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老朋友pai哥昨日給本書投了一張月票!
-----
德陽殿。
大臣們憂心忡忡,過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往年這個時候,洛陽街道上早已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大戶人家的門廊上掛滿火紅的燈籠,廳堂內堆滿年貨,丫環、傭人們進進出出,喜氣洋洋。如今,皇上和皇子的靈柩剛剛下葬,京城一切喜慶取消。突然一場暴雪,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到京城。
河內太守趙括(趙忠的長子)急報,聚集在孟津和小平津渡口的難民突遇暴雪,被凍死四千多人,請求朝廷緊急調撥衣被和糧食。
馬日磾大怒,撤了趙括的職,中常侍們也沒有過多幹涉,反而舉薦大將軍府從事中郎王匡為河內太守。
王匡又是蔡邕的弟子,各方沒有反對。
王匡還沒走馬上任,孟津都尉鄧敏和小平津都尉崔洪的急報幾乎同時抵京。聚集在孟津渡口的六萬多災民暴動了!暴民衝進渡口,殺死守軍,燒毀了渡船,賊首吳雄率領難民衝進了毫無防備的河陽城。聚集在小平津的難民當天下午也暴動了,賊首李延帶著四萬多難民衝進了軹縣城。
眼皮底下竟然發生了暴亂,京城震動!馬日磾和何進召集大臣們連夜商議決定,命令左校尉夏牟和武衛中郎將呂布(迎接玉璽有功)各率二千西園軍趕往孟津和小平津駐守,防止叛逆南下!
王匡帶著一群掾屬連夜趕往懷縣(河內郡治)。
劉綜叛亂,南下的難民絡繹不絕,因河水阻擋,難民聚集在孟津和小平津北岸,等候過河的難民最多時多達二十萬。河內太守趙括請求朝廷撥付賑災糧食和衣被,派出官員前往渡口安置難民。朝廷的救濟糧連續不斷的運到,災民的情緒暫時穩定下來。剛開始,渡口每日能運二千多人過河,但災民接連不斷湧來。二個月過去了,兩渡口還有十多萬人。上月底,樓船都尉耿虹奉令從兩渡口帶走二十艘渡船,趕往高唐縣支援右將軍。每個渡口隻剩下五艘渡船,由於北方糧價飛漲,北上的糧商紛至遝來,包租渡船運輸糧食。加上逃難的大戶人家趕著大車,帶著大批細軟和錢物,商人們拿出金銀珠寶私下賄賂孟津渡口軍侯崔凱,一天能過河的難民不到四百,大家焦急等待,救濟糧逐漸減少,謠言四起,傳言趙括把救災的糧食賣給了商人,運到冀州賺錢去了。暴雪突降,天寒地凍,四千多老人和小孩凍死在路旁,慘不忍睹,難民們饑寒交迫,紛紛湧向孟津北渡口,崔凱見勢不妙,命令手下向暴民射擊,當場射殺了一千多人,災民們憤怒了,衝破官兵的阻擋,占領了孟津北渡口,殺死了崔凱,燒毀了渡船!
當天下午,聚集在小平津北渡口的難民也暴動了!
