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琮擔心的就是這一點,在另外一個時空當中,蔡瑁本人為了家族利益不想抵抗,所以極力的主張投降,更因為蔡瑁和曹操是有聯絡的,或許在宣布投降之前,蔡瑁不僅沒有整兵備戰,興許還走了曹操的關係門路,早就有所串聯。


    那樣就很麻煩了!


    不過那時候的‘劉琮’自己本身也毫無能力,身邊也沒有得用之人,自己則是不一樣,穿越之後就積極的整兵備戰,自身直領的有兩萬奉天軍,忠誠度是不用說的。


    江夏那邊,劉磐是自己舉薦的,且劉磐於軍事上和劉表的自保意見本就不一樣,甘寧是自己一手提拔的,江夏郡一萬五千餘人都經過新軍整練,也算是打上了自己的烙印,這一萬五千人是得用的。


    人才方麵,倒是不多,但是諸葛亮和李嚴又有哪個是易於之輩?


    更何況,自己現在提前鎖定了荊州之主的位置,可以說,經過劉琮的努力,自己已經比曆史上的那位局麵已經打開太多了。


    所以蔡瑁這邊,劉琮為什麽要他提領襄陽郡太守,就是要將自己的這位嶽父大人的心,提前安下來,其實作為後世人的劉琮,自然也不喜歡這樣的翁婿交流方式,說實在話,兩人本來還是親人,一旦摻雜起利益,就會變得不那麽純粹。


    但劉琮別無他法,為了未來自己的小命,不能頂也要頂,說到底,自己的另外一個表兄張允,雖然也掌控了一部分水軍,但是如果自己這邊有能力打一打,不至於像另外一個時空那麽被動,劉琮是不會擔心張允的。


    因為張允並不是荊州的士族,他有領兵的權力,是劉表一手一腳提攜起來的,之所以支持劉琮沒有支持劉琦,也是看到大勢所趨,後麵投降的心態,大抵上也是大勢。


    所以每個人的態度和心理在這種關鍵時節都是十分的微妙。


    “嶽父,此處已經沒有外人,小婿暫時代替父親提領荊襄九郡,還要靠嶽父大人多多支持,吾需要仰仗之處甚多!”劉琮首先對蔡瑁行了一禮。


    隻見蔡瑁捋了捋胡須,還了一禮,隨即隻是問道:“琮兒今天的表現已經可圈可點,先前所交待的事情,想必你之前已經和主公商談過了,既有一定的改變,亦是沒有觸動太多。”


    說到這裏,蔡瑁就停了下來,有的事情劉琮是聰明人,自然是一點就透,蔡瑁的意思很簡單,這條線劉琮已經開始靠近,但還沒有觸及太多,還算穩了一手。


    劉琮也是道:“父親病重,現如今荊襄的事情,還算要以穩為主,嶽父大人還請放心就是,一切蕭規曹隨。”


    蔡瑁感慨的道:“仲德當真是長大了,如此,某也就放心了。”


    劉琮說道:“其他的事情大家可以商量著來,畢竟荊州能有這般局麵,都是諸位大人和父親攜手創建出來的,但是這等基業,琮決不拱手讓於他人。”


    蔡瑁臉色微微一變:“仲德這是何意?”


    劉琮道:“據我所知,曹操已經北征烏桓得勝,班師迴朝了,曹操此人素來野心勃勃,現在整個北方,基本已經平定,除西涼馬騰韓遂,西涼諸侯眾多,地勢更為偏僻,雖擁強兵,但是錢糧不多,即便是有一時小勝,也難以持久。”


    “當年的董卓,李傕,郭汜何等權勢滔天,也不過是曇花一現,是以,接下來曹操必然將目光轉向南方,益州難伐,蜀道艱難,更何況中間還隔著一個漢中張魯。”


    說到家國天下事,蔡瑁也忍不住正了正身形,劉琮又說得極為嚴肅,不由得蔡瑁不認真,卻見劉琮繼續所道:“現如今,曹操下一個目標,必定是荊州或者江東。”


    蔡瑁皺了皺眉頭:“仲德所言有理,吾洗耳恭聽。”


    劉琮道:“這個問題,我已經對父親多次提過,首當其衝者必定是荊州,因為父親病重,荊州人心不穩,恐怕極其容易出現變數。”


    “若我是曹操,在這種情況之下攻打江東,恐怕很難取勝,因為孫權執掌江東已經七年有餘,且素有謀略,並不是昏庸無能之輩,江東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實力不弱。”


    “且曹操若先攻打孫權,隻能從九江郡南下,那裏是兩淮之地,有淮水作為屏障,渡過淮水之後還有長江天塹,總而言之,想要一戰而竟全功,很難,一旦戰事僵持在東南,那麽我們荊州就有了足夠的時間進行穩定內部,整兵備戰,屆時曹操麵對的就將是兩方強敵。”


    “是以,曹操若打,必打荊州,所以今天交嶽父大人留下的原因,隻有一個,那便是琮,希望嶽父大人整頓兵事,以待將來大變。”


    劉琮分析得十分有理,蔡瑁也找不出足夠的理由出來反駁,劉琮一下子就將蔡瑁的話頭堵死了,擺在蔡瑁麵前的隻有兩個選擇,打還是不打。


    果不其然,蔡瑁的變得猶豫不定了起來,士族階級雖然說壟斷的幾乎所有為官的途經,但是並不是說他們沒有能力,相反,我們古代,士族群體對於人才的培養是不遺餘力的,為什麽在上千年的君王治理下,想擺脫,卻又沒能夠擺脫士族的控製?


    就是因為這些士族對於朝廷來說,發揮額作用很大,也為朝廷輸送了很多很多治國安邦的人才,察舉製從漢朝到魏晉南北朝,是沒有一個製度能夠取代它的。


    雖然曹丕後來推行了九品中正製,但是要知道,雖然對選拔官員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最後九品中正製依舊是淪為了察舉製的延續和替代品。


    隻有隋煬帝,推出的科舉製度,開始打破這種壟斷,但是隋煬帝也死得硬邦邦的,有隋一朝,其實是很富裕了,對外也很強勢,不管是軍事還是民力,都達到了頂峰,但是為什麽最後被推翻了呢?


    後世不少的演義小說,民間的說法將其責任推給楊廣無道,其實不然,直到唐朝都還吃了隋朝的五六十年的糧食積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漢室再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都門明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都門明月並收藏三國之漢室再起最新章節