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敵人的車隊已經快到穀口了。”
聽到傳令兵小聲匯報的唐笠,隻是微微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對方也沒有覺得他是架子變大了,山穀埋伏戰本就是要小心隱藏行跡的。
眼見山穀入口處出現了五十個後秦軍步卒,趴在已經開始竄新草叢中的唐笠,眼皮都沒眨一下,也沒有像以前那樣作出下達命令的動作。
現在的他已經不需要再事無巨細的指揮這種伏擊戰了,早期的數百盤古軍老兵早就打熟了這種伏擊戰,鄭大等幾個將領更是成了指揮這種戰鬥的行家。
經過最近一次擴軍,此次唐笠帶出山的人馬足足有三千多人。可謂是傾巢而出了,隻留下了一個百人隊留守盤古寨。
新兵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全部來源於俘虜的秦人官軍,絕大部分都是這幾個月來,在大規模基礎訓練中表現最好的青壯。
這些人中最多的是曆次劫糧戰中解救的秦人民夫,也有不少主動攜家帶口逃進山中的秦人百姓,能逃到山中的無不是生命力頑強之輩。
這些或被盤古軍救了性命,或因盤古軍而讓一家老小免於餓死的秦人百姓,對於加入盤古軍的熱情非常高,在各項訓練中都表現的十分積極賣力。或者都不能說是賣力了,簡直就是拚命。
因為他們一路逃來,哪個沒有家中之人死於路途的?
山裏冬天也沒法種糧食,唐笠就讓因傷致殘的盤古軍退役老兵做教官,將所有山中青壯都組織了起來,進行一些基礎訓練。然後選擇其中表現好的編成新兵隊,再進行進一步的訓練和淘汰。
兩輪合格後,再和部分老兵混編後進行一些基本的戰陣訓練,其實也還算是新兵營。
再次過關後才有資格被補充進盤古軍的正規軍中。
唐笠也對擴軍後的盤古軍按照各方通行的、承襲自大秦朝的軍隊體係進行了重新整編。
整編後,鄭大、大春和齊大毛的第一、二、三隊全都擴充到了一千人。三人也都由之前帶領一百多人的隊率變成了統帥千人的軍侯。所率部曲裏的五百主、百將、屯長和大部分什長等各級軍官都由以前隊中的老兵升任。隻有個別的什長是從表現最好的新兵中挑選,以為鼓勵。
李程的斥候隊也擴充為了斥候營,隻是人數僅從原來的五十人增加到了一百五十人。實在是合格的斥候對一個人的各項素質要求很高,必須寧缺毋濫。不過他的軍階也和鄭大三人一樣都是軍侯了。
老樁也再次離開了唐笠的親兵隊,被任命為了新組建的,人數有三百人的輜重營軍侯,他的假軍侯則是當初從銅川縣城帶迴來的張震。
這小子一開始還不情願,找到唐笠表示要加入戰兵隊伍,寧可當個小兵也不去隻管吃喝拉撒的輜重營。結果被正因糧食問題而焦頭爛額的唐笠,一頓劈頭蓋臉給罵了迴去。
張震不敢違逆唐笠的命令,隻能不情不願的去了輜重營報到,結果被老樁揪住耳朵又是一通罵。
老樁在盤古軍中年紀最大,資格也最老,唐笠見到都會親熱的叫一聲“老伯”,張震哪裏敢跟他還嘴?隻能委屈得直掉眼淚。
不過老樁雖然脾氣也很火爆,偶爾發起火來連號稱盤古軍第一炮仗的鄭大都得退避三舍,卻對軍中的年輕後生格外的照顧。對山裏百姓家的娃娃更是一見到就樂得合不攏嘴,任由小家夥們扯胡子揪頭發。
大概是見到這些孩子們,就會想起自己已經慘死的小孫子吧!
