇被這樣相逼也頓時來了脾氣,厲聲問道:“那何大人倒是說說,誰是罪魁?誰是禍首?”
皇帝稱唿臣子一般多用“卿”,如今直唿何清風為“何大人”,可見這位皇帝陛下已然是動了怒了。
倒是那何清風,仍是不管不顧,開口迴道:“泗水劉邦,會稽項羽,及其麾下主要謀逆作亂之徒皆不能赦,如此才能彰顯律令清明。”
這話一出,還不等扶蘇開口,居於百官次位的蒙毅率先站了出來,躬身道:“陛下皇威昭昭才使得二人迷途知返歸降大秦,若是刑罰加身,隻怕是會再次激起變數,還望陛下三思。”
言罷,扶蘇與蒙毅對視一眼,二人皆是心領神會。
扶蘇暗暗想道:還好上朝前與蒙毅提前商量了一下,今日沒他幫腔,非得被這些腐儒壞了事情不可。
“蒙毅此言,棄國棄家,不足為道......”
那料正在扶蘇自喜之時,何清風卻是突然發難,“陛下天威自然無需多言,可秦法惶惶亦不容犯,昔日商君徙木立信,才有了我大秦日益強盛的國力,若是失信於法,隻怕天下難服,蒙毅此言分明是陷皇帝於壞法之境地,還望陛下斥責。”
扶蘇聞言臉色頓時沉了下來,“你是在......逼宮嗎?”
“微臣不敢,”何清風說著便跪了下去,言語中卻是不卑不亢,“國有諍臣不亡其國,微臣所言句句是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倘若有半點私心,甘願伏誅於丹陛之下,以正視聽。”
蒙毅剛要再說什麽,卻被扶蘇揮了揮手製止。
“今日是朕第一次臨朝,有些話本不想多說,但既然愛卿提到了商君之法,朕心中所想也不得不一吐為快,”說著,扶蘇緩緩起身,環視著階下眾臣,朗聲道:“商君與孝公變法,符合時事實情,以至於百餘年而已,令我大秦一統天下,可世易時移,變法宜矣,律法非千年不變之陳規,應隨世情而演進,如今我大秦一統宇內,嚴刑峻法已然不適用,諸如連坐之法、重農抑商之法、異子之科之法皆是輕罪而用重刑,於今世國情不符,自當變革。”
“還有,如今秦法嚴峻,光是死刑一條,便有坑殺、梟首、腰斬、棄市、絞殺、磔刑、車裂等數種,更何況還有諸多不法之罰,例如,棄灰於道者即受黥刑,破壞樹木者更是罪同偷竊,諸位愛卿,你們可知偷竊之罪要處以什麽樣的刑罰嗎?”
扶蘇冷冷的看著階下眾臣,緩緩說道:“斬左趾!”
“丟個垃圾便要被臉上刻字,無意破壞樹木便要斬去腳趾,朕倒想問問你們,這般嚴刑峻法,百姓們的守法之舉,是出於本意呢?還是出於畏法呢?”
“陛下此言差矣......”
還是何清風,一臉大無畏的站了起來,開口道:“法不嚴,無民遵守,法不峻,難以立足,大秦自孝公起百餘年間,秦法收效甚好,無故廢之,隻怕會引得天下大亂。”
“好一個法不嚴,無民遵守,”扶蘇冷笑一聲,不再忍讓,而是看向一旁,“秦知守!”
“末將在,”秦知守一步上前,對著扶蘇拱了拱手,隨後又看向階下群臣,朗聲道:“一月前,皇城司密奏,何府大公子在街上與百姓起了爭執,情急之下竟鞭笞百姓,以律當處以絞刑,可何大人依仗手中權柄,竟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十日前,亦有城東劉府托何大人為一伐樹之人求情,現已證實,何大人受托之後,暗囑屬下,最後僅僅隻是罰沒錢三百貫,可就算是如此,這三百貫錢也沒有進入到國庫之內,而是被何大人私吞了。”
“三日前.......”
