寢殿中央有一張海梅朱漆、上下兩旁盤龍的禦榻,掛著一頂描龍帳子,帳子掛著,寬大的龍床上劉尋深深陷在柔軟的被褥裏,頭發淩亂地散在繡著金龍的枕上,緊閉著雙眼,臉上潮紅,嘴唇焦枯,蘇瑾伸手去摸劉尋的額頭,滾燙得很,再去探脖子,猶如炭炙的一般,她皺了眉頭問高永福:「是什麽情況?怎麽忽然高燒起來了?」
高永福憂心忡忡:「封太醫來診過脈了,說是急怒攻心,心思鬱結,開了方子已去熬了……唉,這些日子本來軍務繁忙,朝政又多,陛下每晚都批奏折到深夜,正好似一根蠟燭兩頭熬,奴才們看著心裏都著急,可惜陛下從來不肯聽人勸,昨晚又著急心焦地四處找您,天亮了還撐著去上朝……這不是和自己身體過不去麽。」
蘇瑾心裏又愧疚又難過,接過旁邊服侍的宮人的手巾,替劉尋敷上,冷水手巾一放上去,劉尋動了動,勉強睜開了眼睛,看到她,想是要起來,蘇瑾按著他輕輕道:「你在發燒,難受麽?我給你用點藥好麽?」
劉尋搖了搖頭:「不要浪費,沒什麽大事,捂一捂出了汗就好。」
蘇瑾難過地看著他,劉尋目光其實有些茫然,汗濕的頭發貼在額頭上,整個人都可憐兮兮的,卻仍勉力對她笑了笑:「你不好好歇息,過來做什麽,仔細過了病氣。」
蘇瑾搖了搖頭不說話。
高永福端了藥過來道:「太醫說了,陛下若是醒了便可以喝一次藥。」
蘇瑾彎下身扶起劉尋,一邊接過藥給他喂藥,劉尋張了嘴,一勺一勺慢慢地喝了,又躺下閉上眼睛,他是真的難受,頭如斧劈,身似籠蒸,喉嚨吞咽困難,起個身額頭上虛汗都冒了一層,四肢百骸疲弱之極,為了裝病裝得逼真,他也是拚了,但是封太醫的這藥,也太苦了,他心裏一邊暗暗咒罵,一邊無力地閉著眼睛,痛並快樂著的感受著蘇瑾明顯軟化下來的態度。
這一裝病就裝了半個月,他燒退後就開始咳嗽,臉色青灰,時不時又裝作低燒一下,一副鬱鬱的樣子,隻有看到蘇瑾來才強顏歡笑。白天接受蘇瑾的喂藥擦汗噓寒問暖,晚上等蘇瑾走後爬起來處理朝政,即便如此,依然甘之如飴,因為蘇瑾再也沒提那些戳他心肺子的話,更沒有再提什麽任務的事情,隻有嚴霜看出端倪,卻也被那一夜姑姑無聲無息的失蹤嚇破了膽子,一時也隻由著劉尋施苦肉計,偶爾還配合一下。
兩人之間的氣氛又開始轉緩和,聊天起來也你來我往,互相說著些趣事,竟是一時頗為融洽。
春祭的時候劉尋還是去主持了,卻依然還是沒讓蘇瑾隨行,這些繁複的禮節,陪祭的官員們都是十分辛苦的,他一是不舍得蘇瑾辛苦,二是心有私念,想著以後要封蘇瑾為皇後,那時才正式帶著她去祭祀天地祖宗,如今還沒娶到手,自然不肯讓她去。
因為劉尋後宮連一個有位份的妃子都沒有,曆年春祭,命婦這邊都由宗室最高品級的在京誥命帶領,卻正是雍王妃。雍王妃直到那日才解了禁足,待到春祭時,看到劉尋一身祭服,銀冠素服襯得他眉目分外清雋,看得出消瘦憔悴了些,唇色淡淡,聽說才大病了一場,罷朝半月了,心下不由大為憐惜,以為斯人正是為了自己而抱病,她那日自認為想通了皇帝對她的情意,如今看到他肅容斂眉,垂眸行禮,冷冷清清的樣子,分外可憐可愛可敬,又想到這些年都是她帶著命婦主持這本該是皇後帶著命婦主持的祭禮,焉知不是皇帝的小心思?念及於此,越發心頭酸軟,那一點欲心,更加熾盛起來。
