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上,太傅趙岐帶著侄兒趙戩一家人、光祿勳蔡邕帶著蔡琰和張昭一起到了洛陽。


    中郎將張紘趕往了定邊城。


    五月中,聽到劉辨遷都的消息,劉靖決定進入洛陽當皇帝,就寫信給趙岐、蔡邕和鄭玄,把自己的立國方針、綱領和官員的安排告訴三人,邀請三人前往洛陽輔助。孫嵩也給趙岐(結拜的大哥)和鄭玄(同鄉兼好友,第二次黨錮中一起被打倒)附上書信,劉靖派人秘密趕往狄道、富平和高密。


    好消息傳來,趙岐在趙戩的護送下,從狄道坐馬車趕到臨涇,會合早已等候的蔡邕和張昭,眾人搭上皇甫家族運輸糧食到長安的商船,到長安後,在底艙躲藏了二天,等卸完貨後,沿渭水順流而下。


    一路走了一個半月。


    鄭玄以年事已高拒絕了邀請,劉靖也不覺得意外,他的師兄盧植支持劉辨,不然師兄弟兵戎相見,老先生雙方都不得罪。


    黃昏,劉靖帶著文武大臣趕到小平津,早早的恭候,碼頭上彩帶飄飄,鼓樂齊鳴,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在張昭的陪護下一臉疲乏的從船上下來,劉靖迎上前去。


    “叩見皇上!”兩位老人整衣冠,疾走幾步,規規矩矩的三叩九拜,張昭、趙戩一家人和蔡琰跟隨身後叩拜。


    “兩位老愛卿,一路勞頓,快快請起!”劉靖忙上前攙扶,極盡恭敬,又不失帝王的尊嚴。


    一番寒暄,劉靖請二位老人坐上馬車,進入關內歇息一晚,第二天迴到了京城,進了皇宮,早已等候的白樺和蔡琰相擁而泣。


    -----


    七月中,經過兩個多月的組建和大調整,在洛陽境內的各營將領和士卒重新安排,中央軍整合完畢。


    劉靖按照大漢兵製,分中央軍、邊軍和地方軍,編製是部曲製,在領兵將軍之下設部、曲、屯、隊、什和伍的組織係統,連軍旗顏色還是絳紅色(東漢屬火)。


    官職和兵製都不變,年號為興漢,劉靖告示天下,自己就是先皇的繼承人。


    原則上,中央軍中,將軍將不直接領兵,打仗時受劉靖派遣(打造金質、銀質、銅質和鐵質虎符)。每營設監軍和司馬各一名,主官二年一調整(借鑒現代的經驗,降低軍官拉幫結派、腐敗和整營臨陣叛變的風險)。


    二年前,劉靖就進行了一次軍隊大調整(沒有在北軍四營和虎牙營中執行),將領們已習以為常。


    劉靖要牢牢的控製中央軍。


    中央軍、邊軍和地方軍共二十九萬六千。


    中央軍共十三萬一千,包括北軍五校尉、西園八校尉、虎豹騎四校尉和洛陽水師。


    北軍五校尉:屯騎校尉萬懇、越騎校尉攣提豹、步兵校尉吳騰、長水校尉耿臨、射聲校尉史車。


    西園八校尉:上軍校尉王國(中郎將)、中軍校尉黃光榮(中郎將)、下軍校尉吳誌昌、典軍校尉顏良、左校尉炅母、助軍左校尉闕宣、右校尉歐陽洪、助軍右校尉劉歡喜(統領黃天青的連弩車營和吳啟成的投石車營)。


    虎豹騎四校尉:左校尉馬騰(中郎將)、右校尉王密(中郎將)、前校尉許暹(中郎將)、後校尉趙雲(中郎將)。


    洛陽水師二校尉:左校尉張允(中郎將)、右校尉孫威(中郎將)。


    邊軍共六萬五千,包括護匈奴將軍劉資(包括唿廚泉和須卜霍敬)、護羌中郎將鞠義(包括靈虎、闊鷹、吾雉和蛾遮塞)和蕭關校尉段護國(中郎將)。


    取消了虎牙營。


    地方軍十萬人,包括桂陽四校尉、北方三郡校尉、涼州校尉、荊州校尉、巨鹿都尉、趙郡都尉、魏郡都尉和河內都尉。


    桂陽四校尉:左校尉蔡瑁(中郎將)、右校尉韓豐(中郎將)、前校尉鄭秋生、後校尉太史慈。


    北方三郡校尉王國(兼任,中郎將)、涼州校尉徐榮(中郎將)、荊州校尉李勇、巨鹿都尉廖鳴、趙郡都尉劉鳴、魏郡都尉李平和河內都尉崔凱(原滎陽縣尉)。


    從各軍營抽調老兵,義從營擴軍到六千人,李雲和牛威統領一千跟隨城門校尉(辛曾),守衛洛陽十二道城門;薛飛和許浩統領一千跟隨執京吾(皇甫鴻),管理京城的治安和防火(執京吾打仗時可以領北軍五校尉);其餘組建禦林軍,馬德和薑炯統領一千跟隨衛尉(武虹),守衛南宮和北宮門;張成、曹暉和張翔統領三千跟隨光祿勳(蔡邕),侍從劉靖左右,傳達詔命,儀仗出巡安全。


    典韋、馬興、黨庫和唿衍虎為貼身侍衛。


    劉靖沒有解散重甲騎兵,相反擴充到一部人馬,交給許褚和許武統領,必要時作為殺手鐧,軍營設在西園軍營(上軍校尉王國如今在雲中擔任北方三郡校尉,軍營空著)。


    丁棠的斥候營擴充到一曲。


    李金和牟中的特種營擴充到一曲。


    張藝和鄭渾的軍械營劃歸為太仆(韓琦),擔任左、右考工令。


    各地屯田營和牧場劃歸大司農府(張昭)。


    十萬地方軍多是州郡兵和屯田兵,由各州郡和屯田營自己解決軍費;大司農府負責中央軍和邊軍的軍費,一個月光軍餉就耗費一億二千七百餘萬,戰時還加倍!


