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元空重複著老僧人說出的詩句,怎麽念都覺得不對勁,“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老方丈啊,你這大徒弟和小徒弟,還真是有些矛盾啊。”
“嗬嗬嗬,那到不至於,不過就是理念不同罷了,而且還有另外一種解釋不是嗎?”
吉祥和尚笑嗬嗬的說著,似乎並沒有覺得自己的兩個徒弟之間思想產生的分歧有什麽問題,隻是覺得好笑。是那種作為師父看到徒弟有出息的驕傲地笑。
“另一種解釋?”
元空愣了愣,並不知道老僧想說的是什麽,卻也沒有去催促,隻是那麽走著,等待老僧自己解開謎題。老僧也是個藏不住秘密的,不然也不會這麽早就將自己關門弟子的拜師契機暴露出來,於是乎很快地就自己說出了答案。
“惠能不識字,從小就是廟裏撿來的孩子,根本沒念過經書。雖然也需要受寺裏的規矩束縛,但相比於其他的弟子們生,就會顯得更接近純天然一些,故而他的想法可能才是真正的人之本源對於佛之一字的看法。反倒是神秀,讀了那麽多經書,悟了那麽多佛法之後,倒不是說沒有進步、沒有所得,隻不過,既然是收到佛法熏陶沾染,自然而然其實就失去了本來的想法與天性,故而所得出的答案是一種脫身於佛家教義、經典乃至於那些關於佛祖的傳說故事的答案。”
“兩者之間本無對錯,亦無高下,隻不過老僧按照神秀的說法兒活了這一輩子了,突然之間聽到了惠能這種截然不同的說法,才會覺得驚奇有趣,故而收為弟子。也就是為了保有他的這份天然的感覺,收為弟子之後反而是沒有教他什麽,不識字就不識字吧...佛法的深奧,也不是小小的文字能夠書寫記錄的。你說呢,元空?”
“我說?”
元空反問道,月光之下的臉上戴著一副:你心裏打的什麽小九九我還能不知道嗎,還需要我說?
“嗬嗬,不愧是三公子,看來閣主沒少用過這種伎倆啊?是老僧自討苦吃咯!”
吉祥和尚摸了摸老臉,似乎很是羞澀,被人看穿了計策還是有些丟麵子的,哪怕是一把老臉了,倒還是要愛惜一些的啊。
元空笑出了聲,其實並不是自家師父喜歡用這種方法,而是那個姓孔的讀書人,總喜歡用這種誇別的事物、別的人最終達到誇耀自己的目的。
神秀悟出的佛法正確,說明什麽?說明你吉祥和尚教的好唄!那小和尚惠能悟出來的道理好又說明什麽?說明你吉祥和尚眼光也好唄!兩個弟子收入門下各有不同的教法,教出來最後會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說明什麽?說明你吉祥和尚還育人有方唄!
就像是那些年裏的那個讀書人,第一次被師父允許寫新年對聯的時候,每每有酒客、夜間客來,總是忍不住問一句說你覺得咱們花間閣的對聯兒,寫的怎麽樣?是不是文采斐然、字更是寫的驚為天人應該被掛起來當傳家寶的地步?元空習慣了那個家夥,卻也是那種不愛慣著的性格,自然就喜歡拆台子了。
“菩提究竟,是何?”
元空看老人笑得沒個止境,於是乎直接開口問道。
“菩提?”
老人重複了一句之後,像是變臉似的就那麽止住了笑容,隨後是轉頭看向元空跟看傻子一樣說道,“菩提不就是一種樹嘛?”
“您這麽說話,可就沒意思了。”
元空露出一種很是無奈的表情,你好歹也是一寺之方丈,就算不管事了,至少得要點麵子吧,這麽迴答真的合適嗎?
“嗬嗬哈哈哈哈哈哈元空啊元空,你仔細想想看,究竟是我迴答的沒意思,還是你問的沒意思?”
吉祥和尚不再去看元空,轉頭繼續看著路,繼續放聲大笑,“接下來難道你還要問明鏡究竟是什麽?再問塵埃是什麽?有意思嘛!我那兩位徒弟對這些事不都說得很明確了嗎,我自然是同意他們的觀點的啊。再問多少次,又有什麽意義呢?”