迴到王府,越發心神不屬,對雍王都是冷冷的,也沒心思去找小梁氏的麻煩,隻一心一意想著如何和劉尋鴛夢重溫。輾轉反複半夜,倒是讓她想起了上巳節即將到了,算算日子,今年大舉,那會兒正是春闈放榜之日,又早有風聲說今年皇上要選秀……果真讓她想起了個法子來。
第二日她難得地請了雍王過來,商議要上表皇上,以宮廷名義,舉辦曲江詩會的事,一是翰林學士及春闈得了榜的進士,二是京中各高門閨秀以及徽柔書院前三十名女學生參加宴請,也是件雅事。
雍王不知道自己的王妃這段時間已移了情,他們剛成婚的時候還是有過一段時間綢繆情好的時候的,因為雍王當時年少,王妃長他三歲,身體已長開,雍王和她情事上很是融洽,偏偏日子長了,王妃控製欲頗強,可他這輩子隻服他母後一個,受不得她試圖占據他心目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幾次王妃與母後之間有了不快,他都十分堅決地站在母後這邊,漸漸夫妻離心,直到小梁氏那事發了,夫妻決裂,幾乎相敬如冰,這些年王妃幾乎像個活寡婦一樣,一直端著身價,堅決不許他碰她,他隻覺得好笑,也懶得理她,隻一心想著如何尋找母後。聽到雍王妃想舉辦曲江詩會,這本來簡單,隻是要與曲江鹿鳴宴一同舉辦,以陛下名義號召士女,那就不一般了,他皺著眉頭隻說要先探探皇上的口風,畢竟自己身份尷尬。
雍王妃怕他不許,已是有些急了:「王爺是陛下的親弟弟,陛下這些年對你甚是優容,又極是心胸寬大的,如何會計較這些辦宴的小事?況且正是因為避嫌,才要以陛下名義舉辦,你想想,陛下去年凱旋歸來時,就有風聲說開春要選秀,如今眼看春祭都過了,西南戰事那邊聽說節節勝利,大勝眼看就在前了,陛下聽說也才大病初愈,你如今是宗室裏的第一人,一品親王,陛下的親弟弟,正是該操持一下,陛下後宮無人,少不得我這個王妃要召集一下名門閨秀,到時候借著詩會,陛下正好看一看,若是看上了哪一個,豈不正念著你的好?」
雍王一心早飛到新的世界找母後去了,這些日子正打點著諸事,一邊想著要帶什麽東西給母後,又煩憂不知能帶什麽,想來想去倒是要找個機會見見蘇瑾才行,可是聽說這些日子皇上病了,宮裏一點消息都透不進去,如今想著舉辦這宴會倒是個好事,正能找機會見見蘇瑾。他倒也沒想到雍王妃竟然肖想起劉尋來,畢竟前些日子才被劉尋狠罰過,丟了大醜。他這個王妃因為和他不和,這些年一心都往徽柔書院那頭去得多,又好舉辦宴會,喜人奉承,又專讓小梁氏著青衣一旁服侍著倒酒倒茶,可勁的糟蹋,最好麵子,如今想必一是剛丟了臉要找迴來,又要迎合上意,二是為徽柔書院的女學生爭些出頭的機會,便點頭說會考慮。
出來後找了幕僚門客們商量了下,倒是覺得沒什麽不好,一則也探探皇帝的態度,便以雍王、雍王妃的名義上了折子給劉尋,以宮中的名義舉辦曲江詩宴。
劉尋接了折子,正納悶,不過他略想了想,覺得倒也不錯,一則讓蘇瑾透透氣鬆散鬆散,二則大概諸人會覺得他是要選秀物色入宮人選……也讓蘇瑾緩一緩,以為有餘地,便朱批了同意,由雍王、雍王妃與禮部商量著籌辦。