“太尉大人,馬上請車騎將軍率部南下,進剿叛逆!”司空劉弘搶先出列,劉綜反叛,皇帝駕崩,兩皇子斃命,宗正劉廷被困信都城,衛尉劉博受傷留在了高唐,幽州牧劉虞正在河間國和叛逆對峙,劉氏宗室在朝堂上實力大損。士人、外戚和宦官頻頻聚首,大有架空宗室之勢。劉弘和劉焉、劉表也私下會見士人、外戚和宦官,商討車騎將軍的登基大事,但各方以禪讓遺詔和玉璽未到京為由,好像並不著急。如今各地州牧和三輔官員都已進京,玉璽已送到太尉的手中,但太尉和大將軍遲遲不召集大臣們商討登基大事,洛陽官員和百姓六神無主。本月下旬,益州校尉華雄急報,逃往玉皇山的蟻賊趙祗、張魯和張修聽說劉表離開益州,蠢蠢欲動。交州也不穩,劉表和劉焉心急如焚,想早點趕迴去。
“太尉大人,車騎將軍如今正和叛逆對峙,要是車騎將軍率部南下平叛,信都的叛逆趁勢擴大地盤,到時車騎將軍必腹背受敵,得不償失。再說,兩渡口叛亂的流民雖然人數眾多,但缺少訓練和兵器,本官請朝廷下令,調前將軍(董卓)率騎兵趕到軹縣和河陽,聚集河內兵馬,一舉可平息叛亂。”何進這段時間忙得腳不落地,頻頻和趙忠、張讓、馬日磾、許相、董重、丁原和趙謙等相見,派人帶著自己的親筆書信前往高唐和陽平,會見朱儁和董卓,商議立新君之事。許相上月添了一個孫子,雖然沒有請客,但何進派管家送上二百萬禮金。
“大將軍說得在理,朝廷命令前將軍率部前來,叛亂即可平息。”張讓接著說道。
“太尉大人不可,賊首張燕手中有十萬之眾,前將軍要是趕往河內,蟻賊趁勢南下,東郡不保,陳留也將受到威脅。如今圍攻平原郡的叛逆已開始撤退,不如讓左將軍率部趕往河內!”太傅袁隗出列說道。
“太傅大人言之有理,但左將軍手下多為步卒,行動遲緩,等趕到孟津已晚矣。前將軍手下多為騎兵,行動迅速,應命令前將軍迅速趕往孟津平叛!”趙忠這次沒有諷刺袁隗。
“大將軍言之有理,兵貴迅速,趁叛逆立足未穩之時,朝廷命令前將軍率騎兵南下,一舉消滅叛逆。”司隸校尉許相麵色憂慮。
“司隸校尉言之有理,朝廷應趕緊命令前將軍率部趕往孟津,迅速平息叛亂。”廷尉趙謙也同意何進的建議。
司徒丁宮、執金吾丁原、大司農袁逢和光祿大夫楊彪等紛紛出列讚成袁隗的建議。河南尹何苗、中常侍夏惲、張勝和高望等支持何進,一時間雙方爭得麵紅耳赤,惡語相向。
“平叛迫在眉睫,本官建議前將軍和奮威將軍(曹操)率騎兵趕往軹縣和河陽平叛。命令左將軍率部退到東武陽,防備賊首張燕南下;不知各位大人如何?”太尉馬日磾見各方互不相讓,商議下去不會有什麽結果。
最後雙方妥協,董卓和曹操率部趕往懷縣,會合太守王匡,一起趕往軹縣和河陽,平息叛亂;皇甫嵩和袁術率部退到東武陽,防備張燕南下;朱儁和袁紹率部趕往平原城據守,威脅張燕的後路;同時命令車騎將軍即刻向信都城發起攻擊,把叛逆拖在安平郡。
-------
中平七年(公元一九零年)。
新年伊始,信都朝廷加官晉爵。
太尉王芬、司徒陳逸、司空袁隗、太傅襄楷、車騎將軍周旌、太常黃琬、宗正劉延、大鴻臚曹嵩、光祿勳許攸、衛尉文醜、大司農兼冀州牧耿武、執金吾虞翻、光祿大夫楊彪、廷尉華歆、侍禦史陶丘洪、尚書令田豐、侍中郭嘉、左將軍張燕、右將軍張合、前將軍楊鳳、後將軍於禁、城門校尉周泰、征北將軍劉辟、征南將軍白饒、征東將軍管亥、征西將軍郭太、鎮軍將軍史渙、鎮護將軍李通、安北將軍王當、安東將軍眭固、安南將軍於毒、安西將軍黃龍、鎮北將軍杜長、鎮南將司馬俱、鎮西將軍楊奉、鎮東將軍於氐根、護軍將軍徐和、左中郎將劉石、右中郎將浮雲、長水校尉徐晃、步兵校尉廖化、屯騎校尉卞喜、射聲校尉昌豨、越騎校尉黃劭……
幽州牧劉虞、交州牧劉焉、益州牧劉表、徐州牧陶謙、涼州牧傅燮、京兆尹蓋勳、左馮翊鄭平、右扶風鍾繇、河南尹荀爽、並州牧趙岐、兗州牧曹操、豫州牧蔡邕、荊州牧孫堅、揚州牧鄭玄……
馬日磾、何進、劉靖、劉博、皇甫嵩、朱儁、盧植、董卓、蹇碩、趙忠和張讓等為叛逆,昭告天下,人人得而誅之!
