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孫教授家迴答宿舍,沈笑夫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過了一會兒,沈笑夫找來一篇於永初撰寫的報道:《新能源汽車時代即將到來——2011華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技術首腦論壇之一》:
********
新能源汽車隨著全球日益緊張的能源儲備走上了曆史舞台,在經過10年的發展之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取得了哪些成果,得到了多少經驗,將來怎麽發展,這些都成為關心新能源汽車的業內人士期望了解的問題。
在2011華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相關車企高層、專家就這些問題進行了闡述,讓我們對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充滿了信心與期待。
——mc編者按
【主持嘉賓趙先生】:請各位嘉賓從自己企業和扶持項目的角度,談談你對現有的新能源有怎樣的感受。
【林先生】:北汽會在2011年10月末或11月初舉辦新能源車的下線儀式,我們構建了平米的新能源總裝車間。
北汽正在打造一個主要零部件的產業鏈,第一批會有100多輛純電動汽車提供給京都市公安局作為派出所的巡邏用車。
【歐陽先生】: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在應該是一個轉型期,前麵10年我們把新能源汽車做起來了,建平台、打基礎、形成共識這個時間段已經過去了。
現在在向理性、規範、深入方向轉型,反思肯定比以前要多一些。
各個廠家產品的開發也逐步進入規範階段,以前基本上是做項目,現在是麵向市場真刀實槍的開發。
研究角度朝更加有深度的方向發展,強調的是原創和學術的深度。
這都是非常好的趨勢,相信再過3、5年真正的產業就會上來。但是革命性的產業,從初期進入市場到最後的成熟往往都需要15~20年。
所以,我們也不能太急,我想2015年產業方麵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勢頭,2025年會出現一個非常大的拐點。
這是我對前景的展望。
【張先生】:全世界範圍內政府、企業、學術界下了很大的精力搞所謂的新能源汽車,我說的所謂是大家的理解不太一樣。
大眾公司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全世界範圍內,目前都在積極地對各種不同的技術方案進行跟蹤、開發。
在插電式、純電動和普通的混合動力方麵,技術的成熟度已經基本達到可以量產的狀態了。
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向和考慮到市場需求,我們感覺在中期內插電式的混合動力車會首先在市場上得到普及。
這種車無論是使用性能,還是續航裏程都可以達到市場化生產了,前提是成本還要降下來。
如果電池技術不能夠實現革命性的突破,恐怕插電式混合動力在一段時間內應該是首先普及的技術。
【李先生】:新能源汽車的關鍵問題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說新能源車對於中國說是一個科技的演示,那麽可以說過去10年已經有了結果,做到了從無到有。
如果說要用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汽車市場上發揮作用,這樣的定位可能會引發一個新的問題。
一汽每年都有戰略研討會,2011年的戰略研討會正式把新能源汽車納入到一汽的產品規劃裏來。
一汽的董事長定了三條,叫經濟上可行、技術上可能、環境上可容,用這樣的原則來做新能源汽車。
在這個原則下定了四條產品開發的原則:一是麵向低碳商品,新能源汽車可以分擔多少;二是電動漸進;三是關注核心技術創新;四是麵向未來。
誰都不能夠通過調研現在的市場來定義新能源汽車。
我們的目標是汽車、家庭、社會、低碳一體化,汽車如何能夠融入家庭的電氣化中去,隻有把汽車電氣化了,才能融入家庭和國家整個能源多樣性中去。
【陳先生】:如果把每個企業和整個業界當做人生來看,每一個企業必須把新能源車作為戰略的步驟。
要想過完整個人生,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人生大家都很熟悉了,從出生到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畢業開始走向社會,發展自己的事業。
有些人出了大學很快彎道超車了,事業蓬勃發展,很多人是在社會上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成功的。
有些人快一些,有些人晚一些,但這樣的人生大家都會走過。
我們不做新能源車是不可能的。
如果大家組織得好,認識得好,學習得好,可能離開大學以後成功會快一些,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省略不了的。
從實際的角度來說,我們還處在積累的過程。
【主持嘉賓趙先生】:現在最不缺聲音的就是新能源車,不懂技術的人在談技術的問題,懂技術的在談產業問題。