雍王妃得了許可,心下又是一陣憂喜交加,既喜自己的想法得了皇上的肯定,又憂心皇上順水推舟看上了別家更年輕的貴女,自己和皇上同年,然而皇上仍是風華正茂,氣概非凡,自己身為女子,卻已年近三十,與那些十來歲的女子相比,有些過了氣了,少不得攬鏡自照許久,又是讓人打首飾,又是命裁縫來做衣裳,又是斟酌著帖子的邀請人選,又要挑選歌舞班子,籌備節目,一時居然忙碌非凡。
蘇瑾這些日子看著劉尋漸漸痊愈,心也安定下來,這天晚上又聽到雍王那裏有動靜,她也掌握了規律了,雍王那頭,白天都是些吃喝玩樂,若是有事,必是晚上人定後,才會招來心腹密議,不過這些日子偶然商議都是些商鋪往來的事,並沒什麽值得的,今日卻聽到了他們商量宴會的事,聽他們的聲口,竟是劉尋已答應了的,不免大奇,這些天她都跟在劉尋身邊伺候,並沒聽到他說過這事啊,竟是全神貫注聽起來。
隻聽到雍王說:「宴會上結交士子這些事,我身份尷尬是不能做的,那些名門閨秀,又是要給劉尋挑選的,這麽一想來,這宴會竟是有些無趣。」
那男子勸道:「殿下且忍忍,如今西南那邊形勢不太妙,在皇帝這邊服服軟也好,皇帝既是有心要選秀了,不如找機會讓親我們的大臣的女兒上位……」
雍王道:「嗬嗬,我們之前養的那長得像王妃的女子倒是能派上用場了,安排好不起眼的庶女身份,想辦法讓王妃身邊的人說服王妃給她帖子。」
那男子應了聲:「奴才前些天才去看過,年歲大了,五官長開了,長得倒是越發像王妃了,隻是這些年一直找不到機會往宮裏送,劉尋那點執念若還在,不會不動心。」
雍王冷笑了聲,沒說話。
高永福憂心忡忡:「封太醫來診過脈了,說是急怒攻心,心思鬱結,開了方子已去熬了……唉,這些日子本來軍務繁忙,朝政又多,陛下每晚都批奏折到深夜,正好似一根蠟燭兩頭熬,奴才們看著心裏都著急,可惜陛下從來不肯聽人勸,昨晚又著急心焦地四處找您,天亮了還撐著去上朝……這不是和自己身體過不去麽。」
蘇瑾心裏又愧疚又難過,接過旁邊服侍的宮人的手巾,替劉尋敷上,冷水手巾一放上去,劉尋動了動,勉強睜開了眼睛,看到她,想是要起來,蘇瑾按著他輕輕道:「你在發燒,難受麽?我給你用點藥好麽?」
劉尋搖了搖頭:「不要浪費,沒什麽大事,捂一捂出了汗就好。」
蘇瑾難過地看著他,劉尋目光其實有些茫然,汗濕的頭發貼在額頭上,整個人都可憐兮兮的,卻仍勉力對她笑了笑:「你不好好歇息,過來做什麽,仔細過了病氣。」
蘇瑾搖了搖頭不說話。
高永福端了藥過來道:「太醫說了,陛下若是醒了便可以喝一次藥。」
蘇瑾彎下身扶起劉尋,一邊接過藥給他喂藥,劉尋張了嘴,一勺一勺慢慢地喝了,又躺下閉上眼睛,他是真的難受,頭如斧劈,身似籠蒸,喉嚨吞咽困難,起個身額頭上虛汗都冒了一層,四肢百骸疲弱之極,為了裝病裝得逼真,他也是拚了,但是封太醫的這藥,也太苦了,他心裏一邊暗暗咒罵,一邊無力地閉著眼睛,痛並快樂著的感受著蘇瑾明顯軟化下來的態度。