因此無論是在盤古軍中,還是在山裏的百姓中,看起來慈眉善目的老樁,人緣都是最好的一個。
張震隻有十六歲,父親是銅川縣城中開鐵匠鋪的,家境原本尚可的他,從小就被老爹咬著牙堅持送去城中私塾讀書,希望他以後能有大出息。
張震人也聰明,就連陳道清都曾向唐笠要過他給自己幫忙。
老樁打心眼裏喜歡這個知書識禮的小子,發脾氣隻是覺得自己被嫌棄了。
好在也是盤古軍老兵的張震熟知老伯的脾氣,心裏也清楚他對自己的喜愛和照顧,倒是沒有一絲怨氣和不滿,耷拉著腦袋隻是一個勁兒的委屈。
後來還是心細的老樁特意跑去找來了唐笠,一番解說之下才讓他的思想轉過彎兒來。
唐笠告訴他。
第一,盤古軍中隻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輜重營也是戰鬥部隊,作用一點也不比三個戰兵曲差;
第二,盤古軍現在最缺的就是像他這樣識文斷字的人才,尤其是要和數目越來越多的物資打交道的輜重營,在這裏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他的作用。
張震並不笨,相反十分聰明,不然陳道清那個酸文人也不會開口向唐笠要人。之前隻是一時心裏沒轉過彎兒,其實唐笠那樣安排的道理他本來也就明白。
經過唐笠的一番耐心解釋,雖然還是不太甘心,卻也算得上是高高興興的跟著老樁幹活去了。
至於陳道清,則徹底脫離了軍隊體係,就連教書的任務都不再做了。徹底的幹迴了老本行,成為了山中事實上的行政負責人。
這也是實在沒辦法的事。現在唐笠手下不缺兵源,可像他這樣讀過書、有學問,又有治理地方經驗的寶貝疙瘩就這一個。
陳道清本人對此也是樂見其成,而且也算是人盡其才了。
這麽大規模的隊伍,再想像之前那樣完全隱藏行跡是不可能了,唐笠卻還是將這第一戰的戰法選擇了最熟悉的伏擊戰。
雖然這些通過了三輪篩選的新兵,本就是一輩子吃苦耐勞的底層秦人百姓。吃飽肚子後的他們本身素質就不錯,又有數百老兵做骨架,基礎訓練也算得上充足,但還是差了殺敵見血這一最後一步。
所以這第一戰就要務求穩妥,正麵硬戰唐笠認為太冒險,即便勝了估計傷亡也不會小。
在太行山裏待了一個冬天的盤古軍新兵,對此時埋伏的環境感覺很熟悉,自然沒讓那一屯探路的後秦軍發現蛛絲馬跡。
得到探路隊迴報的後秦軍輜重車隊開始進入穀口,兩側山上的盤古軍第一、二兩曲也做好了準備。
這次伏擊的後秦輜重隊規模很大,足足有大車近百輛,看得兩側山上埋伏的盤古軍將士一個個兩眼放光。按照以往的經驗,一支輜重車隊中至少有七成都是糧食。
七十車糧食足夠山中幾萬人吃上一陣子了。
趴在地上的盤古軍士卒突然聽見轟隆隆的一陣響,接著感覺到身下的地麵都震顫了起來,心裏就都知道戰鬥開始了。
兩頭被堵的後秦軍輜重隊,還沒等到兩側山上埋伏的盤古軍放箭、扔石頭就已經開始混亂了,顯然也算被伏擊出經驗的他們,也都第一時間明白了自己的處境。
等到盤古軍的第二輪箭雨射下,穀底的後秦軍就已經崩潰了。
領軍的羌人將領,已經從箭矢的密集程度判斷出了伏擊自己的至少有兩千人。在心裏迅速盤算了一下五百人對兩千人的勝率,果斷的對已經開始混亂的手下下達了一個命令。
山頂上的唐笠發現下麵的後秦軍突然丟下了自己保護的輜重大車,方向十分統一的向著來時的穀口退去,緊隨其後的是更加驚慌失措的大股民夫,心裏陡然升起了一絲不祥的預感。
敵人的反應有反常,己方連石頭都還沒開始扔,僅僅兩輪箭矢不可能讓總數得有五百的敵軍作出如此舉動。
難道其中有詐?
還沒等唐笠來得及細想,他就看見被敵人放棄的輜重大車開始冒煙,然後就騰起了火焰。
“操!”唐笠破口而出一句髒話,接著焦急的縱聲大喊:“傳令!全軍衝鋒!”