劉綜和劉靖終於撕破了臉!(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
-----
德陽殿。
大臣們憂心忡忡,過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往年這個時候,洛陽街道上早已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大戶人家的門廊上掛滿火紅的燈籠,廳堂內堆滿年貨,丫環、傭人們進進出出,喜氣洋洋。如今,皇上和皇子的靈柩剛剛下葬,京城一切喜慶取消。突然一場暴雪,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到京城。
河內太守趙括(趙忠的長子)急報,聚集在孟津和小平津渡口的難民突遇暴雪,被凍死四千多人,請求朝廷緊急調撥衣被和糧食。
馬日磾大怒,撤了趙括的職,中常侍們也沒有過多幹涉,反而舉薦大將軍府從事中郎王匡為河內太守。
王匡又是蔡邕的弟子,各方沒有反對。
王匡還沒走馬上任,孟津都尉鄧敏和小平津都尉崔洪的急報幾乎同時抵京。聚集在孟津渡口的六萬多災民暴動了!暴民衝進渡口,殺死守軍,燒毀了渡船,賊首吳雄率領難民衝進了毫無防備的河陽城。聚集在小平津的難民當天下午也暴動了,賊首李延帶著四萬多難民衝進了軹縣城。
眼皮底下竟然發生了暴亂,京城震動!馬日磾和何進召集大臣們連夜商議決定,命令左校尉夏牟和武衛中郎將呂布(迎接玉璽有功)各率二千西園軍趕往孟津和小平津駐守,防止叛逆南下!
王匡帶著一群掾屬連夜趕往懷縣(河內郡治)。
劉綜叛亂,南下的難民絡繹不絕,因河水阻擋,難民聚集在孟津和小平津北岸,等候過河的難民最多時多達二十萬。河內太守趙括請求朝廷撥付賑災糧食和衣被,派出官員前往渡口安置難民。朝廷的救濟糧連續不斷的運到,災民的情緒暫時穩定下來。剛開始,渡口每日能運二千多人過河,但災民接連不斷湧來。二個月過去了,兩渡口還有十多萬人。上月底,樓船都尉耿虹奉令從兩渡口帶走二十艘渡船,趕往高唐縣支援右將軍。每個渡口隻剩下五艘渡船,由於北方糧價飛漲,北上的糧商紛至遝來,包租渡船運輸糧食。加上逃難的大戶人家趕著大車,帶著大批細軟和錢物,商人們拿出金銀珠寶私下賄賂孟津渡口軍侯崔凱,一天能過河的難民不到四百,大家焦急等待,救濟糧逐漸減少,謠言四起,傳言趙括把救災的糧食賣給了商人,運到冀州賺錢去了。暴雪突降,天寒地凍,四千多老人和小孩凍死在路旁,慘不忍睹,難民們饑寒交迫,紛紛湧向孟津北渡口,崔凱見勢不妙,命令手下向暴民射擊,當場射殺了一千多人,災民們憤怒了,衝破官兵的阻擋,占領了孟津北渡口,殺死了崔凱,燒毀了渡船!
當天下午,聚集在小平津北渡口的難民也暴動了!
