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和馬超韓遂互貿的結果,到了這個時候,馬超和韓遂向曹操請和,條件是割讓河西之地,但曹操沒有應允。


    現如今的馬超,韓遂仍然有一戰之力,但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劉琮派人開始接洽馬騰韓遂,勸說他們歸附自己,自己這邊願意出兵援助他們。


    這樣的舉動,反而讓各大軍閥產生了不同的意見。


    與此同時,劉琮積極的聯絡孫權,提議趁曹操進攻西涼,南方三路齊攻,進攻曹操,這等聯絡,是一個十分漫長的談判階段,一直談了半年才算妥當。


    魯肅也認為此舉是打開江東局麵的好時機,雙方協定,揚州之淮南郡,以及豫州,徐州,青州之地,任由孫權攻伐,而劉琮則是進攻涼州,兗州,司隸。


    對於江東來說,他們算是撿了一個便宜,因為這個時候,劉琮所進攻的地方,正是曹操用兵和屯兵的地帶,曹仁這邊鎮守宛城,本來就是對荊州保持了足夠的警惕,更不用說,曹操二十萬大軍正在對西涼用兵。


    此次用兵,劉琮已經是準備牽一發而動全身了,益州這邊粗略估計十五萬兵馬,荊州這邊,也是準備動用了十五萬左右的兵力,益州的兵力基本已經動用完了,而荊州這邊,劉琮還留下了五萬水軍和三萬無當飛軍鎮守公安。


    對於他們來說,始終要防備孫權一手偷家,這丫的逼急了什麽事情都幹得出來。


    對於劉琮如今的財力來說,供養三四十萬大軍完全是沒有問題,隻不過等到和孫權商議妥當之後,就已經又是秋天了,他們隻能是籌備,調動,畢竟此時舉兵,他們並沒有多少的時間攻伐就已經到冬天了,到時候士卒不耐嚴寒,恐怕就隻有撤兵。


    翻篇到了建安十八年,馬超顧此失彼,根基之地被反叛占據,再度遭遇喪敗,甚至自己妻兒族人都是被斬殺殆盡,馬超雖然連斬七將,但夏侯淵率領兵將趕到,失去根基的馬超,隻能率軍歸附劉琮。


    劉琮大度的接納了馬超,同時趁此良機,通知孫權立刻北伐,龐統依舊為大都督,龐統派馬超與張飛所部四萬兵馬進武都,通過祁山,建威,祁山,街亭路線,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就是,馬超剛剛那邊兵敗過來,雖然失敗了,但是馬超威名赫赫,一定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所以便是讓這一路出隴右、隴西,馬超在出發之前就說動了氐族七部萬餘人歸順了劉琮,一到了祁山,聽聞馬超殺迴來,眾軍駭然,立刻就牽製了曹軍大部分兵馬。


    而龐統又親率關羽,趙雲,龐羲,共計十萬兵馬出散關,過渭水,陳倉,進抵郿縣,最後攻打長安,而趙雲麾下陳到一部還有一萬人,則是出子午道,直抵長安。


    不得不說,龐統慣會正奇相合,如此一來,必定讓曹操首尾不得兼顧。


    而劉琮這邊反倒是沒有那麽多策略,他們有兩場硬仗要打,一場是宛城,一場是許昌,奉天軍黃忠魏延霍峻,六萬人,討虜軍文聘五萬人,劉磐江夏軍四萬人,要堂堂正正從正麵出擊。


    到了這一年,天下的格局發生了莫大的改變。


    劉琮在兩路戰場都是取得了大勝,曹操在聽聞馬超殺迴來之後,立刻讓夏侯淵等人抵擋張飛一部,而龐統正麵殺到陳倉的時候,曹操便是率主力到郿縣與龐統大戰一場,曹操兵力與龐統相當,卻被殺敗,立刻迴到長安鎮守,而龐統順利與陳到會師於長安。


    此時此刻的曹操這才後知後覺,一張無形的大網已經張開,劉琮率軍從荊州攻打宛城的消息傳來,曹操勢力一片嘩然。


    曹操隻得留徐晃三萬兵馬鎮守長安,自己則是立刻迴去坐鎮許昌,宛城這邊丟不得,一旦宛城丟了,劉琮如今兵強馬壯,最是厲害。


    至於孫權那邊,曹操也已經料到了,不過當務之急是破了劉琮這一路,其他的倒是都沒有什麽好說的。


    長安大戰,曆時三個月,長安城破之後,趙雲與五子良將徐晃交手,將其俘虜,而正麵夏侯淵則是被斬於祁山。


    宛城之戰,雙方投入兵力更多,近三十萬大軍酣戰,最終,魏延領奇兵繞開正麵戰場,連敗三路援兵,曹操無奈退兵,挾持天子倉惶逃離許昌,取得了這場堵上國運的戰鬥。


    而孫權亦是攻取了淮南郡,順勢取下了汝南,曹操帶劉協逃至鄴城休整。


    曹操意在以青幽並冀徐五之地卷土重來,與孫權修好,條件是孫權與劉琮斷盟,曹操可割讓徐州給孫權,目的就是想要孫權與劉琮大戰。


    建安十九年,孫權這邊見劉琮已經逐漸的在中原站穩腳跟,勢力越來越雄厚,按捺不住,偷襲烏林港,最後雙方爆發大戰,烏林港一戰,張允所部水軍損失慘重,但因為有徐庶坐鎮荊州,對江東早有堤防,雖損而江東也撤兵了。


    隨後劉琮在立刻讓龐統留下了部分兵馬掃蕩平定內部轄區之後,再讓其領兵七萬布防官渡,警惕曹操南下,曹操此時的主力兵馬都在北方,大抵上和曾經的袁紹幅員相仿。


    而劉琮則是荊州主力,進攻汝南郡,淮南郡,將孫權的馬步主要戰力徹底打垮。


    隨後,甘寧率領一萬水軍精銳奇襲柴桑口,三萬無當飛軍進攻柴桑,孫權主力皆沒,立刻退守建業,願意割地求和。


    建安二十年,再度讓甘寧順江而下,水軍戰船開路,在長江南岸登陸,隨後大軍將建業團團包圍,孫權無奈之下,隻得投降。


    劉琮隨後相繼出兵青州,徐州,輕鬆獲取兩州之地,隨後調集兵力,準備與曹操一戰,展開第二次官渡之戰,取得大勝,曹操無奈之下,隻得北逃,劉琮迎奉天下劉協,完成匡扶漢室的重任。


    接下來的五年,曹操在北方四州節節抵抗,最後無奈,大局難以逆轉,北出長城大漠,塞北與遊牧爭雄。


    而劉琮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任以後,勵精圖治,國富民強,建安二十五年,劉協禪讓劉琮帝位。


    劉琮繼位以後,國號依舊稱漢,年號複興,為警惕曹操以及北方遊牧,劉琮力排眾議,遷都幽州薊縣,該國都為薊都(現北京),故史稱北漢。


    複興四年,大漢國力蒸蒸日上,劉琮將自己的目光方向了長城以北,開始了新的征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漢室再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都門明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都門明月並收藏三國之漢室再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