還不等秦知守說完,何清風的臉色早已是煞白,當即又跪了下來,伏在地上大聲叫冤,“純屬誣陷之詞,陛下明鑒,什麽皇城司,微臣聞所未聞。”
聽了何清風的話,馮劫明白該自己站出來了,當即一步上前,拱手道:“奉陛下密旨,由末將組建皇城司,一查壞法亂政之事,二查戰陣情報之事,有暗訪巡察之權,直屬禦前,故未曾在廷尉府登記在案。”
何清風還想再說些什麽,卻見扶蘇揮了揮手,也隻能識趣的低下了頭,不敢再多說什麽。
“何清風,你貪贓壞法一事,朕念你任職多年兢兢業業,又是先帝老臣,暫且不追究,但你給朕記著,法與不法不是你說了算。”
“微臣謹記。”
看著何清風那唯諾的樣子,扶蘇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再次看向群臣,緩緩說道:“大秦百姓多詬病我秦法嚴酷,言談之中更是把罪名怪到嬴氏先王的頭上,可是前輩先賢根據時事、大勢製定律法,既然崛起,必然有其道理,然而,再好的律法又豈能沿用千百年,這自然需要後人根據當下狀況一一調整,如若不然,便是迂腐!”
“昔日有商鞅變法,今朝也要變法,誰再敢諫言阻撓,休怪朕不念先皇情誼。”
“還有,大秦天下百廢待興,東境諸多降將的處置朕自有打算,此事無需再議。”
“退朝!”
“啟奏陛下,泗水、會稽兩郡已經開始恢複民建事宜,同時,兩地請求免除秦皇初年徭役,另望朝廷撥付錢糧以助重建,一應詳情皆在奏疏之內,請陛下閱覽。”
宦官接過奏疏遞給扶蘇,翻閱之後,扶蘇緩緩點了點頭,“不必細看了,照準,另外免除兩地百姓兩年徭役,其餘凡所需錢糧皆由二位丞相調度。”
“啟奏陛下,上黨、太原、巨鹿三郡自入夏以來因地旱而糧食減產甚多,三地奏請朝廷撥付賑災錢糧,日前馮、蒙二相已經自國庫中調撥一部分糧食過去,是否再追加一些,請陛下聖斷。”
“這三地關乎北境前線安穩,應當再撥一些錢糧過去,”說著,扶蘇看向下方,“治栗內史......”
“臣在!”
扶蘇開口問道:“太倉存糧可還夠三地之用?”
“啟奏陛下,若是先調給泗水、會稽兩郡,怕是有些不足。”
這般迴答倒是在扶蘇的預料之中,當即說道:“泗水、會稽兩郡所需糧食可至敖倉調往,太倉餘糧先緊著賑災,若是還不夠,便從富裕郡縣征調。”
“是!”
大秦天下,四十八郡下轄數百縣,稱得上十萬火急之事天天都有,先皇在時,每日處理政務可達百餘件,批注奏折更是多達萬餘字,現下扶蘇為帝,先皇的“勤政”“慎免”二事倒是被他繼承了過去。
當然,朝廷上下也不光是和諧一片,總是有些不同的聲音。
“啟奏陛下,東境之亂,乃是先楚遺民所致,微臣請奏,罪魁之人,萬不可輕赦,如此方能彰顯朝廷威嚴,如若不然,必會導致朝野上下物議沸然,屆時有損陛下聖德,還望陛下明鑒。”
說話的人是主管大秦刑名一事的廷尉官何清風,屬於九卿之列,位高權重。
這一次,扶蘇既未準奏,也沒拒絕,隻是淡淡的說了句“知道了”,隨後便不再理會。
那料何清風卻是不依不饒,當即跪拜在大殿之下,朗聲道:“陛下,有罪不罰,遺禍千秋,為我大秦萬年計,還望陛下賞罰分明,嚴懲犯上作亂之罪徒,如此,方能安定天下人心。”
扶蘇眉頭一皺,深吸了口氣,沉聲道:“朕說了,朕知道了。”
“還望陛下明發上諭,昭告天下。”
“你......”扶蘇被這樣相逼也頓時來了脾氣,厲聲問道:“那何大人倒是說說,誰是罪魁?誰是禍首?”
皇帝稱唿臣子一般多用“卿”,如今直唿何清風為“何大人”,可見這位皇帝陛下已然是動了怒了。
倒是那何清風,仍是不管不顧,開口迴道:“泗水劉邦,會稽項羽,及其麾下主要謀逆作亂之徒皆不能赦,如此才能彰顯律令清明。”
這話一出,還不等扶蘇開口,居於百官次位的蒙毅率先站了出來,躬身道:“陛下皇威昭昭才使得二人迷途知返歸降大秦,若是刑罰加身,隻怕是會再次激起變數,還望陛下三思。”
言罷,扶蘇與蒙毅對視一眼,二人皆是心領神會。
扶蘇暗暗想道:還好上朝前與蒙毅提前商量了一下,今日沒他幫腔,非得被這些腐儒壞了事情不可。
“蒙毅此言,棄國棄家,不足為道......”