這一裝病就裝了半個月,他燒退後就開始咳嗽,臉色青灰,時不時又裝作低燒一下,一副鬱鬱的樣子,隻有看到蘇瑾來才強顏歡笑。白天接受蘇瑾的喂藥擦汗噓寒問暖,晚上等蘇瑾走後爬起來處理朝政,即便如此,依然甘之如飴,因為蘇瑾再也沒提那些戳他心肺子的話,更沒有再提什麽任務的事情,隻有嚴霜看出端倪,卻也被那一夜姑姑無聲無息的失蹤嚇破了膽子,一時也隻由著劉尋施苦肉計,偶爾還配合一下。
兩人之間的氣氛又開始轉緩和,聊天起來也你來我往,互相說著些趣事,竟是一時頗為融洽。
春祭的時候劉尋還是去主持了,卻依然還是沒讓蘇瑾隨行,這些繁複的禮節,陪祭的官員們都是十分辛苦的,他一是不舍得蘇瑾辛苦,二是心有私念,想著以後要封蘇瑾為皇後,那時才正式帶著她去祭祀天地祖宗,如今還沒娶到手,自然不肯讓她去。
因為劉尋後宮連一個有位份的妃子都沒有,曆年春祭,命婦這邊都由宗室最高品級的在京誥命帶領,卻正是雍王妃。雍王妃直到那日才解了禁足,待到春祭時,看到劉尋一身祭服,銀冠素服襯得他眉目分外清雋,看得出消瘦憔悴了些,唇色淡淡,聽說才大病了一場,罷朝半月了,心下不由大為憐惜,以為斯人正是為了自己而抱病,她那日自認為想通了皇帝對她的情意,如今看到他肅容斂眉,垂眸行禮,冷冷清清的樣子,分外可憐可愛可敬,又想到這些年都是她帶著命婦主持這本該是皇後帶著命婦主持的祭禮,焉知不是皇帝的小心思?念及於此,越發心頭酸軟,那一點欲心,更加熾盛起來。
迴到王府,越發心神不屬,對雍王都是冷冷的,也沒心思去找小梁氏的麻煩,隻一心一意想著如何和劉尋鴛夢重溫。輾轉反複半夜,倒是讓她想起了上巳節即將到了,算算日子,今年大舉,那會兒正是春闈放榜之日,又早有風聲說今年皇上要選秀……果真讓她想起了個法子來。
第二日她難得地請了雍王過來,商議要上表皇上,以宮廷名義,舉辦曲江詩會的事,一是翰林學士及春闈得了榜的進士,二是京中各高門閨秀以及徽柔書院前三十名女學生參加宴請,也是件雅事。
雍王不知道自己的王妃這段時間已移了情,他們剛成婚的時候還是有過一段時間綢繆情好的時候的,因為雍王當時年少,王妃長他三歲,身體已長開,雍王和她情事上很是融洽,偏偏日子長了,王妃控製欲頗強,可他這輩子隻服他母後一個,受不得她試圖占據他心目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幾次王妃與母後之間有了不快,他都十分堅決地站在母後這邊,漸漸夫妻離心,直到小梁氏那事發了,夫妻決裂,幾乎相敬如冰,這些年王妃幾乎像個活寡婦一樣,一直端著身價,堅決不許他碰她,他隻覺得好笑,也懶得理她,隻一心想著如何尋找母後。聽到雍王妃想舉辦曲江詩會,這本來簡單,隻是要與曲江鹿鳴宴一同舉辦,以陛下名義號召士女,那就不一般了,他皺著眉頭隻說要先探探皇上的口風,畢竟自己身份尷尬。
雍王妃怕他不許,已是有些急了:「王爺是陛下的親弟弟,陛下這些年對你甚是優容,又極是心胸寬大的,如何會計較這些辦宴的小事?況且正是因為避嫌,才要以陛下名義舉辦,你想想,陛下去年凱旋歸來時,就有風聲說開春要選秀,如今眼看春祭都過了,西南戰事那邊聽說節節勝利,大勝眼看就在前了,陛下聽說也才大病初愈,你如今是宗室裏的第一人,一品親王,陛下的親弟弟,正是該操持一下,陛下後宮無人,少不得我這個王妃要召集一下名門閨秀,到時候借著詩會,陛下正好看一看,若是看上了哪一個,豈不正念著你的好?」
