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文聽到手下的匯報,他立刻查看了矽金晶管的測試是數據。


    看完之後,發現測試數據完美的符合自己的設計要求。各項指標還隱隱超出。


    他笑容滿麵地吩咐道:“立刻把設備安裝好,準備開啟釷基熔鹽堆第一次實驗。我感覺這次有很大希望一次成功。”


    李浩看到工作人員在安裝核反應堆的核心機時。


    他向朱炳文院士問道:“朱院士,你們為什麽要采用矽金晶管,其他材料不好使嗎?普通的核反應堆隻需要合金管就可以。”


    朱炳文院士歎了口氣,說道:“我們以前也試過多種材料,它們沒有一個達到設計要求。


    由於炎金可以快速傳遞熱量,核反應堆的核心機的溫度不會太高,達不到堆芯熔融的溫度。


    從這點來看,這個核反應堆很安全,選擇的材料範圍很大。


    但我們製作的可是微型核反應堆,整個核反應堆隻是用一層薄薄的金屬材料包裹。


    不可能向普通核電站一樣,建立數米厚的混凝土牆壁。


    這種微型核反應堆可是要進行商業化運作。


    他也不能像核潛艇的核反應堆那樣,由專業人員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操作。


    潛艇官兵們在較高的輻射水平下,對核反應堆進行常規操作和維護,隻寄希望防護服能抵擋住核輻射。。


    能建造核潛艇的超級大國,哪個國家沒有軍魂。


    潛艇的軍人幾乎可以說是和死神賽跑。核潛艇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稍不注意就會沉寂在大洋底下。


    他們才能忍受較高輻射的環境,平常人可做不到他們那樣。必須要采用更為先進的防輻射材料。


    我今天去你們科研大樓尋找材料,發現矽金晶可以完美地屏蔽各種核輻射。


    這才是微型核反應堆,理想的應用材料。”


    李浩聽完朱炳文院士的解釋,他立刻就明白朱院士選擇矽金晶的原因。


    還是為了安全,這種微型核反應堆肯定是應用在運載工具上。


    誰也不想忍受著核輻射,乘坐交通工具。


    李浩看到核物理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安裝設備,全部都是采用機械化操作。


    他向朱炳文院士問道:“朱院士,你們這個安裝怎麽都采用機械方式?


    現在的技術,采用電子輔助應該能保證足夠的安全性。”


    “我們有一套完整的核電站控製軟件,今天采用機械安裝的方法。


    隻是驗證在極端情況下,機械手段是否可靠。


    隻有電子和機械兩套控製體係都沒有出現問題。核反應堆的安全性才能有足夠的保證。”朱炳文院士簡單的介紹道。


    他說完的時候,工作人員已經安裝好核電站設備。


    隻看到這個核電站開始進行自檢,準備啟動微型核反應堆。


    在等待核電站自檢過程時,李浩看到工作人員開始在這裏布置各種的探測器。


    他突然發現有一隊人穿著科研大樓的員工製服。


    上麵清瓷科技的新商標,綁著中國結的小葫蘆清晰可見。


    從葫蘆的樣式,他一眼就看出這屬於研發人員。


    據李浩了解,核物理實驗室的工作人員部署這些設備。


    主要是為了探究核反應啟動時,周圍空間的輻射環境。


    但是這些新出現的科研大樓員工,李浩就不知道他們是做什麽的工作。


    朱炳文院士看到李浩露出疑惑的目光。


    他向李浩詢問道:“李先生,你不認識他們嗎?這不是你們科研大樓物理實驗室的工作人員。


    我們和科研大樓進行合作,不止我去你們那裏尋找有價值的材料。


    你們那裏的科研人員,也借用我們核物理實驗室的良好條件。


    這些是中微子通信項目組,核反應進行時會產生大量的中微子,正好用於他們的研究工作。


    他們來這裏部署實驗設備,嚐試捕捉環境中的中微子。


    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實驗,我簡單的詢問過。每次實驗都有收獲。”


    李浩聽到朱炳文院士的介紹,他立刻就知道這些人的身份。


    現在清瓷科技的科學研究已經進入正規化。


    科研計劃實在是太多,李浩隻是對自己批複的項目留下一個大概印象。


    具體的研究細節,在沒有成果出現之前,李浩還真的不太清楚。


    “我知道了,這確實是我們公司的科研團隊。


    我還以為他們在自然空間捕捉中微子,原來是在你們物理實驗室采集。


    現在仔細想來,這種方法才是正確的。


    畢竟核反應時產生大量的中微子。足夠他們進行數據分析。”李浩簡單地迴應道。


    他知道中微子通信是公司研究的幾種先進通訊手段之一。


    投入最多的應該是量子通信,但這種通信手段的技術壁壘最多。


    現在公司是多種通信手段並行發展,用以適應不同的情況。


    各項通訊手段使用環境不同,適應能力也不同。


    李浩記得他翻譯出來一種調試粒子的科技。


    他直接把這個科技丟給畢野研究。中微子通信高速發展,應該和這種技術有關。


    利用中微子運載信息進行通信,隻要解決中微子的加載調試技術,它是一種十分優良的通信手段。


    中微子是一種質量極小,又不帶電的中性基本微粒。


    它能以近光速進行直線傳播,並極易穿透鋼鐵、海水,以至整個地球,而本身能量損失很少。


    這種通信技術如果實驗成功,隻需要在宇宙中布置幾個基站。就能實現全域通信。


    李浩看到實驗人員已經部署完設備,逐漸退出這個房間。


    他和朱炳文院士也退出這個房間,等待著微型核反應堆的啟動。


    在他們退出房間後,整個房間直接被封死。防止由於設備意外產生的核輻射外泄。


    在外麵等著的時候,李浩看到中微子通信項目組的組長。


    把他叫過來詢問道:“你是負責中微子通信的薑訊,現在技術研究的怎麽樣?”


    薑迅立刻恭敬地迴答道:“李總,我們現在正在研究中微子的捕捉技術。


    估計在實驗幾次就收集到足夠的數據,可以嚐試完成中微子通信技術網絡的搭建。”


    “繼續努力,我很看好你們的研究。”李浩鼓勵道。


    他鼓勵了一句,目光就緊盯著旁邊牆壁上的光幕。


    因為朱炳文院士已經準備啟動微型核反應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技翻譯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嘯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嘯木並收藏科技翻譯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