那料正在扶蘇自喜之時,何清風卻是突然發難,“陛下天威自然無需多言,可秦法惶惶亦不容犯,昔日商君徙木立信,才有了我大秦日益強盛的國力,若是失信於法,隻怕天下難服,蒙毅此言分明是陷皇帝於壞法之境地,還望陛下斥責。”
扶蘇聞言臉色頓時沉了下來,“你是在......逼宮嗎?”
“微臣不敢,”何清風說著便跪了下去,言語中卻是不卑不亢,“國有諍臣不亡其國,微臣所言句句是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倘若有半點私心,甘願伏誅於丹陛之下,以正視聽。”
蒙毅剛要再說什麽,卻被扶蘇揮了揮手製止。
“今日是朕第一次臨朝,有些話本不想多說,但既然愛卿提到了商君之法,朕心中所想也不得不一吐為快,”說著,扶蘇緩緩起身,環視著階下眾臣,朗聲道:“商君與孝公變法,符合時事實情,以至於百餘年而已,令我大秦一統天下,可世易時移,變法宜矣,律法非千年不變之陳規,應隨世情而演進,如今我大秦一統宇內,嚴刑峻法已然不適用,諸如連坐之法、重農抑商之法、異子之科之法皆是輕罪而用重刑,於今世國情不符,自當變革。”
“還有,如今秦法嚴峻,光是死刑一條,便有坑殺、梟首、腰斬、棄市、絞殺、磔刑、車裂等數種,更何況還有諸多不法之罰,例如,棄灰於道者即受黥刑,破壞樹木者更是罪同偷竊,諸位愛卿,你們可知偷竊之罪要處以什麽樣的刑罰嗎?”
扶蘇冷冷的看著階下眾臣,緩緩說道:“斬左趾!”
“丟個垃圾便要被臉上刻字,無意破壞樹木便要斬去腳趾,朕倒想問問你們,這般嚴刑峻法,百姓們的守法之舉,是出於本意呢?還是出於畏法呢?”
“陛下此言差矣......”
還是何清風,一臉大無畏的站了起來,開口道:“法不嚴,無民遵守,法不峻,難以立足,大秦自孝公起百餘年間,秦法收效甚好,無故廢之,隻怕會引得天下大亂。”
“好一個法不嚴,無民遵守,”扶蘇冷笑一聲,不再忍讓,而是看向一旁,“秦知守!”
“末將在,”秦知守一步上前,對著扶蘇拱了拱手,隨後又看向階下群臣,朗聲道:“一月前,皇城司密奏,何府大公子在街上與百姓起了爭執,情急之下竟鞭笞百姓,以律當處以絞刑,可何大人依仗手中權柄,竟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十日前,亦有城東劉府托何大人為一伐樹之人求情,現已證實,何大人受托之後,暗囑屬下,最後僅僅隻是罰沒錢三百貫,可就算是如此,這三百貫錢也沒有進入到國庫之內,而是被何大人私吞了。”
“三日前.......”
還不等秦知守說完,何清風的臉色早已是煞白,當即又跪了下來,伏在地上大聲叫冤,“純屬誣陷之詞,陛下明鑒,什麽皇城司,微臣聞所未聞。”
聽了何清風的話,馮劫明白該自己站出來了,當即一步上前,拱手道:“奉陛下密旨,由末將組建皇城司,一查壞法亂政之事,二查戰陣情報之事,有暗訪巡察之權,直屬禦前,故未曾在廷尉府登記在案。”
何清風還想再說些什麽,卻見扶蘇揮了揮手,也隻能識趣的低下了頭,不敢再多說什麽。
“何清風,你貪贓壞法一事,朕念你任職多年兢兢業業,又是先帝老臣,暫且不追究,但你給朕記著,法與不法不是你說了算。”
“微臣謹記。”
看著何清風那唯諾的樣子,扶蘇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再次看向群臣,緩緩說道:“大秦百姓多詬病我秦法嚴酷,言談之中更是把罪名怪到嬴氏先王的頭上,可是前輩先賢根據時事、大勢製定律法,既然崛起,必然有其道理,然而,再好的律法又豈能沿用千百年,這自然需要後人根據當下狀況一一調整,如若不然,便是迂腐!”
“昔日有商鞅變法,今朝也要變法,誰再敢諫言阻撓,休怪朕不念先皇情誼。”
“還有,大秦天下百廢待興,東境諸多降將的處置朕自有打算,此事無需再議。”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