“可是,按照神秀的說法,菩提便是自身,那麽佛祖菩提樹下悟佛道,是不是就寓意著他其實是看清了自己、認清了自身之後悟出的佛法?所以就是說佛法當從心中找?”
元空並不因為吉祥和尚的嘻嘻哈哈而動搖,仍舊是很認真的說著,“但如果換做是惠能的說法,菩提根本就不需要本體,故而所謂的坐禪悟佛,悟得就是虛幻之道,是世間萬物之中存在的佛法,不是嗎?那麽兩者之間,在最初的出發點上,不就已經不同了嗎?您怎麽能夠做得到同時同意他們兩個人的觀點呢?”
“元三公子啊...”
吉祥和尚長出一口氣,表情鄭重了些,似乎是準備認真地迴答元空的問題了。
“你覺得神秀所說的話,是指向內求佛,而惠能所言則是向外界求佛?”
“不是?”
“那麽,何為內,何為外?己身為內,身外為外?還是說己身所有、所得為內,己身不曾所有、未曾所得之物為外?又或者說,是己身所處天地為內,而己身所處天地之外其餘天地四方為外?哈哈哈哈哈哈...若是真要下個定義,恐怕咱們這些出家人估計都不需要剃度出家,就光想這些事情,就夠把頭發掉光咯!”
“所以啊,很難分得清啊。可是你再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我’與‘外界’的界限問題?那麽就有趣了,當年佛祖菩提樹下啊打坐悟道,七七四十九天不吃不喝究竟想明白了什麽?或者說他怎麽做到不吃不喝卻能夠存活下來的?沒人知道答案,這麽多年來,佛家都在研究、思考這個問題,老身不才,不是什麽得道高僧,辯經大會的成績也差的很,拿不出手,但也有些自己的見解。”
“比如說,當一個人落入到四下無人的荒郊野外,找不到吃的,找不到喝的,快要死了,他能怎麽辦呢?當然是不能怎麽辦,就會死。可他如果是一棵樹呢?他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根,在地下找水,在土裏尋找養分,就可以在自然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對不對?那麽有沒有一種可能,隻要能夠融入自然,人也能夠用相似的方法在自然之中無限地活下去呢?那麽我們是不是可以大膽的猜測一下,佛祖四十九天其實也是如此,故而能夠存活呢?”
“您的意思...”
元空一邊聽一邊思考,收起了平日裏的那種隨意與大大咧咧,能夠在棋盤上跟孔生、伊牧對弈互有勝負的人,怎麽可能是表麵上表現出來的那種大大咧咧的傻子呢?
“佛祖所思考的結果,是打破了自身與外界的界限?”
“嗯哼,老衲的確是這麽個想法,但沒怎麽跟別人說過,至於對不對也肯定是沒有定論的,但老衲覺得這樣子解釋起自家弟子的兩首詩,還是很好用的。自身與外界的界限一旦打破,那麽向內求佛法不就也是在向外求?向外求也是同樣的道理。身是菩提樹,菩提樹又與外界相互接壤,那麽菩提樹本身就被無窮的放大放大到整個人世間,都是菩提樹,那麽是不是在我們自己以及別人看來,菩提就無樹了?道理就是這麽些個道理,怎麽理解則是看人,最終其實就是殊途同歸。”
吉祥和尚說著,似乎對自己這一套說法很是滿意,第一次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就能有如此效果,自己果然是很適合當方丈的人啊!
元空則是沒在說什麽,獨自陷入思考。其實元空不是不喜歡想問題,隻不過是每一次一想問題就會很容易的陷進去,故而嫌麻煩就不想了。
圓月當空,銀色的月光鋪灑在江麵之上,先前緩慢飄動的一朵朵蓮燈點燃了江麵,如今似乎也免不了人去樓空的冷清模樣。就好像是平常百姓家,家家戶戶逢年過節不論家境如何總是盡力地熱鬧吉祥、哪怕是擺出一副熱鬧的模樣,也絕不能夠讓家裏冷清下來,可是事實其實是,當熱鬧過去,當節日結束,生活就會像眼前這條江水一樣,所有的美好願望、內心期盼都消失不見,就算曾經燃起過璀璨奪目的光亮,最後也隻剩下一江春水向東流,寂寞、孤單、安靜的,流淌著。
而這些百姓生活的苦難、困境的源頭,你看哪,那不就是滿城燈火輝煌的姑蘇城嘛?