雍王一心早飛到新的世界找母後去了,這些日子正打點著諸事,一邊想著要帶什麽東西給母後,又煩憂不知能帶什麽,想來想去倒是要找個機會見見蘇瑾才行,可是聽說這些日子皇上病了,宮裏一點消息都透不進去,如今想著舉辦這宴會倒是個好事,正能找機會見見蘇瑾。他倒也沒想到雍王妃竟然肖想起劉尋來,畢竟前些日子才被劉尋狠罰過,丟了大醜。他這個王妃因為和他不和,這些年一心都往徽柔書院那頭去得多,又好舉辦宴會,喜人奉承,又專讓小梁氏著青衣一旁服侍著倒酒倒茶,可勁的糟蹋,最好麵子,如今想必一是剛丟了臉要找迴來,又要迎合上意,二是為徽柔書院的女學生爭些出頭的機會,便點頭說會考慮。
出來後找了幕僚門客們商量了下,倒是覺得沒什麽不好,一則也探探皇帝的態度,便以雍王、雍王妃的名義上了折子給劉尋,以宮中的名義舉辦曲江詩宴。
劉尋接了折子,正納悶,不過他略想了想,覺得倒也不錯,一則讓蘇瑾透透氣鬆散鬆散,二則大概諸人會覺得他是要選秀物色入宮人選……也讓蘇瑾緩一緩,以為有餘地,便朱批了同意,由雍王、雍王妃與禮部商量著籌辦。
雍王妃得了許可,心下又是一陣憂喜交加,既喜自己的想法得了皇上的肯定,又憂心皇上順水推舟看上了別家更年輕的貴女,自己和皇上同年,然而皇上仍是風華正茂,氣概非凡,自己身為女子,卻已年近三十,與那些十來歲的女子相比,有些過了氣了,少不得攬鏡自照許久,又是讓人打首飾,又是命裁縫來做衣裳,又是斟酌著帖子的邀請人選,又要挑選歌舞班子,籌備節目,一時居然忙碌非凡。
蘇瑾這些日子看著劉尋漸漸痊愈,心也安定下來,這天晚上又聽到雍王那裏有動靜,她也掌握了規律了,雍王那頭,白天都是些吃喝玩樂,若是有事,必是晚上人定後,才會招來心腹密議,不過這些日子偶然商議都是些商鋪往來的事,並沒什麽值得的,今日卻聽到了他們商量宴會的事,聽他們的聲口,竟是劉尋已答應了的,不免大奇,這些天她都跟在劉尋身邊伺候,並沒聽到他說過這事啊,竟是全神貫注聽起來。
隻聽到雍王說:「宴會上結交士子這些事,我身份尷尬是不能做的,那些名門閨秀,又是要給劉尋挑選的,這麽一想來,這宴會竟是有些無趣。」
那男子勸道:「殿下且忍忍,如今西南那邊形勢不太妙,在皇帝這邊服服軟也好,皇帝既是有心要選秀了,不如找機會讓親我們的大臣的女兒上位……」
雍王道:「嗬嗬,我們之前養的那長得像王妃的女子倒是能派上用場了,安排好不起眼的庶女身份,想辦法讓王妃身邊的人說服王妃給她帖子。」
那男子應了聲:「奴才前些天才去看過,年歲大了,五官長開了,長得倒是越發像王妃了,隻是這些年一直找不到機會往宮裏送,劉尋那點執念若還在,不會不動心。」
雍王冷笑了聲,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