他已經明白了敵人的意圖。
可是接到命令的盤古軍將士衝得再快,也比不上火勢起得快。很明顯輜重車上是提前準備的有引火之物,所以這火絕對是早有預謀的。
麵對已經完全燒起的大火,衝到穀底的盤古軍將士沒有絲毫辦法。這種情況人根本無法靠近,更別說去滅火搶救了。
於是一個個滿腔怒火比眼前的大火還盛的盤古軍,很快就嗷嗷叫著衝向了逃向穀口的敵人。
可是逃走的後秦軍顯然早有準備,狂奔到入口後沒有絲毫猶豫的就開始攀爬堵路的亂石,就連其中的羌人騎兵都不例外。速度最快的他們第一時間就拋棄了戰馬開始攀爬。
盤古軍這邊因為提前發動了衝鋒,齊大毛的第三曲沒能及時從藏身處趕到穀口封堵。穀內追擊的第一曲又被最後麵混亂異常的數百民夫阻擋了一下,還真讓不少後羌人成功逃走了。
這讓三千盤古軍憋屈的怒火,隻能發泄在那些落在最後麵的二百多敵人身上,不到一刻鍾就前後夾擊的將其殺了個一幹二淨。
帶著輜重營原本是趕來接受戰利品的老樁,看看不遠處山穀裏依然衝天的大火,又看看眼前蹲在地上的幾百秦人民夫也傻了眼。
這是連根毛也沒撈著啊!還他娘的多了幾百張要吃飯的嘴!
“誰放的火?這是哪個兔崽子放的火?”心中其實是有點數的老樁還是沒忍住吼了一嗓子。
唐笠轉頭看看他那難看至極的臉色,歎了口氣道:“是後秦軍自己放的。
老伯,咱們這次遇到麻煩了!”
戰鬥還沒結束唐笠就已經把事情想明白了,其實根本也不複雜。
這次下山前,唐笠就從斥候那裏得到了秦魏雙方輜重隊有了變化的信息,隻是當時沒有深想,興許還有點心存僥幸吧。
自從自己帶人在過年時連搶了兩批後秦軍輜重隊後,秦魏雙方就都加大了在對手後方的遊騎投入,其中一些偷偷越過戰線的人馬還是走的太行山外圍山道,以隱藏行跡。自己還派人借此在山中劫殺了好幾股兩方隊伍,搶得了不少戰利品。
那之後就陸續有斥候報告說,遭到襲擊的輜重隊被大火燒毀的情況比以前多了不少。
當時唐笠以為都是劫糧一方幹的,因為無論是北魏還是後秦派出的劫糧遊騎,其主要目的都和己方不一樣。
自己這邊在打擊敵人的同時,搶奪物資尤其是糧食其實才是最重要的目的,殺敵和解救秦人民夫隻能放在第二位和第三位。
可秦魏兩軍的遊騎不一樣,他們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打擊對方的補給線並讓對方的物資受到損失。所以他們即便是成功擊敗了護糧的敵軍後,也隻會帶走很少的一部分必要物資,然後就會放上一把火。
反正要一直在敵後活動的他們也無法把東西運迴去。
還有就是據他所知,胡人軍法規定,輜重如果被搶或被毀,負責押送的軍隊,從士卒到主將全都要受到處罰,所以之前從沒有遇到過主動焚燒輜重的事情。
可剛剛後秦軍很明顯的就是早有準備,而且動作十分熟練,發現自己沒有取勝希望後立刻就毫不猶豫的主動點了火。這一定是收到了明確的命令,允許甚至是要求他們這樣做的。
後秦軍一定是修改了相關軍法,估計北魏那邊情況也是一樣。
原因也不難猜得到。
能保就保,保不住就主動毀掉,總之不能讓敵人搶了去。這樣可以讓對手的遊騎得不到物資尤其是食物的補充,從而更快的退迴去補充給養,可以變向減少己方被襲擾的次數和頻率。