“那就送到這裏了?”
吉祥和尚停下了腳步,距離山腳的小路,還有一步之遙。
“多謝大師相送,還為在下解開疑惑。”
元空很是認真的行了一禮,畢竟是老前輩了,又迴答了自己的問題、這麽晚了一把年紀還送自己下山,怎麽都應該是有這麽一禮的。可元空剛想走出,卻又被老人叫住了。
“元空,你信不信因果命數?”
老人的話著實是使得元空為之一愣,伸出的腳步落在了山腳的小路上,另一隻腳還在山寺台階之上,看到這一幕的老僧人眼中似乎有什麽閃動了一下,象是有什麽熄滅了,臉上卻是沒有變化。
“怎麽?”
元空沒有迴答,而是轉過頭看向老和尚。
“老衲佛法造詣可能一般,就像剛才說的那樣,沒怎麽贏過辯經大會,但是在算因果這方麵,算是佛門一絕。”
“所以,您是要給我算一卦?”
元空下意識的就用了算一卦這個街邊攤子上最喜歡用的說法,不過這老和尚也不在意這些細節,元空也就沒怎麽在乎。
“方才下山路上,老衲已經是擅自為你算了一算,隻不過不知道你願不願意聽這結果。”
“怎麽,老方丈您這意思,貧僧命不好啊嗬哈哈哈哈?”
元空看著老僧臉上帶著的今晚上第一次見到的認真表情,笑著問道。元空不信命,自然也不信什麽因果報應,這屬實是在整個佛門之中乃至天下人中都罕見的存在。再怎麽著,人都應該是對命運有些敬畏之情的,唯獨咱們的這位元空元三公子,那可是一點兒不信。
“倒不是不好,隻不過...”
“那就說吧。貧僧都受得住,不然您都開了這個口又不說明白,貧僧也是憋得慌。”
吉祥和尚猶豫了一下,似乎在掙紮什麽,最終歎了口氣,開口說道。
“我想勸您,不要進姑蘇城。”
隻是這麽一句話,卻讓元空整個人就是一顫!因為那個青衣讀書人在自己走前對自己說的話,整句是:見佛便拜,不過姑蘇,遇事不讓,不破不立。
不過姑蘇,何為不過?是不經過還是不通過還是不繞過?元空一直以來其實都在想這個問題,今夜在那船上選擇先來寒山寺其實也是這樣的一個想法,本想是在寒山寺中認真的思考一番,再做決定,但如今老僧的一句話,明顯的是為自己指明了一條路,但是不是孔生指的那條路呢?
“姑蘇城,有什麽?”
元空遲疑著問道。
“元空,我若是說了,就不靈了,勸你不去,已經是老衲的極限。頂多是告訴您一聲,進入姑蘇,會打破很多東西。”
老僧的迴答再一次使得元空愣住了。打破很多東西?打破什麽?打破自己的腦袋?還是打破什麽法器?或者說是打破什麽計劃打破什麽格局?那麽孔生的那句不破不立有是不是在預示著自己就在此處,就是打破之機會?那麽難道說是那家夥早早就算到了自己會在這裏遇到吉祥和尚,吉祥和尚也一定會告誡自己,然後自己就能明白一定要去姑蘇城?仔細想想之後,元空下定了決心。
“那就,多謝大師告誡,貧僧自會看著辦,就先行一步了。”
望著元空離去的背影,直到看不太見了,吉祥和尚突然是噴出一口鮮血!
“元三公子啊...老衲破例告知你,卻是也知道多半是做無用功啊...隻求那位孔二公子,真的是有辦法解決這世道疑難...貧僧與這寒山寺...就不多事兒了...”