    張昭接手的大司農府和蒯明接手的少府連一個銅子都沒有留下,軍中還剩下一億四千餘萬,隻夠一個月的軍餉,軍中的糧草維持不到秋收了,還有洛陽城內的五萬多百姓需要口糧。


    劉辨封鎖了渭水,劉協封鎖了上郡,嚴禁糧食從涼州運往洛陽,隴縣的糧食正在連續不斷的運往定邊,劉靖還沒有想出好辦法把糧食運出來。


    上個月初,劉靖就開放了洛陽八關(洛陽境內有十萬大軍,沒有一方敢攻進來),容許南來北往的商人進出做買賣,在洛陽買賣糧食免稅,如今洛陽的穀價高達七百錢、麥價六百二十,商人們唯利是圖,會想辦法把糧食從各地運進來的。這樣一來,有錢人家的口糧由市場解決,太尉府和洛陽縣府隻負責貧窮人家的口糧,一下子解決了孫嵩和王鵠的大麻煩;大司農府每天也有了收入,張昭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劉靖這五年繳獲和做買賣積攢下來的三十多億錢,六成放在郴縣,三成放在定邊城,還有二成放在南郡蒯家、蔡家和習家,要是沒有這些錢做底子,劉靖將要彈盡糧絕,還敢擴軍、打仗?


    打仗就是拚錢財!


    大赦天下,俘虜們成了平民,來去自由;河內和河南境內的犯人在劉靖進京前就已釋放。


    宣布今年的稅賦減免五成,百姓和富商們歡唿,劉靖也想看看誰來上計?就知道誰願意跟隨自己。


    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劉靖急需糧食和軍費。


    ------


    七月中,劉靖八百裏快騎通知南陽太守張諮、南郡太守費廣和江夏太守陳虢前來京城麵君。


    李金派往各地的暗探紛紛迴報,這兩個多月,各方勢力都在大肆擴軍,厲兵秣馬,一刻都沒有停息。


    內戰不可避免!


    司徒荀攸、太傅趙岐、宗正劉弘、大司農張昭、廷尉鮮於雨、少府蒯明和城門校尉辛曾負責民事。


    太尉孫嵩、司空賈詡、太仆韓琦、執京吾皇甫鴻、左將軍黃忠和右將軍劉全負責兵事。


    上軍校尉王國(中郎將)和護匈奴將軍劉資共四萬人(不包括於夫羅)駐守朔方、五原和雲中三郡,防備董卓和鮮卑人。


    涼州牧兼鎮西將軍傅燮、北地太守謝榮、安定太守林嬰、武都太守韋康、中郎將張紘、涼州校尉徐榮(中郎將)和蕭關校尉段護國(中郎將)共五萬人駐守涼州,護羌中郎將麹義的五千騎兵作為後備隊。


    中軍校尉黃光榮(中郎將)、虎豹騎前校尉許暹(中郎將)、巨鹿都尉廖鳴、趙郡劉鳴、魏郡都尉李平和河內都尉崔鳴共三萬五千人馬駐守廮陶和館陶,防備袁紹。


    桂陽左校尉蔡瑁(中郎將)、右校尉韓豐(中郎將)、前校尉鄭秋生、後校尉太史慈和荊州校尉李勇共五萬大軍駐守桂陽、武陵和零陵三郡。


    左將軍黃忠率虎豹中校尉趙雲(中郎將)、護羌右校尉吾雉和屯騎校尉萬懇共二萬五千人馬防守函穀關,防備袁隗和董卓。


    虎豹騎左校尉馬騰(中郎將)、越騎校尉攣提豹和護羌前校尉蛾遮塞共二萬五千人馬防守旋門關(也稱虎牢關),防備袁術和曹操。


    洛陽水師左校尉張允防守孟津關,洛陽水師右校尉孫威防守小平津關。


    西園下軍校尉吳誌昌防守轘轅關,左校尉炅母防守太穀關,助軍左校尉闕宣防守廣成關,右校尉歐陽洪防守伊闕關。


    劉靖禦駕親征,親率司空賈詡、衛尉武虹、光祿勳蔡邕、右將軍劉民、虎豹騎右校尉王密、長水校尉耿臨、射聲校尉史車、典軍校尉顏良、助軍右校尉劉歡喜及樓船都尉黃平的舟橋營共四萬七千人,在荊州牧周明和桂陽四校尉配合下,計劃趁冬季來臨之前,收複南陽、南郡、江夏和長沙四郡,把孫堅趕出荊州。


    護羌東校尉零虎、左校尉闊鷹和步兵校尉吳騰留在京城作為預備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三國終結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解剖老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解剖老師並收藏新三國終結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