我的感受是實際不是新能源冷下來了,而是我們更成熟了,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更酷了,變得少言寡語了。
不是說大家不做新能源車了,而是做的更多、更成熟了,並且知道了挑戰。
下一個問題拋給歐陽老師,國家的“十城千輛”計劃積累了多少經驗,未來該怎麽走,國家“十二五”綱要中對這方麵有什麽側重點。
【歐陽先生】:從2011年開始做“十城千輛”,主要是在公共領域的推廣,尤其是城市公交,推廣的成效還是比較顯著的。
總量上還是不錯的,但技術角度我們還有一些薄弱環節。總的來看,示範過程的進展是令人滿意的。
在“十一五”末期開始探索,為“十二五”戰略製定提供數據基礎是非常重要的,正好是在轉型過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數據。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逐步的對技術路線、標準法規、商業模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從科技角度我認為,“十二五”的基本戰略已經達成共識,確立了產業升級、技術轉型和科技跨越三大需求和目標,由此確立了三個重點任務。
重點的投入在三大核心關鍵技術,即電池、電動機、電控。同時為了產業化和市場開拓,我們又增加了技術設施技術評估和標準法規。
從研發的角度首先強調的是純電驅動,尤其是小型、微型的純電動車和裏程延長,插電式的終極轎車。
把純電動的概念擴展為純電驅動,在轎車裏麵強調純電驅動,包含了插電式和裏程延長式。
今後五年小型純電動車是黃金機遇期,目前的電池水平用於小型和微型純電動車,車型比較小比較輕,有續航裏程比較短的問題。
未來我們對燃料電池的研究還要進一步的加強,燃料電池車仍然是一個技術製高點,我們要重視技術的研發跟蹤。
任務明確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怎麽落實。
我們的創新體係、創新能力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即使我們把重點都搞清楚了,但實施這些重點,落實起來往往比我們的預期要差一點。
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流程體係、規範,尤其是研發能力相對來說還比較薄弱,所以我們必須加強基礎能力的建設。
為了彌補缺陷,我們必須找到具有我國特色的方法。
所以建立技術創新聯盟可能是一個好辦法,現在華國汽車工程學會建立了輕量化聯盟,牽頭建立了下一代純電驅動的聯盟,有華米電動汽車的聯盟,有央企純電驅動的聯盟。
通過技術聯盟的方式,尤其是針對混合動力基於產業鏈的聯盟和純電動基於價值鏈的聯盟,以及以技術為紐帶的研發機構為主體的聯盟,應該是今後實施重點任務的主要機製。(未完待續)
過了一會兒,沈笑夫找來一篇於永初撰寫的報道:《新能源汽車時代即將到來——2011華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技術首腦論壇之一》:
********
新能源汽車隨著全球日益緊張的能源儲備走上了曆史舞台,在經過10年的發展之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取得了哪些成果,得到了多少經驗,將來怎麽發展,這些都成為關心新能源汽車的業內人士期望了解的問題。
在2011華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相關車企高層、專家就這些問題進行了闡述,讓我們對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充滿了信心與期待。
——mc編者按
【主持嘉賓趙先生】:請各位嘉賓從自己企業和扶持項目的角度,談談你對現有的新能源有怎樣的感受。
【林先生】:北汽會在2011年10月末或11月初舉辦新能源車的下線儀式,我們構建了平米的新能源總裝車間。
北汽正在打造一個主要零部件的產業鏈,第一批會有100多輛純電動汽車提供給京都市公安局作為派出所的巡邏用車。
【歐陽先生】: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在應該是一個轉型期,前麵10年我們把新能源汽車做起來了,建平台、打基礎、形成共識這個時間段已經過去了。
現在在向理性、規範、深入方向轉型,反思肯定比以前要多一些。
各個廠家產品的開發也逐步進入規範階段,以前基本上是做項目,現在是麵向市場真刀實槍的開發。
研究角度朝更加有深度的方向發展,強調的是原創和學術的深度。
這都是非常好的趨勢,相信再過3、5年真正的產業就會上來。但是革命性的產業,從初期進入市場到最後的成熟往往都需要15~20年。
所以,我們也不能太急,我想2015年產業方麵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勢頭,2025年會出現一個非常大的拐點。
這是我對前景的展望。
【張先生】:全世界範圍內政府、企業、學術界下了很大的精力搞所謂的新能源汽車,我說的所謂是大家的理解不太一樣。
大眾公司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全世界範圍內,目前都在積極地對各種不同的技術方案進行跟蹤、開發。
在插電式、純電動和普通的混合動力方麵,技術的成熟度已經基本達到可以量產的狀態了。