老和尚得到的預示之中,除了有元空進入姑蘇城之後會發生的事情,還有這麽一句話:明知不可進,元空亦會進。
“嗬嗬嗬,那到不至於,不過就是理念不同罷了,而且還有另外一種解釋不是嗎?”
吉祥和尚笑嗬嗬的說著,似乎並沒有覺得自己的兩個徒弟之間思想產生的分歧有什麽問題,隻是覺得好笑。是那種作為師父看到徒弟有出息的驕傲地笑。
“另一種解釋?”
元空愣了愣,並不知道老僧想說的是什麽,卻也沒有去催促,隻是那麽走著,等待老僧自己解開謎題。老僧也是個藏不住秘密的,不然也不會這麽早就將自己關門弟子的拜師契機暴露出來,於是乎很快地就自己說出了答案。
“惠能不識字,從小就是廟裏撿來的孩子,根本沒念過經書。雖然也需要受寺裏的規矩束縛,但相比於其他的弟子們生,就會顯得更接近純天然一些,故而他的想法可能才是真正的人之本源對於佛之一字的看法。反倒是神秀,讀了那麽多經書,悟了那麽多佛法之後,倒不是說沒有進步、沒有所得,隻不過,既然是收到佛法熏陶沾染,自然而然其實就失去了本來的想法與天性,故而所得出的答案是一種脫身於佛家教義、經典乃至於那些關於佛祖的傳說故事的答案。”
“兩者之間本無對錯,亦無高下,隻不過老僧按照神秀的說法兒活了這一輩子了,突然之間聽到了惠能這種截然不同的說法,才會覺得驚奇有趣,故而收為弟子。也就是為了保有他的這份天然的感覺,收為弟子之後反而是沒有教他什麽,不識字就不識字吧...佛法的深奧,也不是小小的文字能夠書寫記錄的。你說呢,元空?”
“我說?”
元空反問道,月光之下的臉上戴著一副:你心裏打的什麽小九九我還能不知道嗎,還需要我說?
“嗬嗬,不愧是三公子,看來閣主沒少用過這種伎倆啊?是老僧自討苦吃咯!”
吉祥和尚摸了摸老臉,似乎很是羞澀,被人看穿了計策還是有些丟麵子的,哪怕是一把老臉了,倒還是要愛惜一些的啊。
元空笑出了聲,其實並不是自家師父喜歡用這種方法,而是那個姓孔的讀書人,總喜歡用這種誇別的事物、別的人最終達到誇耀自己的目的。
神秀悟出的佛法正確,說明什麽?說明你吉祥和尚教的好唄!那小和尚惠能悟出來的道理好又說明什麽?說明你吉祥和尚眼光也好唄!兩個弟子收入門下各有不同的教法,教出來最後會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說明什麽?說明你吉祥和尚還育人有方唄!
就像是那些年裏的那個讀書人,第一次被師父允許寫新年對聯的時候,每每有酒客、夜間客來,總是忍不住問一句說你覺得咱們花間閣的對聯兒,寫的怎麽樣?是不是文采斐然、字更是寫的驚為天人應該被掛起來當傳家寶的地步?元空習慣了那個家夥,卻也是那種不愛慣著的性格,自然就喜歡拆台子了。
“菩提究竟,是何?”
元空看老人笑得沒個止境,於是乎直接開口問道。
“菩提?”
老人重複了一句之後,像是變臉似的就那麽止住了笑容,隨後是轉頭看向元空跟看傻子一樣說道,“菩提不就是一種樹嘛?”
“您這麽說話,可就沒意思了。”
元空露出一種很是無奈的表情,你好歹也是一寺之方丈,就算不管事了,至少得要點麵子吧,這麽迴答真的合適嗎?
“嗬嗬哈哈哈哈哈哈元空啊元空,你仔細想想看,究竟是我迴答的沒意思,還是你問的沒意思?”
吉祥和尚不再去看元空,轉頭繼續看著路,繼續放聲大笑,“接下來難道你還要問明鏡究竟是什麽?再問塵埃是什麽?有意思嘛!我那兩位徒弟對這些事不都說得很明確了嗎,我自然是同意他們的觀點的啊。再問多少次,又有什麽意義呢?”