“這尼瑪是自爆啊!”唐笠在心裏惡狠狠的罵了一聲,心知自己這迴遇到大麻煩了。
聽到傳令兵小聲匯報的唐笠,隻是微微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對方也沒有覺得他是架子變大了,山穀埋伏戰本就是要小心隱藏行跡的。
眼見山穀入口處出現了五十個後秦軍步卒,趴在已經開始竄新草叢中的唐笠,眼皮都沒眨一下,也沒有像以前那樣作出下達命令的動作。
現在的他已經不需要再事無巨細的指揮這種伏擊戰了,早期的數百盤古軍老兵早就打熟了這種伏擊戰,鄭大等幾個將領更是成了指揮這種戰鬥的行家。
經過最近一次擴軍,此次唐笠帶出山的人馬足足有三千多人。可謂是傾巢而出了,隻留下了一個百人隊留守盤古寨。
新兵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全部來源於俘虜的秦人官軍,絕大部分都是這幾個月來,在大規模基礎訓練中表現最好的青壯。
這些人中最多的是曆次劫糧戰中解救的秦人民夫,也有不少主動攜家帶口逃進山中的秦人百姓,能逃到山中的無不是生命力頑強之輩。
這些或被盤古軍救了性命,或因盤古軍而讓一家老小免於餓死的秦人百姓,對於加入盤古軍的熱情非常高,在各項訓練中都表現的十分積極賣力。或者都不能說是賣力了,簡直就是拚命。
因為他們一路逃來,哪個沒有家中之人死於路途的?
山裏冬天也沒法種糧食,唐笠就讓因傷致殘的盤古軍退役老兵做教官,將所有山中青壯都組織了起來,進行一些基礎訓練。然後選擇其中表現好的編成新兵隊,再進行進一步的訓練和淘汰。
兩輪合格後,再和部分老兵混編後進行一些基本的戰陣訓練,其實也還算是新兵營。
再次過關後才有資格被補充進盤古軍的正規軍中。
唐笠也對擴軍後的盤古軍按照各方通行的、承襲自大秦朝的軍隊體係進行了重新整編。
整編後,鄭大、大春和齊大毛的第一、二、三隊全都擴充到了一千人。三人也都由之前帶領一百多人的隊率變成了統帥千人的軍侯。所率部曲裏的五百主、百將、屯長和大部分什長等各級軍官都由以前隊中的老兵升任。隻有個別的什長是從表現最好的新兵中挑選,以為鼓勵。
李程的斥候隊也擴充為了斥候營,隻是人數僅從原來的五十人增加到了一百五十人。實在是合格的斥候對一個人的各項素質要求很高,必須寧缺毋濫。不過他的軍階也和鄭大三人一樣都是軍侯了。
老樁也再次離開了唐笠的親兵隊,被任命為了新組建的,人數有三百人的輜重營軍侯,他的假軍侯則是當初從銅川縣城帶迴來的張震。
這小子一開始還不情願,找到唐笠表示要加入戰兵隊伍,寧可當個小兵也不去隻管吃喝拉撒的輜重營。結果被正因糧食問題而焦頭爛額的唐笠,一頓劈頭蓋臉給罵了迴去。
張震不敢違逆唐笠的命令,隻能不情不願的去了輜重營報到,結果被老樁揪住耳朵又是一通罵。
老樁在盤古軍中年紀最大,資格也最老,唐笠見到都會親熱的叫一聲“老伯”,張震哪裏敢跟他還嘴?隻能委屈得直掉眼淚。
不過老樁雖然脾氣也很火爆,偶爾發起火來連號稱盤古軍第一炮仗的鄭大都得退避三舍,卻對軍中的年輕後生格外的照顧。對山裏百姓家的娃娃更是一見到就樂得合不攏嘴,任由小家夥們扯胡子揪頭發。
大概是見到這些孩子們,就會想起自己已經慘死的小孫子吧!