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向和考慮到市場需求,我們感覺在中期內插電式的混合動力車會首先在市場上得到普及。
這種車無論是使用性能,還是續航裏程都可以達到市場化生產了,前提是成本還要降下來。
如果電池技術不能夠實現革命性的突破,恐怕插電式混合動力在一段時間內應該是首先普及的技術。
【李先生】:新能源汽車的關鍵問題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說新能源車對於中國說是一個科技的演示,那麽可以說過去10年已經有了結果,做到了從無到有。
如果說要用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汽車市場上發揮作用,這樣的定位可能會引發一個新的問題。
一汽每年都有戰略研討會,2011年的戰略研討會正式把新能源汽車納入到一汽的產品規劃裏來。
一汽的董事長定了三條,叫經濟上可行、技術上可能、環境上可容,用這樣的原則來做新能源汽車。
在這個原則下定了四條產品開發的原則:一是麵向低碳商品,新能源汽車可以分擔多少;二是電動漸進;三是關注核心技術創新;四是麵向未來。
誰都不能夠通過調研現在的市場來定義新能源汽車。
我們的目標是汽車、家庭、社會、低碳一體化,汽車如何能夠融入家庭的電氣化中去,隻有把汽車電氣化了,才能融入家庭和國家整個能源多樣性中去。
【陳先生】:如果把每個企業和整個業界當做人生來看,每一個企業必須把新能源車作為戰略的步驟。
要想過完整個人生,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人生大家都很熟悉了,從出生到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畢業開始走向社會,發展自己的事業。
有些人出了大學很快彎道超車了,事業蓬勃發展,很多人是在社會上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成功的。
有些人快一些,有些人晚一些,但這樣的人生大家都會走過。
我們不做新能源車是不可能的。
如果大家組織得好,認識得好,學習得好,可能離開大學以後成功會快一些,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省略不了的。
從實際的角度來說,我們還處在積累的過程。
【主持嘉賓趙先生】:現在最不缺聲音的就是新能源車,不懂技術的人在談技術的問題,懂技術的在談產業問題。
我的感受是實際不是新能源冷下來了,而是我們更成熟了,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更酷了,變得少言寡語了。
不是說大家不做新能源車了,而是做的更多、更成熟了,並且知道了挑戰。
下一個問題拋給歐陽老師,國家的“十城千輛”計劃積累了多少經驗,未來該怎麽走,國家“十二五”綱要中對這方麵有什麽側重點。
【歐陽先生】:從2011年開始做“十城千輛”,主要是在公共領域的推廣,尤其是城市公交,推廣的成效還是比較顯著的。
總量上還是不錯的,但技術角度我們還有一些薄弱環節。總的來看,示範過程的進展是令人滿意的。
在“十一五”末期開始探索,為“十二五”戰略製定提供數據基礎是非常重要的,正好是在轉型過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數據。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逐步的對技術路線、標準法規、商業模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從科技角度我認為,“十二五”的基本戰略已經達成共識,確立了產業升級、技術轉型和科技跨越三大需求和目標,由此確立了三個重點任務。
重點的投入在三大核心關鍵技術,即電池、電動機、電控。同時為了產業化和市場開拓,我們又增加了技術設施技術評估和標準法規。
從研發的角度首先強調的是純電驅動,尤其是小型、微型的純電動車和裏程延長,插電式的終極轎車。
把純電動的概念擴展為純電驅動,在轎車裏麵強調純電驅動,包含了插電式和裏程延長式。
今後五年小型純電動車是黃金機遇期,目前的電池水平用於小型和微型純電動車,車型比較小比較輕,有續航裏程比較短的問題。
未來我們對燃料電池的研究還要進一步的加強,燃料電池車仍然是一個技術製高點,我們要重視技術的研發跟蹤。
任務明確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怎麽落實。
我們的創新體係、創新能力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即使我們把重點都搞清楚了,但實施這些重點,落實起來往往比我們的預期要差一點。
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流程體係、規範,尤其是研發能力相對來說還比較薄弱,所以我們必須加強基礎能力的建設。
為了彌補缺陷,我們必須找到具有我國特色的方法。
所以建立技術創新聯盟可能是一個好辦法,現在華國汽車工程學會建立了輕量化聯盟,牽頭建立了下一代純電驅動的聯盟,有華米電動汽車的聯盟,有央企純電驅動的聯盟。
通過技術聯盟的方式,尤其是針對混合動力基於產業鏈的聯盟和純電動基於價值鏈的聯盟,以及以技術為紐帶的研發機構為主體的聯盟,應該是今後實施重點任務的主要機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