“可是,按照神秀的說法,菩提便是自身,那麽佛祖菩提樹下悟佛道,是不是就寓意著他其實是看清了自己、認清了自身之後悟出的佛法?所以就是說佛法當從心中找?”
元空並不因為吉祥和尚的嘻嘻哈哈而動搖,仍舊是很認真的說著,“但如果換做是惠能的說法,菩提根本就不需要本體,故而所謂的坐禪悟佛,悟得就是虛幻之道,是世間萬物之中存在的佛法,不是嗎?那麽兩者之間,在最初的出發點上,不就已經不同了嗎?您怎麽能夠做得到同時同意他們兩個人的觀點呢?”
“元三公子啊...”
吉祥和尚長出一口氣,表情鄭重了些,似乎是準備認真地迴答元空的問題了。
“你覺得神秀所說的話,是指向內求佛,而惠能所言則是向外界求佛?”
“不是?”
“那麽,何為內,何為外?己身為內,身外為外?還是說己身所有、所得為內,己身不曾所有、未曾所得之物為外?又或者說,是己身所處天地為內,而己身所處天地之外其餘天地四方為外?哈哈哈哈哈哈...若是真要下個定義,恐怕咱們這些出家人估計都不需要剃度出家,就光想這些事情,就夠把頭發掉光咯!”
“所以啊,很難分得清啊。可是你再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我’與‘外界’的界限問題?那麽就有趣了,當年佛祖菩提樹下啊打坐悟道,七七四十九天不吃不喝究竟想明白了什麽?或者說他怎麽做到不吃不喝卻能夠存活下來的?沒人知道答案,這麽多年來,佛家都在研究、思考這個問題,老身不才,不是什麽得道高僧,辯經大會的成績也差的很,拿不出手,但也有些自己的見解。”
“比如說,當一個人落入到四下無人的荒郊野外,找不到吃的,找不到喝的,快要死了,他能怎麽辦呢?當然是不能怎麽辦,就會死。可他如果是一棵樹呢?他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根,在地下找水,在土裏尋找養分,就可以在自然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對不對?那麽有沒有一種可能,隻要能夠融入自然,人也能夠用相似的方法在自然之中無限地活下去呢?那麽我們是不是可以大膽的猜測一下,佛祖四十九天其實也是如此,故而能夠存活呢?”
“您的意思...”
元空一邊聽一邊思考,收起了平日裏的那種隨意與大大咧咧,能夠在棋盤上跟孔生、伊牧對弈互有勝負的人,怎麽可能是表麵上表現出來的那種大大咧咧的傻子呢?
“佛祖所思考的結果,是打破了自身與外界的界限?”
“嗯哼,老衲的確是這麽個想法,但沒怎麽跟別人說過,至於對不對也肯定是沒有定論的,但老衲覺得這樣子解釋起自家弟子的兩首詩,還是很好用的。自身與外界的界限一旦打破,那麽向內求佛法不就也是在向外求?向外求也是同樣的道理。身是菩提樹,菩提樹又與外界相互接壤,那麽菩提樹本身就被無窮的放大放大到整個人世間,都是菩提樹,那麽是不是在我們自己以及別人看來,菩提就無樹了?道理就是這麽些個道理,怎麽理解則是看人,最終其實就是殊途同歸。”
吉祥和尚說著,似乎對自己這一套說法很是滿意,第一次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就能有如此效果,自己果然是很適合當方丈的人啊!
元空則是沒在說什麽,獨自陷入思考。其實元空不是不喜歡想問題,隻不過是每一次一想問題就會很容易的陷進去,故而嫌麻煩就不想了。
圓月當空,銀色的月光鋪灑在江麵之上,先前緩慢飄動的一朵朵蓮燈點燃了江麵,如今似乎也免不了人去樓空的冷清模樣。就好像是平常百姓家,家家戶戶逢年過節不論家境如何總是盡力地熱鬧吉祥、哪怕是擺出一副熱鬧的模樣,也絕不能夠讓家裏冷清下來,可是事實其實是,當熱鬧過去,當節日結束,生活就會像眼前這條江水一樣,所有的美好願望、內心期盼都消失不見,就算曾經燃起過璀璨奪目的光亮,最後也隻剩下一江春水向東流,寂寞、孤單、安靜的,流淌著。
而這些百姓生活的苦難、困境的源頭,你看哪,那不就是滿城燈火輝煌的姑蘇城嘛?