因此無論是在盤古軍中,還是在山裏的百姓中,看起來慈眉善目的老樁,人緣都是最好的一個。
張震隻有十六歲,父親是銅川縣城中開鐵匠鋪的,家境原本尚可的他,從小就被老爹咬著牙堅持送去城中私塾讀書,希望他以後能有大出息。
張震人也聰明,就連陳道清都曾向唐笠要過他給自己幫忙。
老樁打心眼裏喜歡這個知書識禮的小子,發脾氣隻是覺得自己被嫌棄了。
好在也是盤古軍老兵的張震熟知老伯的脾氣,心裏也清楚他對自己的喜愛和照顧,倒是沒有一絲怨氣和不滿,耷拉著腦袋隻是一個勁兒的委屈。
後來還是心細的老樁特意跑去找來了唐笠,一番解說之下才讓他的思想轉過彎兒來。
唐笠告訴他。
第一,盤古軍中隻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輜重營也是戰鬥部隊,作用一點也不比三個戰兵曲差;
第二,盤古軍現在最缺的就是像他這樣識文斷字的人才,尤其是要和數目越來越多的物資打交道的輜重營,在這裏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他的作用。
張震並不笨,相反十分聰明,不然陳道清那個酸文人也不會開口向唐笠要人。之前隻是一時心裏沒轉過彎兒,其實唐笠那樣安排的道理他本來也就明白。
經過唐笠的一番耐心解釋,雖然還是不太甘心,卻也算得上是高高興興的跟著老樁幹活去了。
至於陳道清,則徹底脫離了軍隊體係,就連教書的任務都不再做了。徹底的幹迴了老本行,成為了山中事實上的行政負責人。
這也是實在沒辦法的事。現在唐笠手下不缺兵源,可像他這樣讀過書、有學問,又有治理地方經驗的寶貝疙瘩就這一個。
陳道清本人對此也是樂見其成,而且也算是人盡其才了。
這麽大規模的隊伍,再想像之前那樣完全隱藏行跡是不可能了,唐笠卻還是將這第一戰的戰法選擇了最熟悉的伏擊戰。
雖然這些通過了三輪篩選的新兵,本就是一輩子吃苦耐勞的底層秦人百姓。吃飽肚子後的他們本身素質就不錯,又有數百老兵做骨架,基礎訓練也算得上充足,但還是差了殺敵見血這一最後一步。
所以這第一戰就要務求穩妥,正麵硬戰唐笠認為太冒險,即便勝了估計傷亡也不會小。
在太行山裏待了一個冬天的盤古軍新兵,對此時埋伏的環境感覺很熟悉,自然沒讓那一屯探路的後秦軍發現蛛絲馬跡。
得到探路隊迴報的後秦軍輜重車隊開始進入穀口,兩側山上的盤古軍第一、二兩曲也做好了準備。
這次伏擊的後秦輜重隊規模很大,足足有大車近百輛,看得兩側山上埋伏的盤古軍將士一個個兩眼放光。按照以往的經驗,一支輜重車隊中至少有七成都是糧食。
七十車糧食足夠山中幾萬人吃上一陣子了。
趴在地上的盤古軍士卒突然聽見轟隆隆的一陣響,接著感覺到身下的地麵都震顫了起來,心裏就都知道戰鬥開始了。
兩頭被堵的後秦軍輜重隊,還沒等到兩側山上埋伏的盤古軍放箭、扔石頭就已經開始混亂了,顯然也算被伏擊出經驗的他們,也都第一時間明白了自己的處境。
等到盤古軍的第二輪箭雨射下,穀底的後秦軍就已經崩潰了。
領軍的羌人將領,已經從箭矢的密集程度判斷出了伏擊自己的至少有兩千人。在心裏迅速盤算了一下五百人對兩千人的勝率,果斷的對已經開始混亂的手下下達了一個命令。
山頂上的唐笠發現下麵的後秦軍突然丟下了自己保護的輜重大車,方向十分統一的向著來時的穀口退去,緊隨其後的是更加驚慌失措的大股民夫,心裏陡然升起了一絲不祥的預感。
敵人的反應有反常,己方連石頭都還沒開始扔,僅僅兩輪箭矢不可能讓總數得有五百的敵軍作出如此舉動。
難道其中有詐?
還沒等唐笠來得及細想,他就看見被敵人放棄的輜重大車開始冒煙,然後就騰起了火焰。
“操!”唐笠破口而出一句髒話,接著焦急的縱聲大喊:“傳令!全軍衝鋒!”
