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在指揮室中可以清晰看到,公司部署在燕京各大醫院的流動車輛,還有重點部署在火車站、飛機場的重點車輛。


    它們都向生物公司運送來自患者的各種細胞,通過生物公司的智能人工器官生產線。準備生產目標大小的人工器官。


    這就是清瓷科技必須要患者的主任醫師提供醫師資格證等文件。這其中就包括患者的器官各種數據。


    這樣做不隻是為了減小醫療風險,還獲得了患者器官的詳細數據。畢竟最了解患者身體情況的人,就是他的主治醫師。


    李浩點開光幕,直接和錢明華申請聯係。


    隻看到錢明華的身影,很快出現光幕上。他疑惑的問道:“李總有什麽事情需要我解決?”


    “我是想詢問一下錢主管,你們醫療項目組的人很少,現在就5000多位接受人工器官移植。你們可以觀察到這麽多患者的術後反應嗎?


    我向你們提出一個意見,如果人手不夠,希望你們在重點領域多收集數據。”


    錢明華笑著迴複道:“我們已經對這種情景有了準備。我們招聘普通人,讓他們拿著專門的機器對患者進行測驗,收集他們的數據。


    還會和患者所在的醫院合作,對他的身體數據進行采集。


    隻有症狀明顯的人,我們才會重點進行關注。親自采集它的詳細數據。


    我們也會對一些特殊體質的人群進行數據的重點采集,保證幾個重要項目的數據準確性。”


    “你們這個方法非常不錯。”李浩聽到這個方法,他很滿意。


    必須要進行重點監控。畢竟每個人的體質都是不同,表現出來的結果也千差萬別。


    隻有通過特殊案例,才能逐步解決人工器官的隱患。


    還有一個原因他沒有說明,但錢明華卻理解了。重點領域當然包括心髒和眼球的數據收集。這將會為他父親和周媛媛進行移植手術時,提供詳盡的數據。


    李浩對周雲笙說道:“我們出去吧,知道有5000多人申請人工器官。我們就能預知這個項目已經非常成功。”


    他們走出這個房間,臉上充滿著自信。從短時間申請的人數就可以看出,這個計劃非常成功。


    隻是現在申請的患者,就足以完成人工器官的數據收集工作。


    李浩走出來,他感慨地說道:“沒想到這麽短時間內,就有5000多人申請。”


    “這個完全不意外,要知道我國人口可是14億多人,去年的死亡人數就900多萬。這就比一個小國家的總人口還多。


    他們大部分都自然死亡或因病死亡。我國的人口基數這麽大,找出這麽點危重病人完全不難。”周雲笙一點也不意外,給李浩科普的一些數據。


    清瓷科技生物工廠,央視記者唐明站在一個半透明玻璃罐前不斷的解說。


    他對麵的攝像師,這麽詳細的記錄,人工器官的生產儀器,力求把每個細節都拍的準確。


    他們都感到意外,沒想到就是這麽簡單的儀器生產出人造器官。


    唐明看到生物公司員工給出提示,儀器已經生產出器官,馬上要出爐。


    他示意攝像師集中精神,千萬不要漏下重要的內容。


    隻看到有一對兒人工腎髒從機器中出來,它們立刻被噴槍噴出來的寒流凍住。


    這一幕被攝像機清晰的捕捉,通過信號傳播出去。


    隻看到一直守護在屏幕前的網友,立刻激動起來。


    網友不吃西瓜:“我看過真實的腎髒圖片,怎麽感覺這個顏色不對,希望他真的能起到效果。”


    網友柳葉立刻科普:“這個腎髒很真實,我們以前看到的腎髒內部都含有血液。而這個是從機器中製造出來,它裏麵沒有血液充斥。


    看起來和我們平常看到的腎髒顏色略微不同。隻不過我十分擔心他們這種保存手段是否會傷害細胞的活性。”


    央視記者唐明對著攝像機說道:“這是第一個製作出來準備移植的人工器官,它將為生命科學開啟新的一頁。我將帶領大家觀看人工器官從生產到患者體內的全過程。”


    唐明說完之後,他們就開始跟著運輸人工器官的特種車輛去仁和醫院。


    他們早已經和患者家屬取得聯係,患者家屬出於對清瓷科技的感激,允許他們進行拍攝。


    他們很快來到仁和醫院,清瓷科技的員工,把保溫箱交給醫院的工作人員。


    唐明對著鏡頭說道:“從申請,獲取細胞,到製作出人工器官。整個流程隻用一小時零五分鍾。


    這代表著我們華夏製造的速度。這是整個環節,多個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是我們對生命真誠的尊重。”


    當手術進行準備的時候,央視播放其他的畫麵。


    燕京十分繁忙的機場,專門給幾輛特殊的車輛開辟了綠色通道。


    飛機上的空乘人員接過許多特製的保溫箱,把它們整齊的擺放在飛機上。


    央視主持人說道:“隨著飛機的起飛,我們帶去的將是生命的希望。”


    又播放燕京火車站通過高鐵向周邊城市運輸人工器官。新聞中提到各大主要城市火車站都負責人工器官運輸工作。


    來自燕京的飛機,快速的把人工器官運送到有飛機場的主要城市。


    主要城市則通過高鐵快速連接其他的城市。


    央視播放其他地方繁忙的景象時,仁和醫院已經準備好手術過程。


    唐明采訪主刀的王醫師:“您對人工器官怎麽看,有信心完成第一例人工器官移植手術嗎?”


    王醫師自信的說道:“能獲得第一例人工器官移植手術的機會,我感到很榮幸。我已經提前諮詢清瓷科技,從他們那獲得確切的消息。


    人工器官的移植和普通器官完全相同。我對自己的技術實力還是非常有信心。”


    唐明又采訪患者的家屬王海,他詢問道:“你是怎麽想到為你母親申請人工器官臨床實驗。”


    王海極不適應被采訪,有些緊張的說道:“我是看到央視的公益廣告,才知道有人工器官這項技術。


    我媽已經是尿毒症晚期,她再不恢複腎髒的解毒功能,等毒素積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活著。


    我也是抱著一線希望,希望人工器官可以拯救我媽媽。”


    唐明對著鏡頭說道:“畢竟這項技術沒有獲得驗證,我估計大部分使用人工器官的人,他們已經瀕臨絕望。


    現在就來見證,第一例人工器官移植手術,是否會獲得成功。”


    當記者和醫生護士們拎著人工器官走進手術室。手術室的門正式關上。


    網上有人統計,全球光看這個手術直播的人已經超過25億人。


    全球的主要媒體都在同步轉播央視的直播。


    這是一台全球關注的手術,它的成功與否,將會影響著文明的變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技翻譯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嘯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嘯木並收藏科技翻譯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