“那就送到這裏了?”
吉祥和尚停下了腳步,距離山腳的小路,還有一步之遙。
“多謝大師相送,還為在下解開疑惑。”
元空很是認真的行了一禮,畢竟是老前輩了,又迴答了自己的問題、這麽晚了一把年紀還送自己下山,怎麽都應該是有這麽一禮的。可元空剛想走出,卻又被老人叫住了。
“元空,你信不信因果命數?”
老人的話著實是使得元空為之一愣,伸出的腳步落在了山腳的小路上,另一隻腳還在山寺台階之上,看到這一幕的老僧人眼中似乎有什麽閃動了一下,象是有什麽熄滅了,臉上卻是沒有變化。
“怎麽?”
元空沒有迴答,而是轉過頭看向老和尚。
“老衲佛法造詣可能一般,就像剛才說的那樣,沒怎麽贏過辯經大會,但是在算因果這方麵,算是佛門一絕。”
“所以,您是要給我算一卦?”
元空下意識的就用了算一卦這個街邊攤子上最喜歡用的說法,不過這老和尚也不在意這些細節,元空也就沒怎麽在乎。
“方才下山路上,老衲已經是擅自為你算了一算,隻不過不知道你願不願意聽這結果。”
“怎麽,老方丈您這意思,貧僧命不好啊嗬哈哈哈哈?”
元空看著老僧臉上帶著的今晚上第一次見到的認真表情,笑著問道。元空不信命,自然也不信什麽因果報應,這屬實是在整個佛門之中乃至天下人中都罕見的存在。再怎麽著,人都應該是對命運有些敬畏之情的,唯獨咱們的這位元空元三公子,那可是一點兒不信。
“倒不是不好,隻不過...”
“那就說吧。貧僧都受得住,不然您都開了這個口又不說明白,貧僧也是憋得慌。”
吉祥和尚猶豫了一下,似乎在掙紮什麽,最終歎了口氣,開口說道。
“我想勸您,不要進姑蘇城。”
隻是這麽一句話,卻讓元空整個人就是一顫!因為那個青衣讀書人在自己走前對自己說的話,整句是:見佛便拜,不過姑蘇,遇事不讓,不破不立。
不過姑蘇,何為不過?是不經過還是不通過還是不繞過?元空一直以來其實都在想這個問題,今夜在那船上選擇先來寒山寺其實也是這樣的一個想法,本想是在寒山寺中認真的思考一番,再做決定,但如今老僧的一句話,明顯的是為自己指明了一條路,但是不是孔生指的那條路呢?
“姑蘇城,有什麽?”
元空遲疑著問道。
“元空,我若是說了,就不靈了,勸你不去,已經是老衲的極限。頂多是告訴您一聲,進入姑蘇,會打破很多東西。”
老僧的迴答再一次使得元空愣住了。打破很多東西?打破什麽?打破自己的腦袋?還是打破什麽法器?或者說是打破什麽計劃打破什麽格局?那麽孔生的那句不破不立有是不是在預示著自己就在此處,就是打破之機會?那麽難道說是那家夥早早就算到了自己會在這裏遇到吉祥和尚,吉祥和尚也一定會告誡自己,然後自己就能明白一定要去姑蘇城?仔細想想之後,元空下定了決心。
“那就,多謝大師告誡,貧僧自會看著辦,就先行一步了。”
望著元空離去的背影,直到看不太見了,吉祥和尚突然是噴出一口鮮血!
“元三公子啊...老衲破例告知你,卻是也知道多半是做無用功啊...隻求那位孔二公子,真的是有辦法解決這世道疑難...貧僧與這寒山寺...就不多事兒了...”
老和尚得到的預示之中,除了有元空進入姑蘇城之後會發生的事情,還有這麽一句話:明知不可進,元空亦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