他已經明白了敵人的意圖。
可是接到命令的盤古軍將士衝得再快,也比不上火勢起得快。很明顯輜重車上是提前準備的有引火之物,所以這火絕對是早有預謀的。
麵對已經完全燒起的大火,衝到穀底的盤古軍將士沒有絲毫辦法。這種情況人根本無法靠近,更別說去滅火搶救了。
於是一個個滿腔怒火比眼前的大火還盛的盤古軍,很快就嗷嗷叫著衝向了逃向穀口的敵人。
可是逃走的後秦軍顯然早有準備,狂奔到入口後沒有絲毫猶豫的就開始攀爬堵路的亂石,就連其中的羌人騎兵都不例外。速度最快的他們第一時間就拋棄了戰馬開始攀爬。
盤古軍這邊因為提前發動了衝鋒,齊大毛的第三曲沒能及時從藏身處趕到穀口封堵。穀內追擊的第一曲又被最後麵混亂異常的數百民夫阻擋了一下,還真讓不少後羌人成功逃走了。
這讓三千盤古軍憋屈的怒火,隻能發泄在那些落在最後麵的二百多敵人身上,不到一刻鍾就前後夾擊的將其殺了個一幹二淨。
帶著輜重營原本是趕來接受戰利品的老樁,看看不遠處山穀裏依然衝天的大火,又看看眼前蹲在地上的幾百秦人民夫也傻了眼。
這是連根毛也沒撈著啊!還他娘的多了幾百張要吃飯的嘴!
“誰放的火?這是哪個兔崽子放的火?”心中其實是有點數的老樁還是沒忍住吼了一嗓子。
唐笠轉頭看看他那難看至極的臉色,歎了口氣道:“是後秦軍自己放的。
老伯,咱們這次遇到麻煩了!”
戰鬥還沒結束唐笠就已經把事情想明白了,其實根本也不複雜。
這次下山前,唐笠就從斥候那裏得到了秦魏雙方輜重隊有了變化的信息,隻是當時沒有深想,興許還有點心存僥幸吧。
自從自己帶人在過年時連搶了兩批後秦軍輜重隊後,秦魏雙方就都加大了在對手後方的遊騎投入,其中一些偷偷越過戰線的人馬還是走的太行山外圍山道,以隱藏行跡。自己還派人借此在山中劫殺了好幾股兩方隊伍,搶得了不少戰利品。
那之後就陸續有斥候報告說,遭到襲擊的輜重隊被大火燒毀的情況比以前多了不少。
當時唐笠以為都是劫糧一方幹的,因為無論是北魏還是後秦派出的劫糧遊騎,其主要目的都和己方不一樣。
自己這邊在打擊敵人的同時,搶奪物資尤其是糧食其實才是最重要的目的,殺敵和解救秦人民夫隻能放在第二位和第三位。
可秦魏兩軍的遊騎不一樣,他們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打擊對方的補給線並讓對方的物資受到損失。所以他們即便是成功擊敗了護糧的敵軍後,也隻會帶走很少的一部分必要物資,然後就會放上一把火。
反正要一直在敵後活動的他們也無法把東西運迴去。
還有就是據他所知,胡人軍法規定,輜重如果被搶或被毀,負責押送的軍隊,從士卒到主將全都要受到處罰,所以之前從沒有遇到過主動焚燒輜重的事情。
可剛剛後秦軍很明顯的就是早有準備,而且動作十分熟練,發現自己沒有取勝希望後立刻就毫不猶豫的主動點了火。這一定是收到了明確的命令,允許甚至是要求他們這樣做的。
後秦軍一定是修改了相關軍法,估計北魏那邊情況也是一樣。
原因也不難猜得到。
能保就保,保不住就主動毀掉,總之不能讓敵人搶了去。這樣可以讓對手的遊騎得不到物資尤其是食物的補充,從而更快的退迴去補充給養,可以變向減少己方被襲擾的次數和頻率。
“這尼瑪是自爆啊!”唐笠在心裏惡狠狠的罵了一聲,心知自己這迴遇到大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