“太尉大人,馬上請車騎將軍率部南下,進剿叛逆!”司空劉弘搶先出列,劉綜反叛,皇帝駕崩,兩皇子斃命,宗正劉廷被困信都城,衛尉劉博受傷留在了高唐,幽州牧劉虞正在河間國和叛逆對峙,劉氏宗室在朝堂上實力大損。士人、外戚和宦官頻頻聚首,大有架空宗室之勢。劉弘和劉焉、劉表也私下會見士人、外戚和宦官,商討車騎將軍的登基大事,但各方以禪讓遺詔和玉璽未到京為由,好像並不著急。如今各地州牧和三輔官員都已進京,玉璽已送到太尉的手中,但太尉和大將軍遲遲不召集大臣們商討登基大事,洛陽官員和百姓六神無主。本月下旬,益州校尉華雄急報,逃往玉皇山的蟻賊趙祗、張魯和張修聽說劉表離開益州,蠢蠢欲動。交州也不穩,劉表和劉焉心急如焚,想早點趕迴去。
“太尉大人,車騎將軍如今正和叛逆對峙,要是車騎將軍率部南下平叛,信都的叛逆趁勢擴大地盤,到時車騎將軍必腹背受敵,得不償失。再說,兩渡口叛亂的流民雖然人數眾多,但缺少訓練和兵器,本官請朝廷下令,調前將軍(董卓)率騎兵趕到軹縣和河陽,聚集河內兵馬,一舉可平息叛亂。”何進這段時間忙得腳不落地,頻頻和趙忠、張讓、馬日磾、許相、董重、丁原和趙謙等相見,派人帶著自己的親筆書信前往高唐和陽平,會見朱儁和董卓,商議立新君之事。許相上月添了一個孫子,雖然沒有請客,但何進派管家送上二百萬禮金。
“大將軍說得在理,朝廷命令前將軍率部前來,叛亂即可平息。”張讓接著說道。
“太尉大人不可,賊首張燕手中有十萬之眾,前將軍要是趕往河內,蟻賊趁勢南下,東郡不保,陳留也將受到威脅。如今圍攻平原郡的叛逆已開始撤退,不如讓左將軍率部趕往河內!”太傅袁隗出列說道。
“太傅大人言之有理,但左將軍手下多為步卒,行動遲緩,等趕到孟津已晚矣。前將軍手下多為騎兵,行動迅速,應命令前將軍迅速趕往孟津平叛!”趙忠這次沒有諷刺袁隗。
“大將軍言之有理,兵貴迅速,趁叛逆立足未穩之時,朝廷命令前將軍率騎兵南下,一舉消滅叛逆。”司隸校尉許相麵色憂慮。
“司隸校尉言之有理,朝廷應趕緊命令前將軍率部趕往孟津,迅速平息叛亂。”廷尉趙謙也同意何進的建議。
司徒丁宮、執金吾丁原、大司農袁逢和光祿大夫楊彪等紛紛出列讚成袁隗的建議。河南尹何苗、中常侍夏惲、張勝和高望等支持何進,一時間雙方爭得麵紅耳赤,惡語相向。
“平叛迫在眉睫,本官建議前將軍和奮威將軍(曹操)率騎兵趕往軹縣和河陽平叛。命令左將軍率部退到東武陽,防備賊首張燕南下;不知各位大人如何?”太尉馬日磾見各方互不相讓,商議下去不會有什麽結果。
最後雙方妥協,董卓和曹操率部趕往懷縣,會合太守王匡,一起趕往軹縣和河陽,平息叛亂;皇甫嵩和袁術率部退到東武陽,防備張燕南下;朱儁和袁紹率部趕往平原城據守,威脅張燕的後路;同時命令車騎將軍即刻向信都城發起攻擊,把叛逆拖在安平郡。
-------
中平七年(公元一九零年)。
新年伊始,信都朝廷加官晉爵。
太尉王芬、司徒陳逸、司空袁隗、太傅襄楷、車騎將軍周旌、太常黃琬、宗正劉延、大鴻臚曹嵩、光祿勳許攸、衛尉文醜、大司農兼冀州牧耿武、執金吾虞翻、光祿大夫楊彪、廷尉華歆、侍禦史陶丘洪、尚書令田豐、侍中郭嘉、左將軍張燕、右將軍張合、前將軍楊鳳、後將軍於禁、城門校尉周泰、征北將軍劉辟、征南將軍白饒、征東將軍管亥、征西將軍郭太、鎮軍將軍史渙、鎮護將軍李通、安北將軍王當、安東將軍眭固、安南將軍於毒、安西將軍黃龍、鎮北將軍杜長、鎮南將司馬俱、鎮西將軍楊奉、鎮東將軍於氐根、護軍將軍徐和、左中郎將劉石、右中郎將浮雲、長水校尉徐晃、步兵校尉廖化、屯騎校尉卞喜、射聲校尉昌豨、越騎校尉黃劭……
幽州牧劉虞、交州牧劉焉、益州牧劉表、徐州牧陶謙、涼州牧傅燮、京兆尹蓋勳、左馮翊鄭平、右扶風鍾繇、河南尹荀爽、並州牧趙岐、兗州牧曹操、豫州牧蔡邕、荊州牧孫堅、揚州牧鄭玄……
馬日磾、何進、劉靖、劉博、皇甫嵩、朱儁、盧植、董卓、蹇碩、趙忠和張讓等為叛逆,昭告天下,人人得而誅之!
劉綜和劉靖終於撕破了臉!(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